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
拉萨 |
拉萨,别名逻些、日光城,简称“拉”,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一个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1]。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拉萨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拉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相对于全国和自治区其他地市,具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
2018年12月21日,拉萨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目录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拉萨”,藏语翻译为口头语言“是”,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精确,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是”通“寺”与“侍”。此地以佛寺立城,故名拉萨市。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由此可见,拉萨的城名,已经出现了近1200年了[2]。
吐蕃王朝
约六世纪末七世纪韧,崛起于山南—带的雅隆部落,势力扩张到拉萨北部。松赞干布的父亲囊日伦赞统治时,在娘、韦、嫩等家族的配合下,攻入赤邦松的堡寨,占领了拉萨地区。此后不久,松赞干布继位。
松赞干布是西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被称作“骁勇多英略”,在拉萨城的历史上亦很有地位。为了巩固和发展新建立起来的政权,避开以前地方上的各种的贵族豪酋势力的干扰,他决定将根据地从山南移到拉萨,唐朝称其为“逻些”。约633年,松赞干布在拉萨建立了强大吐蕃王朝。
迁都前的拉萨是一片沼泽荒芜;松赞干布迁都以后,造宫堡,修河道,建寺院,奠定了拉萨城市雏形。大昭寺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据传说建寺期间有山羊负土填湖。藏语中羊叫“惹”,土为“萨”,大昭寺建成后就叫做“惹萨”。由于大昭寺是最早的建筑,人们便以‘惹萨”作为以大昭寺为中心的城市名。汉文史籍把‘惹萨”一般译为“逻婆“、“逻些”。随着佛教的兴盛,人们把这个城市视作圣地、“拉萨”的名字就是这时出现并沿用至今。
唐蕃一家
松赞干布遣使送厚礼、称臣于唐朝,松赞干布派遣其宰相禄东赞致礼,进献黄金五千两、以及其他珍宝数百,请求和亲。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宗室女)嫁给松赞干布。拉萨仍然能到处看到与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有关的古迹,他们的许多塑像被供奉在各个寺庙。
822年,唐朝使臣刘元鼎等入藏,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大相尚绮心儿会盟于拉萨东郊,还在大昭寺刻了石碑。
松赞干布之后的历代赞普扩建拉萨,使之日趋完善。公元8世纪赤德祖赞弘扬佛法,在拉萨等地修建了许多寺院。赤松德赞继位后,进一步禁苯兴佛,巩固佛教的地位,维修和扩建拉萨大昭寺。同时在帕邦卡和扎叶巴等地建造不少修道处,并给寺院分配子户。随着吐善领土的扩张和对外交流的发展,商业活动渐渐频繁,形成了某些重要的商业聚集点,拉萨作为都城所在地,自然也就成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之一,在整个吐善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赤松德赞时还在拉萨南郊的热马岗修筑了杰德噶琼寺,在拉萨西南吉曲河东岸修建了温江岛宫。
赤松德赞逝世后,热巴巾赞普(约815—838年在位)继续把拉萨视作弘扬佛法的中心。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完成了大昭寺四周佛殿的扩建,即东西两处的噶鹿和木鹿佛殿;南部兴建了噶瓦和噶巴沃两个佛殿;西部建了止康和正康塔马二殿。在拉萨西南桑浦河谷外,吉曲河东岸的俄样多之地新建了一座名叫柏麦扎西格培的大寺院。
八世纪末叶,吐蕃社会持续动荡,在拉萨及周边地区先后发生了朗达玛灭佛和奴隶平民起义的重大事件。赞普朗达玛在838年继位后,采取和他的前任赞普全然不同的政策,下令封闭吐蕃境内全部佛寺,强迫所有僧侣还俗,焚毁一切佛教经典 。这些措施激起了在吐蕃社会势力庞大的佛教组织的强烈反对,842年,朗达玛在大昭寺被僧人贝吉多吉刺杀,从此,强大一时的吐蕃帝国濒临崩溃。
