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理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理市打造“智慧城市原图链接来自 云南法制网 的图片

大理市(白语:Guiphet)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是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亦是该州的首府。大理市地处云贵高原上的洱海坝子(盆地),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古代南诏国大理国的都城,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云南省第三大城市,滇西第一大城市,亦为云南最早建市的地区(昆明大理、个旧、东川)之一,是滇西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大理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时间长达五百余年。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市人口52万人,其中白族占65%。除了通用汉语外,白语较为通行。全市辖10个镇、1个民族乡:下关镇大理镇、凤仪镇、喜洲镇、海东镇、挖色镇、湾桥镇、银桥镇、双廊镇、上关镇、太邑彝族乡。共有20个居委会、109个行政村。市政府驻下关镇。

1982年,大理被中国政府列为第一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大理市为中国首批十大魅力城市之首[1]

历史进化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刺激汉武帝探索从西南方前往印度的“蜀身毒道”,经营西南边疆。前109年(汉武帝元封二年)在大理地区遥置叶榆县,是中原王朝最早在云南设县的地区。东汉时隶属于南中地区的永昌郡。大理地区三国时臣服于诸葛亮的南征军,设立了蜀汉云南郡。南北朝时先后属河阳郡、西河郡。当时,白族已大致形成,并在洱海边建筑了多座城邑。

唐朝初年,洱海周边有6个部落,称为六诏。唐高宗时,蒙舍诏以外的五诏均被吐蕃征服。737年(唐开元二十六年),蒙舍诏首领皮逻阁兼并五诏,建立起南诏国,并将都城从蒙舍(今巍山)搬迁到了太和城(今太和村),并以此为基地,继续征服周边地区,控制今天云南大部。

750年(天宝九年)到754年,唐朝先后三次派鲜于仲通李宓率大军攻打南诏国,南诏王阁逻凤与吐蕃结盟,三次大败唐军。

779年(唐大历年间),皮逻阁之曾孙将都城迁至羊苴咩城,即今大理旧城。南诏国在大理境内定都时间共达163年。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派遣节度使前往南诏,与南诏王异牟寻会盟于苍山,两国再度恢复和平。

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权臣郑买嗣夺权,建立“大长和国”。927年,杨干贞扶持赵善政建立“大天兴国”,随后又自立为王,建“大义宁国”。937年(后晋天福二年),段思平也于羊苴咩城定都建国,国号大理。段氏自称是汉人后裔,立国后,大力推行汉文化,并与南宋遣使通商。

大理国历经了316年后,在1253年,为忽必烈亲征所灭。1274年,元朝为便于统治,在押赤城(又名中庆路,今昆明市)设置了云南行省,同时设立大理路及太和县,隶属于云南行省。从此云南的中心城市便由大理转移到了昆明

1382年,明军攻占大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仍治太和县,并筑新的府城,即今大理古城。1659年,清军攻入云南清代沿袭明制。1856年(清咸丰六年)爆发云南回变,建立杜文秀回族政权,控制云南大部分地区。

中华民国建立后,裁撤大理府,太和县则改名为大理县。1950年析置下关市,1983年,下关市与大理县合并设立了县级大理市。目前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全市人口中约三分之二是白族人[2]

地理地势

大理地势西高东低,全市年平均气温15℃,降水量1056毫米。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猪、牛、禽蛋等,特产有云南山茶花、苍山杜鹃花、大理雪梨、下关沱茶等。目前工业主要集中于洱海南岸的下关镇附近,有烟草、茶叶、食品、纺织等门类,盛产大理石。

位于大理古城和下关之间的“太和村”是古南诏国早期的都城,有太和城遗址[3],规模较大,是国家级文物。位于洱海西北岸的喜洲镇则是白族居民的聚居地,当地的民族风情浓郁,民居颇具特色。位于洱海北岸的上关镇古代为大理古城的军事屏障,境内遍植朝珠花,以“上关花”而闻名。此外,附近还有鸡足山巍山等景区。

气候特点

大理市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年均气温l4. 9℃,年日照时数2227. 5小时,年降雨量为1051.1毫米,年均元霜期228天,同时还以风高著称,故有“风城”之称。

