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演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鄧演達 |
中 文 名 : 鄧演達 別 名: 鄧擇生 國 籍: 中國 出 生 地 :廣東歸善縣永湖鄉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畢業院校: 保定軍官學校 黨 派:國民黨(左) 民 族: 漢族 職 業: 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主要成就: 領導中國第三黨 |
鄧演達(1895年~1931年),字擇生,惠陽縣永湖鄉客家人,歷任黃埔軍校教練部副主任、黃埔軍校教育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兼武漢行營主任、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等,在國民黨內部屬於親共派,中國農工民主黨成員[1]。
人物生平
1895年(光緒21年)8月1日,鄧演達出生於廣東惠陽永湖鄉鹿頸村一個貧寒家庭。少年時代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影響,曾隨姚雨平等革命黨參加反清活動,作交通員,到廣州,佛山一帶為革命黨人傳遞文件。
1909年(14歲)秋,考入廣東陸軍小學畢業。在校學習期間,成績優異,畢業前夕加入了同盟會。
1920年(25歲)年初,經辛亥革命元老、孫中山粵軍總司令部參議何子淵(何貫中長兄)引薦,到福建漳州參加援閩粵軍。任憲兵連連長。8月援閩粵軍回師廣東,驅逐桂系軍閥。鄧演達率憲兵隊隨軍出發,任督戰隊隊長,並屢向上級獻策,打敗敵軍,深受鄧仲元讚許。年底孫中山回廣州重建軍政府,並下令整編粵1,2兩軍,鄧演達在整編時升任第1軍第1師師部參謀兼步兵獨立營營長。後1師設軍官教育班以培訓下級軍官,鄧演達兼任教育班班主任。
1921年(26歲)7月,調任1師工兵營營長。年底奉鄧仲元之命,陪徐樹錚到桂林與孫中山會晤。鄧演達工作認真,衷心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主張,深得孫中山嘉許。
1922年(27歲)3月,忠實執行孫中山的革命主張的粵軍第1師師長鄧仲元遭暗殺。鄧演達十分悲痛,表示誓要繼續擁護孫中山的革命事業。5月參加孫中山督師的北伐,入江西作戰。6月陳炯明於廣州武裝叛亂,公開反對孫中山,第1師內部擁陳者不少,但鄧演達始終不為所動。
11月受1師梁鴻楷等擁孫派委託,前往上海晉見孫中山,表示繼續擁孫之決心。孫中山對鄧印象更佳,旋面授任務,囑配合滇、桂軍共同討陳炯明,鄧當即回粵傳達孫中山的指示,積極策動反陳鬥爭。
1923年(28歲)1月初,粵軍1師沿西江東下,配合滇、桂軍討陳。鄧演達率領工兵營擔當前鋒,並前往指揮。部隊抵三水時,鄧演達前往說服三水防軍負責人陸蘭培參加討陳。並代表1師任陸為團長。
1月15日討陳聯軍進抵廣州,鄧演達率部隊駐廣州越華路廣東省長公署。1月底西江一帶情況緊張,鄧演達奉命率部駐江門。
2月上旬孫中山從上海返廣州,設大元帥府於廣州河南。下令整編粵軍,1師擴充為粵軍第4軍,工兵營擴編為1師3團,鄧演達被任命為3團團長。4月駐肇慶,三水,清遠一帶的桂軍沈鴻英叛亂,鄧演達奉命率部隊討伐,以地雷隊炸開肇慶城垣,殲滅守敵。不久,滇軍楊如軒等率部在廣州叛亂,鄧演達奉孫中山之命,率3團趕返廣州拱衛大本營。孫中山授鄧演達為少將銜參軍。
9月沈鴻英部從廣西襲擾西江一帶,鄧演達奉命率第3團入桂,占梧州打擊沈鴻英的勢力,並與李宗仁、黃紹竑等合作,進行統一廣西的工作。7月底陳炯明部騷擾東江博羅一帶,鄧演達奉孫中山手諭,率所部往東江與陳軍作戰。8月間,討陳戰役結束後,復移駐肇慶休整。年底1師師長李濟琛於肇慶設西江講習堂,任鄧演達為特約教官。
1924年1月20日,在孫中山主持下,國民黨「一大」於廣州召開。大會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主張,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定了聯俄聯共和扶助農工三大革命政策,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鄧演達衷心擁護孫中山的革命政策,並努力貫徹執行。
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建議支持下,孫中山決定籌辦黃埔軍校,任蔣介石為軍校籌備委員長,王柏齡、李濟琛、沈應時、林振雄等7人為籌備委員,分設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費、軍醫5部,推定王柏齡、李濟琛(由鄧演達代)、林振雄、俞飛鵬、宋榮昌等為臨時主任,分部辦事[2]。同年3月1日孫中山任蔣介石為黃埔軍校入學試驗委員會委員長,任王柏齡、鄧演達、彭素民、嚴重、錢大鈞、胡樹森、張家瑞、宋榮昌、簡作楨為試驗委員。
1924年6月1日,黃埔軍校開課,任李濟琛為副主任,鄧演達為團長職務,團長職務在校長之下。軍校分設6部,為了專心搞好軍校工作,鄧演達辭去1師3團團長職務。
