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古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歙县古城 |
歙县古城,是秦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着名的“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更是在明清两代曾辉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
目录
基本内容
面积:2212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安徽省黄山市歙县
政府驻地:徽城镇
着名景点:许国石坊、徽园、徽州府衙、斗山街、渔梁老街
机场:黄山机场(4D)
方言:徽语绩歙片
别名:徽州古城
下辖地区:徽城镇
电话区号:0559
地理位置:黄山南麓
火车站:歙县站、歙县北站
车牌代码:皖J
基本内容
中国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歙(shè)县位于安徽省南部,西邻黄山市区,西南与 休宁县相连,北接 绩溪县,东及东南与浙江省毗邻。2010年末常驻人口40.9万人。全县辖13个镇、15个乡: 徽城镇、 深渡镇、 北岸镇、 富堨镇、 郑村镇、 桂林镇、 许村镇、 溪头镇、 杞梓里镇、 霞坑镇、 岔口镇、 街口镇、 王村镇、 坑口乡、 雄村乡、 上丰乡、 昌溪乡、 武阳乡、 三阳乡、 金川乡、 小川乡、 新溪口乡、 璜田乡、 长陔乡、 森村乡、 绍濂乡、石门乡、 狮石乡。
地处皖南山区南部,西北有黄山耸立,东至东南被天目山、白际山屏蔽。境内清凉峰海拔1787米,为天目山主峰,海拔高度在安徽省仅次于黄山。中部多为低山、丘陵及河谷盆地。新安江自徽州区入境,纳练江、昌源河等支流,曲折东南流,于街口流入千岛湖。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477毫米。矿藏有石煤、蛇纹岩、钨、钼、萤石、水泥灰岩、瓷土、砚石等。经济作物以茶、菊花、林和毛竹为主,名茶有黄山毛峰、黄山银钩、顶谷大方、珠兰花茶、黄山绿牡丹、草青(屯绿)等品种。特产有“三潭”(漳潭、绵潭、瀹潭)枇杷、“三口”(正口、溪口、街口)蜜橘、上丰雪梨、金丝琥珀蜜枣等。
皖赣铁路、杭徽高速和215、324省道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京福、黄杭高铁从县域通过。歙县是国家文化历史名城,自宋至清,商业繁荣,教育发达。许国石坊、棠樾石牌坊群、渔梁坝、郑氏宗祠、竹山书院、许村古建筑群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安碑园石刻、渐江墓、长庆寺塔、太平桥、南谯楼、忠烈祠坊、圣僧庵壁画、黄宾虹故居、贞白里坊、新州石塔、方春福宅、张林福宅、方士载宅、丰口四面坊、殷尚书坊及大司徒坊、潘氏宗祠、吴氏宗祠、风雨廊桥、东谯楼、敬本堂、曹氏二宅、稠墅牌坊群、天心堂、棠樾古民居、员公支祠、周氏宗祠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还有徽州国家森林公园、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景区、徽州古城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歙县雄村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简介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shè)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东经118°15′~118°53′,北纬29°30′~30°7′,属于中亚热带与 北亚热带过渡区。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 淳安县、 开化县毗连,西南与 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 黄山区接壤。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95%。境内 河溪纵横,森林茂密,生物多样,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北倚世界着名风景区黄山,东邻浙江杭州,南连千岛湖,是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全县辖28个乡镇,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人口50万。
这里历史悠久,文风昌盛。秦始置县,古称新安,自隋唐以来,一直为州治、府治所在地,史称“徽州府”,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也是着名的“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更是在明清两代曾辉煌近四百年的徽商故里。孕育了宋代活字版印刷术的发明家毕升,农民起义领袖汪华、方腊,明代着名诗人、散文和杂剧作家汪道昆,明代文渊阁大学士许国,清朝体仁阁大学士曹振镛等文人名仕;祝确(朱熹的外祖父)、江元、吴养春、鲍漱芳、江春、叶天赐等着名历史徽商和吴荣寿、程霖生、王致和等着名近代徽商;制墨大家曹素功;新安画派奠基人渐江、清代着名画家和书法家汪士慎、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近代经学大师吴承仕和经济学家王茂荫,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革命音乐家张曙,文学评论家叶以群,党和国家领导人职业革命家柯庆施等一大批历史名人。程朱理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派盆景、新安医学、新安文学及徽戏、徽墨、歙砚、徽菜等都闪耀着徽文化的灿烂光芒,在中国文化中独树一帜。
