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难忘今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难忘今宵》(unforgetable tonight),是李谷一演唱的歌曲,由乔羽作词,王酩作曲,收录于李谷一2013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难忘今宵》中。1986年,《难忘今宵》获得中国音乐“晨钟奖”。

这首歌饱含情感,曲调优美大气,婉转,精神积极向上,有一种热闹却又略带离别哀伤的感情。艺术家李谷一的唱腔朴实且富于感情,听起来也不失一分华丽,让人联想到今宵的欢乐。华丽,热闹,哀伤并行,让人不自觉的流泪。歌词“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老”又给予了人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和幻想,又多了一份欣慰。[1]

从1984年到2019年春晚,唱响了三十几年的春晚。最初几年是李谷一领唱,后来就成为群星演绎。在春晚末尾共同传唱。放在晚会的结尾作为收场,颇能讨得个满堂彩。《难忘今宵》越唱越久,越唱越经典,已经成了每年春晚大宴的一首经典曲目。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难忘今宵                 所属专辑         难忘今宵
                外文名称         Unforgetable Tonight                 发行时间         2013年1月1日
                填   词         乔羽                 歌曲原唱         李谷一
                谱曲/编曲         王酩                 歌曲时长         03:00
                音乐风格         流行                 歌曲语言         普通话

创作背景

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总导演黄一鹤觉得缺少一首与整台节目相配合的歌曲,于是黄一鹤找到了词作家乔羽,希望他能为猪年春晚的结尾曲写一下歌词,内容要有家人团聚,祖国大团圆,亲人间的骨肉之情和对未来的希望。乔羽把黄一鹤所说的主题思想,在歌词里全体现出来了。

第二天黄一鹤拿到歌词一看,非常满意,简直是出乎他意料的好,他对乔羽所说的主题思想,在歌词里全体现出来。乔羽创作这首歌词的基本思路是:在全国人民观看春节晚会时,大家的共同想法就是希望祖国更加富强美好。他即从此切入,先共祝愿祖国好。又一想是这个好看的晚会把大家都团聚在一起,得夸夸晚会;因为晚会好,大家都高兴,所以就很难忘,所以就难忘今宵。歌词完成后,黄一鹤找来了当时知名的作曲家王酩(1997年去世)谱曲,但没想到王酩作完曲,导演组内部对这首还没全部完成的歌曲发生了争议。有人说这曲子写得不太健康,软绵绵的像哀乐一样,但作为总导演的黄一鹤并没被这种声音所左右,王酩也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与李谷一把这首歌录了下来,这便是《难忘今宵》。

在春节晚会结束时,唱的这首短小的歌曲,不仅别开生面,而且令人耳目一新。就这样,一首今天听起来仍不失为经典的老歌《难忘今宵》诞生了。

李谷一自述:“那是在1984年,央视要搞春晚,总导演黄一鹤考虑要为晚会写首结束合唱曲,就请了著名词作家乔羽和著名曲作家王酩联手专门为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王酩便根据我的风格谱写旋律,我录音也就两次,就录成了,当时觉得很简单,并不复杂,所以说能够流传的,总有通俗易懂这样的要素。王酩说起当年的情景,还是压抑不住兴奋的情绪,观众总是要每场必唱《难忘今宵》,如果不是黄导的坚持,也许就不会有这个作品了。

歌词

2019《难忘今宵》唱响春晚第 37 次落下帷幕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封面新闻