在857年,吐蕃邦金洛平民发动起义,同时以拉萨为中心的卫如地区两大奴隶主家族卢氏和巴氏因为利益关系发生严重冲突,发生了长期的战争。起义军利用他们火并的时机,侵入吐蕃王朝帝国的中心地带。平民起义持续了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吐蕃社会终于在起义风暴中彻底瓦解。此后数百年,吐蕃分裂为许多部,拉萨的地位急剧下降,许多历史建筑毁于战乱。
元朝时期
拉萨地区多次发生鲁悔、巴、惹、征四集团间的战争。1160年,在拉萨、雅隆澎波一带,四集团互相攻杀。连续不断的战争,不但给拉萨地区藏民的生命财产和农牧业生产带来很大危害,还烧毁了大昭寺、小昭寺的一部分,损失严重。此后不久蔡巴喝举于拉萨一带崛起,逐步取代了其它地方势力在拉萨的地位。
1239年,蔡巴噶举派派使臣到蒙古地区展开外交,中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赐蔡巴庄园属民3700户。13世纪中叶,元朝划分卫藏十干万户,蔡巴被归为3个万户之一。蔡巴万户作为拉萨一带的重要势力,在拉萨发展的历史中起过重大作用,也有过不少建树。它不但建有蔡巴寺、贡唐寺,而且蔡巴噶举的创始人向·尊珠扎巴、他的门徒和历代蔡巴万户长还长期悉心管理着大昭寺,并多次对大昭寺进行整修。还曾组织力量疏通水道、加固河堤,一度使城市得以复兴。
明朝时期
1409年,著名的黄教始祖宗喀巴在拉萨创立了第一次祈愿大法会。同年他在拉萨以东的旺古山上兴建了格鲁派的第一座大寺院——甘丹寺,黄教寺院得到发展。1416年,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贝丹在大贵族柳梧·南喀桑布的资助下,在拉萨西郊约10公里外的地方修建了哲蚌寺,1419年,宗喀巴的另一个弟子降青曲吉在拉萨北郊修建了色拉寺。
格鲁派以这三座大寺为基地,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大约16世纪初,宗喀巴大弟子吉尊·喜绕憎格专门研习密宗,在拉萨建立了密宗学院即下密院。后来贡嘎顿珠又在密宗学院的上部另建了上密院,形成著名的上、下密院。在以后的一段时期内,喜绕僧格还先后在色拉寺山上的色拉群丹处、蔡公堂,达孜县的德钦桑昂卡尔,墨竹工卡县的吉米次和彭波竹结等拉萨郊区继续修建了一些类似的寺院。从此,拉萨佛教兴盛不已。
明朝还在西藏边界开设了一些茶马互市,内地的纸张、丝绸、茶叶等通过茶马互市进入西藏,西藏的牛、羊、马交换到内地,内地与西藏边地经济上的往来非常密切。
清朝时期
公元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并逐步建立起对西藏地区的统治。从17世纪到18世纪,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及其以后,西藏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相对安宁,拉萨城市发展相对较快。在此期间拉萨发生过两次较大的动乱,一次是1717年新疆准噶尔汗国入侵,一次是1727年前后藏发生战争,都由清朝中央派兵平息。
特别是公元1727年到1788年间,除1750年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被诛引起短暂的骚乱外,拉萨人过了整整50年没有社会动荡和战争硝烟的和平日子。在此期间拉萨修建了大量贵族府邸、活佛家庙、政府衙门,还有商店、作坊、茶楼、酒店、民宅等。这时,拉萨市区以大昭寺为中心向四面延伸辐射,不断扩大,东至清真寺,南至三怙主庙,西至琉璃桥,北到小昭寺,基本上形成了旧城区的格局。
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中央政府在西藏派驻驻藏大臣,衙署最早设在拉萨冲赛康。公元18世纪末在鲁布柳林西侧新建驻藏大臣衙门,拉萨市民称“朵森格”(石狮子)。清朝中央还在西藏派驻军队,军营设在拉萨北郊的扎什地方。
公元1757年七世达赖喇嘛圆寂后,乾隆皇帝在西藏实施摄政制度,即在前一辈达赖喇嘛圆寂至后一辈达赖喇嘛亲政之前,任命一位大活佛代行达赖喇嘛的职权,俗称摄政王。德穆活佛、策墨林活佛、热振活佛、功德林活佛,都曾出任过摄政王。他们先后在拉萨修建了高大雄伟、华美壮观的家庙。与此同时,历辈达赖喇嘛的家庭,大小僧俗贵族的府邸,也竞相在拉萨城区动工兴建。在布达拉宫以西约2公里处建起了罗布林卡,以后迭经扩建,成为占地36万平方米的大园林。由此形成以布达拉宫为中心,辐射八廓街、罗布林卡周围约3平方公里的拉萨古城。
到清仁宗嘉庆(1796~1821)年间,拉萨居民已有5000余户,人口达3万之多。
当时西藏商人、内地商人、不丹、尼泊尔、印度诸国商人,纷纷云集拉萨经商,冲赛康、铁奔康、坚布康、旺堆辛嘎、八廓街成为拉萨五大市场。伊斯兰教信徒聚居城东河坝林一带,大都以屠宰磨面为职业:汉族居民多住城南,种菜、配酒者居多。这一、二百年是拉萨第四次大规模建设时期,也是甘丹颇章政权(前期是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的全盛时期。
近现代
