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民国行政区划

图片来自pixnet

中华民国目前依据《宪法增修条文》及《地方制度法》来规范行政区划制度。

介绍

如按照现行法律定义区划层级,一级行政区为直辖市,二级行政区为,三级行政区为县辖市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四级行政区为村、里,五级行政区则为

依照1999年制定之《地方制度法》规定,一、二、三级行政区具有公法人地位,四、五级行政区则为附属于上级行政区的编组单位,不具有公法人身分。而具有实施地方自治功能之行政区(公法人)称为“地方自治团体[1],目前包括直辖市、县、市与乡、镇、县辖市。省原为地方自治团体,在《地方制度法》施行后被剔除,成为不具公法人身分的行政区单位;县与市的地方自治原受省政府监督及指挥,改为实务上由中央政府(行政院)直接负责,但在部分法律与户籍国民身分证等政府文书上全称依然是使用“○○省○○县(市)”。

此外,行政院为了便于地方民众接洽中央业务,增设数个“区域联合服务中心”,由各部会以任务编组方式成立,取代省政府原有之功能。由于直辖市、县、市为最主要的行政区划及基层政权单位,因而常合称为“县市”。现在的范围是1949年政府迁台后及1950年底丧失海南特别行政区江苏省省政府驻地嵊泗县又1955年受美军帮助将驻浙江省大陈岛部队转进自由地区,至此台澎金马领域除内部划分外,大致不变至今。

历史沿革

北洋时期

中华民国建国初期,承袭清朝旧制。不同之处在于废除,将所有不管全改为县,1914年时在省县之间设置93个。当时的省份依当时顺序排列,有直隶奉天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山西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22省。北洋政府在22个省之外设了京兆地方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等几个特别区域,西藏外蒙古青海3个地方胶澳淞沪等2省级商埠,另保留阿尔泰塔尔巴哈台伊犛3地区(后均并入新疆省)。

训政时期

1928年北伐后,国民政府废除了,另外设立了行政督察区,作为省的派出机构,一个行政督察区管理十几个县。国民政府北伐后,改直隶奉天2省为河北辽宁,并京兆特别区入河北,将热河察哈尔绥远川边宁夏青海改建为6个省(川边特别区改建西康省),总计28个省,另外加上西藏蒙古2个地方,以及分自俄、英收回的东省特别区威海卫行政区。国民政府并设立特别市(即直辖市),先后设置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武汉(后改名为汉口)、广州(后降为省辖市抗战胜利后再升格)、西京(后降为省辖市抗战胜利后改称西安并再升格)、重庆抗战时期设置)等9个特别市。

此外,东北政务委员会自设兴安屯垦区西南政务委员会曾一度设立琼崖特别区马仲英则一度自设河西省,惟除了琼崖特别区系获国民政府报准外,均为地方私设省级政区。

宪政时期

1945年对日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将原东北三省根据满洲国时期的行政区划改置成东北九省,增设辽北安东合江松江嫩江兴安等6省及沈阳大连哈尔滨等3个直辖市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台湾后,在和约签订前即先纳台湾为35行省之一。中华民国政府并将海南岛设立海南特别行政区,以预立建省之准备。

1921年苏联控制外蒙古,至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蒙古地方人民举办公投以决定是否承认独立,于隔年1月5日承认外蒙古独立。但随后政府认为苏联威胁中国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及远东和平,1953年中华民国在联合国通过“控苏案”,撤销对外蒙古独立的承认。1955年中华民国否决蒙古人民共和国(即外蒙古)加入联合国,但苏联以外交手段迫使中华民国停止阻挡,最后外蒙古在1961年加入联合国。2002年后,中华民国政府逐渐与外蒙古(今名蒙古国)建立非官方之外交关系。

播迁台湾

1949年国共内战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此后的行政区划的变化多仅限于实际统治区;但宣称仍对大陆地区拥有主权,并撤销对外蒙古独立的承认。故仍依照政府迁台之前之行政区划绘制中华民国全图,最新版由内政部于1998年绘制出版,之后未再对大陆地区行政区划进行发布。相关政府机关对大陆地区之行政代号亦逐步废止,例如:行政院主计处主管之《 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划代码》于2005年10月3日公告停止适用[2];政府所发表之“中华民国年鉴”也于2005年起不再将大陆地区列于“土地”一章之中[3][4]。2005年所公告之中华民国行政区划包含35省、14直辖市(1949年以前设立12个,政府迁台后增设两个)、2地方(西藏蒙古)及1特别行政区。此后的区域规划仅限于实际统治区。

台湾省

台湾的行政区划规划始于明郑时期,清朝于1885年成立福建台湾省;1895年至1945年受日本统治;1945年中华民国接管台湾与附属岛屿后,设置行政长官公署,接管之初大至沿用台湾日治时期行政区划,州厅级改为县台北县新竹县台中县台南县高雄县花莲县台东县澎湖县州厅辖市改为省辖市基隆市台北市新竹市台中市彰化市嘉义市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市,但原宜兰市花莲港市并未改为省辖市,而是为此于县级下增设5万人口数以上改为县辖市、州辖郡改为县辖区(区署仅为派出机关)、街庄分别改为镇乡,此时台湾省下设8县9市。1947年公署改组为台湾省政府。1949年增设草山管理局(隔年更名为阳明山管理局,原日治时期蕃地亦改为县辖区。

