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秀區,別名安順,隸屬於貴州省安順市,是世界喀斯特風光旅遊優選區、中國甲類旅遊開放城市、貴州西線旅遊中心、蠟染之鄉、地戲之鄉,安順市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中心,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粵蜀之唇齒」、「扼鎖滇黔」之稱,歷來被視為黔中「旱碼頭」[1]

位於貴州省中相部腹地,貴陽貴陽市以西90公里,總面積1710平方公里;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著名景點有龍宮九龍山森林公園雲峰八寨黃果樹大瀑布天星橋景區等。

目錄

概述

西秀區是世界喀斯特風光旅遊優選區,是貴州西線旅遊中心,早在1985年就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甲類旅遊開放城市。周邊環繞國家級四大風景區:西行45公里有世界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及天星橋景區,南行27公里有「水上石林」龍宮,東行65公里是「高原明珠」紅楓湖;北行157公里有「天下第一洞」織金洞。全區自然風光弘富,人文景觀別致,民族民間風情多姿多彩,被譽稱為「旅遊線上的明珠」、「蠟染之鄉」、「地戲之鄉」、「屯堡文化之鄉」。

西秀區交通發達、便捷,是貴州中西部交通樞紐,貴昆鐵路株六鐵路複線、滇黔公路、貴黃高等級公路和清鎮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軍民兩用黃果樹機場,形成航空、鐵路和公路協調發展的交通網絡。

西秀區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和水文資源。豐富的資源和良好的投資環境,為前來投資者提供了廣闊的選擇空間。

行政區劃

截至2013年,西秀區轄7鄉(其中5個民族鄉)8鎮6街道,418個村民委員會、42個居民委員會。

轄:南街街道、東街街道、西街街道、北街街道、東關街道、華西街道、宋旗鎮、幺鋪鎮、寧谷鎮、龍宮鎮、雙堡鎮、大西橋鎮、七眼橋鎮、蔡官鎮、轎子山鎮、舊州鎮、新場布依族苗族鄉、岩臘苗族布依族鄉、雞場布依族苗族鄉、楊武布依族苗族鄉、東屯鄉、黃臘布依族苗族鄉、劉官鄉。

人口數量

2018年年末,轄區戶籍人口930688人,常住人口793900人。

歷史沿革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普定路為普定府,轄安順州、習安州、普定縣和頂營長官司。普定府隸雲南布政司,轄安順、習安等四州。萬曆三十年(1602年),升安順州為安順軍民府。
康熙十年(1671年),撤銷普定衛,改置普定縣,為安順府附郭。二十年(1681年),設貴西道駐安順,轄貴陽、安順等六府。
1914年,遷普定縣治所到定南所(今普定縣城關鎮)。撤銷安順府,以府親轄地置安順縣。
1949年11月18日,改安順專區,為安順專員公署駐地。1958年撤銷安順縣,設立安順市。1963年撤銷安順市,復設安順縣。
1966年,以原安順縣城關鎮和東關、西關兩公社設置安順市。1990年撤銷安順市、縣建制,合併建立新安順市(縣級市),隸屬安順地區。
1990年,撤銷原安順市和安順縣建制,設立新的安順市(縣級),以原安順市、安順縣的行政區域為其的行政區域,仍由安順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2000年,原安順地區改為安順市,原安順市為西秀區,建制一直延續至今未變[2]
2010年,西秀區轄7個街道辦事處、10個鎮、7個鄉(其中5個民族鄉),498個村委會、55個居委會。年末,西秀區共有人口765399人。

氣候環境

西秀區的氣候,有「留得春長駐」和「天然空調城市」的美譽,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型氣候。極端最高溫為34.3攝氏度,極端最低溫為-7.6攝氏度,年平均氣溫在13.2攝氏度-15攝氏度之間。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數在968-1309毫米左右,雨量較為充沛。早中是溫差不大,歷來無大災大害。

