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鸣山镇安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鸣山镇安宫
图片来自xuite

马鸣山镇安宫五年千岁祖庙,位于台湾云林县褒忠乡的王爷庙,主祀代天巡狩五年千岁十二王爷[1],以五年一醮故称之,而五年千岁为十二位千岁所组成的神名,依照十二天干排列,分别为“子年张千岁、丑年徐千岁、寅年侯千岁、卯年耿千岁、辰年吴千岁、巳年何千岁、午年薛千岁、未年封千岁、申年赵千岁、酉年谭千岁、戌年卢千岁、亥年罗千岁”,故称五年千岁十二王爷,目前庙中依照神示为卢千岁镇殿,更为全台五年千岁开基祖庙源头总本山

云林县“马鸣山五年千岁大科”于108年8月获文化部公告为重要民俗,成为国家级无形文化资产,马鸣山镇安宫为台湾五年千岁总庙,更为源头祖庙,分灵庙开支散叶遍及全台,“五年大科”历史悠久且规模盛大,由原本的五股14庄扩及到目前大约5百个香庄,祭祀仪式极具地方特色,三大面向包括:香庄进香请王绕境、三朝清醮(含龙船换班)、香庄绕境迎送王,影响深远,且其科仪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多元。是台湾五年千岁的主要信仰中心。

另镇安宫亦规划兴建“五年千岁公园”,于民国85年12月竣工开放,内以奇岩异石为主体架构,有高山石林的庭园景观、硕大壮观的九龙巨船、美丽的景观鹊桥、随处可见的大小瀑布、曲折起伏的蜿蜒石洞地道;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神像石雕,如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六十太岁星君、十八罗汉悬崖等等,琳琅满目的特色景观,乃为全台首座,也是面积最大的寺庙主题公园。近来成为热门网红打卡景点,提供香客、旅客休闲游憩空间

奉祀神圣

五年千岁玉皇上帝太阳星君太阴星君观音菩萨境主尊王福德正神三官大帝中坛元帅南斗星君北斗星君王天君马天君殷天君赵天君、李府千岁、朱府千岁、池府千岁、邢府千岁、金府千岁、丁府八千岁等。

五年千岁起由

一般传说:五年千岁为周武王时代之英雄,因辅武王克殷,打败殷纣王有功,受天帝命,封为“代天巡狩之千岁”。以十二地支为顺序,每年轮值降世,巡按人间,监察善恶。世人尊称为“千岁爷”,并且至汉代张道陵天师倡行正一道时,显现神迹

供奉五年千岁的庙宇,会在寅年、午年、戌年作醮,每十二年间,三度作醮。因为每次作醮,相隔四年,若连首尾,即是五年一度,故信徒通称其为“五年千岁”。

学者认为,五年千岁原是属于瘟神信仰的一种。尔后,逐渐演变成消灾除疫、守护乡里的神祇。五年千岁十二王爷以天干地支去轮值科岁年,十二位千岁值年分别为“子年张千岁,丑年徐千岁、寅年侯千岁、卯年耿千岁、辰年吴千岁、巳年何千岁、午年薛千岁、未年封千岁、申年赵千岁、酉年谭千岁、戌年卢千岁、亥年罗千岁” 镇安宫每四年,每逢寅、午、戌年,举行一次三朝三醮大典,称大科年。

庙史

郑氏东宁永历十六年(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马龙山乡民奉祀之“朱府王爷”降乩曰:“本庄西北方草港,有天神驾临,应即前往迎接銮驾,回来供奉。”乡民前去果然发现王船,上有神像三尊、香炉一个、药签簿一册,并有红绫,上书五年千岁十二王爷之姓氏与诞日。而后,马龙山、昌南、新厝、芋头、吕厝、同安、林朱寮等七庄檀越鸠资建庙奉祀,祈求平安。

马龙山因堪舆学上有“马龙相会”格,风水甚佳,故称“马龙山”,台湾日治时期官吏因汉字“龙”与“鸣”的闽南语音相近,误记为“马鸣山”。日本投降后,乡民原本有意投书国民政府,正名为“马龙山”,后因有学者查出大乘佛教有祖师“马鸣菩萨”,士绅皆认为“马鸣”其名非常吉祥,故沿用至今。