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自出席主持並發表演說,鄧演達等也出席了開學典禮。8月蔣介石任用親信王柏齡等,堅持革命立場的鄧演達受排斥,無法開展工作,乃決定離開軍校到上海,準備到德國留學深造。同年12月2日在上海寫信給張難先,表明自己離開黃埔軍校到德國留學是由於蔣介石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所致。
蔣介石在廣州製造了反革命的中山艦事件。鄧演達極不滿蔣介石所為,更加遭蔣嫉恨。4月由于堅定奉行孫中山的革命政策,堅持與共產黨人緊密合作的立場,乃被蔣介石藉故調離黃埔軍校,到潮州任黃埔軍校潮州分校教育長[3]。
1926年8月27日至30日,北伐軍先後攻克汀泗橋與賀勝橋,直指武漢。這期間,鄧演達經常帶有關工作人員在前線參與軍事指揮工作。9月1日北伐軍向武昌城展開進攻未克。鄧演達親臨前線,參與攻城司令部的軍事指揮工作。9月3日北伐軍繼續組織攻打武昌城。鄧參加督戰,但因敵人設防堅固,仍未能攻克。
9月5日鄧演達繼續參加督戰,攻打武昌城。是役,他的翻譯紀德甫不幸中彈陣亡,鄧本人的馬為敵人流彈打死,身上軍服也被打穿10洞,幸本人無恙。9月7日於武昌南湖文科大學親自主持召開追悼紀德甫大會,並代表政治部致悼詞。9月8日由於漢口為北伐軍攻占,總政治部決定於漢口設辦事處,鄧演達命郭沫若主持漢口辦事處工作。9月14日廣州《工人之路》刊登了鄧演達致省港罷工委員會函,對罷工工人的反帝英勇鬥爭表示支持及慰問。
1926年11月27日,從廣州飛武漢,負責遷都的準備工作。隨後,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有關委員分批離穗北上武漢。與李宗仁等參加蔣介石在廬山召開的軍事會議。由於對蔣介石的軍事獨裁及分裂陰謀有所察覺.乃對別人說「蔣介石故意要把軍隊系統化,造成他個人的軍隊」。
1927年(32歲)1月1日,國民黨湖北第4次代表大會舉行,一致推舉鄧演達為大會主席團主席,並為此致電鄧演達,要求他早日到會「指揮一切」。
1月4日從武漢抵南昌,指責蔣介石截留途經南昌之國民黨中央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的行為,但不為蔣所接受。1月7日以總政治部主任名義先後任命了一批各軍,師的政治工作人員。上旬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在武漢設政治會議分會,以「應付日前政治形勢」。分會指定宋慶齡、鄧演達、董必武、陳友仁、孫科、宋子文、陳銘樞、唐生智等13人為委員。
1927年3月1日中央農民講習所在武昌正式開課.該所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名義開辦,由鄧演達任所長,毛澤東為副所長並主持日常工作。3月4日湖北省農協第1次代表大會於武漢舉行。大會聘請毛澤東、鄧演達、林祖涵、李漢俊等人為大會名譽主席。在開幕式上,鄧演達發表演說,表示自己「不是拿大老官的資格來講話,而是拿小兄弟的資格來講話」。
3月10日國民黨2屆3中全會於武漢開幕。會議通過了限制蔣介石的軍事獨裁的一系列決議案。鄧演達出席了會議,對會議的順利進行作出了貢獻。他還與毛澤東等聯名在會上提出了關於土地問題的提案,獲大會通過。會議至17日結束,鄧演達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及中央農民部部長,並被任命為中央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主任[4]。
1927年3月12日,為紀念孫中山逝世2周年,武漢三鎮同時分別舉辦紀念大會。大會發表了譴責蔣介石分裂革命的通電,鄧演達出席了武昌方面的集會,並發表演說。
3月14日出席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紀念周,被選為主席團總主席,在大會作政治報告,指出農民問題是革命的根本問題。3月15日總政治部農民問題討論委員會開會,招待湖北農民代表大會代表。鄧演達主持會議,並在會上發表講話,一再強調農民問題的重要性。號召農民「快些組織起來」,「團結鬥爭,造成我們的新世界」。
1927年3月16日,向國民革命軍第4、第11軍軍官作報告,介紹國民黨2屆3中全會的經過以及闡述農民問題的重要性。3月19日應邀出席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第12次會議,作關於最近軍事及政治工作情況的報告。蔣介石派心腹曾擴情等從南昌抵武漢,企圖誘惑鄧演達放棄反蔣鬥爭及革命立場,遭鄧嚴詞拒絕。
3月27日在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會議上作報告,強調武裝農民的重要性,指出只有各縣農民武裝起來,才能真正打倒劣紳。3月28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召開各省農運負責人會議,討論關於籌備成立全國農民協會等問題。會議由鄧演達主持,毛澤東、方志敏、周以栗、易禮容、陸沉等出席了會議。
