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帕拉林匹克运动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帕拉林匹克运动会

图片来自foreignpolicyi

帕拉林匹克运动会(英语:Paralympic Games),简称帕运会、帕运、帕奥,是一项为身心障碍者而举办的综合型国际体育赛事,由国际帕拉林匹克委员会(IPC)主办。参赛者包括移动障碍、截肢、失明、性麻痹等带有身心障碍运动员

简介

帕拉林匹克运动会是全球肢体、视觉及智能障碍运动员的最高殿堂为主体。 帕拉林匹克(Paralympic)是由希腊语介词“Para(意思是并行)”与“奥林匹克Olympic”两个字组合而成,意指帕拉林匹克是和奥林匹克相同等级的国际级运动赛事,都是运动员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帕拉林匹克最早的起源是帮助在战争脊椎损伤的军人进行复健的训练,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竞技运动。1989年9月,世界帕拉林匹克委员会(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IPC)成立,愿景是透过帕拉运动打造一个包容的世界。[1]

残奥会

帕拉林匹克运动会在香港澳门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地称为残疾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是一系列周期性的国际多项体育赛事,涉及一系列身体残疾的运动员,包括肌肉力量受损(例如截瘫和四肢瘫痪肌肉萎缩症、脊柱裂) ,被动运动范围受损,肢体缺陷(例如截肢或阅读障碍),长差异,身材矮小,肌张力亢进,共济失调,手足徐动,视力障碍和智力障碍

冬夏残奥会

帕拉林匹克运动会有季和季残奥会。1960年起开始举办夏季帕运、1976年开始举办冬季帕运,两者的举办时程分别于1988年及1992年起与奥林匹克运动会同步,包括在同一个主办城市以及在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后的一个月内举行。自 1988 年韩国首尔夏季奥运会以来,几乎在各自的奥运会之后立即举行。所有残奥会均由国际残奥委员会(IPC)管理。

Paralympic辞源

Paralympic的词源最初据说是由Paraplegia(因脊髓损伤等导致下半身不遂者)+ Olympic(奥林匹克)所组成。据IPC称,“Paralympic”一词的使用最初确认见于1953年英国一家报纸的头版头条,用于代指史托克曼戴维尔运动会(Stoke Mandeville Games),但名称的由来不明。

历史

1948 年 7 月 29 日,即 1948 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当天,古特曼举办了第一届轮椅运动员比赛,叫“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 (Stoke Mandeville Games)”,这就是帕运会前身。1960 年,帕运会终于在罗马首次举行,有来自 23 个国家共 400 名运动员参与。自此帕运便每四年举行一次,直到今天。

帕奥精神

帕拉林匹克“Paralympics”一字蕴含的“平行”和“对等”精神。英文“parallel”(平行)一字的“para-”,正是“在⋯⋯旁”的意思——“parallel”源自希腊语“παράλληλος”,指“在彼此旁边”——与“Paralympic”构词原则相同。可见“Paralympic”是强调“对等”和“平行”,并无“残疾”意思。 早在帕运出现前,已有残障者参与奥运,有些成绩还非常惊人。如1904年奥运,装了一条美国体操选手 George Eyser,共赢得三、两和一的亮丽成绩,包括一枚跳马金牌。1948年奥运,匈牙利Károly Takács在射击赛摘金,但他右手十年前已遭手榴弹炸断,夺金是全靠苦练左手。专为残障者而设的运动竞赛,则要等到二战后才应运而生。最初的目标,是协助战时受伤的退伍军人和平民康复。1944 年,神经医生古特曼(Ludwig Guttmann)应英国政府要求,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开设脊髓损伤中心,利用运动帮助伤残者康复。

名称和符号

名称

名称最初是作为截瘫患者(由于其起源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游戏)和奥林匹克运动的组合而创造的,包含其他残疾群体意味著这不再被认为是非常准确的。目前对该名称的正式解释是它源自希腊语介词παρά , pará(“旁边”或“旁边”),因此指的是与奥运会同时举行的比赛。1988 年在首尔举行的夏季奥运会是残奥会这个词第一次被正式使用。

符号意义

“精神在运动”是残奥运动的座右铭。残奥会的标志包含红、蓝、绿三种颜色,是各国国旗中代表最广泛的颜色。每种颜色都是 Agito 的形状(在拉丁语中表示“我移动/我摇晃/我搅拌”),这是专门为残奥会运动设计的不对称新月形的名称。三个 Agitos 围绕一个中心点,这是来自全球各地的运动员聚集的象征。IPC 的座右铭和符号于 2003 年更改为当前版本。这一变化旨在传达这样一种理念,即残奥会运动员具有竞争精神,国际残奥委会作为一个组织意识到了自己的潜力,并正在朝著实现它的方向前进。IPC 的愿景是“让残奥会运动员获得卓越的运动成绩,激励和激发世界”。残奥会的国歌是“Hymne de l'Avenir”或“未来的国歌”。它由蒂埃里·达尼斯创作,并于 1996 年 3 月被采纳为官方国歌

