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賀循(260年—319年),字彥先。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人[1]。兩晉時期名臣,孫吳後將軍賀齊曾孫、孫吳中書令賀邵之子。

賀循
出生 260年
逝世 319年(58-59歲)
別名 彥先
籍貫 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
活躍時期 兩晉時期
知名於 賀循節操高尚,童年時即異於常人,言行舉止必定守禮儀、懂謙讓,作為江南士族領袖,對東晉建立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又對朝廷禮儀多有補助。

賀循早有名聲,與紀瞻閔鴻顧榮薛兼並稱「五俊」。初任五官掾、陽羨縣令、武康縣令、太子舍人等職,在地方頗有政績。後退居會稽,參與討伐石冰之亂,又拒絕叛將陳敏的封賞。琅玡王司馬睿(晉元帝)出鎮建業後,賀循應邀為其效力,歷官吳國內史、軍諮祭酒、太常等職。賀循作為江南士族領袖,對東晉建立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又對朝廷禮儀多有補助。

太興二年(319年),賀循去世,年六十。獲贈司空,諡號「穆」 。賀循善作文章,博覽群籍。有文集五卷(一作二卷),今已佚。

目錄

祖先避清河孝王劉慶之諱,改為賀姓

賀循的祖先慶普,在西漢時傳授《禮》,即世人所稱的「慶氏學」;賀循的族高祖賀純,學識淵博享有盛名,避漢安帝劉祜之父清河孝王劉慶之諱,改為賀姓;曾祖賀齊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名將;祖父賀景官至滅賊校尉;父親賀邵,在孫皓時官至中書令。

天策元年(275年),賀邵被孫皓所枉殺,其家族被流放到臨海郡,當時少年賀循也隨家遷居。直至太康元年(280年),吳國滅亡,賀循才得以返回家鄉[2]

聲名鵲起

賀循節操高尚,童年時即異於常人,言行舉止必定守禮儀、懂謙讓,與紀瞻、閔鴻、顧榮、薛兼等齊名,並稱「五俊」。被會稽國相丁乂請為五官掾,揚州刺史嵇喜察舉他為秀才,出任陽羨縣令,他以寬宏仁義為立身之本,不求考績優異。後任武康縣令,當地風俗習於厚葬,遇到凶忌之日即停殯不葬,賀循對這些習俗都加以禁止。他的政令教化廣為流傳,臨近的城邑都紛紛效仿。但因賀循在朝中無人舉薦,所以久久無法進升。著作郎、文學家陸機曾上疏舉薦賀循,認為他可任尚書郎。朝廷在許久後,才召賀循補任太子舍人。

建始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轉賀循為侍御史,但他以患病為由離職。後來被任命為南中郎將長史,但賀循未赴任。

扮殘裝廢 守節不出

太安二年(303年),張昌起義爆發,李辰在江夏郡起兵叛亂,朝廷征鎮都無力征討、望風而逃。李辰的副帥石冰占領揚州,驅逐了會稽國相張景,用曾任寧遠護軍的程超取代他,又命自己的長史宰與兼領山陰縣令。十二月,江南豪族王矩顧秘周玘等起兵討伐石冰,推舉顧秘任都督揚州九郡諸軍事,向各州郡傳布檄文,殺掉石冰所任命的部將官吏。賀循也在會稽起兵響應。石冰的大將抗寵當時有數千士兵,屯駐在郡中的講堂。賀循向抗寵移傳檄文,陳述叛降的利弊,抗寵於是逃跑,程超和宰與都向賀循投降,會稽郡得以平定。賀循派人迎接張景回郡後,立即遣送士兵、閉門不出,不參與論功報賞。

永興二年(305年),右將軍陳敏起兵叛亂,詐稱朝廷詔書,任命賀循為丹楊內史。賀循推脫說自己患有腳疾,手不能握筆,又服用寒食散,披頭散髮、袒露身體,來表示自己不能被任用,陳敏最終不敢逼迫他。當時揚州的世族豪強大多被迫就範,有的因年老多病,也被加封官職,只有賀循與吳郡世族朱誕沒有參與其中。  

