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耕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冉耕(前544年-?),冉氏,字伯牛。中国春秋时代末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只比孔子少七岁,孔门十哲之一,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伯牛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
伯牛与颜渊、闵子骞、冉雍同属孔门四科十哲的德行科哲人。伯牛与冉雍同宗。
伯牛之疾的来历
孔子门下弟子三千人,虽然号称达者七十二人,但也仅仅是达者,真正让孔子中意的寥寥无几——孔子中意的,不过是颜渊、闵子骞、冉耕几个人而已。
上苍有时候很会捉弄人——比如一个人在意什么,有时候就会失去什么,孔子在意的几个门徒,英年早逝的不乏其人,比如,冉耕就是例子。
《论语》里面有这么一段记录: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1]
这段话的意思是:冉耕病了,孔子去探望,隔著窗户,孔子拉著冉耕的手,悲戚的说:啊,失去我的这个高徒,或许就是天命吧!这样的人为何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为何会得这样的病?
孔子说了两次“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足见其痛心。
伯牛患有恶疾时,不愿见人。孔子于其病危时,特地去探望他,从屋外窗口握住他的手,边叹息边说:“死,是命中注定的啊!可是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怎么会害这样的病啊!”[2]伯牛的德行,与颜渊、闵子骞等并驾,无怪乎孔子哭说这是天命。伯牛以德行见称于孔子,惜全无事迹可考。仅知其是染患恶疾而逝,可能是染上麻疯病[3]。
孔子对伯牛即将去世的无奈,也留下了一个成语:伯牛之疾——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些绝症。[4]
历代追封
四科十哲
-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子渊)、子骞(子骞)、伯牛(伯牛)、仲弓(仲弓)。
-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子我(子我)、子贡(子贡)。
-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子游(子游)、子夏(子夏)。
-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子有(子有)、子路(子路)。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影片
孔子弟子列表
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5])。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仲尼弟子列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整理出孔子弟子的多人合传。在这篇列传中,有记述较详者,亦有记述简略,只有两字人名,例如商泽、孔忠;可能也有遗漏者,例如郑玄称子禽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未载此人;又秦堇父曾和叔梁纥一起投军,“生秦丕兹,事仲尼。”[6],《史记》亦不载秦丕兹。
《仲尼弟子列传》也有不少错误,例如记录子贡错误百出,子贡参加“艾陵之战”,“大破齐军,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左传》只记有五将军。[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