历史沿革
秦始皇26年(前221)置歙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
歙县古城
本县设立于秦始皇26年(前221年)。秦汉时,本县境域包括今浙讧淳安、遂安、安徽休宁、屯溪、 绩溪、 黄山风景区,以及江西婺源一部分。
汉建安十三年(208),吴取黟、歙,分歙东乡地置始新县(今淳安),分歙南乡地置新定(今遂安)县,分歙西乡地置休阳(今休宁)县、黎阳县(今屯溪)。
梁大同元年(535),分歙北华阳镇地置良安县。
隋开皇九年(589),本县并入海宁县;十一年复置,以相湖岭与海宁分界。
唐武德四年(621),罢良安县,其地仍属歙;永徽五年(654),邑人蒋宝起兵响应睦州清溪陈硕真农民起义,事平后,分歙东竦口地置址(音荡)野县;大历元年(766), 分歙西、休东八乡地置归德县,并分歙县华阳镇地置绩溪县。
大历五年(770),废址野县,其地复属歙县,并废归德县,其地归属休宁。
此后直至清末,境域基本稳定,据民国《歙县志》所载为:东至昱岭关浙江昌化县界六十公里,西至长充铺(今槐源)休宁县界十八点五公里,南至街口浙江淳安县界五十公里,北至箬岭关太平县界四十公里,西北至汤岭(关)太平县界六十公里,东北至界牌岭绩溪县界十七点五公里,西南至危峰岭(危峰关)浙江遂安县界四十五公里,至相湖岭休宁县界十五公里。
建国后,1949年10月,本县璜尖乡划属休宁县。
1952年8月,屯溪市草市村划属 本县;本县上源、茶源乡划属绩溪县,黄口村划属屯溪市,旃田、呈田划属休宁县。
1955 年12月,坦头、大源两乡划属绩溪县。1956年元月,本县溪头乡的溪东、洪塘、汪村,竦口乡的江村环村划属绩溪县;同年4月,本县金坑乡划属绩溪县;11月,休宁县白际乡的结竹营划属本县,本县旃田乡的湖驾划属休宁。
1964年3月,休宁县柿树岭生产队划属本县。
1973年3月,本县草市大队划属屯溪屯光公社。
1984年元月,本县黄山乡(含黄山风景区)共154平方公里范围,划属县级黄山市(原太平县)。
1988年1月歙县篁墩乡划属屯溪区;并划出歙县洽舍区所属富溪、杨村、洽舍所,岩寺区所属岩寺镇、罗田、呈坎、潜口乡和郑村乡瑶村,成立黄山市徽州区。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行政区划
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堨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
经济概况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亿元,增长22.7%;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达17亿元,增长3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2亿元,增长3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111元,增长18.4%;农民人均纯收入4978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亿元,增长23.8%。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四大亮点”:
一是工业经济显着提升。“工业发展效益年”活动成效明显,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新增15户,达到108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4户,新增6户;纳税超百万元企业达30户,新增10户;规模以上工业入库税收总额达1.06亿元,同比增长50%。
二是旅游品牌更加打响。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推进,雄村4A级景区创建成功,我县被评为“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旅游接待量和综合收入分别突破300万人次和20亿元。
三是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全县10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4亿元,同比增长46.9%。其中,政务新区顺利搬迁,张曙音乐广场基本建成并对市民开放,投资1亿多元的四星级宾馆歙县饭店竣工并试营业,宣黄高速歙县段、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四是社会事业亮点频现。投入2.3亿元扎实推进20项民生工程建设。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文明县城”、“全省首届文明县城”、“全省首批教育强县”等称号。
自然环境
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东经118°15′~118°53′,北纬29°30′~30°7′,属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区。东北与绩溪县和浙江省临安市交界,东南与浙江省淳安县、开化县毗连,西南与屯溪区、休宁县相邻,西北与徽州区、黄山区接壤。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丘陵面积约占总面积95%。境内河溪纵横,森林茂密,生物多样,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境内早元古代期,为沉积数千米的浅海碎屑岩地槽区。吕梁地质运动后,地壳褶皱隆起,形成走向北东的褶皱基底构造层。印支期、燕山期境内造山运动强烈,伴随有大量酸性、中性岩浆活动,形成黄山、许村、徽城、佛岭等地花岗岩体;周家村以北,杞梓里、三阳以南,以及仰坦至小洲的安山岩、流纹岩等地火成岩体。第四系新构造运动中,地层发生强烈倾升,河流改道,形成一至二级和三至四级阶梯,渐江、丰乐河、布射河、富资河、扬之河、练江两岸分布有第四系红色粘土,近代河流冲积物分布于河谷两岸阶地和河漫滩。境内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系均有地层形成,特点是南部地层古老,北部较为年轻。境内地层比较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岩性差异很大,地貌景观各异。
