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錢亦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錢亦石
教育家、理論家、社會活動家
出生 1889年12月21日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家、理論家、社會活動家
知名作品大會宣言
《關於黨務之決議案》
大會宣傳大綱

錢亦石,原名城,字介磐,筆名嘯秋、史廬、谷蓀、白沙、石顛、巨濤、楚囚等。1889年12月21日出生在咸寧縣(現咸安區)馬橋鎮錢家莊一個書香人家。1909年夏,錢亦石與堂弟錢塘一起入漢口商業學堂求學,開始接觸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後來,因家庭經濟拮据,錢亦石中途輟學,回到家鄉從事村鄉教學。1915年下半年,錢亦石再次到武昌,尋求救國的途徑。 [1]

人物簡介

1916年秋,他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 (武漢大學前身)預科,一年後轉入博物部學習。1920年夏,錢亦石以優秀成績畢業於武昌高師,被湖北省教育廳錄用為科員。1920年下半年,他支持創辦了雲莊學校。1921年,董必武任湖北一師訓育主任,錢亦石也被聘為倫理學教員。隨後,「湖北職業教育研究社」、「湖北平民教育促進會」宣告成立,進步人士郭肇明為名譽董事長,董必武為董事長,陳潭秋、錢亦石、惲代英等為董事。此後,他主要任武昌高師附小教導主任,兼任中華大學博物教員。共產黨組織在湖北建立後,馬列主義得到迅速傳播。錢亦石認真閱讀各種政治理論書籍,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4月,經董必武、陳潭秋介紹,錢亦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共產黨湖北黨部早期創始人.乃我黨早期著名教育家、理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董必武稱為「紅色教育家」;子遠鐸.二子遠鏡. 女兒.錢韻玲.婿.冼星海.

人物生平

從武漢去國外

錢亦石入黨不久,即根據黨的決定,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協助董必武籌建國民黨湖北省臨時黨部。臨時黨部成立後,錢亦石負責宣傳工作。

臨時黨部成立不久,為了試探軍閥的反應,錢亦石組織了武昌高師附小三年級以上學生進行了一次遊行。1925年2月,湖北督軍肖耀南病死,吳佩孚用聯軍司令部名義,任命其死黨陳嘉謨為湖北督辦、杜錫鈞為湖北省長,引起湖北各界人民的公憤,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鬥爭日益高漲起來。這時,錢亦石起草了《中國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對本省政治宣傳大綱》。大綱歷數直系軍閥在湖北的罪惡,吳佩孚再起後給湖北人民的痛苦,提出「反對吳佩孚把持湖北政權」、「廢除督辦、省長制,組織委員制之省政府」、「保障人民有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等自由」等項作為鬥爭目標。

1925年7月15日,國民黨湖北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武昌召開,正式成立國民黨湖北省執行委員會,錢亦石和董必武蔡以忱吳德峰等共產黨員被選入執行委員會。錢亦石兼任宣傳部主任,主辦《武漢評論》,並常以石顛為筆名發表時評。

錢亦石和董必武、陳潭秋一起,把武昌高師附小變為開展革命活動的一個陣地。1925年9月,錢亦石根據黨的指示選派胡彥彬 (共產黨員)、伍修權(共青團員)等11名進步學生前往蘇聯學習,為革命培養幹部。

1926年1月1日,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錢亦石和董必武蔡以忱袁溥之劉伯垂等五人作為湖北省代表出席。會上,經過錢亦石等人的一番鬥爭,董必武在共產黨的推薦下,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1926年7月13日,召開了國民黨湖北省第二次代表大會,對迎接北伐軍的工作做了具體部署。10月10日,武昌城被攻克。11月,錢亦石以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的名義負責起草了(湖北目前最低綱領》11條,提出了「盡力贊助工農組織之發展」,「切實保障人民集會、結社、言論、出版、居住一切之自由」、「肅清貪官污吏,建設廉潔政府」等政治綱領。

