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汪道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汪道昆

大明兵部左侍郎
籍貫 直隸歙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伯玉,號南溟,又號太函
室名 大雅堂
出生 嘉靖四年(1525年)
直隸歙縣
逝世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直隸歙縣
出身
  •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同進士出身

汪道昆(1525年-1593年),伯玉南溟,又號太函直隸歙縣(今安徽省歙縣)人。明朝文學家、政治人物。

人物生平

汪道昆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與張居正王世貞等同榜。初授浙江義烏縣知縣,後升任福建兵備道,戚繼光清剿倭寇時,汪為之募款,以功擢按察使,曾任福建巡撫[1]。王世貞所作《藝苑卮》贊其「文繁而有法者於鱗,簡而有法者伯玉。」道昆於是聲名大起。晚年張居正首輔時,汪道昆官至兵部左侍郎,巡視西北,卻日日召集文人吟詩作賦、清言手談,不用心於軍餉帳冊,張居正對汪的作風不滿,說是:「芝蘭當路,不得不鋤。」將汪免職。

因王世貞也曾在兵部任職,天下將汪道昆與王世貞並稱「兩司馬」。世貞對此頗不滿意,曾懊悔稱贊道昆的違心之論。[2]

汪道昆雖負文名,所撰雜劇不負所望,今存《高唐夢》、《五湖游》、《遠山戲》、《洛水悲》四種,都是一折短劇,合稱《大雅堂樂府》。內容都假傳說來寫歷史人物的愛情故事:《高唐夢》敘楚襄王夢中會見巫山神女,題材本自宋玉《高唐賦》;《五湖游》述越王勾踐平吳之後猜忌功臣,范蠡見機勇退,偕同西施歸隱太湖;《遠山戲》取漢京兆尹張敞沉溺伉儷之樂,為妻畫眉故事;《洛水悲》寫甄后之魂化為洛水之神,與曹植了卻相思債的奇遇。從上述四劇的內容可以看出:汪道昆的雜劇,代表了士大夫在官場生活之餘,假戲曲創作以遣興娛情的一種傾向,所以題材範圍狹窄,多寫文人風流雅事,缺乏積極的意義。

汪道昆在藝術方面,雖文詞清麗委婉,但戲劇性不強。所以,沈德符批評它「都非當行」(《顧曲雜言》)。《大雅堂樂府》有萬曆間原刊本,卷首載有汪道昆嘉靖三十九(1560)序,可知4劇都是汪氏35歲以前作。沈德符在《顧曲雜言》中說他還曾看到汪道昆作《唐明皇七夕長生殿》一劇,但沒有其他可資佐證的記載。(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譜》言:《唐明皇七夕長生殿》當是沈氏誤記,不足為憑。)汪道昆著作還有《太函集》120卷,存明刻本。據沈德符《野獲編》,汪道昆託名天都外臣撰《水滸傳序》。序中稱讚梁山英雄「有俠客之風無暴客之惡」,還稱讚它的描寫藝術「如良史善繪,濃淡遠近,點染盡工」。

汪道昆不幸卒於1593年。

文學成就

汪道昆文武兼通,工詩文,與王世貞為詩壇領袖。有《太函集》120卷。他精通音律,所作雜劇傳世者有:《高唐夢》、《五湖游》、《遠山戲》、《洛水悲》、《唐明皇七夕長生殿》。另有《北虜紀略》1卷、《數錢葉譜》1卷等。《明史·文苑三》有傳。

註釋

  1. 《福建省志》
  2. 明史·卷287·文苑三》:汪道昆,字伯玉,世貞同年進士。大學士張居正亦其同年生也,父七十壽,道昆文當其意,居正亟稱之。世貞筆之《藝苑卮》曰:「文繁而有法者於鱗,簡而有法者伯玉。」道昆由是名大起。晚年官兵部左侍郎,世貞亦嘗貳兵部,天下稱「兩司馬」。世貞頗不樂,嘗自悔獎道昆為違心之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