1890年,中国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愤怒的三大寺僧人和群众予以强烈谴责。1904年,拉萨遭到英帝国主义侵略[3]。许多喇嘛武装反抗,其他许多藏民也大刀和匕首,参加战斗。
1924年,一些亲英军官试图政变,被告发,十三世达赖罢免了为首的藏军总司令擦绒。后擦绒试图建机械厂,被误认为修英国理事馆,遭到痛恨英帝国主义的群众殴打。
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定要解放包括西藏、内蒙、海南、台湾在内的中国领土。”1949年11月2日,西藏政府致函毛泽东(时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表示希望进行会谈。派遣了孜本夏嘎巴、孜江堪穷·土登嘉波二人为代表。两位代表在香港签证时,获得北京政府的通知:即将到任的中国驻印度德里大使将与他们会谈。北京方面代表声明:“西藏的国防由中央政府负责,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在承认上述条件后,代表们为了作出决定可以前往北京。”噶厦政府表示无法接受,由此,和谈未能进行。
1950年10月7日,由王其美率领解放军向康区首府昌都发起进攻,很快就打败了藏军。19日攻克昌都。俘去多麦总管阿沛·阿旺晋美和其随行人员。1950年10月7日,西藏噶厦呈交联合国秘书长的报告:“西藏人民已清楚无力阻挡中共军队的前进,西藏人已应允与中共政府进行和谈。虽然长久热爱和平的西藏人民欲要战胜熟练于战争的中共军队的希望并不大,但是,我们相信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发生侵略行为,联合国是必定会帮助予以抗击的。”但由于西藏未成为联合国承认国家,西藏历史上也长时间归属于中国,所以联合国并未作出干预。
在昌都战役后,解放军停止了军事行动,释放了全部藏军俘虏。在中央政府邀请下,达赖喇嘛和西藏政府代表团前往北京与之进行和谈。1951年4月,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五人代表团前往北京。
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前后,拉萨墨本管辖拉萨市区中心部分(林廓路以内);雪巴列空管辖拉萨市郊洛麦溪、朗如溪、札什溪、折布林溪、蔡溪、蚌堆(仲堆)溪、列乌溪、南木杰岗溪、隆巴溪、札溪、昌谷溪、聂当溪、江溪、东嘎宗、南木吉才溪、曲隆溪、古崩堂溪、德庆宗等18宗溪。
1954年拉萨墨本管辖拉萨市;卫区总管管辖尼木门喀溪、曲水宗、羊八井郭巴、麻江郭巴、堆龙德庆宗、撒拉溪、朗塘溪、卡孜溪、林周宗、墨竹工卡宗、东嘎宗、德庆宗、达孜宗、蔡溪、列乌溪、南木杰岗溪、洛麦溪、协仲溪、札什溪、曲隆溪、折布林溪、南木溪、聂当溪、朗如溪、蚌堆溪、札溪、隆巴溪、昌谷溪等28宗溪。
1960年,正式设立拉萨市。
1960年设拉萨市,原属绛曲基巧的当雄、达木曲柯尔、白仓溪、达波错斯(色)、旁多溪划入拉萨市。将折布林溪、洛麦溪、朗如溪、蔡溪、曲隆溪、札什溪并入拉萨市区;以林周宗与旁多宗、撒拉溪、朗塘溪、卡孜溪合并设林周县(驻松盘);以当雄与羊八井郭巴、宁中郭巴、纳木湖郭巴等合并设当雄县;以达孜宗与德庆宗、蚌堆溪合并设达孜县(驻德庆村);以墨竹工卡宗设墨竹工卡县(驻塔巴村);以曲水宗与色溪、南木溪、协仲溪、聂当溪合并设曲水县(驻雪村);以尼木门喀溪与麻江郭巴合并设尼木县(驻塔荣);以堆龙德庆宗与列乌溪、东嘎宗合并设堆龙德庆县(驻朗嘎)。拉萨市共辖当雄(驻当曲卡)、尼木、曲水、堆龙德庆、达孜、林周、墨竹工卡等7县。
1964年原林芝专区所属林芝(驻尼池村)、米林(驻东多村)、工布江达(驻介德)、墨脱4县划入拉萨市领导。墨竹工卡县迁驻工卡;林芝县迁驻普拉。拉萨市辖11县。
1975年林周县由松盘迁驻旁多。
1977年拉萨市辖林周(驻旁多)、当雄(驻当曲卡)、墨竹工卡(驻工卡)、尼木(驻塔荣)、米林(驻东多村)、墨脱、达孜(驻德庆)、曲水(驻雪村)、堆龙德庆(驻朗嘎)、林芝(驻普拉)、工布江达等11县。
2015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拉萨市堆龙德庆县,设立拉萨市堆龙德庆区。这是拉萨市继城关区后第二个区。
2017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西藏自治区调整拉萨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7〕107号),撤销达孜县,设立拉萨市达孜区,以原达孜县的行政区域为达孜区的行政区域,达孜区人民政府驻德庆镇德庆中路2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地理坐标为东经91°06′,北纬29°36′。全市行政区域东西跨距277公里、南北跨距202公里,总面积29518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中南部为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地势平坦。
