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卑南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卑南族
Pinuyumayan

原图链结图片来自flickr
总人口
约14,358人(2019年1月)
分布地区
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脉以东
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区
以及花东纵谷南方的高山地区
族群主要居住于台东县境内。
语言
相关民族


卑南族,音译比努悠玛雅恩埔努悠玛雅恩卑南语:Pinuyumayan、Punuyumayan,后者为南王部落专用),昔称八社番闽南语Peh-siā-hoan),为台湾东部的原住民,是原住民族群之一,族群分布在中央山脉以东,卑南溪以南的海岸地区,以及花东纵谷南方的高山地区,族群主要居住于台东县境内,偏向属于母系社会,人口约14,303人。

历史

清朝康熙年间,以南王为首的卑南人,平定了朱一贵事件的馀党。因此被清廷册封为“卑南大王”,并且赐予朝服,邻近的阿美族、排湾族都要而其纳贡、赋税。是卑南族的全盛时期,也是族人至今津津乐道的光荣史迹。

1930年代台湾,在卑南族初鹿社马智礼的努力下,终结了卑南族与布农族间的世仇。

起源传说

  • 知本系的石生传说

据说祖先是由南洋巨石裂开所生,发源于今台东太麻里乡以南三合村海岸附近的山坡地上,此系统包括知本村、建和村、泰安村、初鹿村、利嘉村等。知本村、建和村的卑南人还在此地立了一块发祥地的纪念碑,并有石棚祭祀著渡海来台约三位先祖的名字,在每年,知本、建和的村民会到此祭拜。 但是根据唐朝史书记载,唐贞观年间...马来西亚发生大水... 至今推论约1400年前马来西亚发生海啸,许多南岛语系的居民们乘船出海离开,找寻新的居住地,在依据风向和潮流推论级有可能发生,然而根据他们的传说【石生】、【竹生】追寻之下,在现在的菲律宾巴拉望岛的公主港(Puerto Princesa)原住民语正是竹子,Agutaya岛正是石头。 以知本为首的石生文化,因紧临排湾、鲁凯的聚落,文化上的表现与语言上的浊重音明显地受到了他族的影响。

  • 卑南系

以南王里(现隶属台东市)、槟朗村、宝桑(由南王分支出去)为主。根据南王长老口述,南王并没有这个传说,部分族人为了方便解释与知本系(石生系)的差异,会利用知本系的石生竹生传说的说法。 接近阿美族的南王系统在语音的轻巧上与阿美族相近。

分布

卑南族主要分布在台东平原的台东市以及卑南乡的十个聚落,分别为:

(由北到南)

Dandanaw 龙过脉部落(卑南乡明峰村)

Ulivelivek 初鹿部落(卑南乡初鹿村)

Alripay 上宾朗部落(阿里摆,卑南乡宾朗村)

Damalagaw 泰安部落(大巴六九,卑南乡泰安村)

Likavung 利嘉部落(吕家,卑南乡利嘉村)

Kasavakan 建和部落(射马干,台东市建和里)

Katratripul 知本部落(卡大地布,台东市知本里)

(由东到西)

Papulu 宝桑部落(台东市宝桑里)

Puyuma 南王部落(普悠玛,台东市南王里)

Pinaski 下宾朗部落(槟榔树格,卑南乡宾朗村)

社会

卑南族的社会有两个领导人物。一是男祭师(rahan)负责主持部落性的重要祭仪,一是领袖(ayawan),由村子里领导能力强的人来担任,负责部落里重大事情的协调者,亦是人猎祭、争战的领导人物。

目前男祭师依然沿续传统的职责,在部落里受人敬重。领袖ayawan则因现代行政体系的介入在各村的职权消长也有所不同。以南王为例,里长虽有行政上的职权,但长老群依然非常受敬重。建和则头目的领导地位居高不下。有些村落的年轻人有感于传统文化的式微,近年来极力鼓吹延续传统命脉的活动,呈现了年轻人拉著老人往前跑的现象。不管任何形式的演变,族中长老的生活体验与传统智慧依然是族人谘询的对象与精神支柱。

