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奇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奇猷

 

 

 

陳奇猷,著名學者,主要從事《韓非子》《呂氏春秋》研究。1917年生於廣東韶關。2006年10月3日逝世於上海。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曾任上海震旦大學文理學院、光華大學、誠明文學院教授,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約編審。

個人簡介

陳奇猷(you)先生,我們尊稱他為「奇老」,他的一生是與《韓非子》、《呂氏春秋》這兩部中國古代典籍聯繫在一起的。他1917年出生於廣東韶關。父親是前清的秀才,以教書為生,曾教他以四書五經,為他後來研究先秦諸子打下了紮實的古文基礎。入中學後,他喜好數理,尤致力於幾何之學,為後來自學天文曆法打下了數理基礎。1936年,他考入北京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1940年大學畢業,升入輔仁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深造。1942年畢業,獲碩士學位。曾在京管理韶州會館(見《廣東會館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此後,執教滬上,歷任上海震旦大學文理學院、光華大學、誠明文學院等院校教授。1952年院校調整後不再執教,以為出版社審稿為業,曾任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上海古籍出版社特約編審。

影響人物

陳先生在大學求學期間,多得名師指點,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孫蜀丞(人和)先生。孫先生告訴他:「治學莫若注釋古籍。注釋古籍最宜於促使學業增進。經、子二部,注經者多,注子者少。若選注若干種諸子,既可增進學業,又有益於文壇。

」陳奇猷領教後,即選定《韓非子》《呂氏春秋》《莊子》《淮南子》四部子書為之注釋。自此起他即搜集有關四書的資料。歷數年之久,大致已備,於是先整理《韓非子》。校釋諸子,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需先以版本及類書引文校對,然後徵集前儒校說,皆條列於原文之下,再作出自己的判斷。他整理注釋《韓非子》,嚴格遵循下列幾項原則:「要充分了解韓非的思想體系;儘可能以本書注本書;韓非是法家,當以法家注法家,絕不能以儒家思想強加給韓非。至於訓詁、通假、補字補句、刪改誤文等等,不但要合於文法,通於文義,更重要的是符合韓非的思想。」

經過二十年的努力,詳加考校,稿經四易,定名為《韓非子集釋》,於1958年由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又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1984年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了陳先生的又一部巨著《呂氏春秋校釋》。兩書出版後,獲得海內外學者的極大好評。作者的老師孫楷第(子書)有《讀韓非子札記》,予他很大的啟發,給他來信稱讚道:「兄沈潛嗜學,力追古人,實乃東南之秀。前讀所釋《韓非子》,已甚佩服驚異,以為是近時人所不能企及之著作。

今又為《呂覽》校釋,徵引書至百二十餘家,較五十年前許維遹《集釋》引書多近一倍,搜羅宏富,對前人釋事釋義之作,可謂網羅無遺。而又參伍考稽,誤者正之,晦者顯之。識斷之精,校勘之勤,足以抗衡前哲,為《呂氏春秋》功臣。實是五十年來第一流著作。弟謂史此書出版,意味着乾嘉以來中國校勘學之復興。不但為中國學術界、中華民族增光,亦可為近世學者之典範。」

主要成就

儘管取得了很大成就,奇老並不滿足。他仍治學不倦,並關注新資料的發現,新成果的吸收。在兩書出版後的幾十年間,他一直從事兩書的修訂工作。在他的老友王元化先生建議下,兩書的修訂本分別定名為《韓非子新校注》《呂氏春秋新校釋》,收入由王先生倡議策劃的《中華要籍集釋叢書》,分別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於2000年、2002年出版。


他認為,韓非之思想確是如司馬遷所說:「歸本於黃老」,是據老子「小國寡民」之理想社會引導出其法治之理想社會,借《老子》之文發揮其法治理論。執此韓非思想體系以注韓文,多數問題皆得迎刃而解。 為此,他對《韓非子集釋》進行了重大修改。除了認識的深化之外,修改中主要吸收了《韓非子集釋》出版後數十年間發現的不少新資料,如新出土的《老子》《黃帝四經》《馬王堆帛書戰國策》包山竹簡》等。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