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嬴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秦昭襄王(秦昭王)
别名
谥号 昭襄
时代 战国
国家 秦国
身份 秦国君主
出生日期 前325年
逝世日期 前251年 (74歲)
在位年代 前306年 - 前251年秦曆後九月
秦惠文王
宣太后
正妻 葉陽后
唐太后
太子 秦悼太子秦孝文王
都城 咸阳
墓葬 芷陵(今西安市臨潼区驪山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嬴姓,名,一名,是秦惠文王之子,秦悼武王(簡稱秦武王)之弟。在位時間长達56年,在他數十年的統治下,期間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軍備戰,富國強兵,为其曾孫秦始皇奠定將來一統天下的基礎。

前306年,秦武王意外死亡,諸兄弟爭位;趙武靈王秦國魏冉等大臣合謀,於是得立,是為秦昭襄王,簡稱秦昭王。秦昭襄王在位時,秦國繼續擴張,最著名之西元前260年打敗趙國的長平之戰就是在其在位晚期發生的。前256年,昭襄王灭東周。前251年,昭襄王死,享年75歲。


即位

前306年,武王與東周的大力士孟說舉行舉周九鼎的比賽,卻因脛骨折断而死。武王突然死去,又無子,為了繼任者的問題發生爭執。

公子稷當時在燕國趙武靈王用計,由代郡的宰相趙固將他從燕國迎入趙國,再送到秦國去。秦國的群臣大多表示反對立他為,但在魏冉等人的支持下,與武王同父異母的他,繼承秦國君王之位,是為「昭襄王」,簡稱「昭王」。

即位的公子稷在死後上諡稱為「昭襄王」。

武王遺臣

繼位初期是由武王的遺臣樗里疾甘茂向壽公孫奭等人協助處理政務。

前306年,楚國進攻韓國,包圍韓國的雍氏之地。韓國派遣公仲向秦國甘茂尋求援助。

甘茂對昭襄王說:「如果韓國知道秦國不支持,恐怕會與楚國結盟吧。如果變成那樣的話和我國處於交戰狀態的魏國也會順勢與楚國結盟吧。因此不讓這3個國家伐秦的同盟結成,對我們會比較有利。」

同時,韓派遣張翠去秦國。張翠以「有病」為由,以日行一縣的緩慢速度進入秦國,才見到了昭襄王和甘茂。

甘茂說:「韓國想必沒有很緊急吧,才讓你這樣帶病來到這裡。」張翠回答:「我不要緊。」甘茂又問:「真的是這樣嗎?」張翠回答:「如果真的沒有那麼急迫,我韓國勢必會彎下腰投降楚國,怎麼可能會派我來這裡呢?」

這回答讓甘茂和昭襄王說了「原來啊。」因此出兵救援了韓國。

甘茂出奔

前306年,昭襄王接受甘茂的提議將武遂之地歸還給韓國,向壽和公孫奭對昭襄王提議反對這件事。由於二人仇恨甘茂,不斷向昭襄王進讒言。甘茂對此狀況相當惶恐,害怕有禍上身,假借討伐魏國為由,逃亡到齊國。

甘茂出奔到齊國的時候,在函谷關蘇代相會,請蘇代幫忙遊說

蘇代去秦國,說:「甘茂是個非凡之人。在秦國任官有很長的時間,瞭解秦國地形的險要平坦。如果讓他策動齊國,與韓、魏結盟以謀秦,秦國該如何是好?」於是昭襄王立即給與甘茂上卿的地位,與相邦之印,打算將他從齊國迎接回來。不過,甘茂沒來。

蘇代又到齊國見齊湣王,說了:「甘茂是個賢人。因為秦國要給與上卿之位,並打算讓他擔任相邦,甘茂雖然對秦王待臣之事感到高興,但還是辭退了秦國的提議。大王會有這樣的礼遇對待他嗎?」因此齊王給與甘茂上卿之位,把他留在齊國。

甘茂最後沒有回到秦國,病死在魏國。

楚國

秦昭襄王因年幼即位的關係,由生母宣太后代為攝政,因此宣太后的弟弟魏冉將實權掌握在手。 前305年,在繼位者争執中失敗的公子壮集結了反對勢力,對昭襄王與魏冉發動了叛亂,此事件最後被鎮压下來。(史稱庶長莊之叛亂、季君之亂)。