大理市地处低纬高原,在低纬度、高海拔地理条件综合影响下,形成年温差小,四季不明显的气候特点,“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四季温差不大。全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气温随海拔高度增高而降低,雨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多。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立体气候明显。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大理市土地面积29459平方千米。

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80%以上。现有耕地183161公顷,其中,田90458公顷、地92703公顷。园地面积1333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是柑橘苹果等生产基地;水域面积55333.33公顷,占土地面积的1.9%左右。全州土地使用状况:林地约占60%、牧地占20%、耕地占11.2%、其它用地占8.8%。土壤类别分属于8个纲、13个土类、23个亚类、76个土属、236个土种。紫色土类占土地总面积的31.75%,红壤土占27.7%。

矿产资源

大理境内地质成矿条件好,矿产种类较多。金属矿有锰、、锡、锑、铅、锌、铜、镍、钴、钨、银、、铂、钯、钼、铝、汞等矿床矿点200多个。 非金属矿有驰名中外的大理石大型矿床。据初步勘查,仅苍山小岑峰一带大理石储量就达1亿立方米。还有储量丰富的石灰石、石英砂、萤石、粘土、煤等;金属矿有铂、钯、锰、锑等。

利资源

水资源有淡水湖泊洱海,丰富的苍山泉水和地下水;地热资源有温泉仅塘子铺温泉,水流量就达1310立方米/小时,水温达76.5℃。地下水径流量以最枯流量资料的75%计算也达2.26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大理市是一个天然的植物种质基因库。植物种类有温带甚至一些寒带地区植物的种类代表,还有从亚热带直至热带北缘植物的种类代表;有古老或较为原始的种类,也有后来演化、衍生的植物种类代表。植被的垂直分布明显,州境内的点苍山鸡足山从山脚到山顶分布着热带北缘至温带、高山寒带的各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和景观。州内的主要植被类型有半湿性常绿阔叶林、寒温山地硬叶常绿栎类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灌丛、干热河谷灌丛、高原湖泊水生植被6类。森林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铁杉、冷杉、马尾杉、思茅松、柏树、樟树、椿树、栎树等。珍稀树种有银杏、牟尼柏、罗汉松、秃杉、红豆杉、珙桐等树种。

交通状况

2018年,全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3.31亿元,增长13.9%。

2014年大理市公路通车里程1335公里,G5611大丽高速、G56杭瑞高速途径大理市境内,此外,还有攀大高速等在建高速。2014年旅客周转量969598万人公里,其中铁路38692万人公里,公路890130万人公里,航空33537万人公里,水运7240万人公里。大理市有一火车站“大理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广大铁路终点站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大丽铁路起点站。

大理机场于1995年开通航班。现开通昆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15个中国国内城市航线,承运航空公司包括东方航空、南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重庆航空、云南祥鹏航空、西藏航空和北京首都航空。2015年大理机场运输起降1.1万架次,游客吞吐量达12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600吨。

214国道、320国道、 348国道过境。

民族风俗

三道茶

提起大理,“三道茶”、洱源乳扇都是不能不说的。三道茶分别为苦茶、甜茶、回味茶[4]。苦茶,民间又称为响雷茶,多为烤制,味苦;甜茶,则在茶中加入核桃片和红糖,喝完后口中回甘;第三道,加入蜂蜜花椒,有的加入乳扇,故称回味茶。大理古城文献楼点,大理南诏文化城内,还有喜洲严家大院内的三道茶都是比较地道的,另有民族歌舞表演。

乳扇是一种呈扇形的乳制品,是洱源白族人民待客的一道上等菜。云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卖”,指的就是“乳扇”。乳扇的食法很多,可生吃可熟吃,也可烧、炸、煎、煮等。用乳扇、烤茶、核桃面等泡制的白族三道茶。

