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蔡謨 | |
---|---|
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 |
出生 | 281年 |
國籍 | 晉朝 |
別名 | 蔡司徒 |
職業 | 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
知名於 | 參與平定蘇峻之亂;鎮守北方,防禦後趙 |
知名作品 | 《喪服譜》。 |
蔡謨(mó)(281年-356年),字道明。陳留考城 (今河南省民權縣)人 。[1]東晉時期重臣,曹魏尚書蔡睦曾孫、西晉樂平太守蔡德之孫。與諸葛恢、荀闓並稱為"中興三明",又與郗鑒等八人並稱為"兗州八伯"。
蔡謨早年屢次推辭辟命,渡江避難,任東中郎將參軍。晉元帝為丞相時,辟蔡謨為掾屬,又轉任參軍。歷任中書侍郎、義興太守、大將軍從事中郎、司徒左長史、侍中等職。蘇峻之亂時,蔡謨參與平叛有功。事後遷侍中、五兵尚書,領琅邪王師,賜爵濟陽男。又遷太常,領秘書監。郗鑒去世後,任征北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軍事。康帝即位後,入朝任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又領司徒,與會稽王司馬昱共同輔政。
後被正式拜為侍中、司徒,但蔡謨在三年內執意推辭不就任,險些被執政的殷浩處決,經荀羨提醒,殷浩才將蔡謨免為庶人。此後,蔡謨便閉門不出,終日教授子弟。數年後,再任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但他稱病不朝,無心政事。永和十二年(356年),蔡謨去世,年七十六。追贈侍中、司空,諡號"文穆"。
人物生平
避亂南渡
蔡謨,字道明,家族世代名門。他的曾祖蔡睦,在曹魏任尚書。祖父蔡德,官至樂平太守。蔡謨的父親蔡克,是當時的名士,官至車騎將軍從事中郎,與東嬴公司馬騰一同為汲桑所害。
蔡謨在弱冠時就被察舉為孝廉,州里徵辟他為從事,又被舉為秀才,東海王司馬越召他為掾屬,蔡謨都沒有接受就任。為避亂而南渡至江南,當時晉明帝司馬紹任東中郎將,任蔡謨為自己的參軍。
晉元帝司馬睿被拜為丞相時,又辟蔡謨為掾屬,轉任參軍,後任中書侍郎。歷任義興太守、大將軍王敦的從事中郎、司徒左長史,再遷任侍中。
當時,兗州以蔡謨為朗伯,郗鑒為方伯,阮放為宏伯,胡毋輔之為達伯,卞壺為裁伯,阮孚為誕伯,劉綏為委伯,羊曼為濌伯,八人並稱"兗州八伯"。 蔡謨與荀闓、諸葛恢表字均為"道明",他們在當時都享有名譽,號稱"中興三明",時人為他們做歌謠說:"京都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清。"
共舉義兵
咸和三年(328年),蘇峻之亂時,吳國內史庾冰被蘇峻擊敗出逃會稽,蘇峻於是任命蔡謨為吳國內史。蔡謨到任後,就與張闓、顧眾、顧颺等共起義兵討伐蘇峻,迎接庾冰回郡。同年,蘇峻之亂平定,蔡謨又任侍中,遷任五兵尚書,領琅邪王師。蔡謨上疏推辭,並舉薦孔愉及諸葛恢任此職,朝廷沒有聽從。後來又轉任吏部尚書。以平定蘇峻的功勞,賜爵濟陽男,蔡謨又辭讓,朝廷沒有允許。
在冬蒸時,蔡謨領祠部尚書事務,負責的官員忘記設立晉明帝的牌位,蔡謨與太常張泉都因此被罷免,蔡謨以白衣身份領職。不久,遷任太常,又領秘書監,因病無法親自處理事務,蔡謨上疏請求解除職務,朝廷不許。成帝坐御前殿時,派使者拜太傅、太尉、司空。正好要在殿上作樂,但門下官員上奏認為不是祭祀和國宴就沒有設樂的例子。此事由太常議論,蔡謨認為帝王坐御前殿派使者時應有廟堂之樂,朝廷聽從。帝王坐御前殿而作樂的慣例,就從此開始。