民族風情

跳花節有苗族的「跳花節」、「蘆笙舞「;布依族的「六月六」、「對酒歌」;「婁家莊風情」;到龍宮必經之路的蔡官,這裡有被中外人士稱之為「戲劇活化石」的地戲,不僅名揚國內,還享譽歐美和東南亞地區;有正吸着專家學者濃厚興趣保持原貌百年的「屯堡文化」;有安順「蠟染之鄉」的少數民族古老而獨特的手工繪染藝術[3]

蠟染:蠟染是我國少數民族古老而獨特的手工繪染藝術,是蠟畫和染色的合稱,與絞染、扎染一起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紡染技術。西秀區在蠟染工藝方面卓然而立、獨領風騷,已從單一的藍白世界走向五彩繽紛的畫廊,形成色調典雅,格調高貴,粗獷豪放,細膩嚴密的風格,集實用性和藝術性於一體,各系列產品以不可抗拒的藝術魅力迅速打進國內國際市場。

交通運輸

2013年轄區內擁有民用車輛71748輛,比2012年增長32.55%,其中:載客汽車59321輛,普通載貨汽車11397輛,個人汽車59708輛公路客運量32831萬人,公路旅客周轉量394304萬人/千米,全年公路貨運量1511萬噸,公路貨物周轉量87676萬噸/千米。

資源概況

境內河流分屬長江珠江兩大小系,其中長江流域面積占45%,珠江流域面積占55%。主要河流有果者河驛馬寨河千峰河型江河油菜河撈兜河羅補董河及大屯等8條河流,主要河道總長192公里。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09萬千瓦。


全區土地總面積1710平方公里。在這片多丘陵、多山地的土地上,經歷代勞動人民的開發,造就了一方物產豐饒的沃土,土地可利用面積已達總面積的85%,耕地面積45萬畝。是貴州省優質大米油菜、菜葉、蔬菜、烤煙、水果、中藥材等的主要產地之一。

境內水能資源豐富,擁有兩座大型供水廠--水對城水廠和望城坡水廠,設計生產能力10萬噸,日供水量5萬噸。電力供應集水電、火電的綜合優勢,擁有10座變電站(其中:22萬千伏安1座、11萬千伏安4座、3.5萬千伏安5座),城市水電供應富中有餘。

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是中國西南部的重要能源基地。尤以某、粘土、耐火粘土、水晶石重晶石大理石高鈣石灰石等為最。其中煤儲量最大,優質煤資源儲量31億噸,理論儲量78億噸。具有工業開採價值。大理石蘊藏量較豐富,是西秀區出口建材品種之一。


境內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由於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類型,土壤種類多樣,適宜多種林木植物生長。野生藥材品種較多,主要有金銀花何首烏黃連獨腳蓮等;栽培藥材有杜仲三七天麻等。

環境保護

2018年,森林覆蓋率50.15%,林業生態建設保護和發展綜合指數1.54%;空氣質量指數(AQI)≤100的天數為350天,優良天數比率為95.9%,大氣環境質量及管理指數1.75;水環境質量及管理指數1.94,轄區內14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各功能區噪聲監測點位晝、夜等效聲級值均達到限值要求,達標率100%;區域內未發生特大、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4.52,土壤環境質量及管理指數1.98。

歷史名人

王若飛

(1896年10月~1946年4月08日)是我黨早期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說:「為王若飛了保存一個人的生命,而背叛了千萬人的解放事業,遭到千萬人的唾棄,那活着還有意思?」

王若飛生於1986年10月,貴州安順人。1903年遷居貴陽,隨舅父黃齊聲生活學習,1915年在舅父黃齊聲的帶領下,參加「反袁運動」,從此走上革命道路。1917年在黃齊聲的帶領下留學日本。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五月七日成為中國的國恥紀念日,看着日本人舉行慶典,王若飛等義憤不已,憤然離日回國。1919年赴法勤工儉學,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1922年6月參與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積極從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宣傳。