民间曲艺

白族调

是白族人民在歌舞时随口兴唱的一种曲调,以白族话演唱,生活气息浓厚。

诵经调

是白族人民在做本主崇拜,诵经时所演奏的曲调。主要乐器为木鱼等,曲调庄重、和谐,显得古老、深沉。但是它并不等同于洞经古乐,二者在音色以及曲调上还存在一定区别。

本子曲

实际上是白族调的一种,分为独唱和对唱。独唱时,除了起头第一段外,往往把第二段无限重复,只在节奏与感情方面略作调整;对唱时,每人八句,反复进行。

吹吹腔

俗名“板凳戏”,是白族的古老剧种之一。吹吹腔以大理为界限,大理以南称为南派,以北则称为北派。两派风格各有特色。吹吹腔讲究韵律,风格多样,表演生动,地方色彩浓厚。

大本曲

又名本子曲,是白族特有的民间说唱曲艺。本子曲往往是以人演唱,一人以三弦伴奏。唱词内容多为白族民间故事以及汉族的文学作品,如《白王的故事》、《蓝季子会大哥》、《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本子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南腔、北腔和海东腔。南腔婉转、轻柔,北腔平直、顺畅,十三腔高亢、粗犷。

洞经古乐

原为一种道教音乐。在明代时期由内地传入西南。随后,在长久的历史演化之中,这种道教音乐慢慢地为西南少数民族所接受,并逐渐融入了民族音乐与乐器,形成了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洞经古乐。巍山洞经音乐与大理洞经音乐为洞经音乐的两个分支。巍山洞经音乐融入了南诏音乐的古典与庄重;大理洞经音乐融入了白族民乐的优美与动听。虽然音色之中偶有区别,但是在乐器方面同采用了笛子、锣、鼓、二胡、三弦、绕、铃子等为伴奏。

洞经音乐常常是在诵经之时进行演奏的。诵经腔调随着音乐游走,相互融合,无比庄重,宛如对古代英雄的赞歌,可谓是天籁之音,悠扬飘逸。

大理扎染

扎染是白族的传统工艺原图链接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扎染是白族的传统工艺,历史相当悠久。用蜡刀将蜡涂于土布之上,旋即用棉布在土布的不同部分捆扎,随后入染料浸染。晾干之后,去掉捆扎的棉布,土布之上就会留有图案各异的扎痕。纯手工制品,朴实大方,素雅凝重。由于棉布捆扎部位不同会造成不同的图案,因此扎染手法多样,变幻无穷。由扎染土布制作的产品非常丰富,如:桌巾、门帘、服装、民族包、帽子等等。

剑川木雕

做工精细,造型多样,形象生动、美观,质地坚硬柔韧,可谓是集明清各式木雕之精华。

建筑特色

大理市是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白族占有大理市人口的65%。白族风情多姿多彩,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

白族民居一向外观整齐、庄重、大方,白墙青瓦,古朴大方。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民居内部庭院多有讲究,往往依据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有四种形式:一为“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耳房;二为“三房一照壁”,即三幢楼房,主房对面为照壁;三为“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楼房,每一处交叉点都有一耳房;四为“六合同春”,即有两个大院,每院三幢楼房,各方的楼廊彼此相连,通行无阻,称为“走马转角楼”。

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朴素大方,而另一种形式“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其建筑十分精美,飞檐翘角,宏伟壮观。

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装饰性的建筑,象征了吉祥、福禄与安康。各种各样的照壁也体现了主人的意愿与企盼,堪称白族民居建筑的精美艺术品。

民族服饰

白族服饰在色彩上大多为红白相间,采用对比鲜明、明亮的色块反衬出色调的协调。女子服饰艳丽、朴素,上身衣装以及头饰较为复杂,下身裙饰比较简单、朴素,而且,年轻姑娘的服饰较为艳丽,年长女子的服饰崇尚淡雅。年轻姑娘好梳辫子,头饰叠成长条形盖于头上,红色的绳子绕辫挽上,形成上为龙马角,下为龙凤尾的格局,左侧一条缨穗垂于耳畔,随风飘扬。“苍山绿,洱海青,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正是对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白族飘带

白族挑花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系围腰头的带子。带端呈扁矛形,带面由宽而窄,与腰头加接处最窄。中老年妇女常用黑、蓝色布料,少数用彩绸,较长且宽大。青少年女子喜用白、蓝色,一般用布料较短且窄。均用挑花装饰,以白线为主,少用红线。年轻人的飘带挑花图丰富,有花卉、飞禽等上百种。图案千变万化,带端部位皆挑绣蝴蝶。