1927年3月30日,湘贛鄂豫4省農民協會執行委員聯席會議於武昌舉行,討論和決定成立全國農協臨時執委會,以負責籌備召開全國農民代表大會、成立全國農協等事宜。鄧演達主持會議並發表講話。會議決定成立全國農民臨時執委會,選舉鄧演達、毛澤東、彭湃、方志敏、譚延闓、譚平山、陸沉等13人為執行委員,並以鄧演達、譚延闓、譚平山、毛澤東、陸沉等5人為常務委員,鄧演達兼任宣傳部長,毛澤東為組組織部長,彭湃為秘書長。3月31日在第11軍全軍政治工作人員會議上發表演說,指出今後軍隊主要任務為全力打倒奉系軍閥及維護民眾利益。月底國民黨湖北省黨部農民部決定組織湖北農民運動委員會,聘請鄧演達、毛澤東等9人為委員。國民黨中央黨部決定將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實行的校長制改為委員制,正式任命譚延闓、鄧演達、惲代英,徐謙、顧孟余5人為委員,譚、鄧、惲等人為常委。
1927年4月2日,在《漢口民國日報》發表《中國革命的新階段與國民革命的新使命》一文,闡述工農群眾在革命中的作用等問題。4月4日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於3月初開學後,是日在所長鄧演達主持下舉行正式開學典禮。鄧演達在致詞中論述了農民問題的重要性。在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紀念周上作政治報告,強調指出當前革命進程中要解決兩個最大問題,即農民問題及土地問題。4月8日國民黨中央決定成立土地委員會,任命鄧演達、譚平山、徐謙,顧孟余等為委員。是日,鄧演達主持召開第1次會議並作報告指出當前一切問題及一切矛盾,都集中在農民問題上,亦即集中在土地問題上。因此急應開會討論,國民黨應迅速制定出方案去解決這個嚴重急逼的大問題。4月9日中華全國農民協公臨時執委會成立,執委通電就職。上旬武漢分校正式改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隸屬於中央軍事委員會。由中央軍事委員會任命鄧演達、惲代英、顧孟余、徐謙等人為校務委員。在鄧演達主持下,中央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決定成立一個宣傳列車辦事處,共設車廂80餘輛,宣傳人員1千餘人,負責在鐵路沿線一帶進行政治宣傳工作。
1927年4月10日,湖北省政府正式成立,鄧演達等11人為政府委員。4月10日至11日在《漢口民國日報》發表《最近中國農民運動狀況及國民黨關於農運之計劃》一文。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公開叛變革命,大肆逮捕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4月15日,由是日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在鄧演達、惲代英等領導下,舉行反對蔣介石與帝國主義勾結背叛革命運動周,派出宣傳隊向市民進行宣傳活動。4月17日武漢國民黨中央及國民政府發布命令,斥責蔣介石叛變革命,宣布開除其黨籍及撤銷其本兼各職,並下令逮捕嚴懲。4月19日出席國民革命軍於武昌舉行的第2次北伐誓師大會並發表演說,論述北伐的重要意義。4月22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國民政府委員及軍事委員會委員汪精衛、宋慶齡、何香凝、鄧演達、陳其瑗、譚延闓、毛澤東、吳玉章、董必武、惲代英等40人聯名發表討蔣通電,痛斥蔣介石叛變革命的罪行。
1927年5月28日,臨潁之戰,鄧演達親臨前線參與指揮。第11軍26師77團團長、共產黨員蔣先雲於是役壯烈犧牲。鄧演達以總政治部主任名義下達命令,要求本部工作人員開辦各種訓練班,並派出政治工作人員到臨潁、許昌等地工作。6月1日致電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囑其前來北伐前線協同指揮。6月10日汪精衛、唐生智、孫科、顧孟余、張發奎、譚延闓、徐謙、鄧演達等與馮玉祥在鄭州舉行會議。馮玉祥、汪精衛等在會上提出反共,鄧演達表示反對,但不為接納。會後,汪精衛集團反共活動日益加劇。6月14日從河南前線返回武漢。6月19日主持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畢業典禮,在會上發表了題為《農民運動的理論和實際》的演說。
1927年6月30日,出席國民黨中央執委委會政治委員會第33次會議後,發表了《告別中國國民黨同志們》的告別書,譴責汪精衛與蔣介石同流合污、背叛革命的行徑,表示自己「一面準備着爭鬥,一面準備着如果我們的中央確固了革命綱領」,自己就「受中央的命令立即回來工作」。
1927年7月8日,在《漢口民國日報》發表《我們現在又注意什麼呢?》一文,文章指出有人一面唱革命,一面又驚駭社會的變動,否認工農革命運動,這是欺騙群眾,是假革命。文章還着重指出當前中國革命已到了一個生死關頭,有可能斷送在「一民主義」或「半民主義」的蔣介石、戴季陶及其同類等叛徒手上。
