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陳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陳島,行政上隸屬於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大陳鎮,位於椒江區東南52公里的東海海上。

大陳島由「上大陳島」(面積7平方公里)和「下大陳島」(面積4.89平方公里)組成,同屬台州列島。下大陳島是大陳鎮的駐在地。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0-60%,為省級海上森林公園。

簡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大陳島只是一個普通的海島,二戰期間曾被日本占領。二戰結束後,中國共產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大挫國民政府,於中國大陸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政府則遷至台北,但仍實際控治着大陳島在內的大陸沿海諸多島嶼。

1950年代初的台海對峙中,大陳島處於對峙的最前沿,軍事地位相對提升,國民政府基於戰備需求,開始在大陳島上修建硬件設施,成果比較顯著的是教育和衛生方面。1951年開始推展基礎教育,開辦了許多學校,並成立第一所中學中正中學。1953年衛生所成立,醫療資源和硬件設施的投入,使島上衛生環境和居民衛生習慣明顯改善。

1955年2月,中華民國方面施行了大陳島撤退,毀壞島內設施,向台灣撤離[1],隨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大陳島。

1956年1月,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向溫州青年發出「組成志願墾荒隊,開發建設大陳島」的號召。當年1月31日,首批227名青年登上大陳島開始了墾荒生活,至1960年共有467名墾荒隊員上島墾荒。2013年1月6日,胡耀邦銅像在大陳島揭幕。

地理環境

大陳島為台州列島106個島礁中的主島,分上、下大陳,二島僅相隔2.5公里水道,總面積11.89平方公里。上大陳島,又名上台,面積 6.6平方公里,丘巒起伏,主要種植甘薯、豆類,西南部有避風港灣。大陳鎮駐地下大陳島,距海門港52公里,又名下台,面積5.2平方公里,以丘陵地形為主,漁業發達,多漁船停泊,避風港灣設有台州漁業指揮部。最高峰鳳尾山坐落島西部,海拔228.6米。島上崗巒起伏,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獨特,適宜度假、休閒觀光和尋訪史跡旅遊

大陳島是國家級中心漁港、省級森林公園和省海釣基地,島周海域是浙江省第三大漁場,魚汛期,島四周千帆雲集,桅檣如林,入夜,漁火萬千,蔚為大觀。素有「東海明珠」之美稱。

大陳島氣候宜人,景觀奇絕、海產豐盈、自然條件優越,尤適遊客「游海島、觀海景、釣海魚、吃海鮮、玩海水」,是人們觀光、休閒、娛樂、垂釣的好去處。夏秋季為登島旅遊的黃金季節。從1991年起,已多次舉辦「海釣節」。

島上森林覆蓋率達56%,年平均氣溫16.7°,具有典型的冬暖夏涼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環境。由於潮汐、洋流、風流和海洋生物的長期作用,形成了號稱「東海第一大盆景」的甲午岩[2]、碧水細沙的帽羽沙、烏沙頭海濱浴場和風景如畫的屏風山、浪通門、高梨、下嶼龍洞等眾多海上奇觀。

大陳島歷史神奇。大陳島碉堡、水牢、戰壕、坑道等戰爭遺址是一江山戰役戰場的歷史見證,大陳島青年墾荒隊傳奇及胡耀邦總書記親臨考察使該島揚名中外。

大陳島島礁四周棲息着眾多的石斑魚、黑鯛、梭子蟹七星鰻、虎頭魚等享譽海內外的魚類生物種群,是我省第二大漁場。其浪通門養殖基地是浙江省目前以大黃魚、鱸魚、真鯛等海珍品養殖為主的最大的深水網箱養殖基地。

大陳島和一江山島上還有豐富厚重的人文景觀。有1955年一江山島戰役時留下的大量戰爭遺址,有青年志願墾荒隊員留下的墾荒史跡和紀念碑、胡耀邦紀念館、宋美齡留下的美齡亭以及風力發電機群等。還有古文化遺址和海神宗教寺觀,如天后宮、漁師廟等。

大陳島旅遊設施完善,島上有數家賓館,食宿稱便。菜餚以小海鮮為特色,著名的有石斑和大陳黃魚,嘗一嘗漁民醃製的魚生、辣螺醬、蟹板等也相當入味。石斑魚系活動於島礁海域的定棲性魚類,稱海中珍品。

大黃魚原為東海聲名赫赫的大宗經濟魚類,漁汛旺發持續千年,因酷漁濫捕,80年代後幾近絕跡。90年代發展網箱養殖,大陳海域生態環境優良,養殖的大黃魚品質十分接近野生風味,經鑑定為名牌海產。旅遊者如參觀海洋養殖場,親手抓一抓久違的大黃魚,也是大陳游的一件愜意事。

視頻

大陳島 相關視頻

解放大陳島
大陳一日 台州大陳島絕美航拍

參考文獻

  1. 大陳島 最後解放的城市,搜狐,2019-01-08
  2. 甲午岩傳說,人民網,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