台湾以帕奥正名

台湾原将 Paralympic称作“残障奥运”,后来在身心障碍者与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于2004年改以音译称作“帕拉林匹克运动会”,以顾及身心障碍者感受。以Paralympic音译“帕拉林匹克运动会”,很多国家地区皆称“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2022年5月17日中华民国残障体育运动总会举办更名记者会,由体育署副署长林哲宏、中华帕拉林匹克总会会长穆闽珠以及曾经担任帕运柔道选手的歌手萧煌奇共同进行更名仪式,正式更名成中华帕拉林匹克总会。“Paralympics”译成“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不能说错,只是没反映到今天的帕运精神。其他华人地区应效法台湾的正名。[2]

缘起

1948 年英国伦敦夏季奥运会开幕当天,第一次为残疾运动员组织的体育赛事与奥运会同时举行。出生于Stoke Mandeville 医院的犹太裔德国人Ludwig Guttmann博士,曾在 1939 年协助难民学术委员会(CARA)帮助逃离纳粹德国,为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举办了一场体育比赛脊髓损伤患者。第一届残奥会被称为1948 年国际轮椅运动会,旨在与 1948 年奥运会同时举行。格特曼的目标是为残疾人打造一场堪比奥运会的精英体育比赛。

残奥会前身

1952 年,这些比赛再次在同一地点举行,荷兰以色列的老兵与英国人一起参加了比赛,这使其成为同类比赛中的第一次国际比赛。这些早期的比赛,也被称为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被描述为残奥会的前身,斯托克曼德维尔在残奥运动的传说中的地位与希腊在奥运会中的地位相似。

重要里程碑

残奥运动有几个里程碑。第一届官方残奥会于1960 年在罗马举行,与第九届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同时举行,但不再只对退伍军人开放。来自 23 个国家的 400 名运动员参加了 1960 年的奥运会。自1960年以来,残奥会与奥运会在同一年举行。奥运会最初只对坐轮椅的运动员开放;在1976 年夏季奥运会上,不同残疾的运动员首次被纳入夏季残奥会。 随著更多残疾分类的纳入,1976 年夏季奥运会扩大到来自 40 个国家的 1,600 名运动员。1988年首尔夏季残奥会是残奥运动的又一里程碑。1988 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夏季残奥会直接在首尔举行,在同一个主办城市,使用相同的设施。这开创了1992 年、1996 年和2000年的先例。它最终在 2001 年国际残奥委员会(IPC) 和国际奥委会(IOC) 之间的协议中正式确定,并延长至 2020 年。2018 年 3 月 10 日,两个委员会进一步将合同延长至 2032。1992 年冬季残奥会是第一次使用与冬季奥运会相同的设施的冬季奥运会。

分门别类

国际残奥委员会(IPC) 已经建立了十个残疾类别,包括身体视觉智力障碍。。鉴于残疾人运动员的残疾种类繁多,运动员可以参加多个类别的比赛。允许的残障分为十种符合条件的残障类型。这些类别是肌肉力量受损、被动活动范围受损、肢体缺陷、腿长差异、身材矮小、张力亢进、共济失调、手足徐动、视力障碍和智力障碍。这些类别进一步细分为各种类别。运动员根据他们的损伤程度被划分到每个类别中,在一个因运动而异的功能分类系统中。患有其中一种残疾的运动员可以参加残奥会,尽管并非每项运动都允许每一种残疾类别。这些类别适用于夏季和冬季残奥会。

残疾类别

身体损伤

有八种不同类型的身体损伤:

  1. 肌肉力量受损——在此类损伤中,肌肉产生的力量会降低,例如一侧肢体、身体一侧或下半身的肌肉,(例如脊髓损伤、脊柱裂、术后脊髓灰质炎综合征)。
  2. 被动活动范围受损——一个或多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有系统地减少。不包括关节炎等急性疾病。
  3. 肢体丧失或肢体缺陷——由于疾病、外伤或先天性肢体缺陷(如阅读障碍)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骨骼关节的全部或部分缺失。
  4. 腿长差异——由于先天性缺陷或外伤,一条腿发生显著的缩短。
  5. 身材矮小——由于骨骼或软骨结构的肌肉骨骼不足,腿部、和躯干缩短导致站立高度降低。(如软骨发育不全、生长激素缺乏、成骨不全)
  6. 张力亢进——张力亢进的特征是肌肉张力异常增加和肌肉伸展能力降低。张力亢进可能由损伤、疾病或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状况(例如脑瘫)引起。
  7. 共济失调——共济失调是一种由肌肉运动缺乏协调性组成的损伤(例如,脑瘫、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症)。
  8. 手足徐动症– 手足手足症通常以不平衡、不自主的运动和难以保持对称姿势为特征(例如脑瘫、舞蹈手足徐动症)。

视力障碍

有视力障碍的运动员,从部分视力(足以被判定为合法失明)到完全失明。这包括视觉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眼睛结构、受体、视神经通路和视觉皮层)的损伤。视力障碍运动员的视力正常的向导是比赛中如此密切和重要的部分,视力障碍运动员和向导被视为一个团队。从 2012 年开始,这些向导和有视力的5 人制足球守门员有资格获得自己的奖牌。

智力障碍

有严重智力障碍和适应性行为相关限制的运动员。IPC 主要为身体残疾的运动员提供服务,但残疾组智力残疾已被添加到一些残奥会上。这仅包括在 18 岁之前被诊断出患有智障的精英运动员。 但是,国际奥委会认可的世界特奥会向所有智障人士开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