人口构成
民族
本县居民历代均为汉族,抗日战争后始有少数民族迁入。 1964年,全县有少数民族46人,其中回族36人,苗族1人,朝鲜族1人,满族7人,侗族1人。汉族417 081人,占总人口99.99%。1982年,全县有少数民族137人、其中回族103人,苗族2人,壮族9人,蒙古族3人,布依族8人,朝鲜族4人,满族5人,水族3人。汉族576 077人,占总人口99.97%。1987年,全县汉族678 706人,占总人口99.98%,少数民族109人。2000年,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4364人,占99.9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29人,占0.05%。
性别年龄
一、性 别 清光绪三十年(1904),全县人口194 857人,男104 407人,占53.58%;女90 450人,占46.42%;性比例为115。民国17年(1928),全县人口343 574人,男181 352人,占52.78%;女162 222人,占47.22%;性比例为112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359 306人,男172 367人,占47.97%;女186 939人,占52.03%;性比例为92 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17129人,男205 973人,占49.38%;女211 156 人,占50.62%;性比例为98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昔查,全县人口576 215人,男291 714人,占50.G3%;女284 501人,占49.37%;性比例为103人(详见附表)。1987年,全县人口578 815人,男294 618人,占50.90%;女284 197人,占49.10%;性比例为104人。 2000年,全县常住人口为454593人,男性为230651人,占50.73%人;女性为223942人,占49.27%。性别比为102.96。
二、年龄 民国36年全县人口年龄分组。 1982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0~14岁人口187 915人,占总人口32.61%;15~64岁人口35 717人,占总人口61.99%;65岁以上人口31120人,占总人口5.40%。最高年龄,男性为96周岁,女性为98周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0-14岁的人口为105210人,占23.14%; 15-64岁的人口为306842人,占67.50%;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2541人,占9.36%。
婚姻家庭
一、婚 姻 古时,盛行早婚。女子结婚年龄为十四、五岁左右,男子为十七、八岁左右。联姻形式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建国后,普遍实行婚姻自主,双方自愿,结婚年龄多为二十岁以后。 1975年,全县女性初婚人数3 385人,其中晚婚人数1 968人,晚婚率58.1%。1980年,女性初婚人数3 275人,其中晚婚人数3 103人,晚婚率94.7%,为历史上最好的一年。1985年,女性初婚人数4 599人,晚婚人数1 729人,晚婚率37.6%。1987年,女 性初婚人数5 103人,晚婚人数2 344人,晚婚率45.93%。1999年,全县新婚育龄妇女2941人,晚婚率为53.5%。 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15周岁以上人口为388 300人,其中未婚116 269人,占29.94%,有配偶236 372人,占60.87%,丧偶33 087人,占8.52%,离婚2 572人,占0.66%。
二、家 庭 古代境内居民聚族而居,数代同堂的大家庭屡见不鲜。南朝鲍安国,兄弟10人,宗族300余人同居。明代汪通保,五世同堂,100余人同居。 建国后,宗族观念日趋淡薄,子女完婚后,大多自立门户,创业持家。1982年人口普查,全县家庭户133 988户,集体户1 175。家庭户人口554 928人,集体户人口21 287人。每一户家庭为4.14人,比1964年增加0.31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共有家庭户143802户,家庭户人口为443667,占常住人口的97.59%,平均家庭户规模为3.08人,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的3.65人减少了0.57人。
文化职业