                难忘今宵 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

                神州万里同怀抱

                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告别今宵 告别今宵

                无论新友与故交

                明年春来再相邀

                青山在 人未老 人未老

                青山在 人未老

                青山在 人未老

                共祝愿 祖国好

                共祝愿 祖国好


                难忘今宵LRC歌词

                00:02.29]难忘今宵

                [00:04.27]歌手:李谷一

                [00:06.56]专辑:难忘今宵

                [00:50.53]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00:58.41]无论天涯与海角

                [01:06.50]神州万里同怀抱

                [01:14.49]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01:22.69]共祝愿祖国好

                [01:30.78]共祝愿祖国好

                [02:10.92]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02:19.02]无论天涯与海角

                [02:26.79]神州万里同怀抱

                [02:34.77]共祝愿祖国好祖国好

                [02:42.87]共祝愿祖国好

                [02:50.85]共祝愿祖国好

                [03:31.22]告别今宵告别今宵

                [03:39.30]无论新友与故交

                [03:47.84]明年春来再相邀

                [03:55.17]青山在人未老人未老

                [04:03.26]青山在人未老

                [04:11.24]青山在人未老

                [04:19.68]共祝愿祖国好

                [04:27.43]共祝愿祖国好

作者简介

词作者

乔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于山东济宁,词作家、剧作家。曾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历任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歌剧舞剧院专业创作干部,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一级编剧。

乔羽幼时家庭生活拮据,靠哥哥做店员维持生活。高中期间,当过小学教员。

1946年春,秘密进入晋冀鲁豫边区的北方大学就读,开始在报刊发表诗歌和小说,还写过秧歌剧。

1948年毕业于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艺术学院。乔羽被调入华北大学三部创作室,开始专业创作。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55年,创作歌词《让我们荡起双桨》。

1956年,与时佑平合作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

1960年将1959年广西柳州彩调剧团原创的彩调剧《刘三姐》改编成电影剧本《刘三姐》。同年,创作歌词《我的祖国》。

1959年,创作歌词《人说山西好风光》。

1963年,开始创作歌词《思念》,并于1988年发表。

1964年,参加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诗词部分的写作。

1980年,创作《牡丹之歌》的歌词。

乔羽在家中题写寄语   图片来自中国共产党新闻

1984年,创作歌曲《难忘今宵》的歌词,同年,该歌曲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李谷一演唱。

1997年,创作《大风车》栏目主题曲歌词《大风车》。

20世纪90年代初,创作歌词《爱我中华》。

1993年,当选全国第八届政协委员。

2010年4月9日,担任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名誉院长。曾担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名誉会长、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

2015年10月31日,《我的祖国——乔羽作品音乐会》在北京举行。由著名作曲家温中甲担纲音乐会音乐总监;周晓冬担任音乐会总导演;著名指挥张峥担任音乐会指挥。交响乐团、合唱团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组成。音乐会的独唱演员由乔羽作品的原唱者及当代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蒋大为阎维文佟铁鑫张也吕继宏彭康亮张英席王丽达王传越王喆曲丹喻越越师鹏崔京浩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合唱团担任。

2015《我的祖国》乔羽作品音乐会   图片来自寻医问药

乔羽幼时受其父文学熏陶,4岁时已能识字三千,《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读来不觉费劲。小时苦读,很早便懂得了格律诗、乐府和古今民歌,由于博闻强记又有来自民间的禀赋,这些为他的歌词写作夯实了基础。乔羽青年时立志,写作小有名气。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给了他最大的学问,他常说,写作时的许多感受都来自于生活。

他的作品歌颂伟大的祖国和人民,歌唱美好生活,呼换人间真情。他的作品家喻户晓,为几代人所传唱。他的作品超越了时空,属于当时,也属于现在和未来。他的作品几十年经久不衰,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他的歌词立意深刻,词境独特,风格多样,词情俱佳,平白如话,极易于传唱。他的歌词既折射出深厚的中华文化,也记录着历史的风雨与时代的精神。乔羽同志与其合作者所创作的歌曲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依然焕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代表作品: 剧本:《刘三姐》、《红孩子》、《胜利列车》、《花开满山头》、《果园姐妹》、《森林里的宴会》、《八十大寿》、《宇宙的骏马》等。

歌词: 《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刘三姐》、《难忘今宵》、《牡丹之歌》、《思念》、《说聊斋》、《巫山神女》、《夕阳红》、《祖国颂》、《播种希望》、《一方沃土》、《大风车》、《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等。

曲作者

王酩(1934年11月8日——1997年12月5日),作曲家。上海市人。生前曾任中国交响乐团一级作曲家、享受国家津贴、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轻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音乐生活报总编、民盟中央委员、七、八两届全国政协委员。

