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科十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儒家先賢十二像

四科十哲 據《史記》記載,孔子有弟子三千,孔子認為「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1] )。其中精通六藝者七十二人,稱「七十二賢人」。 孔子有十位傑出弟子,號稱孔門四科十哲

仲尼弟子列傳》是司馬遷在《史記》中整理出孔子弟子的多人合傳。在這篇列傳中,有記述較詳者,亦有記述簡略,只有兩字人名,例如商澤孔忠;可能也有遺漏者,例如鄭玄子禽孔子的學生,但《史記》未載此人;又秦堇父曾和叔梁紇一起投軍,「生秦丕茲,事仲尼。」[2],《史記》亦不載秦丕茲。


《仲尼弟子列傳》也有不少錯誤,例如記錄子貢錯誤百出,子貢參加「艾陵之戰」,「大破齊軍,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左傳》只記有五將軍。[3]



孔子死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小者友教士大夫。」這樣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貴族壟斷的世卿世祿制,為專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體制創造了條件。



底下是四科十哲與相關弟子資料:

I.德行科:

  • 子淵:孔門第一得意弟子,但未出仕,身體虛弱,英年早逝。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 閔損子子騫
  • 冉耕子伯牛
  • 冉雍子仲弓


II.言語科:

  • 宰予(子我):宰子曾與孔子討論三年喪期的禮制及仁的問題,宰子認為為了精進德業,服喪一年也夠了,孔子相當生氣而批評。另外,他因「晝寢」而被孔子批評為「朽木不可雕也」,為此一著名成語的來由。
  • 端木子(子貢):孔門第三得意弟子,帶領眾弟子為孔子守喪三年,三年後再獨守三年,共為孔子守了六年喪禮。專長是外交辭令,本身是商人,為儒商先祖,與陶朱公范蠡齊名。


III.文學科:


IV.政事科:

  • 仲子子路):孔門第二得意弟子,出仕衛國孔悝家臣,後被亂兵所殺,剁成肉醬,得年六十三。少孔子九歲,仲子性格直爽、勇敢、信守承諾、忠於職守,孔子曾說:「理想無法實現了,我準備乘筏漂到海上。會跟我走的,衹有子路吧?」同時也表示:「子路比我勇敢,但缺乏才能」。《論語》中提到他是孔子門下四類才能之士(德行、政事、言語、文學)中傑出的「政事」人才。但也因為盡忠而身殉。仲子在戰鬥中不忘記繫好帽帶,也因此而死。後代文人,多不因此視仲子迂腐,而是惋惜他在危難中並未顧及自身的安全而喪命。


V.其他:

  • 曾子:孔子晚期收的的弟子,世人尊稱其為「曾子」。他比孔子小46歲。雖然孔子認為他天資魯鈍,但曾子性情沉靜,舉止穩重,為人謹慎,待人謙恭,以孝著稱。他提出的「吾日三省吾身」,即「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的修身之法,成為後世追求道德提升之人自省的途徑。


後世評價

孔子作為一流的教育家,一直傳說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但給後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是孔門的「四科十哲」,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可以稱之為孔門弟子的光榮榜。

孔門「四科十哲」的說法最早源於《論語.先進篇[4] 。單獨有一小段話記載:「德行:[[|顏回|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子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

新儒家韓愈李翔的《論語筆解[5] 將其概括為「四科十哲」。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孔門「四科十哲」中的弟子是跟隨孔子被困於陳蔡時的人。

朱熹對「四科十哲」做出了自己的見解判斷:「弟子因孔子之言,記此十人,而並目其所長,分為四科,孔子教人,各因其才,於此可見。朱熹明確認為,這「四科十哲」是孔子所定。

孔子是我國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有一套雖不周密卻相當完整的思想體系和政治見解,這主要得益於他的門生及弟子為他整理的《論語》一書,以及他的弟子,對他的學說不遺餘力地口耳相傳,在那個傳播途徑較為封閉的時代,能及時將孔子的思想精華普及到民間,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因此得到流傳。


顏回

「孔門十哲」顏回

顏回(前521-前481年),字子淵,是孔子無可爭議最喜歡的得意門生,在諸多弟子中,孔子對顏淵的稱讚最多,被後人尊為七十二賢之首。他的優點實在太多了:賢德、謙遜好學、安貧樂道、脾氣好……而且是孔子學說最堅定的鐵桿粉絲。他隨同孔子周遊列國,在陳、蔡遇險的艱難歲月,孔子其他弟子對其學說產生了動搖和懷疑,而顏回始終不渝,並勸服其他同門師兄弟繼續支持老師的理想政事,始終不懈怠。

但不幸的是,顏回早早過世,孔子哀痛至極,悲慟直呼「噫!天喪予!天喪予!」孔子對待感情,一向主張溫柔敦厚的節制,但到了顏淵這裡,完全拋棄了他自己一生堅守的原則底線,可見對待顏淵的與眾不同之處。


閔子騫

「孔門十哲」閔子騫
「孔門十哲」冉伯牛

閔子騫(前536-前487年),名損,字子騫,孔門高徒之一,德行與顏回並稱。他為後世所稱道的,主要是他的「孝」,孔子曾發出這樣的感嘆:「孝哉閔子騫,人不聞於其父母昆弟之言。」意思是說,閔子騫真是孝順呀,人們對於他父母兄弟誇讚他的話,都是中肯的評價。而元朝郭居敬編輯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第五個故事「蘆衣順母」的主人公就是閔子騫。