  1. 婚姻上,男子以入赘女方家为原则。
  2. 氏族姓氏的继承以女子为主。
  3. 财产的继承是母传女。
  4. 祭祀权的管理与责任也是由母亲方面的女子来承续。

然而这样的习俗也随著时代的改变而有所调适。以结婚为例,目前大都是从夫居住的父系社会的婚姻法则。孩子们的姓氏也以父亲的姓氏为主,有些家庭则一半从父姓一半从母姓。

住宅

传统卑南族人的本家除了生活起居的家屋(ruma')以外,亦包含家族祭祀与巫师作法的祖灵屋(karuma'an),以及家族小米祭祀的小米灵屋(ka'aliliyan)。卑南族人会在家中安置镇宅护符(lu'em),以祈求住屋的安宁。卑南族人为每间屋子命名,而后在此屋舍出生的人,便以此屋为名。[1]

传统上,卑南族的房屋是以竹子为主要建材:壁柱、墙壁、屋顶铺面、小梁及床都以刺竹为主,其次是长枝竹家屋的主柱使用坚硬的榉木,主梁使用轻又笔直的枫香槟榔,屋顶上方则以白茅覆盖[2]

文化

会所训练

卑南族特有的斯巴达式学长制的会所训练,卑南族男子成长的阶段共有三个重要的过程:

  1. 少年期(ttakubakuban):约在十二、三岁时,进入少年会所(ttakuban),参加集体生活;接受打屁股(melangtti)、跑步(pabekas)、摔角(mareburubu)、胆量(waringettan)、刺猴(pangayangayaw)等严格的体能训练,为的是要少年们各个成为体格强健、服从、守纪律又勇敢有礼貌的普悠玛的男人。
  2. 青少年期(myabetan):少年到了十七、八岁时,升为青少年(myabetan)入成人会所(palakuwan),任派服役级,参加各类成人活动和祭仪。担任服侍长老、杂役、传令等工作,强调刻苦耐劳、学习自动自发、服从命令的精神。
  3. 准青年期(kitubangsar):成年礼仪式(约二十岁),在大猎祭(mangayaw)举行。凡通过考验获此殊荣的青年,才算成为卑南族真正的青年(paseket bangsaran)。青少年平时只能穿著一件短裤,而青年更只能用一件蓝色短裙包裹下半身。
精湛的刺绣手艺:

以十字绣法最普遍,人形舞蹈纹是卑南族特有的图案。

戴花环的普遍性:

虽然不是只有卑南族才戴花环,但形制的一致性及花环所代表的男子成年意义是其他族群所没有的。

巫术的盛行:

早期卑南族的巫术十分盛行,其他族群的人都惧怕三分。巫术又分为白巫与黑巫,白巫替人治病,黑巫施咒害人。目前卑南八社尚有多位祭师。光是南王就有二十几位男、女巫师,负责部落性的祭仪。或为族人祈福趋邪。甚至有一位巫师开业服务,为人占卜、趋邪,解答人生疑惑,当然,服务的对象不仅止于卑南人,连汉人也前去卜问。