他与歌唱家李谷一合作了五十来首歌曲,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难忘今宵》、《金色的小船》、《知音》、《妈妈看看我吧》、《可爱的杜鹃花》、《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六月荔枝红》、《莫叹息》、《忘却少女的往昔》等都是经过李谷一演唱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此外还有《祖国啊我父母之邦》、《沙鸥组曲》、长笛协奏曲《与海的对花》琵琶协奏曲《霸王卸甲》等。

1934年王酩出生在上海郊区一个贫苦的花农家,直到1947年,他才有机会考入上海交通中学。在反内战的歌咏活动中接触到音乐。1949年上海解放,被学校送到青年文工团组织的训练斑学习乐理、作曲和指挥。从此,他迈上了音乐之路。他的第一首歌《南下参军歌》获得了当时上海学生歌咏比赛创作一等奖。1954年至1959年任静安区中心小学教师,这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工人业余创作班和上海音乐学院夜大学的学习,并发表了混声合唱《来听情人唱山歌》等音乐作品。终于在1959年,王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五年的学院生活,王酩除了系统地学习中外音乐理论外,还刻苦钻研民族民间音乐,为他以后的音乐风格打下了坚实地基础。1964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1953年随陈铭志学习作曲理论,并在上海工人文化宫音乐创作班学习作曲、在上海音乐学院夜大学学习钢琴。1959年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丁善德。1964年毕业后入中央乐团创作组从事音乐创作。[2]

王酩1973年给电影《海霞》创作了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其后是电影《黑三角》的主题歌“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小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樱》的“妈妈看看我吧”、《泪痕》的“心中的玫瑰”、《第二次握手》的“ 祖国春常在”……

这些电影主题歌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伴随着新时期文学和影视作品的繁荣,这些影视歌曲被传唱四方,成为新时期第一批原创流行歌曲,它们的诞生更打破了港台歌曲红极一时的局面,它们的演唱者中走出了中国第一批流行乐手。中国人因此难忘王酩。

王酩是中国最早开办通俗音乐培训班的音乐家之一。1987年他创办的由中国音乐学院代培的通俗音乐培训班走出了年轻一辈歌手孙浩、李殊、胡晓晴。在他昏迷期间,歌手孙浩几乎天天前往,喋喋不休地跟他的老师说:“您醒过来吧,我带您去染头发,我们漂漂亮亮精精神神地活下去……”

1988年,王酩一手创办中国轻音乐协会,后又主编《音乐生活报》。他的第一部交响乐《长城》刚刚完成第一乐章。

“王酩把他的一切都给了音乐。”70岁的词作家乔羽感慨他们30多年的友情和合作。他们1984年合作的《难忘今宵》至今仍在春节晚会的最后时分响起,只是到春节再听这首歌时,王酩他会是在天国。

王酩的旋律至今在中国大地上,在人民大众中间传唱飞扬。王酩不朽,正在于他饱含深情,呕心沥血写下的音乐。

演唱者简介

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祖籍湖南长沙,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家、 演员, 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聘为沈阳音乐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省师范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湖南省女子大学名誉校长等。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是中国电视家协会会员、中国妇女基金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1961年,李谷一被选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成为演员, 1964年,李谷一主演首部花鼓戏电影《补锅》,获得1964年和1965年湖南省和中南五省优秀表演奖。

1967年,师从金铁霖教授,先后得到沈湘郭淑珍等名师的指导,并向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玉倩学习京剧的行腔,吐字和京剧唱段 。

1974年,李谷一调入中央乐团成为独唱演员。1979年12月21日,录制歌曲《乡恋》,该曲被称为“新时期中国大陆的第一首流行歌曲”,从而受到更多关注。

1982年,从中央乐团抽调出来,着手创建中国轻音乐团的筹备工作。自1982年起,为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委员。

1983年,李谷一受邀参加首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9首歌。有《拜年歌》《春之歌》、《乡恋》、《知音》、《年轻的朋友》、《问声祖国好》《一根竹竿》还有与袁世海对唱了《刘三姐》《牛皋招亲》,此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1984年再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传唱至今的《难忘今宵》。1984年至1985年,参加了音乐舞蹈《中国革命者之歌》的演出和电影拍摄工作。