1927年1月1日,國民黨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武昌閱馬場省黨部召開。錢亦石和董必武、鄧演達徐謙張國恩、郭樹勛、王延成等七人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大會分析了革命形勢的發展,制定了新形勢下的工作方針。錢亦石根據大會精神起草了《大會宣言》、《關於黨務之決議案》、《大會宣傳大綱》。1926年底,國民政府遷都武漢。蔣介石遷都南昌的陰謀未能得逞,遂於1927年1月9日到武漢視察形勢,窺測方向。蔣介石對共產黨人占了多數的國民黨湖北省黨部和蓬勃發展的湖北工農運動極為不滿,回到南昌後加緊了他的反革命活動。面對形勢的變化,國民黨湖北省黨部開展了鞏固黨的權威運動。3月29日,錢亦石在省黨務幹部學校第一期畢業典禮上致詞中指出,必須「打倒封建勢力」,「建築民治基礎」,「絕對受黨指揮」,「否則就會走反革命的道路」。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5月30日,在國民黨湖北省黨部舉行的總理紀念周會上,錢亦石作長篇政治報告,分析了政變的反革命性質以及革命的形勢,在政治方面提出 「集中革命力量,打倒蔣介石」的任務。

1928年1月,錢亦石根據黨的決定,秘密到達日本東京。他在這裡集中精力研讀了《資本論》並和楊賢江董必武等領導了東京留學生中的共產黨秘密組織。8月,錢亦石和董必武轉往蘇聯莫斯科,被分配到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中山大學特別班學習,同班的還有何叔衡吳玉章林伯渠葉劍英等人。他們集中研究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和聯共 (布)黨的歷史經驗。1930年12月,錢亦石化裝成鐵路工人經滿洲里回國。

從蘇聯回上海

錢亦石從蘇聯回到上海後,陽翰笙根據中共中央上海局宣傳部指示,和他聯繫並接上了黨組織關係。從此錢亦石開始了文化推進者的生涯,進行翻譯著述工作。

錢亦石在蘇聯學習時,曾譯過恩格斯名著《德國農民戰爭》一書。從1932年起,錢亦石經我黨組織的聯繫,被上海法政學院暨南大學聘為教授,主講《中國外交史》、《現代教育原理》、《近代世界政治史》、《中國近代經濟史》等課程,他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聯繫中國實際,新創了這些課程的體系。錢亦石編著的講義以及專著,先後由進步書店出版發行。他以著述豐富、見解精深而蜚聲文化界,被稱為「紅色教授」。後來,他還應教育家陶行知的邀請,常到山海工學團,講授教育與實際結合和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專題,從而推動鄉村平民教育運動。他為了給廣大青少年介紹良師益友,編寫了《世界發明家列傳》、《世界思想家列傳》,啟發他們以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言行,作為 「自己做人的指南」。在華北危機日深的時刻,為了激發青年的愛國熱情,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他寫了《中國怎樣降到半殖民地》一書,內容深刻,形式生動活潑,深受愛國者的歡迎。董必武稱譽錢亦石是一個「最優秀的教育家」。

錢亦石和周揚陽翰笙夏衍等領導了上海文化界的我黨秘密組織工作,並和黨外進步人士團結戰鬥在一起。他加入了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從1936年至1937年,錢亦石任 「社聯」黨團書記、「文委」成員以及 「蘇聯之友社」的黨團書記。他的主要活動是團結左翼知識分子、出版刊物、組織讀書會和社會科學研究小組,宣傳馬列主義,並在學生、職工中開展業餘文化教育運動。錢亦石先後參與編輯或主編 《新中華》、《世界知識》、《中華公論》、 《辭海》等雜誌和書籍。他和茅盾陶行知鄒韜奮等人編輯《中國的一日》叢書,目的是「使大眾能認識現實,引起改造現實的動機,勇敢地負起時代的使命」。他還非常關心對進步青年的扶植,冼星海成為他家的座上客,後來,他的女兒錢韻玲與冼星海結婚後,兩人奔赴延安參加了革命。1935年,何功偉參與領導了武漢的 「一二·九」運動,湖北反動當局準備逮捕他。何功偉化裝前往上海,就住在錢亦石家中。在錢亦石的幫助下,何功偉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6年「西安事變」後,錢亦石化名錢穀蓀,以治病為名,再次赴日本東京。他給留日進步學生詳細介紹了 「西安事變」發生的原因、經過,以及上海救亡工作開展情況,分析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和郭沫若進行了深談,並表示特別歡迎郭沫若早日回國並肩戰鬥。

