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5萬候鳥抵達東洞庭湖原圖鏈接來自 新浪旅遊 的圖片

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湖南省岳陽市境內。保護範圍為112°43'E-113°15'E,28°59'N-29°38'N,其中核心區2.9萬公頃,實驗區12.46萬公頃,緩衝區3.64萬公頃,是「國際濕地公約」收錄的由中國政府指定的21個國際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之一。

目錄

簡介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淡水湖、相互連接的小河及排灌溝渠形成了遼闊的湖區,水流入長江。它是由三個主要的湖盆組成,西洞庭湖(2.49萬公頃),南洞庭湖(9.2萬公頃)和東洞庭湖(13.28萬公頃),夏季洪水期時,它們形成一個廣闊的湖泊,這時的洞庭湖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1]。湖泊及其周邊的沼澤地維持着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已經記錄了大約1300種植物和種類繁多的受威脅魚類、鳥類哺乳類動物

湖盆被認為是淡水生物多樣性的全球重要地區,特別是其獨特的魚類和作為極其瀕危的長江海豚或稱白鰭豚棲息地。已記錄到200多種魚類,Kottelat和Whitten(1996年)強調該湖盆是中國僅存的3個極具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淡水地區之一。已記錄到258多種遷徙鳥類,至少包括16類全球受威脅物種。世界總數30%的小白額雁在東洞庭湖越冬,小白額雁是世界最稀少的涉禽之一。現在洞庭湖區淤積的速度相當快,主要是由於流域管理差。湖盆內淤積尤以西洞庭湖最為嚴重。過去15年內,平均淤積速度為7600萬立方米,照此速度,該湖將在217年內消失。由於三峽大壩的建立,可以延長至343年。

湖南省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游荊江江段南側,介於北緯28°59″至29°38″,東經112°43″至113°15″之間,瀕靠湘北歷史文化名城---岳陽市,全區總面積19萬公頃。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際濕地公約」收錄的由中國政府指定的21個國際重要濕地自然保護區之一,主要保護洞庭湖濕地生態和生物資源.該區域地處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氣溫17C°,降水量1200至1300毫升,無霜期285天。東洞庭湖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物種具有古老獨特、珍稀度高的特徵。洞庭湖作為目前長江中下游地區僅存的兩個自然通江湖泊之一,在調節長江洪水徑流、保護物種基因或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由於湖泊萎縮、過度捕撈和湖水污染嚴重,導致洞庭湖調節江湖洪水能力下降、湖內生物多樣性減少,湖泊濕地動植物資源利用狀況也令人擔憂。恢復洞庭湖調節長江中游地區江湖洪水功能,保障長江中下游沿江防洪安全;加強湖區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推進洞庭湖區的綜合管理和可持續發展等已經成為擺在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科學界面前的重要問題,同時也已成為國際有關組織普遍關心的問題。

根據科學考察,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記錄到魚類12目23科114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中華鱘白鱘2種;二級保護的有鰻鱺胭脂魚2種.鳥類13目50科306種,其中:國家互助保護的有白鶴白頭鶴白鸛黑鸛大鴇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7種:二級保護的有小天鵝鴛鴦白枕鶴灰鶴小白額雁等37種。國際協約指定保護的有59種。兩棲類腹足類軟體類瓣鰓類等動物68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白暨豚,三級保護的有江豚區內有植物115科159屬1186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的有3種;二級保護的有31種。東洞庭湖豐富的自然資源,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關注和重視、被譽為「長江中游的明珠」。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濕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也是重要繁殖地、停歇地,每年在這裡棲息的水鳥達數百萬羽,是鳥類的天堂和樂園[2]

視頻

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