1988年,李谷一被列入美国传记学会编撰的《世界杰出名人录》。

1991年,李谷一获文化部“优秀演员奖”、“新曲目优秀奖”,并在国内多种报刊上发表了有关声乐艺术的论述文章。

《音乐大师课》李谷一授课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人民网

1995获得美国ABI协会“世界艺术家杰出成就奖”金奖。

1996年,李谷一调入东方歌舞团,担任党委书记、第一副团长。除完成繁忙的党务工作和业务领导工作外,还积极完成了中央部委组织的“心连新艺术团”、“京九铁路慰问演出团”、“香港回归晚会”、“澳门回归晚会”、“祖国颂”、“七一晚会”、“南昆铁路文化列车”以及东方歌舞团演出任务共计二百多场。几年中,多次受到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接见。曾以中国艺术家身份,十几次出访美国法国荷兰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香港澳门演出,深受欢迎和好评。[3]

1999获得“中国中央电视台与美国MTV电视台”音乐盛典终身成就奖。

2005年4月8日举办了“难忘今宵”演唱会。又在美国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地举办巡回演唱会。 同年,获得 第五届百事音乐风云榜终身成就奖。

2012年3月11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以“知音”为情感主线的“从艺50年”个人演唱会。

2016年,李谷一与彭宇马可合作推出歌曲《唠嗑歌》。受邀参加了北京卫视音乐教育类节目《音乐大师课第二季》,并担任其“名誉校长”

2017年11月,担任湖南省119消防安全宣传月消防公益使者。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李谷一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还并荣获“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奖。同年,李谷一与霍尊合作推出歌曲《一念花开》。

2019年2月4日,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与刘和刚王莉汤非演唱歌曲《难忘今宵》。自1994年李谷一在春晚推出《难忘今宵》后,很多春晚都有李谷一的身影,历年来与很多歌唱家合作演唱了这首《难忘今宵》如:蒋大为毛阿敏霍勇刘雨欣关牧村王传越钟丽燕蔡国庆张燕等。

2020年1月,获聘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多年来,李谷一不仅参加央视春晚的晚会;各电视台也多次邀请她参演春节的晚会;参加了很多的节目的采访访谈和录制;多次担当声音比赛的评委;受各地邀请参加各种演出和活动。

李谷一的歌声轻巧甜美,行腔婉转流畅,咬字清晰讲究;她的演唱不仅保持了民族特色和韵味,同时借鉴了西洋唱法的技巧,形成了中西合璧、独树一帜的现代新民歌演唱风格。舞台上,她甜美多情、风采动人;生活中,她率性火辣、仗义执言;她开创了中国乐坛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相融的先河,其演唱风格和技巧,对我国民族声乐和通俗音乐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开创了一代歌风。

李谷一始终将自己的艺术实践与改革开放进程紧紧相连,用歌声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程,用作品抒发祖国的豪情、民族的豪迈、人民的心声。

主要作品: 专辑: 《唠嗑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祖国春常在》、《难忘今宵》等。

单曲:《家乡茶正浓》、《泉水叮咚响》、《海上明月》、《秋水伊人》、《带露的玫瑰》、《知音》、《乡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难忘今宵》、《你要把我带向何方》、《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心中的玫瑰》、《迎宾曲》、 《绒花》 、《凤阳花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妈妈看看我吧》、《年轻的朋友》、《鸟翅》 、《生命之星》、《我和我的祖国》、《扬帆小路》、《祖国春常在》,《妹妹找哥泪花流》等。

歌曲鉴赏

2014央视春晚晚会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星秀场

《难忘今宵》的音律舒缓、悠扬,词意亲切、邃远,易于贴近观众的心,易于上口传唱,更具催动情感的张力和渗透力,既道出了盛筵将散,深情告别时的真挚祝福,又表达了对来年再相会的无限期盼和良好祝愿,同时配上李谷一叹声轻柔的唱法,使得歌曲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难忘今宵》歌词好、旋律好,再加上春晚平台好,逐渐成为特定场合演唱的歌曲,也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青山、绿水、天涯、海角,通俗易懂的歌词和委婉动听的旋律,让歌曲《难忘今宵》成为经典。在《难忘今宵》的旋律里,我们能看见一种文艺的“通俗易懂”和“简单明了”。将近三十年纵横春晚的《难忘今宵》,以其浓厚的情感、深厚的底蕴、优美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