在拉萨以北100公里处,屹立着念青唐拉大雪山,北沿是纳木错,山顶最高处海拔7117米。念青唐古拉山脉屹立在西藏高原中部,自西向东约600公里,它西接岗库卡耻,东南延伸与横断山脉的伯舒拉岭相接,中部略为向北凸出,它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条大水系的分水岭,同时将西藏自治区分为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地域。 大唐古拉山口海拔5231米,是青、藏两省区天然分界线,也是青藏线109国道的最高点[4]。“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这四座山峰及其周边地区曾受到强烈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了如今较为陡峭的山岭,尤其西北坡更是陡峭异常。
人口民族
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1.53万人,增加1.69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非农业人口)21.14万人,增加0.76万人,乡村户籍人口(农业人口)30.39万人,增0.93万人。
2010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5.9万人。
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7.61万人[5]。
社会事业
教育方面
2012年末共有高等院校6所(其中高职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14所,小学87所,幼儿园94所,特殊学校1所。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巩固率达101.4%;初中生入学率达101.68%,巩固率保持在99.2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2%。
截至2012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普通高等教育(含成人教育)招生8225人,在校生23593人,毕业生5568人;研究生教育招生170人,在校研究生423人,毕业生102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06人。全市高中、初中教育招生12439人,在校生36612人,毕业生11761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8%,初中入学率99.47%。小学教育招生8153人,在校生47791人,毕业生7586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6%。特殊教育招生5人,在校生175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1092人。小学、初中教育“三包经费”不断增加,各类学校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也不断加大。
高等院校
学校名称 | 主管部门 | 办学层次 |
---|---|---|
西藏大学 | 教育部与西藏自治区共建 | 本科,211工程 |
西藏藏医药大学 |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 本科 |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 高职专科 |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 高职专科 |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 西藏自治区公安厅 | 高职专科 |
交通运输
公路建设
截至2012年末,全市公路线路里程3886公里。
国道 | 省道 |
---|---|
川藏公路 | 拉萨至亚东公路 |
青藏公路 | 拉萨至错那公路 |
新藏公路 | |
中尼公路 | |
滇藏公路 |
铁路建设
青藏铁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该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青藏铁路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营。
川藏铁路,包括三大路段:成康铁路(成都至康定又包括成雅铁路和雅康铁路)、康林铁路(康定-林芝)、拉林铁路(拉萨-林芝)[6]。
拉日铁路,从拉萨站(货车则起于拉萨南站)至日喀则站,从拉萨站沿拉萨河而下,南经堆龙德庆区南部、曲水县,西向雅鲁藏布江而行,穿越近90公里峡谷区,经尼木、仁布县,抵达藏西南重镇日喀则。
历史文化
节庆
藏历新年:藏族人民从藏历十二月份就作过年准备,农历初一,是藏历新年的第一天,他们做的第一件事。