祭典

由于时代的变迁与地理位置的差异,卑南八社的祭典呈现了不同的风貌。

  • 知本里(katipulr):最重视七月中旬的收获祭,为期三~七天。著名的勇士舞游街祈福是其特色。一九三三年恢复年祭(一月一日)中的除丧活动,并重建会所制度。1996年恢复猴祭,目前致力于会所制度的重建,尤其偏重于青少年的成长及训练。
  • 南王里(puyuma):
  1. 小米收获祭(mulaliyaban):在七月中举行,在海边往兰屿的方向遥祭带小米种籽到人间的二位先人,会后并在部落的会所举办摔角活动。
  2. 年祭(从十二月二十四日起至元月二日止):是卑南社对少年年祭、大猎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著名内容有:
    1. 青少年驱邪活动:部落的小孩赤裸上身,脸上涂抹炭灰,手拿芭蕉叶至各家户驱除不净,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2. 少年年祭(mangamangayau):举办时间在mangayaw之前。藉著刺猴培养少年的胆识及杀敌的气概,由于动物保育猴子由草猴代替。猴祭意义演变成让现代的青少年认识族群历史与文化的一个媒介。
    3. 大猎祭(mangayaw):原意为年度狩猎、巡视领域,可长达数月,目前缩短为数日,由长老主导在野地扎营打猎。大猎祭回来的当天,族人前立凯旋门,全部落妇女小孩盛装列队欢迎,并为长老们戴上花环,吟唱传统古老的史诗(bayrayray)、聚餐等一连串的活动。
    4. 联合年祭:(年祭后不定期举行)由十个部落轮流举办表演及竞赛,是观摩卑南八社文化的最好时机。
  • 初鹿村(ulivelivek):以七月的收获祭及十二月底的年祭较受重视。其中收获祭的荡秋千活动是一大特色。
  • 宾朗村(pinaski):以三月八日妇女除草完工的传统节日最具特色,显现了宾朗村妇女团队组织的严谨。七月小米收获祭,十二月底的猴祭、年祭亦是主要祭典之一。
  • 利嘉村(likavung):以十二月底的年祭为主,其中的除丧祭最为完整。目前致力于重建部落阶级制度及传统歌舞。
  • 泰安村(tamarakaw):以十二月底的大猎祭为主。
  • 宝桑村(papulu):以十二月底的大猎祭为主。
  • 建和村(kasavakan):以十二月底的年祭为主。其中荡秋千是一大特色。在卑南八社中只有建和村与初鹿村保有此项活动,举行时间不同。

知名人物

参见“台湾原住民人物列表

歌手、演艺人士

体育界

政治界

宗教界

文学

  • 孙大川—族名Paelabang danapan/巴厄拉邦。原住民作家,曾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
  • 林志兴─族名:阿吉拉赛。任职台东国立史前文化博物馆。
  • 巴代─汉名:林二郎。原住民作家。
  • 董恕明─中文系所学者。父亲是外省人,母亲是卑南族。

统计

县市别卑南族人口 (2000年)[3]
县市 卑南族人口 总人口 比率
台东县 5,993 204,919 2.92%
台北县 739 3,722,082 0.02%
桃园县 529 1,808,833 0.03%
台北市 315 2,624,257 0.01%
花莲县 306 327,064 0.09%
高雄市 267 1,493,806 0.02%
台中县 217 1,510,480 0.01%
高雄县 210 1,262,969 0.02%
屏东县 185 872,902 0.02%
台中市 124 989,047 0.01%
宜兰县 122 444,950 0.03%
彰化县 104 1,255,332 0.01%
台南县 83 1,120,394 0.01%
新竹县 68 451,316 0.02%
苗栗县 57 534,366 0.01%
台南市 51 725,985 0.01%
嘉义县 41 552,749 0.01%
南投县 41 487,398 0.01%
云林县 37 705,440 0.01%
基隆市 31 387,504 0.01%
金门县 25 56,275 0.04%
澎湖县 22 83,214 0.03%
新竹市 19 395,746 0.00%
嘉义市 10 266,126 0.00%
连江县 10 17,775 0.06%
总计 9,606 22,300,929 0.04%
乡镇市区别卑南族人口 (2000年)[3]
乡镇市区 卑南族人口 总人口 比率
台东县台东市 3,396 98,276 3.46%
台东县卑南乡 2,303 19,331 11.91%
台北县新庄市 105 387,014 0.03%

另见

参考文献

  1. “传统卑南族人的家”,台东市卑南文化公园内看板。
  2. “传统卑南族人的家”,台东市卑南文化公园内看板。
  3. 3.0 3.1 行政院主计处编. 中华民国89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 台北市: 行政院主计处. 2002. 

延伸阅读

  • 孙大川总策划,2016,台湾原住民的神话与传说1卑南族:神秘的月形石柱。台北:新自然主义。

外部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