1927年7月13日,公開發表《辭職宣言》,斥責汪精衛一夥無恥叛變革命。7月15日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公開背叛革命,大肆逮捕殺害共產黨人、革命人士。受汪精衛集團操縱國民黨中央執委會擴大會議決定:由陳公博、陳克文分別接替鄧演達的總政治部主任和中央農民部部長職務。大革命失敗後,鄧演達化裝成檢查電線的工人,沿京漢鐵路至鄭州,再轉陝西潼關,乘蘇聯顧問專車車輛前往莫斯科。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部隊,於南昌舉行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起義。起義勝利後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鄧演達未有參加南昌起義,但與宋慶齡等共25人被選為革命委員會委員[5]
1927年9月15日,抵莫斯科。在蘇聯期間,與宋床齡,陳友仁等就中國革命問題交換意見,決定成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宗旨為向人民揭露蔣汪集團背叛革命的行徑,繼續執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11月1日接受宋慶齡,陳友仁的委託起草《對中國及世界革命民眾宣言》並以他們3人名義,於莫斯科公開發表。12月離開蘇聯,抵達德國柏林。在此期間,他與宋慶齡(後亦抵柏林)等人繼續交換對中國革命問題的意見,並與僑德的部分中國國民黨人組織了一個學會,討論有關中國問題,在德居留期間,他刻苦鑽研有關歷史,哲學等方面的著作。
鄧演達親自撰寫發刊詞並在創刊號上發表了《中國到那裡去?》,《怎樣去推翻反動的統治勢力》等文章。9月1日受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委託,起草《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政治主張》,作為該會的政治綱領公開發表。9月15日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撰寫《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對時局宣言》。9月20日鄧演達撰寫的《第2國際領袖樊迪華之來華》、《奉軍入關與時局》、《中國內戰與文化問題》等文章,發表於《革命行動》第2期。9月21日撰寫《世界經濟的危機與內戰的中國》一文,發表在《革命行動》第2期。11月10日撰寫《南京統治的前途及我們今後的任務》一文,發表在《革命行動》第3期。11月聯絡在上海的部分黃埔軍校畢業生,組織「黃埔革命同志會」,以後再向全國擴展,以進行反蔣活動。
1931年(36歲)1月5日,撰寫《南京欽定的國民會議和我們所要求的國民會議》一文,指出「要推翻現時買辦階級與豪紳地主的聯合政權,只有待決定於為建立平民政權而鬥爭的革命行動而努力"。春到東北以及北平、天津等地考察及聯絡有關人士,策動共同反蔣。4月先後撰寫《現時國際及中國的形勢與我們鬥爭的路向》,《從西班牙的政變說到南京統治的崩潰》、《「五一」紀念節告工友》等文章,發表於《革命行動》第5期,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撰寫《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反對南京偽國民會議宣言》。5月國民黨內反蔣勢力於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執委會非常會議,成立反蔣的國民政府,造成寧粵分裂的局面,粵方曾派人遊說鄧演達參加,即遭鄧拒絕。6月25日撰寫《怎樣去復興中國革命——平民革命?》一文。7月先後撰寫了《我們為什麼要推翻南京的蔣政府,我們要求的是什麼?》、《蔣政府必然要崩潰的原因及全國人民當前的急務》、《我們奪取政權之前及之後應該做的是什麼?》等文章,在上海主持開辦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的幹部訓練班,以培訓反蔣力量。
1931年8月17日,在上海愚園路為幹部訓練班作結業講話,因叛徒告密,被上海租界巡捕逮捕。翌日解往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8月21日蔣介石下令將鄧演達從上海押解往南京。在此期間,蔣曾派人勸鄧演達放棄其政治主張,當即遭鄧嚴詞拒絕,表示「我要為中華民族維護正氣」。
1931年11月29日,被秘密殺害於南京麒麟門外沙子崗。12月19日宋慶齡為鄧演達被害公開發表通電,強烈譴責蔣介石的卑鄙行徑,指出「中國國民黨早已喪失其革命集團之地位,至今已成為不可掩蔽之事實。亡國民黨者,非其黨外之敵人,而為其黨內之領袖」。
人物評價
1961年11月紀念鄧演達殉難30周年時,朱德和宋慶齡題詞讚揚鄧演達。1981年11月在鄧演達殉難50周年的紀念大會上,彭沖代表中央再次表彰鄧演達是「中國民主革命的英勇堅強的戰士」,「是著名的政治活動家,是國民黨左派領袖人物」,「在民主革命中立下的功績,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稱頌」。
個人作品
著有《鄧演達文集》。
後世紀念
鄧演達墓
