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或章節內容可能是從某個來源處複製後貼上, (2020年7月12日) |
斯巴達(希臘語:Σπάρτη),城邦本名為拉刻代蒙(Λακεδαίμων, Lakedaímōn)是古代希臘城邦之一,斯巴達城位於中拉哥尼亞平原的南部,埃夫羅塔斯河的西岸。斯巴達城是個戰略要衝,三面環山,扼守着塔伊耶托斯山脈,塔伊耶托斯山脈上的隘口是進入拉科尼亞和南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必經之路,斯巴達城並不靠海,離她的海港吉雄有27英里的距離。
斯巴達以其嚴酷紀律、獨裁統治和軍國主義而聞名[1]。斯巴達是寡頭政治,和當時雅典的民主制度形成鮮明對比。斯巴達規定所有男人必須從軍。斯巴達擁有眾多國的奴隸,稱為黑勞士,因此「斯巴達式」也成為艱苦地進行的代名詞。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斯巴達及其同盟者戰勝雅典軍隊並霸權整個希臘。但斯巴達在稱霸希臘不久後便被新興的底比斯打敗,在北方的馬其頓崛起後,斯巴達失去了在希臘的影響力。
歷史
當今為世人所熟知的斯巴達指的是特洛伊戰爭80多年後多利亞人建立起來的斯巴達城邦,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中邁錫尼的斯巴達王墨涅拉俄斯是更早時期的希臘人[2],他同後邁錫尼時期之斯巴達的唯一關聯只有相同的名字和地域。
約公元前1100年至前950年期間,來自希臘東北方伊庇魯斯和馬其頓的多利亞(或譯多里安)人入侵希臘南部的伯羅奔尼撒半島,攻占了東部地區後,定居於拉塞達埃蒙河谷,以斯巴達為都。諷刺的是,這些占領了原斯巴達地區的多利亞人本是鳩占鵲巢,卻仍被稱為斯巴達人。新斯巴達人並將被征服地區的原斯巴達人亦即邁錫尼原居民變為奴隸,並繼續其侵略腳步,攻占半島東南部的拉哥尼亞(或譯拉科尼亞)。前七、八世紀,當希臘各城邦為了解決人口過剩與農用土地不足的問題,而紛紛向海外殖民時,斯巴達並沒有跟進,而是用向外擴張的方式解決,約於公元前736年,斯巴達人(多利亞人)又開始對曾為邁錫尼文化做出貢獻的西部鄰邦美塞尼亞(或譯麥西尼亞)進行長達20年的第一次美塞尼亞戰爭。美塞尼亞人不甘做野蠻人的奴隸,奮勇反擊,發生第二次美塞尼亞戰爭,戰爭一度空前激烈,並一度幾乎擊垮斯巴達人,後來斯巴達人終獲勝利。經過兩次美塞尼亞戰爭,斯巴達將多數的美塞尼亞人變為奴隸,與拉哥尼亞的原居民一樣,稱為黑勞士。抵抗力量中的倖存者被逐出伯羅奔尼撒半島,一部分人逃往南意大利與西西里島,建立雷焦卡拉布里亞與墨西拿,另一部分人投奔雅典。兩次美塞尼亞戰爭後,為了防止再有類似的叛變,來古格士為斯巴達變法,從此斯巴達轉型為軍國主義的城邦。
視頻
斯巴達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斯巴達勇士│以少年之名 赴勇士之戰 ,搜狐,2019-03-20
- ↑ 藝術史——古希臘羅馬藝術1(立雕像),豆瓣,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