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
俄语(lang-rus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russkij jazyk,发音IPA-ruˈruskʲɪj jɪˈzɨk)为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主要在俄罗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裡曾经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在苏联时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国家俄语已不再是官方语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三个目前仍在使用的语言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东斯拉夫语文字是在第十世纪的内容。
俄语是欧亚大陆中分布区域最广的语言,也是斯拉夫语中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俄语也是欧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语,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1.44亿人的母语。俄语是母语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语言列表中的第七名[1]。
目录
历史
据记载约1000年现代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大部分区域居住的主要民族是斯拉夫人东支,说着很相近的方言群。约880年统一成为基辅罗斯,以古东斯拉夫语为书面和贸易用语。后来988年基督教传入,同时南斯拉夫的古教会斯拉夫语被引入成为官方和礼拜仪式语言。来自拜占庭希腊语的借词和借译词开始在这一时期进入古东斯拉夫语和口语方言,同时影响着古教会斯拉夫语。
约1100年基辅罗斯瓦解后方言迅速分化。现代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域产生罗塞尼亚语,而现代俄罗斯的地域产生中古俄语。二者在13世纪这些地区在西部立陶宛大公国、波兰、匈牙利和东部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封建共和国与臣服鞑靼人的多个小公国之间的划分而成为不同的语言。
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的官方语言是教会斯拉夫语,这是由古教会斯拉夫语发展而来的语言,几个世纪里都是书面语言,直到彼得大帝时代被限制用于圣经和礼拜仪式用语。俄语在教会斯拉夫语的强烈影响下一直发展到17世纪末,随后这种影响发生了扭转,而且导致了一些礼拜仪式用文字的衰落。
彼得大帝(Пётр Вели́кий)政治改革伴随着字母的改革,而且达到了世俗化和西方化的目的。专用词汇取自西欧语言。1800年,贵族日常用的法语和有时使用的德语占了很大一部分。许多19世纪的俄语小说,像列夫·托尔斯泰(Лев Толсто́й)的《战争与和平》包含整段和整页未翻译的法语,有着受教育的读者不需要翻译的假设。
现代的书面语被认为来自亚历山大·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Пу́шкин)在19世纪前三分之一的时期,他通过排除一些古老的语法和词汇(所谓的“высо́кий стиль”——“高级形式”),提倡当时口语中可以找到的语法和词汇改变了俄语。现代的年轻读者或许只能从普希金著作中体会一些明显难以理解的词语,自从少数普希金所用的词语变得古老或者转变了意思。事实上,许多19世纪俄罗斯作家尤其是普希金、米哈伊尔·莱蒙托夫(Михаи́л Ле́рмонтов)、尼古拉·果戈里(Никола́й Го́голь)、亚历山大·格里博也多夫(Алекса́ндр Грибое́дов)所用的表达方式成为现代俄语口语中常见的方式。
20世纪政治剧变和整个意识形态的变化在1918年正字法改革以后给俄语带来了现代化的形式。政治环境和苏联在军事、科技(尤其是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俄语带来世界性的声誉,尤其是20世纪中期。
苏联时期对其他民族语言的政策其实是摇摆不定的,即使各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联合的角色和高一级的地位使俄语保留了下来,即使只在1990年被宣布成为官方语言。[2]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新独立的国家鼓励使用当地语言,其中一部分给予俄语特别待遇,虽然俄语作为后苏联国家的国际交流语言的的角色持续下来。
俄语在世界范围内规模缩减了,由于全世界俄罗斯人的减少和俄罗斯总人口的减少。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影响力的下降也使世界其他地方俄语使用者人数减少。[3][4][5] 根据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社会学研究中心研究副主任Arefyev A. L.在2006年期刊Demoskop Weekly 上发表的估计,[6]俄语在全世界逐渐失去了地位,特别是在俄罗斯。[4][7][8][9]2012年A. L. Arefyev发佈了新的学术研究“俄语在20-21世纪的转变”,其中他得出结论在世界各地俄语趋于进一步的衰落(见于2013年出版的期刊Demoskop Weekly )。[3][10][11][12]在前苏联国家俄语逐渐被当地语言取代。[3][13]当前世界上俄语使用者的人数取决于世界上俄罗斯人(作为俄语主要的分布来源)的数量和俄罗斯(以俄语为官方语言)的人口。[3][4][5]
系属分类