鄧演達墓,位於南京中山門外靈谷寺旁,陵墓座北面南,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鄧演達,廣東惠州人,早年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過1911年辛亥革命光復汕頭和1913年討袁的戰鬥。1924年,孫中山接受中國共產黨的幫助,改組國民黨,並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鄧演達竭誠擁護,積極貫徹執行。
故居
1986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撥專款修復鄧演達故居,並對鄧演達父親鄧鏡人創辦的鹿岡小學進行修整、擴建,更名為「演達學校」。1987年6月,惠州市人民政府在南苑公園內樹鄧演達銅像,建鄧演達紀念碑、紀念亭。1993年,惠城區三棟鎮人民政府撥款在該鎮建「演達醫院」,農工民主黨[6]中央主席盧嘉錫題寫院名。
紀念文集
1、鄧演達部分書信影印件和掃描件,原信北京:季方之女錢季明家中
2、《影響中國歷史100名人》,王慧敏主編.—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7
3、《鄧演達紀念畫冊》,鄧演達紀念畫冊編緝委員會 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12
4、《鄧演達研究與資料》,黃振位、黃濟福、梅日新主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1
5、《回憶鄧演達》,梅日新、鄧演超 主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9.2
6、《鄧演達研究新論》,梅日新、鄧演超 主編.—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5
7、《北伐驍將鄧演達》,楊資元、馮永寧 著.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4
8、《農工先驅:鄧演達》,馬烈著.—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0.11
9、《鄧演達傳》,張光宇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4
10、《黨史教育基地簡介》,中國農工民主黨江蘇省委員會/南京市委員會.—南京:農工黨江蘇省委/南京市委,2008.3
11、《中國農工民主黨江蘇革命活動史跡匯編》.王宗宏等 編.—南京:中國農工民主黨江蘇省委員會理論研究組黨史專題小組,2009年5月
12、《傳承》(紀念中國農工民主黨成立75周年暨鄧演達先生110周年誕辰).—上海:中國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員會編,2005.9
13、《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冊》,劉成茂等 主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7.10
14、《中國國民黨第一、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史料》(兩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6.9
15、《鄧演達紀念集》(1932年)、《鄧演達先生遺稿》(1932年),(民國叢書 第二編 93).—上海:上海書店影印
16、《鄧演達先生遺著》,楊逸棠.—香港:永發印務有限公司,1949
17、《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十周年紀念畫冊》,黃埔軍校同學會.—香港:捷藝佳出版公司,1995.6
18、《持駁殼槍的傳教者——鄧演達與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陳佑慎 著.—台北:時英出版社,2009.2
19、《論鄧演達》(內容與1985文史版《鄧演達》幾乎完全相同。從原書購買者署名日期看,該書當早於1987年5月25日).—台灣: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詳
20、《億萬光年中的一瞬:孫元良回憶錄》,孫元良 著.—台北:時英出版社,2008.7
21、《中國革命と第三黨》,周偉嘉著.—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出版會株式會社.1998.2
22、《莫斯科中山大學和中國革命》,[美]盛岳著/奚博銓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1
23、《鄧擇生先生逝世十五周年紀念特刊》(中華論壇第二卷 第七、八期合刊),章伯鈞主編.—上海:中華論壇社,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24、《鄧演達烈士殉難五十周年專刊》(《前進》一九八一年 第十二期).—北京: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宣傳部