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木造庙宇破损,当地绅士陈国、陈围发起重建,以砖修庙,日本昭和十二年(1937年),庙宇破损,元长檀越李于音及管理人苏看,募款修建殿宇、禅房。二次大战结束,1946年,陈勋鉴及庙宇陈旧狭窄,不能容纳逐年增加的香客及住宿,与仕绅陈通谘商后,邀苏看等四人筹组信徒大会及兴建委员会,于1947年召开信徒大会,推陈通为主席,决议庙宇全部重新兴建,善男信女踊跃捐献,1951年殿全部拆除,后重修毕,入火安座,1952年竣工。后殿于1984年改建钢筋水泥三层宫殿,分别供奉观音菩萨三官大帝玉皇大帝

分灵

1980年后,台湾经济发展迅速,本地乡民多到他乡奋斗谋生且落地生根,自行雕刻神像,分灵供奉者甚多。再者,各地感受神威显赫而自行雕塑神像奉祀者甚众。各地宫、庙、寺、坛、堂……等,纷纷向本宫申请分灵,期能借助千岁神威,救济世人。因此分灵庙陆续在各地诞生,并扩散至全台各地。因为这样,使得马鸣山镇安宫晋昇成一个知名性的庙宇。

所谓的“分灵庙”,是经过登记和考核的过程,得到本宫的许可后,至本宫恭请一尊神尊回自宅的祭坛或是庙宇当中恭奉。在每年千岁的诞辰祭典和其他的重要祭典时,这些分灵庙就会回到祖庙来进香祭拜谓谒祖。

今日马鸣山五年千岁分灵庙已遍布全台。每一个分灵庙的创建,都有一段机缘或心愿。马鸣山镇安宫管理委员会与各分灵庙也尽量保持著往来,不仅推派委员参加各分灵庙的庆典,镇安宫的每四年举办一次的祈安清醮法会,也制作纪念品送各分灵庙。

参见

寺庙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2]。一般包括道观佛寺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著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宗庙,皇家太庙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由于东亚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与民间信仰巫觋宗教合流,因此庙宇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宇同时具备多种性质。

建筑

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宇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为入口,如神道坊(庙宇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庙宇结界范围。入门之后为神道,可通往参拜之处。

庙宇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奉仙真圣贤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宝殿,有些则称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规模较大的寺庙常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庙宇周围会有镇守の森,有守护庙宇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风水林

类型与名称

“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后因历代帝王常请方士或道士夜观星象、制定历法于“观”,后来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观,也作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筑物名称,如玄妙观白云观。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会以“宫”命名,两者又合称“宫观”。

民间信仰中的寺庙命名多元,传统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为帝、后、妃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宫”命名。例如妈祖曾先后在元代清代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于是部分妈祖庙命名为天妃宫、天后宫;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于是一些关帝庙也命名为协天宫;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庙宇也会称为“宫”,如香港、澳门一些由民间释教信徒开设的观音庙名为水月宫。今日多数神庙都称“宫”。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为高阶神明的庙宇,供奉三清的庙宇名称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名称包含北极殿、真武殿等。

寺庙原指“寺院”“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将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几个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渐成为僧人居所代称。故后世称为寺或院,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与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著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出家众(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场所如新北市石碇区莲池庵。也有一些民间释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庙宇命名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庙宇也有命名为“庵”如福州白龙庵

”本来指位于山窟或依山崖处据险而筑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也常命名为清水岩

“洞”系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后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因为民间释教与民间信仰合流,而成为庙的代名词之一。

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遂与民间信仰结合变成民间寺庙,例如祭祀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庙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处,部份庙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岁代天府、奉祀池府千岁海埔池王府、奉祀张李莫府三千岁的五条港安西府、奉祀张天师天师府或广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审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厅,作为庙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湾斋教扶乩之场所亦常称为“堂”,例如壹善堂劝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菩提讲堂一贯道场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圣堂”等。

“坛”是举行祭祀的高台,在古代东亚常与政府祭祀相关,如天坛地坛先农坛、厉坛等,其中天坛、天公坛也成为常见祭祀玉皇上帝的庙宇名称,如新竹天公坛台湾首庙天坛。另外,一般私人设立的神坛也常称“某某坛”。

“庙”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为祭祀场所名称,如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三嵕(zōng)庙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庙称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对于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称为神宫,小型的神社则称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传统信仰中的寺庙,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类型外,村社里还有一种称为“亭 (越南)|Đình”的寺庙,供奉村社保护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场所称为“御岳”,其中一些属于寺庙形式。

参考文献

  1. 马鸣山镇安宫五年千岁说明
  2. 道教宫庙组织或管理章程范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