一、文 化 据省档案馆资料记载,民国28年(1939),全县不识字人口257 126人中,女性为162 785人;识字人口81 306人中,女性为6 737人;受过初等教育的15 745人,女性为1403人,中等教育2 946人,女性为176人,高等教育334人,女性为40人。 1964年人口普查,每千人拥有大学文化程度1.93人,高中文化程度16.26人,初中 文化程度50.97人,小学文化程度344.22人,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人占总人口36.01%。1982年人口普查,每千人拥有大学毕业生2.73人,大学肄业为0.34人,高中为43.47%人,初中为171.32人,小学为434.81人,不识字和识字很少的占总人口22.93%。 2000年,全县常住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6259人,占1.38%;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30183人,占6.64%;接受初中教育的151013人,占33.22%;接受小学教育的190403人,占41.88%
二、职 业 民国8年(1919),在业人口240 420人,其中,农业161 040人,占在业人口66.98%; 工业24 136人,占在业人口10.03%;商业55 244人,占在业人口22.98%。民国36年(1947),在业人口201 525人,其中,农业173 850人,占在业人口80.64%;工业725人,占在业人口0.34%;商业区8878人,占在业人口4.12%;交通运输389人,占在业人口0.18%;公务164人,占在业人口0.08%;自由职业8321人,占在业人口3.86%;人事服务137人,占在业人口0.06%,其他职业9061人,占在业人口4.20%。无业人员14075人。 1982年人口普查,在业人口数340197人,其中,农业287783万人,占在业人口 84.59%;工业、运输业29585人,占在业人口8.69%;商业、服务业6402人,占在业人口1.88%;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620人,占在业人口1.66%;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768人,占在业人口3.17%;不便分类的其他茔得39人,占在业人口0.01%。
景点简介
歙县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1)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 练江中,坝南端依 龙井山,北端接 渔梁 古镇老街,窄窄的 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渔梁坝坝长143米,底宽27米,顶宽6米,高约5米,坝上下水位落差2.9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有专家认为,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 都江堰相媲美,因此又被称作“江南都江堰”。
渔梁古镇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
(2)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楼内为新安碑园,陈列有帖刻《余清斋》、《清鉴堂》。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太白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牌,古今名人楹联佳句。
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
(3) 现存的南谯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而且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
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里面展出了歙县历代文物,包括各朝各代的书画、瓷器、歙砚等。南谯楼,俗称24根柱。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
(4) 徽商故里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 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 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 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 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 贞节坊”等等。
(5) 素有“ 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 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开园,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 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一生痴绝处, 无梦到徽州”,走进徽园,就如走进了婉约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 徽州古城。
自然地理
境内早元古代期,为沉积数千米的浅海碎屑岩地槽区。吕梁地质运动后,地壳褶皱隆起,形成走向北东的褶皱基底构造层。印支期、燕山期境内造山运动强烈,伴随有大量酸性、中性岩浆活动,形成黄山、许村、徽城、佛岭等地花岗岩体;周家村以北,杞梓里、三阳以南,以及仰坦至小洲的安山岩、流纹岩等地火成岩体。第四系新构造运动中,地层发生强烈倾升,河流改道,形成一至二级和三至四级阶梯,渐江、丰乐河、布射河、富资河、扬之河、练江两岸分布有第四系红色粘土,近代河流冲积物分布于河谷两岸阶地和河漫滩。境内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各系均有地层形成,特点是南部地层古老,北部较为年轻。境内地层比较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岩性差异很大,地貌景观各异。