人物生平

1896年出生於貴州省安順縣。青年時代曾參加過辛亥革命和討袁運動。
1911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
1922年6月,同趙世炎周恩來等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曾任中央執委會委員,積極從事馬列主義的宣傳。同年秋,同趙世炎、陳延年等一起,由阮愛國(即胡志明)介紹加入法國共產黨。
1923年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4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5年3月回國,先後任中共北方區委巡視員、中共豫陝區委書記,領導了河南黨的建設和工農運動。
1926年調上海中共中央秘書部主任(即秘書長),參與處理中央日常工作,並參與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的組織領導工作。大革命失敗後,他先後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農民部部長和宣傳部部長,在嚴重的白色恐怖下堅持鬥爭。
1928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後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成員、中國農民協會駐農民國際代表,併入列寧學院學習。
1931年回國,任中共西北特委特派員,參與領導西北地區包括陝、甘、寧、晉、綏、新等地農民鬥爭,開展土地革命。
1931年11月21日在包頭因叛徒出賣不幸被捕。在近6年的鐵窗生活中,他始終堅貞不屈,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崇高氣節。
1937年5月全國抗戰爆發前夕,他被黨組織營救出獄。同年8月到達延安,先後任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
1938年起任中共中央華中工作委員會、華北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兼任八路軍副參謀長。
1940年起歷任中央秘書長、中央黨務委員王若飛毛澤東周恩來張治中會主任等職。期間,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了許多政治、軍事文章,參與研討和制定了許多關於抗日根據地建設的政策、指示,對推動抗日根據地各項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抗戰勝利前後,他曾作為中國共產黨代表之一,多次參加同國民黨的談判。
1944年5月,他作為林伯渠的助手赴西安、重慶,與國民黨談判。他還協助董必武主持中共南方局的工作,11月起任中共南方局工委書記,負責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廣泛團結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共同與國民黨頑固派進行鬥爭。
1945年6月,他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8月,抗戰勝利後,他作為中共代表,隨同毛澤東、周恩來赴重慶,參加國共兩黨和平談判。重慶談判期間,他日夜操勞、嘔心瀝血,協助毛澤王若飛與毛澤東、周恩來、張治中、周恩來工作。
1946年1月,他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在會上,他按照黨中央要求,既堅持原則,又掌握靈活的鬥爭策略,在改組政府和國民大會等重大問題上,團結各民主黨派,同國民黨的獨裁政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1946年4月8日,王若飛攜帶着中共代表團就憲法、國民政府組成等問題同國民黨談判的最後方案,同秦邦憲葉挺鄧發黃齊生等,乘飛機離開重慶返回延安,準備向中共中央請示匯報。

因天氣原因,能見度很低,飛機中途迷失方向,不幸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上撞山墜毀,同機13人全部遇難,王若飛時年50歲。毛澤東為「四八」烈士題詞:「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周恩來得知王若飛遇難後,悲痛地說:「失掉了他,好象失掉一種力量,失掉一種鼓勵,失掉了一個幫手。」王若飛以自己的生命,實踐了他「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諾言。

旅遊景點

西秀區在地理位置上可謂眾景環拱,全國罕見。東南西北百公里以內,集中以紅楓湖黃果樹天星橋織金洞龍宮漩塘九龍山等多個國家級景區,山、水、樹、洞樣樣俱全。除天生地造的自然景觀外,市內人文景觀亦十分豐富,著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王若飛烈士故居,安順府文廟、武廟、西秀區石塔、虹山湖公園、寧谷石漢墓群、谷氏舊宅等景點遍布全城、藥藏着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獨特的黔中「屯堡文化」帶(軍屯、商屯、民屯),是明朝初年朱元璋大規模屯軍、移民、「征南」、「填南」歷史文化遺存最為集中的區域,遍布全區兩百餘個村寨,屯堡文化現象(信仰、建築、服飾、飲食、風情、風俗、娛樂等)延續着明代中原各省的文化餘韻。

雲峰八寨景區

位於安順市區以南的十八公里處。由雲山屯、本寨、雷屯、小山寨等八個屯堡村寨組成,它是明初征南大軍屯駐的核心區。在方圓十一平方公里的青山綠水間,八個村寨分布有序,疏密得當,既可各自為戰又能彼此為援,堪稱軍事防禦體系的傑作。