《晉書·賀循傳》

賀循,字彥先,會稽山陰人也。族高祖純,博學有重名,漢安帝時為侍中,避安帝父諱,改為賀氏。循少嬰家難,流放海隅,吳平,乃還本郡。操尚高厲,童齔不群,言行進止,必以禮讓,國相丁乂請為五官掾。刺史嵇喜舉秀才,除陽羨令,以寬惠為本,不求課最。後為武康令,俗多厚葬,及有拘忌迴避歲月,停喪不葬者,循皆禁焉。政教大行,鄰城宗之。然無援於朝,久不進序。

趙王倫篡位,轉侍御史,辭疾去職。後除南中郎長史,不就,會逆賊李辰起兵江夏,征鎮不能討,皆望塵奔走。辰別帥石冰略有揚州,逐會稽相張景,以前寧遠護軍程超代之,以其長史宰與領山陰令。冰大將抗寵有眾數千,屯郡講堂。循移檄於寵,為陳逆順,寵遂遁走,超、與皆降,一郡悉平。循迎景還郡,即謝遣兵士,杜門不出,論功報賞,一無豫焉。

及陳敏之亂,詐稱詔書,以循為丹陽內史。循辭以腳疾,手不制筆,又服寒食散,露發袒身,示不可用,敏竟不敢逼。是時州內豪傑皆見維縶,或有老疾,就加秩命,惟循與吳郡朱誕不豫其事。及敏破,征東將軍周馥上循領會稽相,尋除吳國內史,公車征賢良,皆不就。

廷尉張闓住在小市,將奪左右近宅以廣其居,乃私作都門,早閉晏開,人多患之,論於州府,皆不見省。會循出,至破岡,連名詣循質之。循曰:「見張廷尉,當為言及之。」闓聞而遽毀其門,詣循致謝。其為世所敬服如此。

陸機上疏,薦「循可尚書郎」,循不就[3]

開鑿人工運河

賀循任會稽內史任上,比畫規劃,考察地形,發動民眾,開鑿西起西陵(今浙江蕭山西興),經蕭山、錢清、柯橋到郡城的一條人工運河。後又組織民眾修治與此相連接的其他河道,形成了縱橫交織的水網,使原來各河道能互相流通,調節水位,保證了農田灌溉之需要。不僅改善了會稽郡的水環境,提高了鑑湖的水利功能,給人以灌溉、舟楫、養殖、漁業之利,且對整個浙東具有交通、物宜、軍事之便。

名家對其評價斐然

陸機:伏見武康令賀循德量邃茂,才鑒清遠,服膺道素,風操凝峻,歷試二城,刑政肅穆。

王導:①顧榮、賀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結人心。二子既至,則無不來矣。②顧榮、賀循、紀瞻、周玘皆南土之秀,願盡優禮,則天下安矣。

司馬睿:①循言行以禮,乃時之望,俗之表也。實賴其謀猷,以康萬機。疾患有素,猶望臥相規輔,而固守捴謙,自陳懇至,此賢履信思順,苟以讓為高者也。②循冰清玉潔,行為俗表,位處上卿,而居身服物蓋周形而已,屋室財庇風雨。

   虞預:節操高厲,童齓不群,言行舉動,必以禮讓。好學博聞,尤善三禮。

   房玄齡:①元帝樹基淮海,百度權輿,夢想群材,共康庶績。顧、紀、賀、薛等並南金東箭,世胄高門,委質霸朝,豫聞邦政;典憲資其刊輯,帷幄佇其謀猷;望重搢紳,任惟元凱,官成名立,光國榮家。非惟感會所鍾,抑亦材能斯至。而循位登保傅,朝望特隆,遂使鑾蹕降臨,承明下拜。雖西漢之恩崇張禹,東都之禮重桓榮,弗是過也。②彥先通識,思遠方直。薛既清貞,賀惟學植。逢時遇主,摶風矯翼。

   范成大:操尚高厲,童齓不群,言行進止,必以禮讓。

   朱熹:東晉時所用人才,皆中州浮誕者之後。惟顧榮賀循有人望,不得已而用之。


參考資料

  1. 董平. 浙江思想學術史: 從王充到王國維.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 ISBN 978-7-5004-5071-9. 
  2. 賀循. www.todayonhistory.com. [2019-04-16]. 
  3. 《晉書·賀循傳》原文及翻譯. wyw.5156edu.com. [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