牛王会:牛王会从农历八月十五日开始,一般延续十多天,有时甚至历时一个月之久。人数常达千人以上。参加牛王会的成员都具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它还属于祖先崇拜的文化节日之列。
传昭大法会:是西藏最大的宗教节日。届时拉萨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在拉萨大昭寺。此法会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于1409年在拉萨举行的祈祷大会而延续下来的,此后,规模不断地扩大和丰富,使祈愿大会成一个固定的宗教节日,其规模不亚于刚创立之时。
酥油花灯节:藏历元月十五日是传昭大法会的最后一天,白天,人们到各寺朝佛祈祷;夜晚,拉萨八廓街举行酥油花灯会,满街搭起各种花架,上面摆满有五颜六色的各种神仙、人物鸟兽和花木形象,还有木偶表演。
萨噶达瓦节:藏历四月十五日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诞辰、成道及圆寂的日子,也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藏历这一天,藏族男女身着节日盛装,按照他们的传统习俗,成群结队地汇集在雄伟的布达拉宫背后的龙王潭举行这圣大的节日。
沐浴节:是藏族人民具有一种传统的节日,沐浴节要进行五六天,节日期间,无论城镇还是乡村,农村还是牧区,人们携带帐篷和酥油茶、青稞酒、糌粑等食品,纷纷来到拉萨河畔、雅鲁藏布江边,来到青藏高原千江万湖旁争相下水,尽情在水中嬉戏,游泳。
雪顿节:雪顿节是西藏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雪顿”的意思就是酸奶,雪顿节在十七世纪以前是一种纯宗教的节日活动,按藏传佛教格鲁的规定,每年的藏历六月为禁期,全藏大小寺院的僧尼不准外出,以免踏伤小虫,到藏历七月一日解禁的日子,他们纷纷下山,这时农牧民要拿出准备好的酸奶敬献。这就是雪顿节的由来。
节日期间,藏族人民三五成群,男女老少相携,背着各色包袱,手提青稞酒桶,有的还搭起帐篷,地上铺上卡垫、地毯,摆上青稞、菜肴等节日食品涌入罗布林卡内,自治区各机关单位还将大型的文艺活动,学术研讨,经贸交流会安排在雪顿节期间,使场面更加热闹非凡。
赛马节:赛马是是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是农牧闲暇之余集合、交流农牧业 生产经验的场所,而且是藏族人民精神的展示[7]。
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人民一年一 度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旅游资源
拉萨有许多古迹遗址,布达拉宫[8]、大昭寺和罗布林卡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旅游景点有哲蚌寺、色拉寺、小昭寺、宗角禄康、藏王陵、楚布寺、拉萨清真寺、曲贡遗址、西藏博物馆、药王山、直贡噶举派寺庙群等,主要商业区有八廓街、宇拓路步行街、拉萨百货大楼等。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特产介绍
西藏有很多充满了乡土气息与民族风格的手工艺产品,各式的木碗、银碗、竹碗等藏族手工艺传统编织品;也有尼泊尔,印度等国商人批量加工的仿制品,如各种骨雕动物,经过防旧处理的各色“古董”等。
虫草:即冬虫夏草,是一种动植物兼名的名贵药物。它是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虫赏的子座与虫体,冬天为虫,夏天为草,下部是虫,上部是草。虫草味甘酸,性平,气香,是良好的强壮补药,有滋肺、补肾等作用。
藏刀:藏刀是西藏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游客喜爱。在藏民的生活中,藏刀也是随身必备之物,它既可用来防身,又可作为食肉的餐具,而且还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装饰品。一般来说,男式藏刀都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较秀气。
西藏面具:藏语称面具为“巴”,是从宗教艺术派生出来的一种工艺品,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即宗教面具、藏戏面具和民间歌舞说唱面具。在西藏,每逢重大的宗教节日,各个寺庙都要举行跳神仪式,所用面具有鬼怪、护法神、仙人等。由于地域的差异,用途的不同,西藏面具也是多姿多彩、形式各异。
木碗:木碗因其隔热性强,多用于饮茶,在藏区是比较实用的日用品。西藏的木碗种类很多,价格差别极大。一般分为普通型和名贵型。普通型用桐、桦、杜鹃等树根或杂木制成,不加装饰。名贵型选用一种叫“咱”的寄生植物制作,木质黝黑透亮,纹路细如发丝,再加上白银装饰,更显得华丽大方。
