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儒家八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孔門十哲

儒家八派是東周戰國時期的儒家學說內部分化出的八個學派。

由於孔子的思想學說體系涉及範圍相當廣泛,孔門弟子對孔子言論和思想的理解不盡相同,難免會產生歧見。所以,孔子逝世以後,孔門弟子就開始逐步分化。到了戰國的中後期,儒學在成為「顯學」的同時,在儒家內部也形成了八個不同的派別。


這種說法第一次是在《韓非子·顯學》[1]提到的,「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

儒家在戰國時期內部分裂成八派,各派別對孔子思想的闡述卻不盡相同,不過,從歷史與文化的發展來看,以孟子和孫氏(荀子)兩派對後世的影響最大。


總之,戰國時期的儒家八派,它們之間的觀點很不相同,但都自認為是代表了孔子的正統儒家思想。

儒家先賢十二像


子張之儒

子張姓顓孫,名師,字子張,春秋末期陳國陽城(今河南淮陽)人,是孔子晚年的弟子,曾追隨孔子週遊列國。子張勤學好問,秉性略有偏激,但為人博愛容眾。他終身未仕,孔子死後,於陳國收徒講學,傳下的弟子形成「子張之儒」,為戰國時期儒家八派之首[2]

一說陳人,一說魯人。比較可信的表述大致是:子張出身於魯國下層社會(鄙家),在少年或青年時代不知何故似乎受到「刑戮」,為刑餘之人。後來師從孔子,改邪歸正,終成為儒林名士。


子思之儒

子思是孔子的孫子。按大多數宋儒的觀點,「子思之儒」發揮孔子的中庸思想,對儒家心性之學有重大貢獻。但近代有不少學者懷疑宋儒之說[2]

然而此子思究竟何所指,韓非並沒有詳加說明。在春秋戰國之際實有兩個子思,一是孔子的學生原憲,一是孔子的孫子子思。他們二人既都與孔子有關,便都有可能成為韓非所指的「子思之儒」。


顏氏之儒

孔子弟子中姓顏的有顏無繇、顏回、顏幸、顏高、顏祖、顏之仆、顏噲、顏何等八人[3]。「顏氏之儒」究竟是其中何人之學所傳,今天已難確斷,學術界一般認為是以顏回為代表的。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安貧樂道,重在實踐仁德思想[2]

此顏氏之儒何所指,歷來學者也有分歧。但郭沫若在《儒家八派的批判》中明確指出,顏氏之儒當指顏回一派。顏回是孔門第一人,他雖然早死,但在他生前已開始向小門人傳播自己的學說,所以顏回儘管英年早逝,但他實際上是有門人的。


孟氏之儒

學術界一般認為,「孟氏之儒」應是指孟子一脈。孟子是戰國中期儒家的代表性人物,主張「人性本善」,及「仁政」、「王道」的政治理想和「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2]。曾受業於子思門人[4],因此「孟氏之儒」與「子思之儒」有著密切關係。

孟氏之儒雖然一般以孟子為代表,「孟氏之儒」是以孟子為代表的觀點站不住腳。因為韓非子是評價七十子弟子,孟子靠不上邊。郭沫若認為,「孟氏之儒」不僅與「子思之儒」為一系,而且也與「樂正氏之儒」為一系(《十批判書》)。



漆雕氏之儒

由於孔門弟子中有三漆雕,即漆雕開漆雕哆漆雕徒父三人(另作漆雕從[5][3],學術界一般認為「漆雕氏之儒」應以漆雕開為代表。漆雕開,春秋末期魯國(一說蔡國)人,屬於孔門弟子中任俠的一派,這一派主張人性有善有惡。現代學者研究認為宓子賤公孫尼子世碩等都是這一派的主要成員[2]

因此,此派之內含何所指,學者們往往因理解不同而有異。如果將此三漆雕進行比較,似乎只有漆雕開最具傳學資格。


仲良氏之儒

這一派已不可考。據近人郭沫若推測,「仲良氏之儒」或許就是《孟子·滕文公上》所說的陳良一派,陳良的弟子有陳相陳辛等,後來欣賞農家許行的學說,曾遭到孟子的嚴厲批評。

陳奇猷推測,「仲良氏之儒」或許是《禮記·檀弓上》[6] 所載的仲梁子一派[2]



孫氏之儒

學術界一般認為「孫氏之儒」就是以荀子為代表的一派。荀子是戰國晚期儒家的代表性人物,他繼承了孔子的治學傳統,是儒家經學的主要傳播者之一。主張禮法兼治、「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因而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2]