俄语是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一种语言,从口语角度来看,它的近亲是乌克兰语及白俄罗斯语,都属于东斯拉夫语支。在乌克兰及白俄罗斯境内很多地方,这几种语言可以互换,在某些地方这种传统双语语境导致语言混合。
地理分布
俄语是联合国和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少数民族正式语言之一(俄罗斯族使用)。
直至1917年,俄语是俄罗斯帝国的唯一官方语言,但在苏联时期,每个加盟成员国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俄语就成为苏联一体角色的语言。
在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独立国家鼓励人民使用自己本国的母语,因而扭转了俄语独大的状况,然而作为全国沟通的角色不变。
在拉脱维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俄语人口,主要来自两次大战前的俄国和前苏联移民。现时俄语不是官方语言,而俄语在课堂的使用依然在辩论中。在爱沙尼亚,苏维埃时代的移民和他们的后裔构成国家的当前人口的大约四分之一左右。在立陶宛,俄语人口佔全国比例是少于十分之一的。然而,大约80%波罗的海地区的人口能用基本俄语交谈。而在芬兰,由于曾经是俄国的一部份,仍然有几个俄语社区。
在20世纪,俄语在华沙条约成员国的学校裡被广泛地使用,包括波兰、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但是,年轻一代的俄语通常都不流利,因为俄语不再于学校广泛使用。在中国与苏联友好期间,俄语被指定为学校的第一外语来教授,以后其地位为英语所取代。此外,由于受到苏联影响,一些亚洲国家譬如老挝、越南、柬埔寨和蒙古,依然教导著俄语。而在阿富汗的几个部落,俄语仍然被使用作为混合语。
在以色列,至少75万名前苏联的犹太人移民使用俄语(1999年人口调查)。以色列的新闻、网站及出版物亦经常使用俄语。
在北美洲,有相当大的俄语社区,特别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区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多伦多、迈阿密、芝加哥和克利夫兰郊区的里士满高地。单在纽约、洛杉矶俄语人口估计达50万人。他们发布他们自己的报纸,和居住在自足的区域(特别是在1960年代开始的移民)。
20世纪的初期,西欧涌入许多俄语的移民。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义大利、比利时、希腊、巴西和土耳其,讲俄语的社区共计有三百万人。
官方语言
俄语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未得国际承认的聂斯特河沿岸、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官方语言。它也是联合国六个官方语言之一。在俄罗斯及前苏联境内,对于以俄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人士来说,用俄语上课是热门的选择。
虽然俄罗斯族人口在俄罗斯佔了78%,在白俄罗斯佔10%,在哈萨克佔26%,在乌克兰佔17%,在吉尔吉斯佔9%,在摩尔多瓦佔6%,在阿塞拜疆佔2%,在格鲁吉亚佔1.5%,在亚美尼亚及塔吉克佔了不足1%,但是以俄语授课的学生在俄罗斯佔了97%,在白俄罗斯佔75%,在哈萨克佔41%,在乌克兰佔25%,在吉尔吉斯斯坦佔21%,在摩尔多瓦佔7%,在阿塞拜疆佔7%,在格鲁吉亚佔5%,在亚美尼亚及塔吉克佔2%。
字母表
俄文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俄语字母共有33个。
转写
因为在电脑运算上的许多技术限制,以及不易找到西里尔字母的键盘,这种情形下常用拉丁字母来转写俄文。例如мороз(霜)会转写为moroz,мышь(老鼠)会转写为mysh或myš。拉丁字母转写一度曾被住在俄罗斯以外的人士使用,不过现在说俄语的电脑使用者较常使用Unicode字符编码,可以完全整合俄文字母。有一些免费软体利用字符编码可以让使用者输入俄文字母,即使是用西方的QWERTY键盘也可以输入[14]。
电脑支援
俄文字母有许多不同的字符编码系统。KOI8-R是由苏维埃政府所设计,原意是要成为俄文的标准编码,此编码仍在类UNIX系统广为使用。不过MS-DOS及OS/2(IBM866 )、传统的麦金塔(IEC 8859-5 )及Microsoft Windows(CP1251)加深了俄文字母系统的混乱,最后Windows-1251成为1995年至2005年俄文网际网路及电子邮件通讯的实质标准 。
早期使用的8位元编码已很少用在通讯协定及文字交换的资料格式,现在大部份已被UTF-8取代。有许多不同的编码转换软体,像iconv即为其中之一,大部份的Linux、麦金塔版本都支援此软体,也有一些其他的作业系统支援,不过现在只有在存取多年前製作的文字档时才会用到转换软体。
除了现代的俄文字母外,Unicode(及UTF-8)有早期西里尔字母(基于希腊字母)的编码,以及其他斯拉夫文字,或是用西里尔字母的非斯拉夫文字。
Orthography
Russian spelling is reasonably phonemic in practice. It is in fact a balance among phonemics, morphology, etymology, and grammar; and, like that of most living languages, has its share of inconsistencies and controversial points. A number of rigid spelling rules introduced between the 1880s and 1910s have been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er whilst trying to eliminate the latter.