25、《文史資料選輯》總126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3.3
26、《鄧演達文集新編》,梅日新、鄧演超 主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3
27、《鄧演達遺札》,廣東鄧演達研究會資料室.—廣州:廣東鄧演達研究會1994.10
28、《鄧演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 編.—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2
29、《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奮鬥歷程》,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黨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0.6
30、《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讀本》,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編委會.—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4.9
31、《中國農工民主黨烈士傳》,劉南燕 主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5.6
32、《中國農工民主黨一干會議人物傳》,劉南燕 主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2
33、《中國農工民主黨六十年》,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7
34、《畫說中國農工民主黨》,孫曉華主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9
35、《紀念丘哲》,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黨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7
36、《中國農工民主黨歷史研究》(民主革命時期),彥奇 主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4.3
37、《中國民主黨派史叢書》(農工民主黨卷),薛啟亮、張磊主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2
38、《中國民主黨派簡史》,全國統一戰線幹部培訓教材編審委員會 編/總主編 劉延東.—北京:華文出版社,2004.1
39、《中國民主黨派歷史 政綱 人物》,秦國生、胡治安 主編.—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11
40、《中國民主黨派史》(新民主主義時期),張軍民著.—北京:華夏出版社,1989.8
41、《中國民主黨派史》,姜平著.—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8
42、《中國民主黨派史》,楊育光伊勝利 主編.—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6
43、《中國民主黨派簡史》,孫信 主編.—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1993.1
44、《中國民主黨派史稿》,李起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10
45、《中國民主黨派史綱》(民主革命時期),王天文王繼春主編.—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88.7
46、《中國各民主黨派》,於剛主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7.4
47、《風雨同舟七十年: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關係史》,張憶軍主編.—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4
48、《中國民主黨派的歷史和現狀》,曹健民主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10
49、《中國民主黨派史文獻選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室.—北京:中共中央黨校科研辦公室,1985.9
