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山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喜馬拉雅山脈, 英語: Himalayas 梵語:hima alaya,意為雪域 ,藏語意為「雪的故鄉」。
位於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脈。是東亞大陸與南亞次大陸的天然界山,
也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海拔8125米),
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全長2450km,寬200~350km。
主峰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又名聖母峰,藏語名:Qomolangma) ,
是藏語第三女神的意思,海拔高達8844.43米。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地理位置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大最雄偉的山脈。它聳立在青藏高原南緣,分布在中國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
尼泊爾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中國和尼泊爾交接處。西起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南迦帕爾巴特峰,
東至雅魯藏布江急轉彎處的南迦巴瓦峰,全長2450千米,寬200~350千米。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珠穆朗瑪峰平均每年增高1厘米。 [1-2]
地貌特徵
喜馬拉雅山脈最典型的特徵是扶搖直上的高度,一側陡峭參差不齊的山峰,令人驚嘆不止的山谷和高山冰川,
被侵蝕作用深深切割的地形,深不可測的河流峽谷,複雜的地質構造,表現出動植物和氣候不同生態聯繫的系列海拔帶(或區)。
從南面看,喜馬拉雅山脈就像是一彎碩大的新月,主光軸超出雪線之上,雪原、高山冰川和雪崩全都向低谷冰川供水,
後者從而成為大多數喜馬拉雅山脈河流的源頭。不過,喜馬拉雅山脈的大部卻在雪線之下。創造了這一山脈的造山作用依然活躍,
並有水流侵蝕和大規模的山崩。 [5] [13-14] 喜馬拉雅山脈可以分為4條平行的縱向的不同寬度的山帶,
每條山帶都具鮮明的地形特徵和自己的地質史。它們從南至北被命名為外或亞喜馬拉雅山脈;
小或低喜馬拉雅山脈;大或高喜馬拉雅山脈;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馬拉雅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東西綿延2400多公里,南北寬約200~300千米,由幾列大致平行的山脈組成,
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中國和尼泊爾境內是它的主幹部分。平均海拔高達6000米,
是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0座(截止1997年,全世界8000米以上高峰僅14座),
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 8848.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
地質結構
喜馬拉雅山脈在地勢結構上並不對稱,北坡平緩,南坡陡峻。在北坡山麓地帶,是中國青藏高原湖盆帶,
湖濱牧草豐美,是良好的牧場。流向印度洋的大河,幾乎都發源於北坡,切穿大喜馬拉雅山脈,
形成3000—4000米深的大峽谷,河水奔流,勢如飛瀑,蘊藏着巨大的水力資源。
喜馬拉雅山連綿成群的高峰擋住了從印度洋上吹來的濕潤氣流。因此,喜馬拉雅山的南坡雨量充沛,
植被茂盛,而北坡的雨量較少,植被稀疏,形成鮮明的對比。隨着山地高度的增加,高山地區的自然景象也不斷變化,形成明顯的垂直自然帶。