歙县旅游景点
双节孝坊——徽州最小的牌坊;是为继妻和小妾立坊。
冰寒玉洁坊——节孝坊;
双寿承恩坊——全国唯一一座夫妻百岁老人寿坊;(明代) 三朝典翰——汪伦的后代汪德章,出生三日就被封为翰林;香姑到香妃的故事。(明代)
薇省坊——明代布政使许琯的牌坊;
五马坊——明初抗倭寇儒将许伯升,明代早期建筑标志“哺鸡兽”;
大郡伯第坊——精美细腻砖雕着称;“百葵图”(明代)
大邦伯坊——粗犷豪放、气势宏伟着称;“百象鼻图”(明代)
八角许国石坊
高阳廊桥——结构精巧、依然遗梦的元代廊桥;(明代)
汪氏贞节坊与松谷亭(在溪头镇蓝田村);
大观亭——明代砖木结构,八角形楼阁式建筑,经典建筑教材范例;(明代)
观察第——安徽首家村级历史博物馆
云溪堂帖——尚存有王安石、董其昌、许国、申时行等名人手迹十五块碑帖(明代)
大邦伯——气势宏伟的明嘉靖建的大祠堂,52只木象、99根木柱,又称长寿堂。
(革命圣地:方志敏红十军团的军部旧址)
许社林宅——明代民宅、经典的木雕莲花托。
许家泽古居——清末两淮盐运使民宅。
仪耘小学——民国初,许家泽建的私立免费小学。
牌坊之乡
素有“牌坊之乡”美称的歙县,明清时期建造的石坊遍及全县各地,共建有250多座。如今这些古牌坊成了立体的史书,每个石坊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向游客们讲述了曾经在这里生活的人民的喜怒哀乐,让大家了解这个古镇的文化和历史。 在这些牌坊中,比较成规模的有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等。
歙县枇杷节
每年5月下旬 歙县是我国四大枇杷产区之一。主要产地在新安江的漳潭、绵潭、瀹潭三个相邻大潭的两岸群山上。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个大味美,堪 称上品,享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间三潭枇杷”之誉。
文化名城
长庆塔
地处 黄山脚下的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歙县,自隋以后的1300多年间一直是郡州府治。尤其是宋以后徽商的发展更带来文化繁荣。 新安画派独树一帜,新安医学拔萃医林, 徽派艺术技艺精湛, 徽派建筑纳徽四雕于一体,在古建艺苑中占重要一席,文房四宝中有“两宝”: 徽墨和 歙砚出自歙县,还有 徽菜、 徽剧、 徽派版画、 徽派篆刻、 徽派盆景……都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 徽州文化的古老而又鲜活的课题,“ 徽州学”已成为与“ 敦煌学”、“藏学”比肩并立的三大地方学之一。
太平桥
如今的古徽州城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坝、古楼、古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 四乡村镇,处处有“ 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随处可见。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歙县,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 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歙县文化的代表是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是基于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而形成的。南宋以来,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和风格。
新安理学:中国思想史上起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是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是朱熹,他们的祖籍均在徽州(今黄山市屯溪区篁墩)。新安理学重视对理欲、心物、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着述宏富,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培养了深厚的理性主义传统。
新安画派:新安绘画源远流长。其代表人都是出生于黄山脚下处于改朝换代之际的遗民画家,他们深怀苍凉孤傲之情,主张师法自然,寄情山水,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体现出超尘拨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新安画派”的领袖是江韬,现代后继者中名声最大的首推黄宾虹大师。
徽派版画: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和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明中叶以后,随着徽商的崛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徽派园林和宅居建筑亦同步发展起来并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镇扎根落户。徽派建筑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名镇名村
