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翁源縣博物館

翁源縣博物館翁源縣位於廣東省北部(粵北),韶關市東南部,北江支流滃江上游。東靠連平縣,南鄰新豐縣,西挨英德市、曲江區,北依始興縣、江西省。公元554年梁朝分湞陽縣地置翁源縣,元初併入曲江縣,公元1303年復置,是廣東歷史上最早建制的16個縣之一。翁源縣地形以山地和盆地為主。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平均氣溫20.4℃,年降雨量1778毫米,無霜期312天。耕地面積1.9萬公頃,有林地面積16.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3.1%。河流以北江支流翁江及其支流為主。

目錄

旅遊

青雲山

青雲山距縣城約7公里,海拔1246米,總面積7359公頃,涵蓋老隆山林場、躍進水庫、龍仙鎮青山村和青雲村等地。保護區內綠樹環繞,鳥鳴啾啾,古樹、溪流、奇石、飛瀑天然一體,如詩如畫。這裡泉水甘冽,清風送爽,空氣自然清新,置身其中仿如進入了一座天然的大氧吧。

青雲山谷深林茂,森林覆蓋率96.4%,地表水水質良好。大部分地段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有較典型、完整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區域地帶性森林植被保存較好,植被垂直帶譜保存較完整,是全縣連片天然常綠闊葉林面積最大的地方。

區內物種繁多,動植物資源豐富,共有野生維管植物184科586屬1091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8科9屬9種,野生珍稀瀕危植物6科6屬6種,現已確認的國家重點保護動物28種,廣東省重點保護動物15種。

2008年10月,在保護區的老隆山林場發現了一棵罕見的國家珍稀瀕危二級保護植物半楓荷,這種樹一棵樹上長出兩種樹葉,一半是楓,一半是荷,十分奇特。此樹高25米以上,胸徑達150厘米,樹齡至少有100年,依然枝繁葉茂。專家估計這棵半楓荷無論樹齡還是樹高,均為全省之最。次年1月,又發現了三棵罕見的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野生仙湖蘇鐵[1]

2007年青雲山被批准為市級自然保護區,2009年3月升格為省級自然保護區。我縣正着手申報建設為省級森林公園,將其打造成休閒養生的新景區。

白面仙岩

翁源縣周陂鎮西南3公里處的白面仙岩,是翁源縣舊時十六景之一,因風光旖旎,景致非凡,《翁源縣誌》及古今遊客對其不吝溢美之詞。其山上有個深洞(現人工開採洞已可通一個直立進入)至今未知深度,通往那裡。此洞可容一人匍匐爬入。

江尾九仙泉

江尾九仙泉位於江尾鎮九仙村湯屋村小組清溪旁,泉眼有近十處,其中最大的有3處。最大2口泉水凶涌,清澈見底,交匯成河,長流不息,可灌溉近200畝產耕地,另一口在湯屋與墩里交界處,也是泉涌不斷,頓積成塘庫,且所有泉水冬暖夏涼,溫度保持在22度左右。

相傳,有個仙人下凡路過九仙湯屋化成一個老人,扶着拐杖,走到一戶農戶家想討口水喝。此農戶家中無水卻給了老人一碗黃酒解渴,並說這裡長年乾旱沒水只能以黃酒代水。這位老人喝完謝過農戶後,說既然沒水就給你們幾口泉水吧,於是便在農戶住屋附近用拐杖點了幾下,很快就來了泉水,並且洶湧成流,從此這裡不再沒有水喝也不用擔心沒水灌溉了,並引來眾多旅遊者觀看,九仙泉便由此得名。