唐卡:唐卡是一种线条复杂、色彩丰富、带着浓郁宗教特色的卷轴绘画,大多数唐卡表现的是藏传佛教的主题,也有很少一部分表现其他题材、服务于其他内容。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取自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再按比例加上一些动物胶及牛胆汁,所绘就的唐卡即使经过数千年,依然色泽鲜明不退色[9]。
珠宝首饰:西藏的珠宝首饰有珍珠、玛瑙、各种玉器及金银制品等,一般以古朴为好。在拉萨八廓街旧货市场或一些旅游商店均可买到。脖子上戴的、手腕上配的、耳朵上挂的和腰上插的应有尽有。
酥油茶、糌粑:酥油茶和糌粑是拉萨藏餐的主要代表。酥油茶是用酥油、砖茶和食盐混合在一起做成的,口感十分独特,据说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糌粑就是将青稞炒面与酥油茶采用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吃的时候先在碗里搅拌,边吃边捏,方法独特。拉萨很多藏餐厅能品尝到酥油茶和糌粑。
藏面:最常见的藏族日常饮食,是将面条煮熟后放入牛肉汤和少量牛肉,口感和内地的面条没什么大区别。一般的甜茶馆、路边小店都有藏面。很多甜茶馆都有藏面,面条多为挂面,口感也基本差不多。
甘孜黄凉粉:拉萨最受欢迎的小吃之一。就是凉粉切片,用酱油、醋、蒜汁、辣椒拌起来食用。
城市荣誉
2005年被“欧中国际旅游论坛”评为“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
2006年又入选全国30个避暑之都,排名第12位。
2011年12月,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2年9月19日,幸福感排名前十的省会城市(十大幸福之城)拉萨排名第一;休闲时间排名前十的省会城市(十大休闲之城)拉萨位列第五。
2012年1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公共服务蓝皮书》称,一项覆盖全国38个城市25000多份问卷调查显示,拉萨市市民安全感最高,是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
中国社科院公布的2012年《公共服务蓝皮书》评价,拉萨市医疗卫生、公共交通、城市环境、公共安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五项要素高居榜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在全国38个城市中位列第一。
拉萨市已连续6年被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大调查》评为“中国幸福城市”,位列居民幸福感前三名[10]。
2015~2017年度“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2015年11月1日,拉萨获评2015“中国十大活力休闲城市”称号。
2017年12月21日,拉萨入围2017年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
2017年12月24日,拉萨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年9月,拉萨入选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排名第48位。
2018年11月,拉萨入选“2018中国地级小康城市100强”,排第83名。
2018年12月21日,拉萨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视频
拉萨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1.5分钟带你看完素有日光城美誉,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圣地的拉萨,腾讯视频,2018-06-22
- ↑ 看过这些拉萨的传说,你会更加了解这座城市,搜狐网,藏区旅行攻略,2018-12-11
- ↑ 从史上英国两次侵略西藏 看“藏独”根源,中评网,2008-04-06
- ↑ 美丽的天堂——西藏,我来了!(青藏线:第五站·唐古拉山),简书,冬青说旅行,2019-03-16
- ↑ 中国面积最小的2个省会城市,网易,2017-03-23,旅行与摄影
- ↑ 川藏铁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生命线,新华网
- ↑ 当吉仁赛马节于西藏拉萨开幕 已拥有三百多年历史,腾讯体育,2018-08-08
- ↑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
- ↑ 200幅精品唐卡亮相拉萨,2018-09-08,人民网-西藏频道
- ↑ 去拉萨旅游不可错过哪些景点?,爱客纯玩,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