每個寨子都建有寨牆、碉樓,石頭外牆包裹着江南民居風格的四合院鱗次櫛比,巷巷相通、戶戶相連,既宜人居又利巷戰,被學者譽為「冷兵器時代的最後堡壘」。

八寨中的雲山屯、本寨,較完整地保存了典型的屯堡建築和民風民俗,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山屯還是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命名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寧谷漢遺址

位於安順以南6公里的寧谷鎮,由160餘座漢墓,8個漢窯,1個漢民居遺址所。寧谷遺址遠眺構成。該遺址發掘獲得大量漢代文物乳釘幾何紋方磚、秦半兩、漢五銖、大泉五十等圓形方孔小錢;金器銅器鐵器陶器木器等生產、生活軍事用器數百件。從出土的文物來看,遺址可推斷為西漢末(淮陽王劉玄)至東漢初(光武帝劉秀)時期。特別是出土的「長樂未央」瓦當,本是西漢高祖劉邦時蕭何在長安督建的「長樂宮」和「未央宮」專 用,可否設想,此處當年絕非一般建築物所能承托。鐵鏡、龜燈,在省內乃至國內鮮于見報,當為國家級文物。漢墓建造之大,也非一般官員能為。專家經多方考證,認為寧谷是漢牂牁郡所在地,牂牁郡是漢代中央王朝在貴州設立的第一個中央集權地方政府,同夜郎一樣,是代表貴州歷史的標誌性符號。2007年12月20日,安順市在貴陽舉行「貴州第一個中央集權地方政府——牂牁郡遺址探明暨牂牁旅遊發展規劃編制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

九龍山森林公園

位於安順市以南22公里。公園森林面積64000畝,群山連綿起伏,松林、杉林、油茶林、杜鵑林、茶園、藥園組成的綠色世界,鳥啼蟬鳴,四時常青。群山環抱之中有一湖泊,幽深碧綠,清澈寧靜。走進九龍山,清風送爽,林濤陣陣,有「回歸大自然」之感。

安順武廟

與安順府文廟相對應的安順武廟,位於安順城中心,是一組中軸對稱布局嚴謹的古建築群,昔為安順古城四大石廟之一,石柱殿堂之冠。大殿36根整料石柱聳立殿堂,高者達14米,氣勢宏大,構造精美。觀音閣系三層重檐四角攢尖頂木結構樓閣,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

武廟之石柱,古人何地開採,如何運輸、如何構建,至今仍是一大謎,亦是武廟人遐想之處。

安順文廟

又名「府學宮」,坐落於貴州省安順市東北之黌學壩,占地約8000平方米,是一座規模宏大、布局嚴謹、莊嚴典雅的古建築群。

文廟始建於明代洪武初年(約公元1368年),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毀於兵燹,天啟上年(1624年)重建。後經清康熙七年(1668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道光十七年(1837年)幾次增建、修復,臻於完備,現存建築22處。198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核定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前有一座照壁,形如巨大門屏。文廟進門處有「禮門」、「義路」,分別為垂花門。「禮門」、「義路」間,聳立一堵透雕石人、石花牆,稱「宮牆」,上方橫額書刻「宮牆數仞」四字,宮牆左側腳下,豎一塊條形石碑,刻「文武官員軍民人等在此下轎馬」稱為「下馬碑」。

府文廟共有四進。第一進分上下兩院。除第四進不復存在外,其餘三進基本完好。由於就坡而建,四進建築物也隨之升高。入得文廟正門至第一院落,內有半月形水池,稱為泮池。池上橫跨一座三孔石拱小橋,第一個橋孔上方嵌有石雕龍首或獅頭,各各俯視水面。在古代,凡中秀才得從石橋上過,名「游泮」。過泮池橋,可見欞星門,那是一座頗雄壯的石雕牌坊,兩側還有稱為節孝祠和名宦祠的建築,硬山頂式。