The current spelling follows the major reform of 1918, and the final codification of 1956. An update proposed in the late 1990s has met a hostile reception, and has not been formally adopted. The punctuation, originally based on Byzantine Greek, was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ies reformulated on the French and German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Institute of Russian Language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n optional acute accent (знак ударения) may, and sometimes should, be used to mark stress. For example, it is use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otherwise identical words, especially when context does not make it obvious: замо́к/за́мок (lock/castle), сто́ящий/стоя́щий (worthwhile/standing), чудно́/чу́дно (this is odd/this is marvelous), молоде́ц/мо́лодец (attaboy/fine young man), узна́ю/узнаю́ (I shall learn it/I recognize it), отреза́ть/отре́зать (to be cutting/to have cut); to indicate the proper pronunciation of uncommon words, especially personal and family names (афе́ра, гу́ру, Гарси́я, Оле́ша, Фе́рми), and to show which is the stressed word in a sentence (Ты́ съел печенье?/Ты съе́л печенье?/Ты съел пече́нье? – Was it you who ate the cookie?/Did you eat the cookie?/Was it the cookie that you ate?). Stress marks are mandatory in lexical dictionaries and books for children or Russian learners.
发音
俄语的语音系统发源于斯拉夫语族,但在早期历史上改变很多,大约公元1400年大致成型。
标淮俄语基于莫斯科方言,有很强的重音和适度的音调变化。重音元音有一点拉长,而非重音元音倾向于抬升成闭元音或者模糊元音/ə/。
语法
俄语中的词性分为10大类
至于语法较为复杂,分别如下:
俄语词性有性 数 格之变化,例如格分为:主格(第1格)、属格(第2格)、与格(第3格)、宾格(第4格)、工具格(第5格)和前置格(第6格),动词有「体」之分,还有形动词和副动词之分。
参见
参考文献
- ↑ The World's Most Widely Spoken Languages. Saint Ignatius High School. Cleveland, Ohio. [2012-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9月27日).
- ↑ "Закон СССР от 24.04.1990 О языках народов СССР"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5-08. (1990年苏联关于苏联语言的法令) Template:Ru icon
- ↑ 3.0 3.1 3.2 3.3 Демографические изменения - не на пользу русскому языку. Demoscope.ru. [2014-04-23].
- ↑ 4.0 4.1 4.2 А. Арефьев. Меньше россиян — меньше русскоговорящих. Demoscope.ru. [2013-06-18].
- ↑ 5.0 5.1 журнал "Демоскоп". Где есть потребность в изучении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Mof.gov.cy. 2012-05-23 [2013-06-18].
- ↑ Сведения об авторе, Арефьев А. Л. Socioprognoz.ru. [2013-06-18].
- ↑ А. Арефьев. В странах Азии, Африки и Латинской Америки наш язык стремительно утрачивает свою роль. Demoscope.ru. [2013-06-18].
- ↑ А. Арефьев. Будет ли русский в числе мировых языков в будущем?. Demoscope.ru. [2013-06-18].
- ↑ А. Арефьев. Падение статуса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на 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Demoscope.ru. [2013-06-18].
- ↑ Все меньше школьников обучаются на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Demoscope.ru. [2014-04-23].
- ↑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На Рубеже Xx-Ххi Веков. Demoscope.ru. [2014-04-23].
- ↑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на рубеже XX-ХХI веков — М.: Центр социального прогнозирования и маркетинга, 2012. — 482 стр.
- ↑ журнал "Демоскоп".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 советский язык?. Demoscope.ru. [2013-06-18].
- ↑ Caloni, Wanderley. RusKey: mapping the Russian keyboard layout into the Latin alphabets. The Code Project. 2007-02-15 [201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