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解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解方(1908年-1984年4月9日),原名解如川,字沛然,吉林省东平(今东丰县小四平镇)人。少将军衔[1],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

生平

少年入东北军

解方在奉天第三高等中学读书时,与张学良胞弟张学铭是同学。因为张学铭欣赏解方出众的才华,故邀请解随其前往日本读书。在国军中官至少将,在解放军中也是少将,所以被称为“双料少将”[2]

东京成城学校学习日语,并初涉军事。在日本学习半年后,张学良调解方回国。国内短暂的军旅生活后,1928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期步兵科进修,并按照规定服役于日军第3师团第6联队。因为不久之后发生济南惨案,该联队被调派前往中国支援侵华日军,解方愤而离队。日本为拉拢奉系军阀,并没有追究,解方仍进入学校学习。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在日军见习半年后于1930年回国,任天津市保安总队队长、天津市警察局侦缉队长(当时张学铭任天津市市长兼公安局长)。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11月8日晚10时30分驻天津日本军在土肥原贤二指挥下,分3路向市政府和市警察局大楼发起猛烈进攻。解方率领保安队凭借简易工事,给日军迎头痛击。1931年12月1日清晨,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发动大规模进攻。解方率领保安队顽强反击,取得胜利。史称“天津事件”。

1935年在东北军第五十一军军部参谋处任二科中校科长,积极对于学忠、张学良进行反蒋、联共抗日的宣传。曾三次被张学良派赴广西密见李宗仁白崇禧,联络合作抗日。西安事变发生时,他密传张学良亲电,使驻兰州的东北军于学忠部队及时参加反蒋行动,把驻兰州的中央军全部缴械。1937年2月任中共东北军上层工作委员会委员,随东北军东调苏北。参加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1939年初任第五十一军第一一三师第三三七旅上校副旅长。1939年夏任第一一四师少将参谋长,中共五十一军(地下)工委书记。

投身革命

1931年参加革命,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6月奉命到延安。1942年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接见,并建议改名为解方(谐音“解放”),任中央军委情报部三局局长。1942年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中共中央党校军事训练班秘书长。1945年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参谋长、吕梁军区参谋长。

东北夏季攻势前夕的1947年5月上旬,解沛然向辽东军区肖劲光司令员、陈云政委建议:要攻克梅河口,必须先扫清外围之敌。5月13日,南山城子之战打响。

1948年1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兼湖南军区参谋长。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司令部教育处处长并兼中南军政大学教育长。

1951年朝鲜战争谈判代表团,分别为解方、邓华、南日、李相朝、张平山。

1950年解方改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副军长。1950年3月5日,解方率356团攻打涠洲岛并取得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中,解方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因解方精通日语,粗通英语聪明机智,所以还担任朝鲜停战谈判志愿军代表、朝中方面代表团代表。朝鲜政府授予他自由独立一级勋章和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朝鲜停战后,归国任中央军委军训部副部长、1954年任日内瓦会议越南停战谈判中方顾问、军事学院科学研究部部长、副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教育长、副院长,后勤学院副院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排名第一。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文革时,他被诬蔑为“吕正操张学思、解方、阎宝航、高崇民、贾陶、刘澜波东北反党集团”,入狱8年。

视频

解方 相关视频

张学良为西安事变“忏悔”:立志救国,反倒误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