第二進大院東西兩端,分別建一幢單間重檐歇山頂亭閣,稱「桂香閣」,「尊經閣」。是祭祀時張榜公布祭孔官員名單處。今桂香閣尚存。沿九級石階上,有一座面闊五間懸山頂式建築,名「大成門」,又稱「戟門」。大成門明間有一對大可合抱、高三米多的巨大楹柱,是整石深浮雕式盤龍石柱,柱礎石獅背馱巨龍。獅首相對,龍身騰躍,氣勢非凡。

第三大院,是由正殿(大成殿)、兩廡和大成門合圍而成的一座四合院。大成殿是面闊二十米、長五間歇山頂式石木結構大殿,建在兩米高的石基上。過去殿內 供奉孔子、「四配」、「十二哲」牌位。大成殿前廊為一列透雕花落地門窗。殿前明間檐下有兩根檐柱,是用兩塊巨石透雕鏤成的盤龍大柱,柱礎為石雕獅子,柱高近五米,直徑約八十厘米,工藝精湛絕倫。兩條石龍宛如從天而降,龍身時隱時現,龍首遙相呼應,栩栩如生。柱礎石獅為雌雄二獅,雄獅足蹬繡球,雌獅懷哺幼獅,口含銅鈴。二獅背負萬鈞,昂首奮吼,形象驍猛異常。它們與大成門外的另兩根石龍柱,同被稱為「文廟四大石雕瑰寶」。

大成殿前廊檐牆處,左右開一門,第四進由此進入。院中原有「崇聖祠」已毀。

2001年06月25日,安順文廟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 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王若飛故居

位於安順市西秀區北街174號,故居座東向南,由門樓、過道、朝門、正房、對廳房、西廂、影壁...

故居始建於清代,王若飛曾祖父所建,1982年對外開放。故居臨街,經過道進朝門入四合院,院內鋪以方形石板,有石砌花壇、魚池等,房屋為木結構小青瓦建築,具有清代民居風格。現存部份家具實物及若飛青少年時期在日本、法國留學時進行革命活動資料,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一起工作時的照片、通訊手跡,重慶談判時所穿衣物,遇難後黨中央和中央領導的悼詞,部份國民黨要員、愛國將領、民主黨派知名人士題詞、輓聯及有關王若飛的書籍,出版物等。王若飛故居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王若飛烈士故居於1982年被列為貴州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1991年4月8日王若飛烈士遇難四十五周年紀念日向社會開放。故居內現在布置有《王若飛革命事跡陳列室》。通過圖表、照片、報刊資料和大量的實物,將王若飛各個時期的主要革命事跡,介紹給廣大觀眾。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董必武、宋慶齡何香凝黃炎培悼念王若飛遇難的詩詞、文章、輓聯等,最能顯示故居陳列的個性和特點,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安順白塔

位於安順城中心的西秀山上,始建於元泰定三年(1326年)是元代安順三大建築之一,至今保存完好。白塔為等六邊錐狀體封閉樓式實心塔,以白石鑲砌,塔身雕刻簡潔、明快。舊時為安順城八景之首,稱「筆峰聳翠」。《安順府志》載:「圓通寺後文筆,前賢建以培風水者也。由大悲閣後石磴而上,古樹槎椏,窄徑盤曲,至塔下乃平。春暉明媚,桃李滿城,遊人矚目,真不讓洛陽之花矣。炊煙之痕,散為遊絲,裊裊晴空,與雲影天光相蕩漾。遠視平疇蓑笠,聚影東皋,時有黃鸝飛鳴,助人遊興。回觀塔中篆刻,古色陸離,則又貺我文機矣」。

西秀山白塔作為貴州屈指可數的古代名塔,被收錄在全國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編著的《中國古塔》一書中。

龍宮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安順市區西南二十七公里,距黃果樹瀑布三十多公里,總面積60餘平方公里,以山奇水奇洞奇見長。龍宮以水溶洞為主,集旱溶洞、瀑布、峽谷、峰叢、絕壁、湖泊、溪河、民族風情、宗教文化於一體,構成一幅怡然自得的人間仙境畫。