閔子騫幼年喪母,父親給他娶了個後媽,又生了兩個弟弟,但繼母想盡辦法虐待他,冬天給弟弟們穿棉花做的棉衣,而給他穿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子騫牽車時因為寒冷發抖,牽車的繩子掉在了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才知道他遭到了繼母的虐待,回家十分生氣,準備休妻。而閔子騫不計前嫌,為繼母求情,跪在地上對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意思是,留下母親只有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從此,閔子騫家喻戶曉,傳唱至今。


冉伯牛

「孔門十哲」仲弓

冉耕(約前544~?),字伯牛。關於冉伯牛的歷史資料記載很少,但根據《孔子家語》記載,在孔子在魯國擔任司寇的時候,他舉薦冉伯牛擔任中都宰,能力應該不一般。至於他能列席「德行科」,德行肯定無可挑剔,但「德行科」四人的德行,分別有所側重,顏回好學,閔子騫重孝,那麼,冉耕應該是在協助孔子推行仁政方面有過人之處,得到孔子的格外重視,「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論語.壅也》),這是孔子去看望得重病的冉伯牛時,所發出的沉重的嘆息。


仲弓

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冉雍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後,有執政之德,從政之才。孔子認為其具有仁君的美德,稱讚其「壅也,可使南面。」這是孔子對其弟子在為政方面,獨一無二的最高評價,因此後世對冉雍的評價也很高。他與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為「孔門十哲」,世稱「一門三賢」,當地人也稱為三冉。


宰我

「孔門十哲」宰我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稱宰我,"孔門十哲"之一。是孔門「言語科」的高材生,能言善辯,思維敏捷,曾從孔子周遊列國,被孔子派遣出使齊國、楚國。唐玄宗在位時,被追封為「齊候」,宋代追封他為「臨公」,明嘉九年改稱「先賢宰我」。

宰我曾白天在課堂上打瞌睡,孔子飽含愛意地批判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孔子一般從不言語犀利批評學生,可見他對宰我的重視和寄予殷殷希望。他還敢於挑戰孔子的權威,認為孔子提出三年喪期過長,應該改為一年期,被孔子批評為「不仁」(見《論語·陽貨》),他最後死於齊國的田常之亂。


子貢

「孔門十哲」子貢
「孔門十哲」冉有
「孔門十哲」仲由
「孔門十哲」子游
「孔門十哲」子夏

子貢,(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是「孔門十哲」中極不尋常的人物,雄辯有口才,具有經邦濟世之才,政治外交才能卓越,還善於經商,是孔子弟子中的巨富,也是孔子周遊列國的「錢袋子」。

《論語》中對其言行的記錄較多,孔子曾稱他為「瑚璉之器。」,當孔子處於困厄之中時,子貢總是能挺身而出,當年孔子及弟子困於陳、蔡,絕糧斷炊之際,門徒個個徒嘆無可奈何,是子貢出使楚國,致使「楚昭王興師迎孔子,然後得免。」子貢每到一個地方出使,總要從頭到尾宣傳其老師孔子的政治主張,推銷孔子。孔子的儒學能名滿天下,子貢功不可沒。司馬遷對子貢評價很高,《史記.仲尼弟子列傳》[6]中,對子貢費筆墨最多。


冉有

冉求,字子有,通稱「冉有」,世人尊稱「冉子」,以政事見稱,尤其是個理財高手。孔子認為他能勝任大管家這種職務,他曾擔任季氏宰臣。是他說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0多年的孔子,孔子晚年回到魯國,受到冉子不少照顧。


季路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 ,孔門十哲之一,他雖然遇事衝動,好為匹夫之勇,這讓孔子常常很為他很擔心,但他確是孔子學生中最衷心的侍奉者之一。

他與閔子騫一樣,也是個十足的大孝子,他是《二十四孝》中「為親負米」故事的主角,子路家裡貧窮,只能採摘野菜作為糧食,卻從百里之外,背米回家侍奉雙親。後來他做了大官,常常懷念雙親,遺憾不能再為父母負米。後來在衛國發生內亂的時候,為救其主李悝,被叛臣殺死,砍成肉泥。臨死時,子路說:「君子死而冠不免。」死得很壯烈。子路一死,孔子周遊列國少了個最忠實的保鏢,孔子很傷心。


子游

言偃,字子游,是孔子眾多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是孔子晚年的弟子,小孔子四十五歲。他對禮樂之學特別上心,孔子認為子游的主要貢獻在於「道啟東南」,是孔子學說向南方傳播的主要使者,他曾說:「吾門有偃,吾道其南。」在子游晚年,他回到江南故鄉,傳播儒家學說,在虞山等地講學,弟子數以千人,是南方儒學文脈之祖,因此他被列為「十哲」文學科之首。


子夏

子夏,姓卜名商,「孔門十哲」之一,也是孔子晚年弟子,才思敏捷,以文學著稱,是孔子弟子中的文科高材生。《論語》中保留了他許多著名的格言,比如:「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學而優則仕」等等。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子夏年僅29歲,為孔子守孝3年後,告別同門師兄弟,來到魏國龍門西河(今山西河津),開講經學,先後收徒三百,這是有名的「西河設教」,子夏的弟子中,有10多位垂名青史的能臣武將,傳誦至今。比如:法家李悝、西門豹、段木干;軍事家吳起,政治家田子方,史學家公羊高、穀梁赤等。子夏醉心傳播文化,淡薄名利,萬世仰之。

影片

孔門十哲一 馮翊綱說人解字 20180315 作者:EBC 馮翊綱說人解字



參考資料

文獻

  1.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2. 《左傳·襄公十年》
  3. 《春秋左傳: 哀公: 哀公十一年》《左傳·哀公十一年》:「為郊戰故,公會吳子伐齊……甲戌,戰於艾陵……獲國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
  4. 《論語.先進篇》
  5. 《論語筆解》
  6.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