彭城王司馬紘又向朝廷上疏,認為樂賢堂有明帝親手描畫的佛像,經歷屢次動亂,但此堂還在,應該由朝廷下詔為其作頌,成帝把此事交給群臣討論。蔡謨認為私下作賦頌就可以了,不用以朝廷的名義來作頌。此事於是就停止。
諫止北伐
咸康五年(339年),征西將軍庾亮想要移鎮石城(今湖北襄陽),收復中原失地。蔡謨議論認為盤踞在中原的後趙實力強盛,東晉朝廷實力不足,只可憑藉長江天險防守,等待時機。眾人的意見大多與蔡謨相同,成帝於是下詔不讓庾亮轉移守地。
當初,皇后每年都要拜謁皇陵,每次都花費許多人力物力,蔡謨建議說:"舊制皇后只要在太廟拜見就行了,不用拜陵。"朝廷於是停止了此項活動。
出鎮設略
咸康五年(339年)八月,太尉郗鑒病重,上疏乞求卸職,並認為蔡謨平簡貞正,是時望所歸,建議朝廷任命他出任都督及徐州刺史。成帝於是任蔡謨為太尉軍司,授予侍中。不久,郗鑒去世,朝廷當即任命蔡謨為征北將軍,都督徐兗青三州以及揚州的晉陵、豫州的沛郡諸軍事,徐州刺史,授予假節。
當時,左衛將軍陳光請求進攻後趙,成帝下詔派陳光進攻壽陽,蔡謨上疏說:"壽陽城小但堅固,從壽陽至琅邪,城牆可以互相望見,一城受攻,各城必然來救援。再者,陛下的軍隊在路上行進需要五十多天,先鋒還沒到達,消息已經傳播很久了,敵賊的郵驛,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傳遞消息,那麼黃河以北的騎兵,就完全可以趕來救援。以白起、韓信、項籍那樣的勇將,還要挖斷橋樑,焚毀舟船,背水而戰。現在想把舟船停泊在水渚中備用,領兵前往敵城,前方面對強敵,回頭顧望歸路,這正是兵法所戒的大忌。如果進攻不能取勝,胡虜的騎兵突然到達,恐怕中行桓子不知所措、士兵爭船渡河,以致被砍斷的手指雙手可捧的局面又將重演。現在陳光統領的都是禁軍,應該讓他們到哪裡都是只有出征但不交戰。現在卻屯兵于堅城之下,用國家的禁軍攻擊敵人的小城,取勝則得利微小不足以給敵人造成多大傷害,失敗則損失慘重足而有利於敵寇,這恐怕不是周全的計策。"進攻後趙之事這才中止。
石虎在青州造船數百艘,劫掠東晉沿海諸縣,所到之處殺戮甚多,朝廷以此為憂。蔡謨派龍驤將軍徐玄等駐守在中洲,又設立懸賞,規定如果得到後趙大白船的人,賞布千匹,小船百匹。當時蔡謨所統領的七千餘人,駐守地東至土山,西至江乘,共鎮守八所,城壘共十一處,烽火樓望三十多處,根據情況防備,甚有謀略。之前,郗鑒上表舉薦部下有功的共一百八十人,成帝一併賞賜他們,但還未賞賜而郗鑒已去世,朝廷於是中斷此事不再進行賞賜。蔡謨上疏認為之前已經同意了郗鑒的請求,如今不應中斷。而且郗鑒所表薦的大多是功勳卓著、身經百戰的人,也不可以不報答,朝廷下詔聽從。
謙遜讓職
咸康八年(342年),晉康帝司馬岳即位後,征蔡謨入朝任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
永和二年(346年)二月,蔡謨以左光祿大夫身份兼領司徒,與會稽王司馬昱一同輔政。
永和三年(347年),又接替離職守孝的殷浩任揚州刺史。再錄尚書事,領司徒之職如舊。之前蔡謨拜司徒時謙讓不徵辟僚佐,朝廷屢次催促,蔡謨才開始徵召掾屬。
永和五年(349年),石虎死後,東晉朝野上下都認為光復中原指日可待,只有蔡謨對和他親近的人說:"敵人被消滅確實是非常值得慶賀的事情,然而恐怕這更給朝廷帶來了憂患。"聽到的人問:"您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蔡謨答道:"能夠順應天意、掌握時機把百姓從艱難困苦中拯救出來的事業,如果不是最傑出的聖人和英雄是不能承擔的。不如老實地衡量一下自己的德行與力量。反觀如今伐趙之事,恐怕不是當今的賢達之輩就能辦成的。結果只能步步為營,分兵攻守,這是以勞民傷財為代價,來炫耀個人的志向。最後會因為才能和見識粗陋平庸,難以遂心,財力耗盡,智慧和勇氣全都變得窘困,怎麼能不給朝廷帶來憂患呢!"