50、《中國民主黨派》(資料選編)油印本(時間不詳).—南京: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
51、《黃埔軍校史料》(1924—1927),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2
52、《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黃埔軍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 編.—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4.5
53、《黃埔軍校回憶錄專輯》(廣東文史資料第三十七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委員會等 合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2.12
54、《南粵英烈傳》(第二輯),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委員會辦公室 等合編.—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1
55、《中國民主黨派上海市地方組織志》,《中國民主黨派上海市地方組織志》編纂委員會.—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10
56、《孫中山全集》(全十一冊),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教研室等 合編.—北京:中華書局,1981.8
57、《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11
58、《周恩來選集》(上卷),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
59、《革命春秋》,郭沫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3
60、《蔣介石與黃埔「四凶」》,尹家民著.—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1
61、《武漢國民政府資料選編》.—武漢:《武漢國民政府資料選編》編輯組,1986.12
62、《武漢市志》(大事記),武漢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主編.—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11
63、《中共中央文件選集》(一——十四冊),中央檔案館編.—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八十年代
64、《中國大百科全書》(12卷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10
65、《中國報刊辭典》(1815—1949),王檜林、朱漢國主編.—太原:書海出版社,1992.6
66、《文史卷:歲月如歌史如峰》,石光樹、李漢秋主編.—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7.11
67、《國共兩黨關係通史》(五卷合訂本),王功安、毛磊主編.—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8
68、《中國國民黨全書》,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編.—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4
69、《黃埔將帥》(全四卷),陳錫增、廖隱邨主編.—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1999.1
70、《北洋軍閥統治湖北》(《湖北文史資料》總第27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武漢:《湖北文史資料》發行部,1989.6
71、邵獻圖、周定國等,《外國地名語源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4
72、《五百年曆書》,萬年曆編寫組 編.—北京:氣象出版社,1992.8
(註:樊氏圖書館收藏,地址:江蘇省東海縣)
視頻
鄧演達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鄧演達簡介,第一範文網
- ↑ 鐵血丹心:鄧演達,中國軍網,李東航,2018-08-04
- ↑ 英雄烈士譜丨鐵血丹心:鄧演達,中國軍網,李雄鷹
- ↑ 新華社廣州8月4日電(記者李雄鷹 ) 鐵血丹心鄧演達,光明網,2018-08-05
- ↑ 南昌起義與八一精神,光明網
- ↑ 「農工黨歷史墨跡展」在京舉行,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