1950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将台湾省辖下8县9市再划为16县宜兰县、台北县、桃园县、新竹县、苗栗县、台中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嘉义县、台南县、高雄县、屏东县、澎湖县、花莲县、台东县)、5省辖市(原新竹市、彰化市、屏东市降为县辖市并划出部分乡镇,嘉义市则直接分为数个乡镇)、1管理局,同时废除县辖区。1959年台湾省政府颁布〈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调整县辖市人口数需达10万方可改制。1967年台北市升格为直辖市(隔年阳明山管理局与周边乡镇并入台北市)。1973年7月1日,增设梨山建设管理局。1977年再将改制为县辖市的人口数标准提升为15万人。1979年高雄市合并小港乡升格为直辖市。1981年台湾省地方自至刚要修法后规定县政府所在地可不受人口需求直接改制为县辖市(仅适用于台湾省);同年梨山管理局裁撤。1982年再度成立省辖市级的新竹市与嘉义市。

福建省

1949年8月福建省政府迁至金门群岛隶属于福建省金门县马祖列岛则分属于福建省长乐县连江县罗源县乌坵隶属于福建省莆田县。1956年7月因金马地区实施〈战地政务实验办法〉战地由军政指挥,金门群岛全境由金门县管理、马祖列岛全由连江县管理,福建省政府精简化并迁至台湾省台北县新店镇(今新北市新店区)。

其他省份
  • 广东省-海南特别行政区:1949年南海诸岛广东省划出成立海南特别行政区,1950年5月解放军攻下海南岛后海南特区政府停止运作。1972年3月7日立法院才通过停止适用《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公署组织条例》、《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组织条例》两份法律,直至1979年高雄市改制为直辖市后,南海诸岛(东沙岛与南沙太平岛等)改交由高雄市代管,2003年5月13日正式废止这两份法律,同年5月28日总统令正式公布。
  • 江苏省:1949年后江苏省政府陆续迁往崇明岛嵊泗列岛,1950年随著国军撤离嵊泗之后江苏省从中华民国的版图上消失。
  • 浙江省:1949年浙江省政府迁至大陈群岛,1955年在大陈岛撤退后废除。
  • 云南省:1950年云南省政府迁至泰国曼谷后,于1951年5至7月短暂收复四个县份,最后因撤离官兵而废除。

精简政区

1992年11月7日金马地区战地政务终止,1996年1月15日福建省政府迁回金门办公,但省政府维持原精简化之编制,且不设省议会。1994年立法院通过《省县自治法》,将省辖市直接称为“市”,并废除县治可为县辖市的规定条款。1998年由《地方制度法》取代先前法律,省政府遭虚级化而改为行政院的派出机关;而县辖市设置规定改为适用全国(人口数标准不变,先前因县政府所在地而改制的县辖市不变动)。2009年立法院《地方制度法》修法,增订各县市经议会通过或人口数达200万以上者得以报请行政院申请改制为直辖市。2014年1月立法院修正《地方制度法》部分条文,改制为县辖市的人口数标准降回10万。2018年行政院将省级外出机关预算与额员归零,原业务与额员改由其他部门承接,省级单位实质消失。至此中华民国的行政区划单位有6直辖市(一级行政区)、3市13县(二级行政区)与146乡38镇14市170区(三级行政区)

关于行政区调整议题,不时有人提出建议。基于历史因素,台湾省与福建省的范围有极大的差距,一个占全国极大比例,另一个仅辖金门马祖且已经虚级化。由于资源大多分配于台湾南北两端的台北市高雄市,不利于中部地区发展;而原台北县人口早已达直辖市标准,也应该给予直辖市规格的资源。另外,县市划分过细,缺乏整体规划。首先先降低区划阶级,也就是省虚级化。李登辉政府时期将台湾省虚级化,将原由省政府负责的相关业务改由中央行政部门与区域联合服务中心承接,首先成立南服,陈水扁政府时期又陆续成立中服、东服以分担业务。而整并政区的部分,许多人提出如“三都十五县”(马英九提出)、“四省两特区双首都”(吕秀莲提出)及“六星计画”(谢长廷提出)等计画,然而改革的过程遇到许多阻碍。到了马英九政府时期,以马英九所主张的三都十五县计画为蓝图,实施更多的区划变更。

1998年,中央政府实施省虚级化政策,使台湾省政机构大幅精简;原由省政府负责之政务,转由行政院及其所属的区域联合服务中心来共同承担。2007年,人口超过200万的台北县升格为准直辖市,可享有直辖市等级之资源分配,而行政区则维持县级。

2008年马英九就任总统后,以所主张的三都十五县计画为蓝图,原期望至2014年达成,并以渐进的方式进行修改。[5] 但要实现此计画也有隐忧,例如市“降格”为县辖市后所引起的不满,资源可能过度集中三都。桃园县、台南县市亦接近200万人口,不过台湾本岛面积最大的花莲县却仅34万人。