自永和四年十二月(349年)蔡謨被任命為侍中、司徒後,三年裡他都沒去就職。蔡謨上疏,執意推辭。他對周圍比較親近的人說:"如果我當了司徒,必將為後人所恥笑,所以按道義我不敢接受任命。"詔令多次下達,褚太后也派人去說明意圖,蔡謨最終還是不接受任命。晉穆帝於是親自臨朝,派侍中紀據、黃門郎丁纂去徵召蔡謨。蔡謨向他們陳說自己身患重病,並派主簿謝攸陳述自己願意辭讓的意見。從早到晚,朝廷派來徵召蔡謨的使者往返十多次,然而蔡謨就是不去任職。當時穆帝年僅八歲,臨朝一天,非常疲倦。他問周圍的人說:"所徵召的人為什麼到現在還不來?臨朝什麼時候才能結束?"太后考慮到穆帝和臣下們都很疲勞,就下詔說:"一定不來的話,就結束臨朝吧。"中軍將軍殷浩奏請免除吏部尚書江虨的官職。會稽王司馬昱給尚書曹下令說:"蔡謨傲慢地違抗皇上的命令,這是沒有臣下之禮的行為。如果陛下在上卑躬屈膝,臣子在下又不履行君臣大義,那麼也就不知道靠什麼來處理朝政了。"於是公卿們便上奏說:"蔡謨狂妄傲慢地對待皇上的命令,罪同叛逆,請求將他送交廷尉依法論處。"蔡謨十分害怕,率領他的子弟們到朝廷去叩頭謝罪,自己又到廷尉處等待治罪。殷浩想處以蔡謨死刑,恰巧徐州刺史荀羨來到朝廷,殷浩就此詢問荀羨,荀羨回答說:"如果蔡公今天被處死,明天就一定會出現齊桓公、晉文公那樣舉兵問罪的行動(指桓溫)。"殷浩於是放棄處死蔡謨的打算,下詔將其免官並貶為平民。
晚年生活
蔡謨在被免官廢黜後,便閉門不出,終日講經來教授子弟。數年後,褚太后下詔再任命蔡謨為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派謁者僕射孟洪就在蔡謨府中加以冊拜。蔡謨上疏表示謝意,於是託辭病重,從此不再朝見。朝廷下詔賜蔡謨几杖,允許在家門前放置行馬。
永和十二年(356年),蔡謨去世,享年七十六歲。朝廷助贈喪事的相關禮儀,全都按照當年太尉陸玩去世時的舊例。又追贈他為侍中、司空,諡號文穆。
人物評價
總評
蔡謨擅長醫術,熟諳本草。又學識淵博,對禮儀宗廟制度多有議定。 在任征北將軍時,建"鎮守八所,城壘凡十一處,烽火樓望三十餘處"以防備後趙,很有謀略。他性格尤其厚重謹慎,每件事都過分的做防範。所以時人說:"蔡公過浮船,脫帶把瓠繫於腰間。"
歷代評價
時人語:京都三明各有名,蔡氏儒雅荀葛清。
郗鑒:太常臣謨,平簡貞正,素望所歸。
褚蒜子:①謨先帝師傅,服事累世。②前司徒謨以道素著稱,軌行成名,故歷事先朝,致位台輔。
桓溫:前司徒臣謨執義履素,位居台輔,師傅先帝,朝之元老。
孔嚴:蔡公德業既重,又是先帝師傅,居總錄之任,則是參貳宰相。
王彪之:蔡公存謙素之懷。
王獻之:蔡司徒立帝主於御床,詔驛數反,其不祗順,正止於免黜耳。此外希不矜體者,違命誠為深愆,曲從實復過此。
曹耽:謨可謂善始令終者矣。
房玄齡等《晉書》:①蔡謨度德而處,弘斯止足,置以刑書,斯為過矣。②蔡葛知名,或雅或清。
《唐故定州司馬蔡君長墓志銘並序》:侍中匡晉,奄有七州。
洪邁:百年之間,會稽王昱、道子、元顯以宗室,王敦、二桓以逆取,姑置勿言,卞壺、陸玩、郗鑒、陸曄、王彪之、坦之不任事,其真托國者,王導、庾亮、何充、庾冰、蔡謨、殷浩、謝安、劉裕八人而已。
