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杜鵑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這首歌曲是科教片《四川杜鵑花》的插曲,由歌唱家李谷一演唱。1981年,李谷一在文化部迎春晚會上演唱後,一時間風靡大江南北,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
歌曲簡介
中文名稱:可愛的杜鵑花
歌曲演唱:李谷一
音樂風格: 中國風、流行、戲曲
歌曲語言:普通話
歌曲歌詞
杜鵑啊杜鵑可愛的花呀
杜鵑啊杜鵑可愛的花呀
紅如火艷如霞
撒滿山谷香滿崖
你放異彩不爭春
專為祖國吐芳華
哩...哩...
專為祖國吐芳華
啦...啦...啦...
啦...啦...啦...
專為祖國吐芳華
杜鵑啊杜鵑可愛的花呀
杜鵑啊杜鵑可愛的花呀
蜂兒蜜碟兒戀
鳥兒見了忘了家
你放異彩不爭春
專為祖國吐芳華
哩...哩...
專為祖國吐芳華
啦...啦...啦...
啦....啦...啦....
專為祖國吐芳華
歌手簡介
中文名:李谷一
別名:李滇惠、李谷貽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44年11月10日
國籍:中國
籍貫:湖南長沙
出生地:雲南省昆明市
民族:漢族
畢業院校:湖南省藝術學院舞蹈專修科
職業: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音樂代表作品:《鄉戀》;《知音》;《難忘今宵》;《邊疆的泉水清又純》
出道地區:內地
星座:天蠍座
血型:AB型[1]
獲得榮譽
1991年獲文化部優秀演員獎
1996年獲美國ABI協會頒發的世界藝術家成就獎的金獎
1999年獲CCTV-MTV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早年經歷
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中國著名歌唱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李谷一是建國後華語樂壇的開創性人物,在國內首倡通俗唱法,貢獻之大只有華語樂壇的歌后鄧麗君(中國台灣)可以與之比肩。李谷一本是湖南花鼓戲演員,後調入中央樂團擔任獨唱演員,在50多年的從藝生涯中她演唱了700多首歌曲,其中40多首歌曲在海內外廣泛流傳,如《知音》、《鄉戀》、《邊疆的泉水清又純》、《妹妹找哥淚花流》等。1986年她創建中國輕音樂團並擔任團長。1988年她被美國傳記協會列入《世界傑出人物錄》。1996年她獲美國ABI協會頒發的「世界藝術家成就獎」。
演藝經歷
1974年,她在交響樂《智取威虎山》中,擔任主要角色小常寶,同時在演出中演唱了多首歌劇選段及傳統民歌,先後出訪了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香港。
1976年,為電影《南海長城》配唱主題曲《永遠不能忘》。在之後的幾年裡,先後為上百部電影錄製歌曲。
1979年和1981年,李谷一在太平洋影音公司錄製了二十多首祖國各地民歌並出版專輯。
1980年,演唱中國內地第一首流行歌曲《鄉戀》。
1981年至1982年,兩次與美國紐約交響樂指揮家吉爾伯合作,演唱交響樂組曲,其中演唱的中國的《三江組曲》獲文化部二等獎。
1983年,參加首屆春晚,是央視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在觀眾的點播下獻唱了《鄉戀》等9首歌曲。
1984年,參加春晚,演唱了6首歌曲,其中《難忘今宵》成為後來三十年春晚的結束曲。
1984-1985年,參加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的演出和電影拍攝工作,受到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獲文化部表演一等獎。
1985年,在法國巴黎和荷蘭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等地舉辦了獨唱音樂會,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在這些國家舉辦獨唱音樂會的歌手。同年,為振興花鼓戲,又在家鄉湖南舉辦多場音樂會。
1986年,籌備了4年的中國輕音樂團正式成立,李谷一任團長。在李谷一帶領下,全團演出達千餘場。曾奔赴雲南老山前線慰問演出;為美國總統里根訪華演出;出國訪問演出;受到文化部、地方政府、部隊的多次表彰。
1988年,被具有權威性的美國傳記協會列入《世界傑出人物錄》。
1989年,獲廣電部中國唱片社頒發的首屆「金唱片獎」。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她演唱了《前門情思---大碗茶》、《故鄉是北京》、《四合院兒》等。
1991年,獲文化部「優秀演員獎」、「新曲目優秀獎」。
1996年,調入東方歌舞團任黨委書記、副團長。
1999年,獲CCTV-MTV(中國中央電視台與美國MTV電視台)頒發的「終身成就獎」。
社會活動
2008年5月12日,在中央電視台承辦的《愛的奉獻》—抗震救災募捐活動中捐助了6萬善款。
2017年11月,擔任湖南省119」消防安全宣傳月消防公益使者。
社會評價
李谷一的歌聲輕巧甜美,行腔婉轉流暢,咬字清晰講究;她的演唱不僅保持了民族特色和韻味,同時借鑑了西洋唱法的技巧,形成了中西合璧、獨樹一幟的現代新民歌演唱風格。(《中華兒女》評 )
舞台上,她甜美多情、風采動人;生活中,她率性火辣、仗義執言;她開創了中國樂壇民族唱法與通俗唱法相融的先河,其演唱風格和技巧,對我國民族聲樂和通俗音樂的發展,有了新的突破,開創了一代歌風。(央視網評)
李谷一一直保持低調,待人接物從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直爽熱心的性格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她的聲音像一股清新的風叩動着人們束縛已久的心扉。(新浪娛樂、搜狐娛樂評 )
李谷一始終將自己的藝術實踐與改革開放進程緊緊相連,用歌聲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歷程,用作品抒發祖國的豪情、民族的豪邁、人民的心聲。(新華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