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印度次大陸

印度次大陆(又稱“南亚次大陆”或“印巴孟次大陆”)是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亞洲大陸的南延部分。大体位于北纬8-37度,东经61-97度。由于受喜马拉雅山阻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称为次大陆。总面积约为43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7.5亿。

印度次大陸的國家大體位於印澳板塊,也有一些位於南亞。當中,印度印度河以東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位處大陸地殼上;島國斯里蘭卡位處大陸架;島國馬爾地夫位處海洋地殼

目录

名稱用法

「印度次大陸」一詞多用於地球物理学方面,但並非地理術語。類似的「南亞」(和「東南亞」)則是地緣政治學較常用的稱呼。然後,有時包括印澳板塊以外(但接近)的地區,如西藏緬甸

次大陸」一詞表示從大陸的剩餘部分「有一定的地理政治獨立性」,或「廣濶而有較大或較小獨立性的大陸亞區」。

印度次大陆即为南亚次大陆,是由亚欧大陆板块印度洋板块相互作用形成。

地質歷史

始新世時期,印度次大陸是印度洋上的大陸島嶼,原為岡瓦納古陸的一部分[1]

地理

印度次大陸是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以南、印度河伊朗高原以東的半島陸地,南延至阿拉伯海(向西南)與孟加拉灣(向東南)之間的印度洋。覆蓋約4,480,000平方公里(1,729,738平方英里)的土地,即亞洲大陸的百分之十。同時,佔亞洲人口的四成人口[2]

印度次大陸在板塊上獨立形成,印澳板塊印度-澳洲板塊向北的部分)與歐亞大陸其餘部分分離。在與歐亞板塊撞合前,它曾經是一個小大陸,當時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還沒建立。現時,印澳板塊繼續向北漂移,使喜馬拉雅山脈每世紀攀升數厘米。在印度次大陸的西部邊界,印澳板塊與歐亞板塊形成了保守性板塊邊界(conservative plate boundary)。另外,這裏地理特徵繁多,如冰河熱帶雨林谷地沙漠草原等,都是較大的大陸特有。

氣候

印度次大陸屬於季風氣候,完全與地中海氣候相反。季節不明顯,大致有兩季。南亞的南面吹熱帶季風,北面吹溫帶季風。天氣夏天潮濕悶熱,冬天乾燥涼爽。適宜種植黃麻和各種蔬菜

政治

印度是印度次大陸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這與其國土面積不無關係。它是該地區的最大國,約佔四分之三的土地印度擁有該地區最龐大的人口,大約是其餘六國人口總和的三倍。實行議會民主制聯邦制巴基斯坦是印度次大陸的第二大國,人口僅次於印度。印、巴兩國同樣是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视频

印度次大陸 相关视频

南亚次大陆的金砖国家:印度

參考文獻

  1. 魏格纳假说:《远古地球》之南亚地区,新浪博客,2017-01-01
  2. 印度次大陆包含哪些地方?,360个人图书馆,201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