二千多年的县建制历史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不仅在城镇而且在 歙县的乡村,到处可以寻觅到深厚的历史。由于历代战火波及较少,歙县很多千年以上建制的村,仍然古韵犹存。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和村。歙县境内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许村镇、渔梁村、棠樾村。
许村镇位于歙县西北部,为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曾是古徽州通往安庆、池州的必经之地。现有保存较完好的元明清时期古建筑200余处。2006年,在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的名录里,许村古建筑群名列其中,包括了高阳廊桥、五马坊、大观亭、薇省坊、观察第、大邦伯祠等十五处元明清古建筑。
渔梁村位于歙县徽城镇,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唐代已具雏形,整体建筑格局保存完整,渔梁坝和水运码头是村落最有特色的要素。古村落内现存传统古建筑占古村落建筑总数的65%。其中保存较为完好的有320处。村落沿江有一条东西向主街,垂直该街则衍生出10余条小巷,是颇具特色的古徽州商业街巷。
棠樾村位于歙县郑村镇,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以牌坊群闻名于世。棠樾牌坊群由七座牌坊组成,明代三座,清代四座,几乎全部采用石料筑成,是体现明清两代牌坊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作,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尤为精致,近年已修复如旧。
歙县还有大量未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千年村镇,如溪头镇 蓝田村、晔岔,石潭村、杞梓里、雄村等都很有特色,在这些村庄仍然保留着千年古貌,可以看到不少的明清建筑,不失为怀古探幽的好去处。
住宿
歙县的宾馆很多,也有县委、县政府的招待所。但当地的农家旅社也是有的,价格不错。供食宿服务的有很多地方,主要集中在汽车站,徽园等地区。
坐落在练江大桥旁的徽州大酒店是于2007年做成的4星级酒店。不过最好的还是2009年新做的17 层的歙县饭店,它位于新车站背后;披云山庄等2-3星级的宾馆。
风俗
歙县传统上分东乡(桂林-溪头)、南乡(三阳-霞坑)、西乡(郑村-岩寺)、北乡(富褐-许村)四乡,风俗迥异,除了共同的节日以外,各地还有不相同的风俗节日,西乡有岩寺的“上九”(正月初九)、堨田的“四月八”、潜口的“六月二”等,民间都要筹集款项,建台演戏,四乡的农具家具、生活用品、竹木器具云集到村镇上来交流销售,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如今,还保留着这些传统的风俗节日,不过内容更加充实,真正变成了规模很大的物资交流会。
东乡也有风俗节,如大谷运的“六月一”、汪满田的“六月十”、桃坑的“六月半”、桃岭的“七月半”、竦坑的“十月半”等,俗称“保熟节”、“庆熟节”。在这些节日里,有的用面粉做咸淡面包,有的做油煎米果,有的裹粽子,都为的祈求风调雨顺,五谷大熟。并有用面包、米果、粽子互送亲戚,以示“撒福”,相互祝愿。南乡和北乡的许多地方,还有社节,俗称“土地节”。二月春分和八月秋分,为一年中的“二、八”社节。过去,人们要去社公祠、土地庙祭拜,祈求年景大熟。有的地方还要剪些寸长的麦杆与黄豆炒在一起,到田畈里去祭拜,谓之“炒虫”。这一天,小孩子要剃光头,谓之“除虫窝”。意思是祈求无虫无病,五谷丰登。
特产
歙县物产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文房四宝中的歙砚、徽墨,歙县名茶和贡菊被列为国家珍贵礼品,还有着名的三潭枇杷和徽州雪梨。
歙砚和徽墨
歙砚是砚中之上品,它的珍贵在于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浑厚朴实、美观大方、刀法刚健、花式多样。它的图案多取于黄山胜境、新安风光、小桥流水、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
歙县更有“墨都”的雅称,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出售徽墨、歙砚的店铺比比皆是,它们在店堂里悬挂的名人字画的映衬下,令人耳目一新。
徽墨
徽墨,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黄山市屯溪区、歙县两地为徽墨制造中心。
徽墨品种繁多,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 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是书画家的必备用品。 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在工业制图、装潢美术、印刷、医药、描瓷等许多方面,徽墨也有广泛应用。 徽墨制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墨始创于唐末,易州(今河北)着名墨工奚超因避战乱,携全家南逃至歙州,看到这里有茂密的松林和清澈见底的新安江水,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不久,他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的地球墨就是歙县墨店的珍品。当代以来,徽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 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增添、开发了新的品种。1989年,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生产的“超漆烟墨”获国家金质奖。
