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錄尚書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錄尚書事 錄尚書事是一個官名。初置時稱"領尚書事"。漢昭帝初立,大將軍霍光柄政,與金日磾上官桀共領尚書事,是為此官之始。

基本簡介

初置時稱"領尚書事"。錄尚書事並不是獨立的官職,常以它官兼領。是外部人員對尚書台事務的干涉。漢昭帝初立,大將軍霍光柄政,與金日磾、上官桀共領尚書事,是為此官之始。東漢永平十八年(75),漢章帝初即位,以太傅趙熹、太尉牟融並錄尚書事,用"錄"代"領"始此。[1]錄為總領之意。錄、領職事相近,而權位更重。後東漢每帝即位,常以三公、大將軍、太傅錄尚書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大將軍蔣琬曾任錄尚書事。魏、晉後,掌大權之大臣每帶錄尚書事名號,職無不總。南朝宋孝武帝時曾停設,孝武帝死後復置,錄尚書事通常以他官兼領,南齊始有單拜錄尚書事者,如褚淵。北朝亦有此官,北齊稱錄尚書,位尚書令上,隋廢。

相關記載

漢武帝時,左右曹諸吏分平尚書奏事,知樞要者始領尚書事。張安世以車騎將軍、霍光以大將軍、王鳳以大司馬、師丹以左將軍,並領尚書事。張安世領尚書事,職典樞機,以謹慎周密自着。每言大政,已決,輒移病出。聞有詔令,乃驚,使吏之丞相府問焉。自朝廷大臣,莫知與議也。又,孔光字子夏,領尚書事,凡典樞機十餘年,守法度,修故事,不希指苟合。問「溫室省中樹皆何木也」?光答以他語,其謹密如此。

後漢章帝以太傅趙熹、太尉牟融並錄尚書事。尚書有錄名,蓋自熹、融始,亦西京領尚書之任,猶唐虞大麓之職也。和帝時,太尉鄧彪為太傅,錄尚書事,位在三公上,漢制遂以為常。每少帝立,則置太傅錄尚書事,猶古冢宰總己之義,薨輒罷之。鄧彪錄尚書事,後以老病,上還樞機職。又,李固、張禹、張防並錄尚書事。

晉宗室會稽王道子及世子元顯,並錄尚書事,時道子為「東錄」,元顯為「西錄」。晉康帝時,何充讓錄表曰:「咸康中分置三錄,王導錄其一,荀崧、陸曄各錄一條事。」晉江右有四錄,則四人參錄也。江右張華,江左庾亮,並經闕上書七條。凡重號將軍刺史,皆得命曹授用,唯不得施陳及加節。

自魏晉以後,亦公卿權重者為之,職無不總。蜀蔣琬字公琰,為錄尚書事。時新喪諸葛亮,遠近悚懼。琬出類拔萃,處群寮之右,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由是眾情漸服。

宋孝武孝建中,不欲威權外假,省錄。大明末復置,此後或置或省。齊世錄尚書及尚書令,並總領尚書台二十曹,為內台主,行遇諸王以下皆禁駐,號為「錄公」。齊明帝為宣成王,錄尚書。廢帝昭業思蒸魚,太官以無「錄公」命,不與。高帝崩,遺詔以褚彥回錄尚書事。江左以來,無單為錄者,有司擬立優策,王儉議宜有策書,乃從之。王儉議以為:「見居本官,別拜錄,推理應有策書,而舊事不載。中朝以來,三公王侯,則優策並設,官品第二,策而不優。優者褒美,策者兼明委寄。尚書職居天官,政化之本。故尚書令品雖第三,拜必有策。錄尚書品秩不見,而總任彌重,前代多與本官同拜,故不別有策。即事緣情,不容均之凡僚。宜有策書,用申重寄,既異王侯,不假優文。」從之。北齊錄尚書一人,位在令上,掌與令同,俱不糾察。自隋而無。

參考資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