中心景區龍宮,一條長達5千米的暗河穿過二十餘座山頭,千姿百態的鐘乳石令人目不暇接,清澈碧綠,幽深寧靜的暗河沁人肺腑,泛舟其中,倍感神奇舒暢。龍宮入口處,一泓碧潭,稱之「天池」,潭水沉碧如玉,水面寬闊,三面懸崖峭壁,青藤倒掛,古木森森,一面為一穿洞,稱之「龍門」,天池水沿龍門傾瀉而下,形成落差34米,秒流量50立方米的「龍門飛瀑」,飛流洶湧,聲震山谷,如此壯觀的洞內瀑布國內絕無僅有。龍宮出口處為斷層岩壁,高80餘米,傾斜成弧狀,如一隻巨大蚌殼半覆洞口,群燕營巢於其上,數千隻燕子飛旋於崖壁之間,景象壯觀。遊客在飽覽奇山異水的同時,還可以盡情享受低輻射對人體健康之益。龍宮以水溶洞最長,洞中瀑布最大,天然輻射率最低之全國「三最」著稱於世[4]

地方文化

屯堡文化

屯堡源於600年前明朝皇帝朱元璋調北征南和隨後的調北填南。明朝軍隊征服南方過後,為了統治南方,命令大軍就地屯田駐紮下來,還從南京江西安徽等地把一些工匠、平民等遷至貴州隨着歷史的變遷,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過程中繁衍生息,執着地恪守世代傳承的文化生活習俗,形成了現在我們稱之為「屯堡文化」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

屯堡人的語言經過數百年變遷未被周圍的語言同化;屯堡婦女的裝束沿襲了明清秦淮漢族服飾的特徵;屯堡食品具有易於長久儲存和收藏,便於長期征戰給養的特徵;屯堡人的宗教信仰與中國漢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脈相承;屯堡人的花燈曲調還帶有江南小曲的韻味;屯堡地戲原始粗獷,對戰爭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譽為「戲劇活安順獨特的屯堡人文與南京有着割捨不斷的親緣關係,安順屯堡人的祖先就是600年前從南京征南、填南到貴州安順的。今天,安順屯堡。人回到了祖籍南京,在南京舉行屯堡文化旅遊推介活動。我們將以屯堡人的風土人情和自然景觀的寫真圖片展示給屯堡人的「老鄉」們,向祖籍地的親人們介紹600年來的屯堡獨特的人文景觀。美麗的自然風光。介紹在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節中的屯堡文化活動周暨屯堡文化研討會。

2005中國·貴州黃果樹瀑布節期間,將在千戶村寨九溪村,本寨村、雲山村等雲峰屯堡旅遊文化名勝區,天龍屯堡文化旅遊區等屯堡文化村落,舉行豐富多彩的大型屯堡文化活動,讓你領略到600年前的古漢遺風。大型屯堡山歌擂台賽將展示屯堡人的睿智風趣;地戲,花燈、服飾等風情表演將演繹金戈鐵馬戎邊疆的歷史故事,展示600年風雨磨礪構成的人文奇葩;屯堡文化研討會期間,國際、國內頂級知名學者專家將雲集雲峰屯堡文化風景名勝區,共同探討屯堡文化,展示屯堡文化研究成果。天龍屯堡文化風景名勝區的實景組詩《大地詩章》將以音樂和長詩為背景,原生態地展示屯堡人遷徙的歷史。

安順屯堡與南京有血濃於水的親情。600年前的秦淮風物在安順屯堡被完整保留;使得今天的屯堡就如仿真歷史博物館,那獨特的語言、服飾、生活習俗、文化活動,讓人恍若穿越時空的界限,走進了600年前古漢秦淮大地。

走進安順,走進歷史,走進屯堡文化,游屯堡景區、觀屯堡民居、品屯堡美食、聽屯堡人故事,踏尋祖跡,領略600年前的大明遺風,感受高原秦淮餘韻。

牂牁文化

牂牁古國在西南邊地的興起,史無確載。「牂牁」之名首見於《管子·小匡篇》。學者推斷,其存在時間約與春秋時代相始終 ?

