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荊州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荊州,古時又稱「江陵」,湖北省地級市,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位於湖北中南部、長江中游、江漢平原腹地,全市國土面積1.4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690萬(2017年),下轄荊州區、沙市區、江陵縣、松滋市、公安縣、石首市、監利縣、洪湖市8個縣市區和荊州開發區、華中農高區、紀南文旅區3個功能區[1]

荊州是一座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濱江城市。「禹劃九州,始有荊州。」荊州建城歷史長達30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國建都紀南城,先後有6個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從「天下第一循吏」孫叔敖到明朝萬曆首輔張居正,從荊州走出去的宰相達138位。從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荊州吟詩作賦。荊州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重要的公路交通樞紐和長江港口城市。

2017年6月,荊州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2017年,荊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22.18億元。

地理環境

荊州市位於東經111°15°—114°05°,北緯29°26°—31°37°。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全市,全長483公里。荊州東連武漢、西接宜昌、南望湖南常德,北毗荊門、襄陽。總面積1.41萬平方公里,

荊州長江中游重要交通節點,全國東西向最長國道318國道與南北向最長國道207國道交匯處,東西向滬漢渝高速公路(上海-武漢-重慶)與二廣高速公路(內蒙古-廣東)交匯處,蒙華鐵路與長江兩條貨運大通道交匯處,是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通江達海的門戶,公路、鐵路、航空、水路交通承東啟西、聯接南北,交通十分便利。伴隨「北煤南運」大通道蒙華鐵路於2019年全面建成和荊江航道的綜合整治,荊州正在加快建成集「鐵、公、水、空」於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將成為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物流通道。

鐵路: 現有漢宜高速客運鐵路,焦柳鐵路,在建蒙華重載鐵路,江漢平原貨運鐵路。規劃武貴高速鐵路,荊岳高速鐵路,荊荊客專。

公路:高速公路:「二環三橫六縱」市域快速通道(「二環」即沙公高速南延線、江北高速東延線、二廣高速改線等,沙公高速、滬蓉高速和襄荊高速的中心城區內環,荊州長江大橋、荊州長江公鐵兩用橋的高速公路跨江外環;「三橫」即滬渝高速、江南高速、江北高速+洪監高速;「六縱」即武漢城市圈環線高速荊州段、隨岳高速、潛石高速、沙公高速、二廣高速、枝江至石門高速荊州段)。

普通公路:207國道,318國道,351國道,荊松一級公路,荊當一級公路,荊監一級公路等。

航空:荊州民用機場將於2020年初建成通航,荊州中心城區1小時車程可達宜昌三峽機場,2小時左右車程可達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水路:長江黃金水道穿越荊州境內483公里,荊州(鹽卡)港是長江中上游僅次於武漢、重慶的第三大綜合性港口,可停靠5000噸級船舶,年集裝箱運輸能力60萬標箱。

地形地貌

荊州市以平原地區為主體,海拔20-50米,相對高度在20米以下,其中平原湖區占78.7%,丘陵低山區占21.1%。丘陵主要分布於松滋市的老城、王家橋、斯家場和荊州區的川店、八嶺、石首市桃花山等地,海拔100-500米,相對海拔50-100米,低山主要分布於松滋市西南部與湖南省交界處,海拔500米左右。

水文

荊州市河流交錯、湖泊密布。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條,均屬長江水系,主要有長江幹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調弦河等。荊州湖泊眾多,全市有千畝以上湖泊30多個.總面積8萬公頃,其中洪湖為湖北省第一大湖,總面積3.5萬公頃,長湖次之,總面積1.2萬公頃。

氣候

荊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市太陽年輻射總量為 104-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 1800-20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9-16.6℃,年無霜期242—263天,多數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間。有足夠的氣候資源供農作物生長。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陽輻射量占全年75%,≥10℃的積溫為全年80%,水熱同步與農業生產季一致的氣候條件,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發育。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荊州市已發現礦產35種,其中探明有一定工業儲量的13種,已開採利用的20種。主要能源礦產有石油、煤炭;化學礦產有岩鹽、芒硝、硫鐵礦、重晶石;建材礦種有大理石、花崗石、石灰石、粘土、河道砂、卵石;冶金輔助材料有白雲岩、優質硅石、耐火粘土;新型礦種有膨潤土。此外還有砂金、脈金等。荊州地質構造單一,礦床賦有條件好,圍岩性質穩定,除石油、煤炭外,非金屬礦產絕大部分裸露地表,便於露天開採。礦產分布集中,全市大多礦產資源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區,散布在城鎮周邊,交通便利,礦產開發外部條件優越。

水資源

荊州市市水域面積大,以洲灘、湖泊為主的濕地資源獨具地域特色。歷史上水產生產以天然捕撈為主,1952年養殖水面只有0.1萬公頃,隨後水面開發利用逐年增大,1998年全市養殖水面7.29萬公頃,其中池塘占48%、湖泊占37.7 %、水庫占5.4%。

土地資源

荊州市土地總面積折合140.93萬公頃,屬人多地少的地區。據第一次農業普查資料顯示,全市已利用的農業用地為72.77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51.6%,在已利用的農業用地中,耕地占 82.3%,人均占有1.41畝.養殖水面8.0%,林地占8.1%,園地占1.6%。全市土壤由近代河流沖積物和新生代第四紀粘土沉積物形成,以水稻土、潮土、黃棕壤為主體,土層深厚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發育。

生物資源

荊州市生物資源豐富,具有種類多、分布廣、南北兼備的特點。全市栽培作物品種千餘種,還有不少地方良種,浮游生物、維管束植物和魚類資源是全市的一大優勢。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公安部門統計年末總戶數為199.83萬戶;戶籍人口為641.28萬人,其中城區111.36萬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559.02萬人,其中:城鎮311.99萬人,鄉村247.03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5.81%。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90元,比上年增加2617元,增長8.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0元,比上年增加1338元,增長8.4%。城鎮、農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分別達49.4平米、56.57平米。

民族

荊州市是一個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分散雜居城市。截至2018年3月,全市有31個少數民族,3.34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0.35%。其中中心城區少數民族人口1.12萬人,占全市少數民族人口的32.01%。全市有2個民族鄉,即洪湖老灣回族自治鄉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自治鄉。少數民族人口達百人以上的村、街、場、廠有36個。少數民族中萬人以上的民族2個,即回族,土家族;萬人以下千人以上的民族1個,即滿族;千人以下百人以上的民族4個,即蒙古族、苗族、侗族、壯族。回族主要分布在洪湖老灣回族鄉及沙市、荊州、公安等地;滿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沙市、荊州一帶;苗族主要分布於沙市、荊州兩地;侗族、壯族主要分布於洪湖、沙市等地。全市正式掛牌的民族中學有2所,即洪湖老灣回族鄉民族中學和松滋卸甲坪土家族鄉初級中學;有民族小學5所,其中洪湖老灣回族鄉2所、松滋卸甲坪土家族鄉1所、石首市和荊州區各有回族小學1所,共有學生1400餘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600餘人,約占45%。

視頻

《中國推介》荊州市:楚國古都 三國荊州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