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國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國恩
著名書畫家
出生 1957年11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書法家、畫家、政協常委
知名於 參與了8次慈善義拍捐贈 ,幫助一個領養孤兒家庭找到資助者 ,他向寺廟、貧困山區、災區等募捐。
知名作品



 

張國恩具有強烈的社會使命感,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慈善捐贈。他連續5年參加「藍天下的至愛——點亮心愿」慈善義拍。

2003年以一幀篆字書法義拍8萬元為20名貧困老年白內障患者提供了手術費,此後還邀請術後復明老人到家做客;

2004年他的一幅《千歲紅桃香破鼻》義拍10萬元,篆書《心經》義拍8萬元;

2005年他先後捐贈5幅名作,其中國畫《歲朝清供》、《多福多壽》各義拍10萬元,另一幅書法作品也拍出12萬元。

2016年11月11日「吳墨點恩」張國恩金石翰墨書畫展開幕[1] 2017年6月30日下午張國恩水墨藝術展在香港天趣當代藝術館隆重開幕[2]


個人簡介

張國恩,號定遠,字三梅占,別號五錢。祖籍河北保定,1957年11月出生於上海。上海市政協常委 、農工黨上海市委委員、上海中青年知識份子聯誼會理事、市政協書畫院畫師、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吳昌碩藝術研究會會員、吳(昌碩)門第四代傳人、著名書畫家。

二十年前的張國恩,以一手鬼斧神工的細刻絕技令人刮目。為求更高的藝術境界,他拜入吳門高足曹簡樓吳長鄴先生門下,立志探求吳門藝術的博大精深。

張國恩的石鼓文書作是典型的吳門氣派,落筆處力透紙背,飛白處蜻蜓掠水;他的畫作傳承昌碩公以書法入畫,以線條為骨架之靈魂,隨心所欲、簡潔飽滿,既有缶翁再生之筆蒼勁老辣的神韻,又於筆觸間盡灑清新靈動的勃勃生氣。"書畫皆有筋骨,字體自然雄媚",在年輕一輩吳門傳人中獨樹一幟。

著名作家王小鷹對張國恩的畫風頗有研究,她在報刊上著文稱道:"國恩近作,雖仍是吳門的作風,卻仿佛吹進了一股清新的風。國恩下筆簡潔乾淨有力度,用色純淨而絢爛,是內心對所繪對象的欣賞和熱愛,荔枝小雞,石榴蚱蜢,花卉蔬果等,從尋常事物中品味到平凡生活的無盡樂趣,是心靈對生活的喝彩!"

"擇高而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是張國恩的為藝準則,也是他慈心樸素的行為標準。他有一顆回報社會、關愛平困群眾的愛心,長期熱衷於慈善事業,被譽為"上海市慈善之星"。

筆墨當為心靈賦,海納百川不拘泥。尊重傳統而勇於超越,汲取精華而個性張揚,才是對傳統藝術精髓真正的理解與詮釋。

倉跡老人點評國恩書畫筆墨:淡墨宜畫濃,濃墨宜畫淡;淡中見濃、濃中見淡,濃淡兩相宜,乃丹青之精華,屈指可數。丹青境界貴在"情"字,孰人不喜,孰人不愛,乃書畫之經典。書畫中,情有之,脊不斷乃上承之脈。國恩書畫中,淡墨中另有天地,濃墨中可見情誼。其形如淑女溫婉幽長,襲昌碩之神;其勢剛毅如勇猛丈夫,承昌碩之脈。可敬可嘆!何哉!嗚呼,丹青之氣,永駐我中華大地!

個人作品

張國恩先生假座東展大廈16層尼泊爾文化中心(上海)舉辦個人書畫展。展品中,有他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虔心拜臨吳昌碩先生晚年扛鼎之作《心經》十二條屏的巨作,有他今年參加市政協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畫展的作品《春秋鼎盛》,更有洋溢着一派生機的《花果四條屏》等精品力作。

張國恩作品常見「三梅占」的落款,張國恩解釋道,這是我的字,意思是人生三樣東西不能占有,即所謂「貪嗔痴」。

張國恩先生每天清晨5點起床,除去三餐和午間小憩,白天至少揮毫6小時。累了,打理一下菜園,巡視一下果樹,這位吳門弟子以近乎隱居的修身方式,來體驗和參悟海派吳門的藝術精髓和無窮奧義。

談起世人對吳昌碩藝術理解上的粗淺,張國恩深不以為然,他甚至覺得吳昌碩藝術之寬博浩瀚,自己作為一個矢志入門者,二十年練字,二十年學畫,再過二十年才能以畫入字、以字入畫,真正做到字畫合一。

張國恩自謙研習吳門藝術三十餘年,至今不敢言得吳昌碩公之精髓。比如這次拜臨的吳昌碩先生石鼓文《心經》十二條屏,是先生74歲時的力作,全篇268個篆書字一氣呵成,遠觀宛若一個字,功力非凡。

張國恩說,只有通過虔心臨習,才能體會吳昌碩那種嚴謹和酣暢的藝術偉力。而在研習書畫時,張國恩都是關掉手機,閉門謝客,摒棄俗世凡塵的騷擾,在寫經文時,甚至還焚香沐浴之後方才靜心落筆。

  • 《心經》十二條屏

研習吳派藝術必須充分體會剛勁峻拔的手腕雄渾之力,張國恩恰好從小就喜歡金石篆刻,長期磨鍊,因此,腕下功夫便有了筆走龍蛇的力量與節奏之美。張國恩9歲時開始迷戀書畫,沒事就照着古書臨習。

別人在課堂上吵鬧,他一個人在安靜地抄錄書法。高中畢業後他被老師推薦到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幾年之後,一手細刻功夫就成了他的絕活。

