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小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尚小雲 | |
---|---|
著名藝術家 | |
出生 | 1900年1月73日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演員 |
知名於 | 演藝風格獨特 |
知名作品 | 尚派京劇 |
尚小雲(1900年1月7日-1976年4月19日),名德泉,字綺霞,藝名「三錫」,男,出生於河北邢台市南宮市。1900年1月7日出生。[1][2]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著名京劇旦角,著名京劇演員,是中國具有深遠影響的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中國現代京劇代表人物之一,「尚派藝術」的創始人。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3]
目錄
人物事跡
尚小雲在近六十年的舞台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4]
四大名旦
尚小雲,是現代中國京劇代表人物之一,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並稱「四大名旦」,其一生藝術經歷,恰與中國京劇鼎盛時期相始終,是京劇中後期歷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
風格獨特
尚小雲在演唱上,直接繼承了陽剛一派的傳統,早期恪守傳統青衣「口緊字松」的唱法,其後受陳德霖影響,於剛健中輔以婀娜,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他的發音上抗下墜,對比鮮明,注重氣勢,給人縱橫捭闔、拔險攻堅的剛勁之美,傳統青衣「節節高」的唱法,在他能舉重若輕。尚小雲在唱工中,不但不像後來旦角每每減少詞句,有時還按老派唱法增多唱詞。
如《玉堂春》,一般在「驚動鄉約和地保」後面,即接「拉拉扯扯到了公庭」,他卻接上「一旁又來了兩個官人,一個拉來一個扯」,然後才接「拉拉扯扯」一句。
與四大名旦中其他幾位一樣,尚小雲在京劇旦行各領域都有所涉足,無論青衣、花旦、刀馬甚至武旦,都能勝任愉快;但他的不同之處,是並不致力於打破這些行當的表演界限,而是在每一個特殊環境下,都以不同的行當適應表演的需要。
在《探母》中,尚小雲早年演公主,後來又演太后,他都恪守行當規範,公主以旗裝花衫應工,而太后則完全是青衣典型。又如《全部紅鬃烈馬》,尚小雲在《武家坡》演王寶釧,在《大登殿》則演代戰,亦是青衣、花衫分明,決不含混。
尚派唱腔的特點,講究攻堅碰硬,都以實音、真力轉折,決不稍懈;同時又以板頭的變化運用,打破唱腔的固定節奏,展示唱腔的豐富內涵;又以斬釘截鐵的斷和錯綜有力的頓挫,使唱腔錯落有致,往往在平易簡約、堅實整齊中呈現峭險之處,顯得力透紙背。
而其快板、流水以及散板等處,則表現為酣暢淋漓,滿紙雲煙,和專尚纖巧者不同。
創新京劇
尚小雲打破了以往京劇旦行(青衣)專門講究「貞女節烈」的道德評判標準,從「烈」之一端引發了「俠」、「義」、「剛」、「健」等內涵,從更廣闊的層面關注婦女的生存和生活價值,實際上已隱含了對傳統婦女觀念的批判,頗具時代意義。尚小雲的這一嘗試,大大增強了京劇旦角(青衣)一行的表現力,拓展了京劇旦行的表現空間。這是尚小雲能夠步入四大名旦的主要原因,也是他作為現代京劇藝術大師的精神基礎。
此外,他在劇目內容上大膽取少數民族及域外生活為背景,這也是京劇史上的首創,對拓展京劇表現力作了可貴的探索。在新劇的排演中,他大規模使用布景,並參照歷史、民族服飾的實物,改革舞台服裝及化妝,這也是對舞台的整體形象改革的嘗試。
尚小雲遵循藝術規律,同時開展了對傳統劇目的加工與新編劇目的創作。對於傳統戲,尚小雲或增頭加尾,或連綴折子戲,或刪繁剔冗,以使主題突出,情節完整,人物鮮明。他曾改編演出了《玉堂春》《十三妹》《梅玉配》《滌恥血》《詹淑娟》《天河配》《雷峰塔》《春秋配》《乾坤福壽鏡》等數十個傳統劇目。
而對於新編劇目的排演,尚小雲根據自己文武並儷、各行皆工的特長精心創造,在唱腔、扮相、表演、布景等各方面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創造,極大豐富了京劇舞台。
視頻
尚小雲表演的《打青龍》
《梁紅玉》是尚派名劇。30年代末尚小雲根據傳統折子戲《戰金山》等整理改編,從《玉玲瓏》起,到《戰金山》結束,名《梁夫人》。
1950年前後,又予以加工,易名《梁紅玉》。其中《許婚從軍》的唱段和《擂鼓助陣》的擂鼓表演尤為精妙。後來,尚小雲根據意大利籍清宮畫家郎世寧所繪的香妃半身戎裝像改進了傳統的女靠,使梁紅玉的形象更加英俊挺拔。
為了強化我國民族戲曲載歌載舞的特點,在尚小雲的保留劇目中,常常採用崑劇的演法,有些場次整個按照崑劇折子戲來演。一些崑劇折子戲經他大幅度加工,成了京劇的常演劇目,而且都已成為尚派名劇,如《梁紅玉》的後半出《戰金山》,《漢明妃》的後半出《昭君出塞》,就是享譽最盛的藝術精品。 [5]
任職經歷
曾經擔任富連成社顧問。
1950年建立「尚小雲京劇團」,任團長兼主演。1955年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一屆委員會常委委員,並連任第二、三、四屆常委委員。1956年任北京市文聯常委理事,北京市京劇工作者聯合會副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中國戲曲學院顧問。
1959年移居西安,任陝西省藝術學校藝術總指導,陝西省劇協常委理事。並出任慶祝建國十周年赴京獻禮演出團團長。
1960年出任中蘇友好協會陝西分會理事。全國文教群英會陝西省赴京代表團副團長。1964年受聘於陝西省京劇院,擔任該院首任院長(當時陝京是全國五大京劇團體之一)。
個人生活
女尚秀琴未從藝。
傳承弟子
親傳弟子
較著名的親傳弟子有張蝶芬、趙曉嵐、雪艷琴、孫榮蕙(天津)、楊榮環(天津)、尚長麟(次子)、李喜鴻(北京)、孫明珠(陝西,學生,未拜師)、王紫苓(天津,主攻荀派,尚派戲演出不多)、董玉苓(北京)、李翔(北京)、鮑綺瑜(內蒙古)、盧小玉(貴州,主攻荀派)、周百穗(貴州)、童葆苓(北京)、尚慧敏(長孫女、佳木斯)、段麗君(成都)、彭守正、季福祥(襄樊)等。
張君秋(後自創張派)、劉元彤、李世芳、毛世來等人均受到他的教益。
培養的其他行當的名家
他主辦榮春社,培養出許多人才,如老生徐榮奎、李甫春、馬長禮,武生尚長春、孫瑞春,淨角景榮慶、尚長榮等。中國戲曲學院的謝銳青、鮑綺瑜,北京市戲曲學校的李翔等人都曾得到他的親傳。
再傳弟子
有馬博敏(上海)、李莉(天津)、鞠小蘇(山東)、周利(重慶)、王玲玉、王長君(天津)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