徽州贡菊
“徽州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据民间传说,“徽州贡菊”原是宋朝徽商从浙江德清县作为观赏艺菊引进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许多人得了红眼头痛病,有人采用鲜菊花泡水降火,十分灵验。
以后人们经常用鲜花或菊花干泡水泡茶,医治目赤羞明、胆虚心燥等病。从此,这一带农家门前屋后广种菊花,为了久藏又特意烘制成干菊花,金竹岭由此闻名远近。清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也流传红眼病,皇上下旨,遍访名医良药,徽州知府献上徽州菊花干,京人泡服后眼疾即愈。于是徽菊名气大振,被尊称“贡菊”。“徽州贡菊”的制作十分讲究,鲜菊采下后,先用竹簟阴置晾干,然后用炭火悉心烘烤,成品后的贡菊以朵大色白者为佳。“徽州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的功能,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用它调配其它药物可以制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药和菊花晶等饮料。“徽州贡菊”可以泡茶、泡酒,常饮菊花茶或菊花酒,能“清净五脏,排毒健身”,起到延寿美容的作用。饮用过的菊花晒干后充作枕芯,使人清凉降火,明目醒脑。
三潭枇杷
“三潭枇杷”是我国枇杷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因产于新安江沿岸歙县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而得名。 “三潭”一带群山环抱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遐迩。“三潭枇杷”有20多个品种,在国外享誉的是“大红袍”和“光荣花”。“大红袍”黄里透红,“光荣花”花蒂处长了一个明显的五角星。一级枇杷每公斤只有20来个, 绵潭村甚至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个的“枇杷王”。
枇杷营养成分除含有较多的果糖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7,这是一种防癌营养素。在葡萄糖注射液问世前,我国中医常施用枇杷汁以维持不能进食者的生命。鲜食枇杷解渴生津,利肺健胃,有益于健康。
歙县名茶
歙县的茶叶产量高居全国之首。“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银钩、“黄山绿牡丹”、“锦上添花”、“海贝吐珠”等极品名茶列为国家珍贵礼品,大谷运茶叶近年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此外,歙县民间艺术的瑰宝“砖”、“石”、“木”、“竹”四雕亦很有特色,还有徽派盆景、版画、漆刻,以及新兴的徽州竹编、玉竹家具等,也都独具特色。还有三潭枇杷、三口蜜桔、金丝琥珀蜜枣、徽州雪梨、问政山笋、金竹贡菊、窨茶三花等,也很有名。
黄山绿牡丹
特种工艺茶。“黄山绿牡丹”产于歙县大谷运乡海拔1400余米的南云尖。南云尖重峦叠嶂,沟壑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极利于茶树的生长。这里茶叶不仅芽壮叶肥,叶质柔嫩,而且由于芳草遍地,兰花繁茂,茶叶别具香味。清明采摘茶芽,经过杀青轻揉,初烘整形、选芽、理条、装简、造型美化、定型烘焙等工序,一朵朵绿色牡丹就制成了。
上等的绿牡丹茶呈花朵状,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匀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冲泡后.那一股股带熟板栗香气的茶香扑鼻而来,杯中花茶或悬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犹如一朵盛开的绿色牡丹。细品一口,顿觉清香绵绵,回味甜润悠长。茶叶专家评价道:“黄山绿牡丹,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开汤后如盛开的牡丹花,既是饮用上茗,又可艺术欣赏,为茶中一创新。”
旅游贴士
歙县虽然属于古镇,但银行服务还是比较到位。游客不必携带太多现金。
中国工商银行:在歙县府城许国石坊,即徽园出口的工行营业厅外;
中国建设银行:在歙县新安路鸿基商贸城对面的建行营业厅外;
中国银行:新安北路48号;解放路和胜利路也均有分理处;
中国农业银行:在歙县新安路古关商贸城对面的农行营业厅内;
中国邮政储蓄:在歙县新安路的邮局营业厅外。
歙县的所有ATM机均已加入银联网,可以全国通取!
交通
高速公路
歙县境内有G56杭瑞高速经过,有歙县出口或经G3京台高速潜口出口。
公交
1路 火车站——南源口
2路 泊仕山庄——影剧院
3路 连川——二中
4路 牌坊群——桂林镇
铁路
歙县站站址在安徽省歙县徽城镇,邮政编码245200。建于1981年,离芜湖站224公里,离贵溪站326公里,隶属上海铁路局南京铁路分局管辖。现为四等站。客运: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危险货物仅办理农药、化肥发到。该站为四等站规模,三等站管理。[1]
参考文献
- ↑ 歙县: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徽州古城搜狐网,2022-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