此叛亂馬上被鎮壓,悼武王后被驅逐到魏國,追隨公子壯叛亂的人全部被殺。以此叛亂做為契機,魏冉的權力大大的增強了。同年,昭襄王進行了冠禮(成人禮儀)。

同年,害怕秦國的缘故,楚懷王請求與秦國結盟。昭襄王在黄棘與楚國諦結盟約,這時楚國將上庸給予了秦國。

前303年,昭襄王討伐魏國,取得魏國的蒲阪、晋陽、封陵等地。次年(前302年)魏襄王到秦國朝拜,又將蒲阪等地歸還給魏國。

前301年,蜀侯公子惲反叛。因為公子惲的夫人將進献給秦國的貢品中,放入了毒物,導致了與秦國的關係惡化。昭襄王命将軍司馬錯平定蜀地。隔年(前300年),立公子惲之子綰為蜀侯,蜀地完全安定了。之後,在前298年證明了公子惲是被冤枉的,昭襄王相當後悔,派遣了使者重新埋葬公子惲。

秦國跟楚國的關係變得險惡,昭襄王命令庶長奐討伐楚國。前300年再次討伐楚國並奪取了新城,翌年(前299年)奉羋戎之命討伐楚國,奪取了新市等地。

前299年,楚懷王不顧朝內大臣屈原等的勸諫一意孤行入秦武關會盟結好,但秦昭襄王逼迫其割讓黔中郡等地,楚懷王認為秦王狡詐,割地又喪權辱國,遂不肯,秦昭襄王將他拘留軟禁。前296年,楚懷王逃亡趙國。不過,因為趙國沒有接納他,又因楚與齊交惡,不得已再次回到秦國,最後在軟禁下死在秦國。

經此一劫,楚國元氣大傷,在楚頃襄王的怠政下開始走下坡路,前279年,秦國攻破楚都郢都,奪取螂國西南楚被迫東遷陈县。楚國的衰弱使秦國在東方只面對日益強勢的趙國。

唯破函谷–齊國孟嘗君田文

前301年,昭襄王聽說孟嘗君田文有才能,就派其弟涇陽君齊國人質,以求見孟嘗君。孟嘗君雖然答應前往秦國,但被蘇代勸阻,未能成行。

前298年,齊湣王派孟嘗君到秦國,昭襄王就任命他做宰相。有人對昭襄王說:「孟嘗君雖然有才能,但他是齊國的宗族,現在他做了秦國的宰相,必然先考慮齊國的利益,秦國就危險了。」於是昭襄王把孟嘗君囚禁,想殺了他。

前297年,孟嘗君借食客之力逃到齊國(雞鳴狗盜)。

前296年,成為齊國宰相的孟嘗君,聯合韓、魏攻打秦國。秦兵敗於函谷關(函谷關之戰)。

東西二帝

前288年,秦昭襄王嬴稷自稱西帝,自此無視早以名存實亡的周天子權威,派遣使臣尊稱齊湣王田地為東帝。齊王聽從謀士之策,自去帝號,並約六國諸侯合縱攻打秦國。秦昭襄王被迫也取消帝號,恢復稱王。

前287年,秦國攻打魏國,攻佔了新垣(山西運城市垣曲县)、曲陽(河南省濟源市)。

前286年,秦國攻打魏國,魏國割故都安邑(山西運城市夏縣)給秦國用來求和,秦國將安邑之民全部驅趕到魏國,僅留下了這座城。

前285年,秦國、楚國在宛城(河南省南陽市)會面。秦國、趙國在中陽(山西呂梁市中陽縣)會面。秦國的大將蒙武攻打齊國,攻佔了九座城。

前284年,燕國的上將樂毅和趙國、秦國、韓國、魏國會面,五國聯軍,大舉攻打齊國,攻佔了齊國的七十幾座城。

前283年,秦、趙二國在穰城(河南省鄧州市)會面。秦國攻打魏國,攻佔了安城(河南省新鄉市原陽县),前鋒打到魏國的首都大梁才凱旋歸國。秦昭襄王嬴稷向趙國索要和氏璧,聲稱用十五座城交換。趙國派遣舍人藺相如拿著和氏璧奔赴秦國,見秦國毫無誠意,將和氏璧完整的拿回了趙國。