錢亦石是「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領導人之一。當國民黨政府堅持賣國內戰政策,逮捕了沈鈞儒鄒韜奮沙千里李公朴史良章乃器王造時七君子」後,錢亦石四處奔走,進行營救,直到抗日爆發,國共再度合作,他們被釋放出獄為止。

從書房到前線

1937年7月7日蘆溝橋事變後,錢亦石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他以「國難教育社」理事身份,常和夏衍等一起向廣大民眾作關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報告。「八·一三」上海抗日烽火燃起後,錢亦石鼓勵他的正在中學讀書的次子錢遠鏡到延安學習。

日本帝國主義對上海的大舉進攻,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在共產黨的推動下,國民黨政府才被迫抗戰。錢亦石認為光靠政府抗戰,還不能奪取抗戰最後勝利,必須宣傳民眾、組織民眾,加強軍隊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戰勝敵人。因此,當周恩來決定以錢亦石為隊長,在上海組成大型的文化政治工作機構——戰地服務隊,並由郭沫若介紹到第八集團軍服務時,錢亦石欣然受命。1937年9月25日,他帶全體隊員到第八集團軍司令部報到。錢亦石表示:「我們這一群誓死努力工作,直到抗戰得到最後勝利。」

由錢亦石率領的30多名作家、音樂家、戲劇家組成的戰地服務隊,首先在浙江嘉興接受軍事訓練。然後,這批文化界的知名人士,發揮其專長,做各式各樣的宣傳。為提高部隊指戰員的政治素質,錢亦石多次到部隊講中國政治史,闡明政治與軍事、經濟的關係,使指戰員明確為什麼打仗和為誰打仗的道理。

孫慎作曲、錢亦石作詞的戰地服務隊隊歌是隊員們的誓言和行動準則:脫掉長衫,同赴戰地,一面喚起民眾,一面教育自己。我們願在槍林彈雨中,把身體煉成鐵,把意志煉成鋼,把大家煉成分不開的集體,以熱誠勵士氣,以鮮血染征衣。努力!努力!動員全國同胞,爭取抗戰到底!努力!努力!動員全國同胞,爭取抗戰到底!

出入槍林彈雨之中,進行慰問和宣傳,激發戰士們抗日的士氣。錢亦石的這種從理論到實踐的精神,當時對上海文化界的影響很大。

錢亦石領導的戰地服務隊,建立了秘密黨支部,黨員處處以身作則,事事起模範作用。往往直到午夜,隊員們都休息了,他仍獨自坐在辦公室桌前構思工作,催促他就寢,得到的回答是 「還不倦,做完了它,明日還有別的事」。大家都佩服他的精神好,哪知那兩個多月的工夫,早就因過勞而伏下了病根。錢亦石一天不得一飽,一夜不曾睡足五個小時。他原來豐滿的臉龐逐漸消瘦蒼白、憔粹,眼睛亦黯淡地凹下去了。錢亦石在浦東先患瘧疾,隨之病情加重,轉為傷寒,有時一天不進粒食,司令部批准錢亦石到上海治療,而他為了工作寧願在南橋鄉村治療。他人在醫院裡,關心的是隊上的工作,工作是他的生命,病算得什麼呢?在江蘇省奉賢縣南橋淪陷前的一個小時,錢亦石才由組織上安排轉滬就醫,但終因積勞過甚,病情嚴重,加之上海淪陷,治療困難,不幸於1938年1月29日在滬病逝。

醒耗驚傳,人民同悲!《東南日報》發表了錢亦石逝世的消息,《新華日報》刊載了錢亦石傳記文章,發了追悼錢亦石專號。1938年2月27日,武漢各界在漢口商會大禮堂隆重舉行追悼錢亦石大會。會場上陳列了他的四十四種著作,擺滿了輓聯、挽幛、花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送的輓聯上寫着「哲人其萎」四個大字。董必武沈鈞儒郭沫若等參加了追悼會。錢俊瑞悼詞號召鞏固團結、一致抗日,學習錢亦石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精神。3月1日,第八集團軍總司令部在浙江金華召開了追悼錢亦石大會,指戰員們在他的遺像前唱起輓歌:

你是黑夜的明燈,你怒吼着號召奴隸們鬥爭;你用自己的心血,寫着為民族解放自由而戰!從書房到前線,從理論到實踐,你生在鬥爭中,你死在抗戰的前面。你雖沒有看見光明的實現,可是,請安息吧!奴隸們在努力翻身,誓爭取勝利的明天!