歌曲旋律、歌词都具有催动人情感的张力,旋律动人,歌词朗朗上口,而背后则是国人对于家庭、对于国家的坚定情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难忘今宵》自1984年以来,一直作为春晚的压轴也是保留曲目,在春晚末尾共同传唱。而且,从歌曲的适合度来说,《难忘今宵》集家、国情感于一体,在那时那刻也将无比恰当。

分析歌曲

歌曲旋律深情跳跃,七声清乐音阶宫调式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全曲由三个较长的乐句构成。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采用变换开头重复结尾的写作手法完成,第三乐句加入了新的音乐素材,与前面乐句形成对比。歌曲节奏规整相同而且相同节奏多次重复出现,虽然三个乐句曲调不断变化,但是歌曲听完后给人留下了久久难忘的印象。歌曲前奏采用三连音节奏,既与歌曲的三乐句形成对比,又把宽敞、宏达的场面描述了出来,加强了“难忘今宵”的感觉。演唱时要音色甜美,唱的柔和连贯。

央视春晚是海内外华人华侨共度佳节的方式之一。而大多数央视春晚的压轴曲目,都是《难忘今宵》。那么,为什么《难忘今宵》能作为春晚的保留曲目呢?[4] 原因有三:

第一点,《难忘今宵》是春晚的定制歌曲。《难忘今宵》作为节目,第一次登上春节晚会是在1984年,也就是中央电视台开始办春晚的第二年。第一年的春晚办完之后,当时负责晚会的导演黄一鹤觉得缺少一首能和节目配合的歌曲,于是在1984年,黄一鹤找到了当时已经是著名词作家的乔羽进行创作。乔羽曾经创作过《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其实《难忘今宵》在登上银屏时也遇到一番波折。因为当时在正式晚会上演唱的歌曲以欢快清扬或者是喜庆亦或充满奋斗的歌曲为主,但是《难忘今宵》曲调舒缓,颇具情感,让人感伤。导演组觉得这样的歌曲登上春晚,不符合春节的喜庆气氛。黄一鹤力持己见,邀请李谷一老师进行演唱并录制,最终登上了春晚舞台。

第二点,《难忘今宵》表达出了家、国的情感。当时黄一鹤希望乔羽能为春晚创作一首歌曲,能够彰显家人团聚、阖家团圆、祖国美好希望等等思想。乔羽果然不负所托,在歌词中既表达了对于家人团聚的欣喜和对共度美好时光的感慨,又表达了举国欢庆佳节的共感,如“难忘今宵,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同怀抱”,词作中体现出的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到的“美美与共”的思想;家、国的概念,正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最珍视的情感,在歌词中深刻体现。

第三点,《难忘今宵》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今宵是欢乐的,但《难忘今宵》作为今宵的终结,无疑是带有一丝感伤,让人遐想。不知在未来还有没有今朝?但是歌曲在结尾转向祝愿,祝愿祖国,祝愿家庭,因此带来了未来的一番希望,让歌曲由此升华。放在春节联欢晚会的结尾,既是对共度这一美好时光的感慨,也是对未来的一番憧憬,因此无比恰当。“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似乎带我们回到了古人亲朋齐聚,酒尽之时笑说明年春上再相聚的美好场景;“青山在,人未老,共祝愿,祖国好”是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对于个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殷殷期盼。

音乐欣赏

李谷一同外国人唱演唱《难忘今宵》 原图链接图片来自搜狐娱乐

                [2017央视春晚]歌曲开场歌、《难忘今宵》[5]

                董文华一首《难忘今宵》经典歌曲!好听醉   [6]

                杨钰莹一首《难忘今宵》,好美 好甜 好听![7]

                宋祖英的一首《难忘今宵》,真是太好听了

                祖海演唱《难忘今宵》 人美歌甜 [8]

                难忘今宵 乔羽作品音乐会(2011年)[9]

                李谷一 蒋大为领衔老中青三代合唱《难忘今宵》[10]

视频

李谷一-歌声飘过30年-《难忘今宵》_高清

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