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土壤

中文名稱:土壤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版周期:雙月

國際刊號:0253-9829

語       言:中文

創刊時間:1958年10月

國內刊號:32-1118/P

郵發代號:28-21

土壤(德語:Boden,英語:soil)是一種自然體,由數層不同厚度的土層(德語:Bodenhorizont,英語:soil horizon)所構成,主要成分是礦物質。土壤和母質(岩石)的差異主要是表現在形態特徵或物理、化學、礦物等。但這種解釋嚴格來說(或者以環境科學的角度來說)並不正確:土壤是由母質經過風化作用後所形成的,其特性與母質不盡相同。

土壤是各種風化作用和生物的活動產生的礦物和有機物混合組成,存在著固體、氣體液體等狀態。疏鬆的土壤微粒組合起來,形成充滿間隙的土壤,而在這些孔隙中則含有溶解溶液(液體)和空氣(氣體)。因此土壤通常被視為有三種狀態。大部分土壤的密度為1~2 g/cm³。地球上大多數的土壤,生成時間多晚於更新世,只有很少的土壤成分的生成年代早於第三紀。

土壤的具體構成:

1、固體,氣體和液體

土壤礦物質是岩石經過風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礦物顆粒(砂粒、土粒和膠粒)。土壤礦物質種類很多,化學組成複雜,它直接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是作物養分的重要來源之一。

土壤由礦物質和腐殖質組成的固體土粒是土壤的主體,約占土壤體積的50%,固體顆粒間的孔隙由氣體和水分占據。

土壤氣體中絕大部分是由大氣層進入的氧氣氮氣等,小部分為土壤內的生命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進入土中,其中包括許多溶解物質。

土壤中還有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

2、有機質

有機質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它和礦物質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層中有機質含量只占土 壤乾重的0.5-2.5%,耕層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卻很大,群眾常把含有機質較多的土壤稱為「油土」。土壤有機質按其分解程度分為新鮮有機質、半分解有機質和腐殖質[1]。腐殖質是指新鮮有機質經過酶的轉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膠體物質,通過陽光殺滅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蟲後,保留其營養物質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機質總量的85—90%以上。

功能

土壤有六大功能:

1. 無機質、有機質的循環利用

2. 生物棲息地(包含地面上及土壤層中)

3. 部分生物巢穴的地基

4. 水分供應、涵養及淨化

5. 必須營養成分之提供

6. 支持某些生物(如植物)生長

分類

土壤分為: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黏質土、壤土三類[2]

砂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多,顆粒粗糙,滲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氣性能好

黏質土的性質:含沙量少,顆粒細膩,滲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差

壤土的性質:含沙量一般,顆粒一般,滲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氣性能一般。

中國現狀

據報道,目前我國受等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面積近 2000 萬公頃,約占總耕地面積的 1/5,其中工業"三廢"污染耕地 1000 萬公頃,污水灌溉的農田面積已達 330 多萬公頃。例如:某省曾對 47 個縣和郊區的 259 萬公頃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二)進行過調查。其結果表明,75% 的縣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污染的潛在威脅,而且污染趨勢仍在加重。

污水灌溉等廢棄物對農田已造成大面積的土壤污染。如瀋陽張士灌區用污水灌溉 20 多年後,污染耕地 2500 多公頃,造成了嚴重的鎘污染,稻田含鎘 5-7mg/kg。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導致 2.3 萬公頃農田受到污染。廣州近郊因為污水灌溉而污染農田2700公頃,因施用含污染物的底泥造成1333 頃的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積占郊區耕地面積的 46%。80年代中期對北京某污灌區進行的抽樣調查表明,大約60%的土壤和36%的糙米存在污染問題。

另一方面,全國有 1300~1600 萬公頃耕地受到農藥的污染。除耕地污染之外,我國的工礦區、城市也還存在土壤(或土地)污染問題。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同斌前後用了3年多的時間對北京市全市的土壤和蔬菜進行了大規模的取樣分析和研究,發現土壤污染問題已經比較嚴重,並且已經影響到蔬菜等農產品的質量[3]

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潘根興在2002年初做過一個南京市各城區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結果同樣很嚴重。超過70%的採樣區域存在重金屬污染,測出的最高鉛含量超過900ppm,超過國家標準3倍以上。

視頻

土壤 相關視頻

你了解土壤嗎
土壤中有什麼

參考文獻

  1. 土壤的成分,中國土壤儀器網,2010-12-9
  2. 了解了土壤才能管理好農田,騰訊網,2019-7-25
  3. 陳同斌:土壤污染治理——治標更需治本,中國科學院,2016-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