「孫氏之儒」中除那些傳承荀子經學的弟子之外,有名者是韓非李斯,但他們兩人已經突破了其老師荀子的儒家學派的界限,而成為法家中的代表人物。



樂正氏之儒

這一派也已不可考。據郭沫若推測,「樂正氏之儒」或即孟子弟子樂正克,因此當屬「孟氏之儒」一系。據陳奇猷推測,「樂正氏之儒」或為曾子弟子樂正子春,因此當傳曾子之學(參見陳奇猷《韓非子集釋·顯學》校注)[2]


關於此派的情況,一說乃指曾子的學生樂正子春,一說當指孟子的弟子樂正克。據後說,郭沫若將樂正氏之儒劃為孟子一系,並進而指出這一系就是子游氏之儒。



另有子夏之儒。子夏之學是最注重禮制的,而禮制的強化,就是所謂的法制,宏觀來講,子夏是法家的鼻祖之一。



孔子弟子列表

孔子傳說有三千弟子,孔子認為「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7] )。又一說:賢人七十二。

《仲尼弟子列傳》是司馬遷在《史記》中整理出孔子弟子的多人合傳。在這篇列傳中,有記述較詳者,亦有記述簡略,只有兩字人名,例如商澤孔忠;可能也有遺漏者,例如鄭玄子禽孔子的學生,但《史記》未載此人;又秦堇父曾和叔梁紇一起投軍,「生秦丕茲,事仲尼。」[8],《史記》亦不載秦丕茲。

《仲尼弟子列傳》也有不少錯誤,例如記錄子貢錯誤百出,子貢參加「艾陵之戰」,「大破齊軍,獲七將軍之兵而不歸」,《左傳》只記有五將軍。[9]

# 姓名
1 顏回 子淵
2 閔損 子騫
3 冉耕 伯牛
4 冉雍 仲弓
5 冉求 子有
6 仲由 子路
7 宰予 子我
8 端木賜 子貢
9 言偃 子游
10 卜商 子夏
11 顓孫師 子張
12 曾參 子輿
13 澹臺滅明 子羽
14 宓不齊 子賤
15 原憲 子思
16 公冶長 子長
# 姓名
17 南宮适 子容
18 公皙哀 季次
19 曾點 子皙
20 顏無繇
21 商瞿 子木
22 高柴 子羔
23 漆雕啟 子開
24 公伯繚 子周
25 司馬耕 子牛
26 樊須 子遲
27 有若 子有
28 公西赤 子華
29 巫馬施 子期
30 梁鱣 叔魚
31 顏幸 子柳
32 冉孺 子魯
# 姓名
33 曹恤 子循
34 伯虔 子析
35 公孫龍 子石
36 冉季 子產
37 公祖句茲 子之
38 秦祖 子南
39 漆雕哆 子斂
40 顏高 子驕
41 漆雕徒父 子文
42 壤駟赤 子徒
43 商澤 子秀
44 石作蜀 子明
45 任不齊
46 公良孺 子正
47 后處 子里
48 秦冉
# 姓名
49 公夏首
50 奚容蒧 子楷
51 公肩定 子中
52 顏祖
53 鄡單 子家
54 句井疆 子疆
55 罕父黑 子索
56 秦商 子丕
57 申黨
58 顏之仆
59 榮旂 子祈
60 縣成 子祺
61 左人郢
62 燕伋
63 鄭邦[10] 子徒
64 秦非 子之
# 姓名
65 施之常 子恆
66 顏噲 子聲
67 步叔乘 子車
68 原亢籍
69 樂欬 子聲
70 廉絜
71 叔仲會 子期
72 顏何
73 狄黑
74 邦巽 子斂
75 孔忠 子蔑
76 公西輿如 子上
77 公西蒧 子上

參考資料

  1. 《韓非子·顯學》
  2.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以及主要派別》,峨眉山——樂山大佛風景區官方網站,2010年6月2日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年3月10日,.
  3. 3.0 3.1 司馬遷,《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4. 司馬遷,《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5. 《孔子家語·弟子解》
  6. 《禮記·檀弓上》
  7.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8. 《左傳·襄公十年》
  9. 《春秋左傳: 哀公: 哀公十一年》《左傳·哀公十一年》:「為郊戰故,公會吳子伐齊……甲戌,戰於艾陵……獲國書、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
  10. 劉邦,改稱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