鯨吞蠶食

前282年,秦國攻打趙國,攻佔了兩座城。

前281年,秦國再次攻打趙國,攻佔了石城。

前280年,秦國大將白起攻打趙國,斬首了2萬人,攻佔了代郡(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光狼城。秦國的大將司馬錯攻打楚國,攻佔了黔中(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楚國割漢水以北及上庸的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給秦國求和。

前279年,大將白起攻打楚,攻佔了鄢城(湖北省宜城市)、鄧縣(湖北省襄阳市)、西陵(湖北省宜昌市)。秦國和趙國在澠池(河南省洛陽市新安县西)會面。

前278年,秦國的大將白起攻打楚國,攻佔了楚國國都郢都(湖北省荊州市江陵县),燒了楚國的先王墳墓彝陵(湖北省宜昌市),楚國的兵力潰散,不能複戰,遷都到陳丘(故陳國,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县)。

前277年,秦國把侵佔的楚地安置在黔中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

前276年,秦國的武安君白起攻打魏國,攻佔了兩座城。

前275年,魏國割溫城(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的八座城給秦國。秦國穰侯魏冉再次攻打魏國,韓國派遣大將暴鳶營救魏國。魏冉打敗了韓國的援軍,斬首了四萬人,圍攻大梁。

前274年,秦國的穰侯魏冉再次攻打魏國,攻佔了四座城,斬首了四萬人。

前273年,魏國、趙國聯軍攻打韓國的華陽(河南省新鄭市),秦國營救了韓國,在華陽城下打敗了魏軍,斬首了十三萬人,魏國割南陽(河南焦作市修武縣西)給秦國求和。秦又打敗了趙軍,將趙軍的2萬人在黃河沉溺。

前270年,秦國攻打趙國,圍攻閼與(山西省晉中市和順县),趙國的大將趙奢前去營救,將秦軍打敗。秦國任命魏國人范雎為客卿。秦昭襄王三十八年,秦國再次攻打閼與,沒有勝利。

前268年,秦國攻打魏國,攻佔了懷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

前266年,秦國任命范雎為丞相,封為應侯。

長平之戰

前271年,客卿張祿(即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

前265年,秦國攻打趙國,攻佔了三座城,趙國的左師觸龍說服太后派遣小兒子長安君到齊國為人質。齊國於是發兵營救趙國,秦軍開始撤退。

前263年,秦國的武安君白起攻打韓國,攻佔了南陽(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佔領並斷絕了太行山道。

前260年,秦國的左庶長王齕攻打趙國,攻佔了上黨(山西省長治市長子县),趙國的大將廉頗心裡知道不能硬戰,嚴密的守壘相互對峙,等待機會進攻。秦國深深的感到廉頗對於秦國是個憂患,於是用離間計揚言秦國不怕廉頗,只怕趙括。趙國果然任命趙括代替廉頗,秦人聽聞了這個消息,大喜如狂,秘密派遣大將白起代替了王齕。趙軍的出擊被截分為了兩部分,秦軍用50余萬大軍依靠地形圍住人數幾乎相等的趙軍,趙軍斷糧46天,大潰。秦軍殺了趙括,在長平活埋了趙國20余萬投降的士兵(山西省高平市),趙國全國上下大為震驚。長平戰後,白起希望一舉滅趙,但范雎認為秦軍應該休養生息,秦昭襄王決定停戰。白起認為失去滅趙國的最佳時機,以後再攻打趙國再無獲勝的機會,白起稱病不再任命統帥,之後秦昭襄王再度想要攻趙時,欲請白起掛帥,但白起認為已經失去良機而不肯從命,秦王一怒之下放逐白起,又因范雎稱「白起臨走時有怨氣,恐其走後為他國所用」,於是秦昭襄王派使者把白起賜死,命他自刎。

前259年,韓國割垣雍城(河南省新鄉市原陽县)、趙國割六座城給秦國求和。秦昭襄王嬴稷代為報了范雎的仇,引誘趙國宰相平原君趙勝到秦國,然後囚禁了他,向魏齊索要交換。魏齊由趙國再投奔魏國,沒有人敢收留他,窘困自殺。趙國斬了魏齊的腦袋獻給了秦國宰相范雎,秦國於是釋放了趙勝回國。