牁亡後,夜郎繼起。漢滅夜郎,以其故地置牂牁郡,治所即在今安順城南七公里處之寧谷鎮。

上世紀七十年代,寧谷漢遺址被發現,共分建築遺址、陶窯遺址和漢墓群遺址三個部分。在建築遺址和陶窯遺址上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殘片、錢幣銅器鐵器瓷器石器以及裝飾品、陶窯、繩紋板瓦、筒瓦、幾何紋磚等,其中包括「長樂未央」銘文瓦、木牘、木楔、五銖、四銖半兩錢等;漢墓群遺址經1971-1998年先後四次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墓葬22座(尚有100餘座墓葬還未發掘),出土陶器、瓷器、銅器、鐵器、金銀器、漆器等120餘件器物和600餘枚錢幣,其中包括鐵鏡搖錢樹等珍罕文物。時代上限為西漢晚期,下限為東漢末期。墓葬文化特點與清鎮、平壩等地的漢墓風格、出土文物一致,而此時期正是牂牁郡、夜郎縣設置時代,沒有明顯的少數民族墓葬特點。

如此密集的漢墓、漢建築、漢窯遺址出現在寧谷近十餘萬平方米的土地上,足以說明寧谷這一區域在古代即是開發較早、具有濃郁漢代文化浸染的地方。根據史籍記載和考古發現,可以明確認定,寧谷為已經淹沒了兩千多年的漢代牂牁郡治。

1982年2月,寧谷漢遺址被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國務 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

地方小吃

蕎涼粉

選用貴州高原特產甜蕎和天然深井水加工而成,食用時可切成片,也可刮成條狀。佐料很特殊,除一般的醬、醋、姜、香油外,撒上油炸黃豆花生米,加上辣椒油和安順有名的豆腐乳,食之爽滑可口,其味甚佳,有蕎子的清香味,圍攤吃食者絡繹不絕。

油炸粑稀飯

先將米麵攪熟成糊狀盛入碗中,再從滾油中將炸得黃脆的糯料豆沙粑撈起放進去,然後舀上一勺黔中特產「子」,澆上一瓢滾油便可,油而不膩,內酥外軟,十分可口。

水晶涼粉

又稱冰粉,用木瓜籽加工而成,用料齊全、講究,除撒放核桃仁花生粒外,玫瑰糖、冬瓜片、紅棗等配料是少不了的,酷熱天氣,喝上一碗清涼爽口,驅暑解渴。

沖沖糕

松糕荸粉)先以糯米麵用水和成顆粒,放進特製的大錫壺上用蒸汽蒸熟,再置於荸薺粉里沖開水攪拌而成,然後加上玫瑰糖、芝麻核桃、花生粒、冬瓜條等佐料、食之味美、香甜,鬆軟可口。

左記豆腐丸子呈圓球狀,內空心。外酥,內香軟多汁,入口回味無窮。店家有專門配的作料(折耳根,辣椒等配製的醬湯),通常的食用方法是用勺或筷子把豆腐丸子壓成碗狀,然後放入作料。一口一個,鮮香無比。

裹卷

和絲娃娃的配菜基本相同,辣椒的調配決定着裹卷的味道,顧客常常是幾十個的買,讓人吃了還想吃。

榮譽記錄

2016年5月20日,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視頻

西秀區 相關視頻

西秀區五屆十次全會舉行
西秀區:金雞農莊成帶富「領頭羊」
西秀區法院:慶七一演講比賽 獻禮建黨98周年
西秀區打造「雲遊西秀」全域智慧旅遊移動系統

參考文獻

  1. 西秀簡介 西秀區人民政府
  2. 歷史沿革 安順市人民政府門戶網 2019-12-21
  3. 安順蠟染,中國蠟染之鄉 搜狐網 2017-5-17
  4. 安順龍宮|中國最長最美水溶洞 搜狐網 2016-8-17
  5. 安順文化 牂牁文化 ——寧谷 網易訂閱 20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