在喜馬拉雅山陡峭的崖壁上,或幽深的山谷里,已經發現許多古海洋動植物化石,或者三葉蟲、筆石、腹足類、腕足類、鸚鵡螺、菊石、瓣鰓類、珊瑚、苔蘚蟲、海膽、海百合、介形蟲、有孔蟲、海藻和魚龍等。
這些化石說明喜馬拉雅山地區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它是從古老的大海里湧現出來的,地殼上升的結果造成了這一切。
珠穆拉馬峰北坡海拔5700~5900米的地方發現了生長在百萬年前的高山櫟和氈毛櫟化石。
這些植物現在在我國西南地區海拔2200~3000米的很多地方仍有生長。雖然百萬年前的氣候狀況以及這些植物的生長環境、高度與現在不完全相同,
但是據此仍可以粗略估計,喜馬拉雅山地區百萬年來大約上升了3000米,平均每一萬年約上升30米。[1]
主要資源
生物資源
喜馬拉雅山脈的植被可以大體分為4帶--熱帶、亞熱帶、溫帶及高山帶--主要是根據海拔和雨量畫分的。
地方地形和氣候以及光照和風吹的差別,造成每一帶內植被構成的相當大的變化。熱帶常綠雨林局限於東喜馬拉雅山脈和中喜馬拉雅山脈潮濕的丘陵地帶。
常綠龍腦香科森林--一個可產木材和樹脂的樹群--是常見的;它們的異種生長在不同的土壤上和陡峭程度互異的山坡上。
鐵木可見於183~732米這一高度內可滲透的土壤上;竹子生長在陡峭的山坡上;櫟樹和栗生長在石質土上,
覆蓋了從中國藏南地區西部至尼泊爾中部,在1097~1737米高度的砂石。榿木可見於較陡的山坡水道沿線。
在更高處,它們為山地森林所取代,林中典型的常綠樹是一種露兜樹。除了這些樹外,估計約有4000種開花植物生長在東喜馬拉雅山脈,
其中20種是棕櫚。隨着西向雨量的減少和高度的增加,雨林次於熱帶落葉森林,珍貴的木材樹,娑羅雙樹(sal,即柳安)成為主要樹種;
娑羅雙樹在海拔914米的高原(濕娑羅雙樹)及高達1372米的高原(干娑羅雙樹生長最為繁茂)。
再往西,草原森林(即廣闊平原上的森林)、草原、亞熱帶棘草原及亞熱帶、半沙漠植被次第出現。
溫帶森林從大約1372米延伸到大約3353米,包括針葉樹和溫帶闊葉樹。東喜馬拉雅山脈的動物主要源於華南和中南半島地區:
主要是可以在熱帶森林中找到的動物類型,其次才是那些適應了在較高海拔和較干西部地區的亞熱帶、山地和溫帶條件的動物類型。
然而,西喜馬拉雅山脈的動物卻與地中海、衣索比亞和土庫曼這些地區的動物有着較多的類同之處。
一些非洲動物過去在這一地區的存在,例如長頸鹿與河馬,可以從外喜馬拉雅錫瓦利克山脈沉積層的化石遺蹟推斷出來。
在樹線以上高度的動物幾乎完全由適應寒冷的當地特有物種構成,
它們是在喜馬拉雅山脈升高後從草原野生動物進化而來的。
象、美洲野牛和犀局限於尼泊爾南部低矮山麓森林覆蓋的達賴地區中的某些區域--已被大體疏泄的濕地或沼澤地。
印度犀牛在整個喜馬拉雅山脈的丘陵地帶曾經大量存在,但是濱臨滅絕;麝和喀什米爾鹿也達到了滅絕的程度。
喜馬拉雅黑熊、雲豹、長尾葉猴(一種亞洲長尾猴)和貓,是喜馬拉雅山脈森林中其他恒生動物的一部分。
喜馬拉雅岩羚羊,例如塔爾羊,也可以見到。
在樹線以上更高的地方,雪豹、棕熊、赤熊貓(即小熊貓)和西藏氂牛偶能一見。
氂牛已被馴化,在拉達克被用作役畜。然而,樹線以上的典型棲息動物是多種類型的昆蟲、蜘蛛和蟎,
它們是能夠生活在高達6309米之地的僅有動物種類。
礦產資源
喜馬拉雅山脈礦物豐富,不過開發局限於較易進入的地區。查謨和喀什米爾是礦物最為集中的地區。
在札斯卡爾山脈發現藍寶石,在附近的印度河河床找到沙金。在伯爾蒂斯坦有銅礦床,
在喀什米爾河谷找到鐵礦。拉達克蘊藏着硼砂和硫磺礦。在查謨山找到了煤層。
鋁土礦也在查謨和喀什米爾出現。尼泊爾、不丹和錫金有着廣布的煤炭、雲母、石膏和石墨礦藏,以及鐵、銅、鉛、鋅礦石。
水利資源
喜馬拉雅山脈的河流具有巨大的水力發電潛力,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印度已經得到密集利用。
一項浩大的多用途工程坐落在外喜馬拉雅山脈的蘇特萊傑河上的巴克拉-楠加爾(Bhakra-Nangal,1963年竣工),
水庫蓄水能力約為100億立方米,發電總裝機容量為1050兆瓦。
此外,戈西、根德格(納拉亞尼)和賈爾達卡這3條喜馬拉雅山脈河流也已經為印度所利用,向尼泊爾和不丹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