李慈銘:若羊祜之厚重,杜預之練習,劉毅之勁直,王浚之武銳,劉弘之識量,江統之志操,周處之忠挺,周訪之勇果,卞壼之風檢,陶侃之干局,溫嶠之智節,祖逖之伉慨,郭璞之博奧,賀循之儒素,劉超之貞烈,蔡謨之檢正,謝安之器度,王坦之之風格,孔愉之清正,王羲之之高簡,皆庸中佼佼,足稱晉世第一流者,蓋二十人盡之矣。
軼事典故
寄顏無所
出自《晉書·蔡謨傳》:"(蔡謨)遷侍中、司徒,上疏讓曰:'伏自惟省,惜階謬恩……上虧聖朝棟隆之舉,下增微臣覆餗之釁,惶懼戰灼,寄顏無所。'" 形容臉面沒有地方放。猶言無地自容。
不悅離席
蔡謨性格雅正,王導曾設置歌舞女,還安排下床榻坐席。蔡謨之前已經在座,看見這種做法很不高興就離開了,王導也不挽留他。
戲弄王導
王導的夫人曹淑性格嫉妒,王導非常畏懼她,於是暗中在別處置下館舍,以安置其他的姬妾,曹淑知道後,要親自去查看。王導深怕姬妾們會受到曹淑的凌辱,命人馬上準備車駕趕去,還怕速度太慢,用手中拿的拂塵柄當鞭子趕牛奔跑。蔡謨聽說這事後,取笑王導說:"朝廷恐怕要為您加九錫了。"王導不予理會,只是謙恭地走開算。蔡謨又說:"我沒聽說過別的什麼東西,只知道有短轅的牛車,長柄的拂塵。"王導這才大怒,對人說:"我和諸位賢能一起在洛陽遊玩時,哪裡聽說過這個蔡克的兒子!"
王導有個愛妾姓雷,經常干預朝政,收受賄賂。蔡謨戲稱她為"雷尚書"。
無君輩客
王蒙、劉惔很輕視蔡謨。他們曾去看望蔡謨,談了很久,竟問蔡謨說:"您自己說說您比王衍怎麼樣?"蔡謨回答說:"我不如王衍。"王蒙和劉惔相視而笑,又問:"您什麼地方不如?"蔡謨回答說:"王衍沒有你們這樣的客人。"
爾雅不熟
蔡謨避亂渡江後見到蟛蜞,很高興地背誦道:"螃蟹有八隻腳,加上兩個夾鉗。"於是叫人煮來吃。吃完以後,上吐下瀉,精神疲睏,才知道這不是螃蟹。後來他向謝尚說起這件事,謝尚說:"你呀《爾雅》讀得不熟,幾乎被《勸學》害死。"
個人作品
蔡謨的文章論議,有文集十七卷傳世(《唐書經籍志》作十卷)。他將自應劭以來為班固的《漢書》作注的版本整合起來,為《漢書》做集解。 《全晉文》載,蔡謨有《喪服譜》一卷,集四十三卷,又收錄有《上表引疾》、《讓五兵尚書疏》、《諫攻壽陽疏》、《諫斷酬功疏》、《讓侍中司徒疏》、《謝拜光祿大夫疏》、《上言臨軒拜三公宜作樂》、《奏請褚太后臨朝》、《祈谷歌雲漢之詩議》、《父母乖離議》、《父母乖離不知存亡議》、《敕作佛象頌議》、《征西將軍庾亮移鎮石城議》、《皇后每年拜陵議》、《劍履議》、《答蘭台議》、《非劉劭日蝕不廢朝議》、《四府君遷主議》、《褚太后敬父議》、《生不及祖父母諸父昆弟不稅服議》、《易子檄》、《與驃騎何充書》、《與庾冰書論贈刁協》、《與弟書》、《書》、《答劉氏問》、《答范朗難》、《答王蒙問》、《答族父是姨弟為服問》、《答或問》、《已拜時成婦論》、《防墓論》。
家族成員
曾祖
蔡睦,蔡邕之孫(《晉書·蔡豹傳》作侄),字子篤,曹魏時官至尚書。
祖父
蔡德,官至樂平太守。
父親
蔡克(一作蔡充),字子尼,官至車騎將軍從事中郎。
兒子
《晉書》只記載蔡謨二子:
蔡邵,蔡謨長子,官至永嘉太守。 蔡系,蔡謨幼子,有才學,官至撫軍將軍長史。 蔡謨後代即後世的名門"濟陽蔡氏"。
史書記載
《晉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四十七》
《資治通鑑》亦有記載。
墓葬紀念
蔡謨墓位於今浙江黃岩平田的鳥山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