灭东周

前258年,秦國的五大夫王陵攻打趙國的國都邯鄲,不能攻克。於是派遣王齕代替王陵,仍不能攻克,於是增兵圍攻邯鄲,趙國震恐,向各國乞求援助。魏、楚分別派大將黃歇及晉鄙各領兵10萬營救趙國。秦昭襄王派遣使臣對魏安釐王魏圉說:“敢有參戰的人,我會把兵力移過來一起打。”魏安釐王害怕了,命令晉鄙將兵力屯積在鄴城(河北省邯鄲市臨漳县),不敢再前進。魏國信陵君魏無忌用計謀奪取了晉鄙的軍力,選精兵8萬前進。

前257年,秦國任命武安君白起代替王齕為元帥,白起因為趙尚沒有打敗,並且身體又有疾病,拒絕不肯前行。秦昭襄王覺得白起心中有恨意,於是殺了白起。魏、楚聯軍打敗了秦軍。秦太子嬴柱的兒子嬴異人在趙國作為人質。後來,趙國商人呂不韋用錢財資助他,一起逃回秦國,嬴異人改名為嬴子楚。

前256年,秦國的大將趙摻攻打韓國,攻佔了陽城(河南省登封市),斬首了4萬人。攻打趙國,攻佔了二十幾個縣,斬殺及俘虜了九萬人。周赧王非常恐慌,和燕國、楚國密謀聯合各國,再訂立合縱盟約攻秦。秦國立即起兵攻打周,擄赧王到秦國,然後又釋放他回到周。姬延死了,東周亡,立國791年。

前255年,秦昭襄王答應范雎辭了丞相。蔡澤繼任為相國,幾個月後被免職了。秦國將西周文公姬咎流放到悉狐聚(河南省汝州市西北),東周亡國,自此秦代周成天下共主。

前254年,秦國攻打魏國,攻佔了吳城(山西省運城市平陸县)。魏國屈服投降,降為秦國的屬國。韓桓惠王到秦覲見。

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時年七十五歲。子孝文王嬴柱嗣位。

家庭

父親

母親

兄弟

妻妾

子女

故事

[1] [2]

紀年

秦昭王 元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西元 前306年 前305年 前304年 前303年 前302年 前301年 前300年 前299年 前298年 前297年
干支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甲子
秦昭王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17年 18年 19年 20年
西元 前296年 前295年 前294年 前293年 前292年 前291年 前290年 前289年 前288年 前287年
干支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秦昭王 21年 22年 23年 24年 25年 26年 27年 28年 29年 30年
西元 前286年 前285年 前284年 前283年 前282年 前281年 前280年 前279年 前278年 前277年
干支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秦昭王 31年 32年 33年 34年 35年 36年 37年 38年 39年 40年
西元 前276年 前275年 前274年 前273年 前272年 前271年 前270年 前269年 前268年 前267年
干支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秦昭王 41年 42年 43年 44年 45年 46年 47年 48年 49年 50年
西元 前266年 前265年 前264年 前263年 前262年 前261年 前260年 前259年 前258年 前257年
干支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秦昭王 51年 52年 53年 54年 55年 56年
西元 前256年 前255年 前254年 前253年 前252年 前251年
干支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同时代君主

  • 《韩非子·外储说 右下》:秦昭王有病,百姓里买牛而家为王祷。公孙述出见之,人贺王曰:“百姓乃皆里买牛为王祷。”王使人问之,果有之。王曰:“訾之人二甲。夫非令而擅祷,是爱寡人也。夫爱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与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乱亡之道也。不如人罚二甲而复与为治。”
  • 《韩非子·难三》秦昭王问于左右曰:“今时韩、魏孰与始强?”右左对曰:“弱于始也。”。“今之如耳、魏齐孰与曩之孟尝、芒卯?”对曰:“不及也。”王曰:“孟尝、芒卯率强韩、魏,犹无奈寡人何也。”左右对曰:“甚然。”中期推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夫六晋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而从韩、魏之兵以伐赵,灌以晋水,城之未沈者三板。知伯出,魏宣子御,韩康子为骖乘。知伯曰:‘始吾不知水可以灭人之国,吾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宣子肘韩康子,康子践宣子之足,肘足接乎车上,而知氏分于晋阳之下。今足下虽强,未若知氏;韩、魏虽弱,未至如其在晋阳之下也。此天下方用肘足之时,愿王勿易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