為了進一步提高自己,張國恩在傳統書畫中尋找營養和突破,這時,他迷上了渾樸大氣的吳昌碩作品。

上世紀80年代,市面上很少有吳昌碩作品,張國恩就到友誼商店去看吳昌碩真跡,有時候一看就是一兩個小時,凝視許久,他能感覺到一種遠古的心靈呼喚。

此後,他憑着自己摹寫的吳昌碩石鼓文書作,得以拜吳門第三代高足曹簡樓先生為師,不久又拜吳昌碩長孫吳長鄴為師,並得以大量觀覽吳昌碩先生真跡精品,由此眼界飛升,並足以在之後的幾十年裡慢慢消化為自身的藝術養分。

吳昌碩[3]先生三十歲學詩,五十歲學畫,堅信水滴石穿,大器晚成,臨寫石鼓文時「十載寫破千支筆」。

張國恩在傳習吳派藝術的過程中,也無懼「如墨磨人」的藝術苦行,甘願坐穿冷板凳,一步一個腳印,將吳派藝術的精粹在反覆研習中深刻領會。什麼是「以書入畫」、「書畫同源」,什麼是「書畫的筋骨」,什麼是「絢爛而寧靜」,他都要在長時間的再三研習中,心追神摹,悉心體悟。猶如一顆藝術的種子,要在泥土裡孕育、發芽、成長、壯大,經歷整個過程,才能最後成為自己藝術世界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對待藝術,張國恩沒有絲毫馬虎,甚至連畫材他都不惜工本和心血。比如書畫用墨,他絕不用市面上的商品墨,他花了十幾年時間,到安徽深山裡尋訪優質原料,恢復古代工藝,製作出他心目中的那一錠好墨。張國恩說,古人寫書作畫,沒有多餘的外在材料,創作過程,都是古人的心靈與文房四寶的對話過程。因此,當代人研習傳統文化,這方面馬虎不得。

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張國恩卻並不高冷,他和吳昌碩先生一樣,都擁有一副醉心於社會公益的熱心腸。張國恩先生是上海市政協常委,他為了重振海派藝術,長期熱心奔走。

成立於1994年的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因館址動遷,臨時租借於陸家嘴地區陳桂春老宅,但租房合同於2016年到期,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再度面臨窘境。去年上海兩會期間,張國恩執筆、1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案,呼籲落實上海吳昌碩紀念館館址。此事得到了上海市政協和浦東新區領導的大力支持,經反覆溝通,最終與場地方商定維持原租賃合同不變,上海吳昌碩紀念館得以繼續落址在陸家嘴[4]

但是張國恩表示,作為海派藝術精神的開創性人物,吳昌碩的藝術還需要花更大力氣去弘揚。當今社會上,知道齊白石、張大千的人很多,對於藝術家的緋聞軼事也頗多炒作,但吳昌碩這位全心撲在藝術上的海派領袖,社會給與的關注度卻遠遠不夠。

張國恩說,吳昌碩先生的作品大量分散在民間,如何進一步弘揚吳昌碩先生開創的海派繪畫精神,把更多吳昌碩先生的精品力作呈現給觀眾,這是下一步需要我們去奔走、呼籲、落實的,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我們要有一份這樣的自覺,以傳承海派文化為己任[5]

張國恩先後在曹簡樓吳長鄴錢君掏先生門下向道學藝。數十年間,他對傳統藝術始終懷著一顆敬畏和虔誠之心,潛心專研,敏悟好學,不懈追求,於篆刻、與書法、於花鳥、于山水,具得吳門之作風,運化腕底,自成一格,是吳門畫派第四代傳人的佼佼者之一。

相對篆刻而言,張國恩更專注於繪畫一脈,或山水,或花鳥,多以篆隸或行草筆法入畫,筆酣墨暢,隨心而行,出入古今,富有金石韻味。其作氣勢雄強磅礴,秀拙相生,布局跌宕奇掘,意趣盎然;設色淡雅中見嬌豔,清新脫俗。一山一石,一花一枝,信手所致,情意綿長,深深地寄託了他的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張國恩爲人樸實善良、坦蕩豁達,熱心公益,多次把自己的精品力作奉獻於慈善活動中,並將善款無償捐給慈善事業,故有"上海市慈善之星"之譽。這也是昔年師祖吳昌碩熱心公益、奉獻社會博愛精神的傳承,立品修德,令人敬佩。

  • 張國恩向上海玉佛禪寺捐贈書法作品——《心經》

019年5月2日上午,上海市政協常委、著名書畫家張國恩向上海玉佛禪寺捐贈書法作品——《心經》十二條屏,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玉佛禪寺方丈覺醒大和尚代表寺院接受捐贈。上海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局黨組書記房劍森,上海市外辦副巡視員景瑩,上海應用技術大學原黨委書記祁學銀,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磬石智通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春華等出席了捐贈儀式。

作為書畫巨匠吳昌碩門下第四代傳人,張國恩二十年來潛心研究吳門的藝術技法,以及筆墨紙硯的細微差別。吳昌碩老先生晚年有一部扛鼎之作——篆書《心經》十二條屏,現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而在國內卻沒有相應的作品留存下來。感到遺憾的同時,張國恩多年學習、反覆試驗,並在用墨和用紙的細節上,力求遵照吳老當年的方法,臨摹了這部《心經》十二條屏。

玉佛禪寺方丈覺醒大和尚代表寺院接受了捐贈,並向張國恩先生頒發捐贈證書。在致以感謝的同時,覺醒大和尚表示,自古以來臨摹經書都是中國書法藝術中的重要部分,也留下了不少傳世大作,未來希望有更多的書畫家、藝術家來了解佛教,共同推動當代佛教藝術的發展和進步。

視頻

張國恩書畫展完美閉幕
張國恩 為慈善而努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