2009年,行政院确定台北县单独改制为直辖市并改名为新北市,而高雄县市、台中县市、台南县市则各自合并升格为直辖市,此次行政区调整计画被称为“五都升格”。此外,桃园县自2011年起准用直辖市编制,成为“准直辖市”。这和原有三都十五县的方案有所不同,如台北县、台北市及基隆市最终没有合并,原不在“三都”构想内的台南县市也一并获得升格。

2010年12月25日,七个县市提出的县市改制直辖市案生效,共有新北市(原台北县)、台中市(原台中县、市合并)、台南市(原台南县、市合并)、高雄市(原高雄县、直辖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俗称“五都改制”。经此变更后,中华民国全国行政区划分为5直辖市、3市、14县。2010年6月,桃园县人口超过200万人,获行政院核准于2011年起准用直辖市相关规定。

2012年11月,在张通荣市长关说案之后,基隆市的合并问题再度浮上台面,不论是新北市与基隆市合并、台北市与基隆市合并、三市(新北市、台北市与基隆市)合并、大基隆市(基隆市加上新北市基隆北海岸地区,独立成另一个直辖市)、甚至于加入宜兰县的合并案,随著选举再度成为话题。

2014年12月25日,桃园县升格为直辖市桃园市

未来规划走向

基于历史因素,目前福建省与台湾省范围有极大的差距,一个仅辖金马地区,另一个占全国极大比例。而且两省都已省虚级化,目前由行政院与区域联合中心负责。另外,在五都规划后资源尚集中于北二都中,不利于中部地区发展;县市划分与人口分布无法契合,导致施政难以整体规划。

在确立现今六都十六县市的方案之前,不时有人提出各种的改制方案,常见的有县市合并升格、“三都十五县”(马英九提出)、“四省两特双首都”(吕秀莲提出)及“六星计画”(谢长廷提出)。多数的议题都包含扩大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行政区以及台中市升格等诉求,惟行政区调整涉及各行政区重划、预算分配、取消部份乡镇市选举、地方性选举选区调整等议题,影响层面过大,故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但也反应出行政区划规划欠佳的事实,不论泛蓝泛绿阵营皆有探讨此问题之声浪。

2012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候选人蔡英文支持新竹县合并、嘉义县合并,认为这是比较有立即性的需求,可以列为优先考虑项目。

中华民国内政部部长李鸿源认为中华民国的划分得太小,地方政府人力、能力普遍不足,导致县市政府根本没有能力解决该解决的问题。他指出目前地方制度设计的思维很怪,以为中华民国是个大国,所以才会分那么多县市,让地方人力、资源分散,而中央和地方的人力、资源又重叠,他主张应该以五都为核心,合并周边县市,提升地方政府的规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台湾划分为五个大行政区,在北部中部南部东部中央山脉原住民保留区,各自成立一个大行政区[6]

李鸿源初步规划,将现有的五都直辖市,再和周边县市整并成六个直辖市,划分成北基宜市桃竹苗市中彰投市云嘉南市高屏澎湖市、花东市。另外,现行的368个乡镇市区,也可能整并成150个,人口较多的乡镇市区(20万以上),升格成县级市,台湾大约有50至76县级市,例如新北市板桥区再升格成板桥市(县级)[7]

中华民国前总统李登辉认为,“六都十六县市”现状,应重新调整为“七大区域”,各区按本身资源与特色,永续发展规划。他主张“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兰县”合并为1区,“桃园市新竹市新竹县苗栗县”合并为1区,“台中市彰化县南投县”合并为1区,“云林县嘉义市嘉义县台南市”合并为1区,“高雄市屏东县”合并为1区,“花莲县台东县”合并为1区,“澎湖县金门县马祖列岛”等离岛合并为1区,全中华民国分成七大区域。

立法委员陈明文建议中华民国全国应整并为7大直辖市,北北基宜整并为一个直辖市,桃竹苗整并为一个直辖市,中彰投整并为一个直辖市,整并为一个直辖市,高屏整并为一个直辖市,澎金马整并为一个直辖市,全国应一致性的行政区划(注:现行制度采取二级政府制和三级政府制,制度紊乱,权责不清),才能拉近城乡之间的落差,带动中华民国全面的发展[8]

参考文献

  1. 台北市政府法规委员会 ─ 何谓“公法人”?. [2011-12-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4). 
  2. 行政院主计总处-法规内容(外部版). [201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1). 
  3. 存档副本. [2011-0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9). 
  4. 台当局弃用“中华民国全图”. [2011-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23). 
  5. 三都十五县 马指示渐进推动 ,自由时报
  6. 将掌内政部 李鸿源:推动国土规划. 公视新闻网. 
  7. 民视. 国土新规划 乡镇市拟合并升格. 民视. 2012-02-13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中文). 
  8. 县市合并议题烧 陈明文:全国应并为7大直辖市 - 政治. 自由时报电子报. 2017-05-23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