寶慶寺遺址

據明嘉靖三十六年《翁源縣誌》載:「寶慶寺在縣西南十里」;另據清朝同治六年編《韶州府志》載:「寶慶寺在翁源縣八里長安鄉宋(應為唐,此乃《韶州府志》誤記——引者注)寶曆間永禪師創,寶慶間修,因名焉,明洪武間復修」。據《南華史略》第125頁記述,六祖惠能晚年曾收弟子定慧,當惠能圓寂(713)後,定慧便回到了家鄉翁源。定慧回翁後繼續傳承佛教文化,先在淨源山(今翁源新江雙石村)籌建定慧禪院(據《韶州府志》),又在翁山(今龍仙鎮桂竹村石牙子)建翁山寺,後又在長安鄉岩前鋪(即今翁城勝利村楊桃曾灌塘處)選定寺址欲建寺,終因病重圓寂(760),未能如願。其弟子永禪遵從師囑,於唐寶曆初年(825)建起寶曆寺。該寺歷經四百年後,寺場殘破不堪。及至宋寶慶初(1225)大修,因朝代更迭,遂改名寶慶寺,寺名沿用至今。2004年,作者到翁城勝利下曾採訪「宗聖淵傳」清代古樓,偶見野草叢中有一青花崗石便橋,細辨,乃明嘉靖三十年(1551)辛亥歲十二月初三,翁源、英德兩縣各鄉信眾舍財重修碑記,距今已有四百餘年。民國末年,仍有和尚拜佛念經。建國後的「公社化」運動,寺場磚牆被拆。「文革」歲月,明代碑記移作便橋,承梁石墩搬至大隊部,寶慶寺頓成廢墟。又發現宋朝寶慶初年由信士林世福同妻黃一娘、信士丘勝施同妻林一娘捐贈的精美青花崗刻字承梁石墩兩具。

寶慶寺環境幽靜,遠離喧囂。寺場以翁城西山、高寨子為背景,以馬東、桂湖列山、大臘嶺為屏障,寺前左有木魚嶺,右有棒槌亘,門口蓮池橫列,池中淤泥厚積,此地出產的蓮藕色白、細長、幽韌、味香,為少有的地方特產。寺場左右,兩水歸池,源泉清冽。雖涓涓細流,亦四季不斷,直引大殿中央,極具佛門地理要素。

東華禪寺

南朝梁武帝天監元年,印度智藥三藏禪師航海抵粵至翁邑(今翁源),創靈鷲寺。唐龍朔元年,六祖惠能於黃梅受衣缽,南歸經此寺而隱修,改靈鷲寺為東華禪寺,後去寶林。翁邑自此有傳:先有東華後有南華,東華證道南華弘法。唐宋鼎盛,毀於明清。公元一九九七年沙門萬行乘願再來,入此山掩關潛修三年,感天地之恩澤,會陰陽之和諧,證佛性之本源,如是出關,復建東華。師手執刀斧,開山辟石,斬荊修路,昔杳無人跡處,丁亥仲秋,寶剎重現,菩提蒼翠,綠樹掩映,僧信雲集。師繼祖師之禪:農禪並重,堂上坐禪,堂下禪做,不做不食;立東華之風:信教先愛國,學佛先做人,修道先發心。

岩莊八角廟

八角廟始建於清康熙40年(1701),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共五層八角,高26.7米,除首層用沙質石砌結外,其餘各層均用青磚砌結。傳說外牆曾人工打磨過,外形美觀完整,不斜不裂,歷經漫長歲月,仍巍然矗立,是該縣現存最高層的一座古塔,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據當地人傳頌:此塔設計者曾絞盡腦汁花心血定點於塔前60米的一口方形水井中,遇太陽高照,塔身即倒影於水井中,形似筆躺墨硯,寓意文人輩出。

特產

三華李

起源於翁源縣的三華李,以龍仙鎮三華村種植的三華李為最佳,1986年被廣東省評為省優質稀有水果, 廣東省十大名、優、稀、特水果之一 ,得到海內外客商的稱讚。三華李明末開始種植,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稱為夏令果王。三華李品種繁多,有雞麻李、白肉雞麻李、大密李、小密李。以大密李和小密李為主要品種。芒種後,夏至前後成熟。果型白裡透紅,聞之清雅芬芳,入口無澀且有蜜味,爽脆清甜滿口香。產品供不應求,價格昂貴,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翁壩金雞茶

始產於明朝嘉靖年間至今已有近五百年歷史,是翁源縣特產茶,栽植主要分布在壩仔鎮,因產區在壩仔鎮金雞村而得名「翁壩金雞茶」。茶葉清香提神,耐人尋味,茶葉具有藥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鹼、脂多糖等。

九仙桃

原產地在江尾鎮的九仙村,俗稱仙桃, 廣東省優稀水果之一。九仙蜜桃,個重約200克,果大核小,果身飽滿,皮紅肉白,皮外層有紅色小星點,肉質爽脆,蜜味濃香。近幾年九仙桃發展比較快,去冬今春種植1.8萬畝,全縣九仙桃面積2.5萬畝。