相關報道

永遠的豐碑:「紅色教授」——錢亦石

新華網北京5月8日電 錢亦石,1889年生於湖北省咸寧縣一個書香之家。1916年,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192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被湖北教育廳錄用為科員。後在武昌高師附小任教育主任。受到陳潭秋的影響,錢亦石逐漸衝破教育救國的樊籠,廣泛閱讀各類政治書籍,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由董必武、陳潭秋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不久,錢亦石按照黨的決定,以個人身份加入了國民黨,協助董必武籌建國民黨湖北臨時黨部,當選為國民黨湖北省執行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主任,主辦《武漢評論》。1926年1月與董必武等5人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回漢後盡力協助董必武,為支援北伐軍攻克武昌做了大量領導工作。1927年1月,國民黨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武昌召開,錢亦石是大會7人主席團成員之一,後被選為常務委員。 大革命失敗後,1928年1月,錢亦石根據黨的決定,秘密到達日本東京。他在這裡精心研讀了《資本論》,並和楊賢江董必武領導了東京留學生中的共產黨秘密組織。同年8月,中央決定董必武和錢亦石轉往蘇聯,到莫斯科特別班學習。1930年,他化裝成鐵路工人回到上海,開始從事文化活動。 1932年起,錢亦石經中共黨組織的聯繫,被上海法政學院暨南大學聘為教授,主講《中國外交史》、《現代教育原理》等課程。此外,他還在《世界知識》等刊物上發表了近百篇論文,後來編成《緊急時期的世界與中國》、《戰神翼下的歐洲問題》、《白浪滔天的太平洋問題》等書。這些論文中,錢亦石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解剖刀」,精闢地分析國際形勢的發展,揭露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陰謀。董必武稱讚這些論著「不僅是國內第一流的論文,即置於國際第一流的論文中,也毫無遜色」。 這期間,錢亦石還和周揚陽翰笙夏衍等領導了上海文化界黨的秘密組織工作。1936年至1937年,任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黨團書記、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成員、蘇聯之友社黨團書記,還與鄒韜奮等人組織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通過這些組織,團結左翼知識分子,出版刊物,組織讀書會和社會科學研究小組,宣傳馬列主義,並在學生、職工中開展文化教育運動。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錢亦石擔任第八集團軍服務隊少將隊長,率領30多位作家、藝術家奔赴抗日第一線,動員滬杭線地區人民,實行軍民聯合抗戰。因忘我工作,積勞成疾,於1938年1月29日在上海不幸病逝,享年49歲。2月27日,武漢各界在漢口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送的輓聯上寫着「哲人其萎」,表達了對錢亦石深切的悼念之情。(完) [2]

錢亦石故居

錢亦石故居在今高賽公社錢莊大隊錢家莊村北頭,西北距咸安區人民政府駐地永安鎮15.4公里,西距高賽公社駐地錢家莊大垴800米。(現址:咸寧市咸安區馬橋鎮錢莊.屬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建築為獨立的一進兩重連五的老式磚木結構樓房,與其堂弟惕元共有。圖片中的大門前和左側耳門前的附屬建築系作高賽公社機關時所加,現為公社企管會機關。計有上、下堂屋2間,宿舍和廚房8間,占地約445平方米。其中錢亦石烈士家3間(上重左側1間半,下重右側1間半),占地約180平方米;另1問在村中,占地約30平方米,現為他人居住。兩處共有房屋3間半,占地約200平方米。

錢亦石於1889年12月21日在其故居出生,並度過童年、少年和青年前期,至1909年20歲時始離故居赴漢口商業學校求學半年,後歸里從事鄉村教學6年,亦在其故居生活,1915年考入武昌高等師範博物科,復離故居而去。前後在其故居生活、讀書和教書達26年之久。

1938年1月29日

參考資料

  1. 錢亦石, 新浪網, 2006-05-09
  2. 永遠的豐碑,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