沙田柚

翁源適宜沙田柚種植,一棵樹最多時能結果數百隻,皮薄肉甜、清爽可口、蜜味濃香,具有解酒、潤肺止咳之功能,被譽為「天然罐頭」,遠銷海內外。

江尾米粉

江尾米粉產於江尾鎮,歷史悠久。米粉選用山泉水和當地精米製作而成,從磨漿、蒸面、曬面到切面、曬乾包裝等皆用手工工作。米粉外觀晶瑩透明、麵條均勻、煮炒皆宜、入口軟滑清爽。

蔬菜

翁源全年蔬菜種植面積26萬畝以上,特別是荷蘭豆是粵北最大的反季節荷蘭豆[2]種植基地,年種植面積7萬畝,總產8萬噸。翁源產荷蘭豆豆型平直、大小適中、色綠鮮嫩、標豆率高。產品主要銷往海外市場。

糖蔗

茂源糖業有限公司是韶關市唯一製糖企業,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國家良種繁育基地。年產一級白糖2萬噸。99年改制為股份制民營企業後,茂源把第一車間放在糖蔗種植上。每年山坡地種植3.8萬畝,畝產達6噸。全縣種蔗農戶4600戶,其中,30畝以上大戶200戶,種植面積占糖蔗面積70%以上,建成7個比較大型糖蔗基地,全縣糖蔗種植面積達6萬畝。

翁城地窖酒

翁城地窖酒是用優質本地稻米加泉水以傳統工藝精心釀造,將酒封壇在土裡窖埋兩年以上,具有醇香好喝不傷腦的優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蠶繭

韶關市農業龍頭企業之一的翁源縣信達繭絲有限公司是集貿、工、農、科為一體的股份制民營企業。桑園面積2.7萬畝,年產繭3.5萬擔。蠶桑專業村30多個,種桑養蠶戶近5000戶。擁有現代化繅絲廠一家,年產優質生絲200噸,優質絲棉胎1萬張。

蘭花

江尾鎮仙鶴群山環抱,山巒疊翠,空氣清新,無「三廢」污染。獨特的山地氣候非常適宜蘭花生長,以仙鶴蘭花種植基地有限公司為依託,在省道S245線兩旁江尾鎮仙鶴建設3公里長蘭花長廊,面積7000多畝,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國蘭生產基地。目前有20戶台商落戶,品種100多個。全縣花卉面積達1.3萬畝.

馬牯塘蓮

馬牯塘蓮產於龍仙鎮馬牯塘村,為當地特殊土質所出特產,蓮藕小而長,皮白帶星點,質脆,味殊香,煲炒咸宜,遠近馳名。

竹篙薯

竹篙薯(食用淮山)主要產於龍仙鎮的莎坪、馬山等村,這裡的土壤適合竹篙薯生長,產出的竹篙薯特別長、大、澱粉多、營養豐富。

果蔗

產地分布在翁城、新江鎮,近幾年來由於市場價格看好,果蔗向龍仙、江尾等鎮發展。翁源產的果蔗汁多、質脆、口感好。全縣種植面積近3萬畝。

作珍芝麻冰花餅

翁源特產的作珍芝麻冰花餅採用祖傳秘方,精選本地優質花生、芝麻冰糖、冰片糖等原料,經過多道工序加工精製而成。

作珍芝麻冰花餅歷經百餘年歷史,品質上乘,味道極佳,產品分低糖、中糖兩種類型,適宜男女老少口味,是早點、夜茶、酒宴之佐食,探親訪友送禮之佳品,是消費者信賴的風味特產,享譽粵北及廣東省的綠色食品,曾榮獲第二屆中國食品展銷會金獎。

翁源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周文王分封諸子時,即有一子被封到翁源(時稱翁山)。千百年來,翁源孕育出了不少名人志士,有32首詩載入《全唐詩》的「嶺南五才子」之一晚唐詩人邵謁,宋代「父子進士」的梅鼎臣、梅佐;明代明神宗皇帝贈聯「破虜平蠻,功蓋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嘉獎的抗倭名將太子太保陳璘;中興實業、恆榮地產賴榮火;世華地產梁文華;有20世紀四十位傑出旅美華人之一、中華世紀英才、美國油畫大師塗志偉等等。

視頻

翁源縣博物館 相關視頻

翁源博物館參觀講解
2015年賞石盆景根藝新春展在翁源縣博物館展出

參考文獻

  1. 原產我國的蘇鐵屬種類資料大全,搜狐,2017-09-08
  2. 荷蘭豆的養殖技巧,搜狐,202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