白族首饰

白族金属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等白族地区。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仅大理就有“三宝”、“三元”、“恒丰”、“福美”等铺号十六家,能打制周围白、汉、彝、苗等民族妇女、儿童佩带的金银首饰。有扭丝镯、扁桃镯、剪链、八仙、帽花、戒指、耳环、三须、五须、针筒、耳勺、牙签、冠针、围腰牌、蝴蝶、龙凤等数十种。

白族童帽

服饰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南、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区。男女幼童头饰。以鱼尾帽为母体,演变出虎头帽、猫头帽、狮子头帽、兔子头帽、青蛙帽、老鼠帽等多种形式。均以彩绣装饰。常用图案有梅花菊花等。帽两端缀以圆形银饰,正前上方饰琥珀玛瑙制成的青蛙、佛像或各种造型的银饰品。有的在头顶两侧装弹簧绣球,在帽尾缀银铃。

白族头巾

白族头饰工艺品。方形。女用。流行于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丽江、兰坪等地白族聚居区。按工艺可分为四类:

挑花头巾:蓝布底白线挑花,用几何针法挑制各种图案。青年人头巾挑花艳丽、繁多。随年龄增长,花纹图案不断简化。蓝底白线挑花这一反彩线挑花的色调,是白族妇女头巾最突出的特色。

刺绣头巾:流行于洱源西山、乔后等山区。以天蓝或浅绿色布为底,边为锯齿形彩线挑花,中间绣有山花野草,色彩以大红大绿突出。

扎染头巾:主要流行于大理周城地区。用白布以靛蓝扎染。朴素、明快。

多层头巾:流行于剑川三河、丽江九河等地。除有较简单的蓝底挑花外, 多用头巾包扎造型与层数区别长幼。少幼女童的头巾为单层,用红线扎成兔耳形;青少年女子用红线将双层头巾在头上环扎一周, 翻披在后;婚后妇女则戴多层头巾,少则八层,多则十余层。无论层数多寡,最上边一层定为蓝色,挑制白花。老年人头巾层数减至三五层,以黑线挑花。

白族绣鞋

刺绣工艺品。流行于云南大理。主要有三类:其一为船型绣花鞋。盛行于大理海东、下关山区、洱源等地。以鞋体象木船得名。以船形为母体,演变出鸡冠鞋、鱼型鞋等。共同特点是:鞋头高翅,鞋尾留有尾扣,鞋帮全部刺绣。常用图案有佛手、石榴、菊、等花果及蝴蝶、青蛙、公鸡、蟹等动物。鲜艳夺目。其二为圆口绣花鞋。即系带圆口布鞋,各地均盛行。仅在鞋头绣一组图案,如梅、桃、山茶等花卉,左右对称。上述两类为妇女穿用。姑娘从小即学,一双接一双,日积月累,到婚嫁时已数十双,甚至上百双。接新娘的队伍中有专人挑鞋,示新娘勤劳、能干。其三为绣花凉鞋,男女青年穿用。采用雪白布面与布壳粘合,剪成所需鞋帮形状,滚上边,绣以几何图案或二方连续图案,以上革底,最后在鞋头钉上绣球。通常只在节日盛会或赶集约会时穿用。

民族舞蹈

霸王鞭舞是白族民间舞蹈的特色代表。舞蹈表演所用的彩棍为山竹所制,竹间穿有一串三枚或两串六枚的铜钱。舞蹈时,舞者右手持彩棍,左手拨动鞭的两端,并用鞭轻打身体各关节。

霸王鞭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配合这音乐的节奏,更加优美动听。霸王鞭舞有上百种舞鞭方法,舞蹈动作连贯,轻盈矫健,而且常常能与其他舞种相合拍,组成多种动作,形成“一条龙”、“四梅花”等队形图案。

霸王鞭舞老少皆宜,并且人越多气氛越热烈。民族节日期间,每每于各白族村寨之中欣赏到如此趣意盎然,动作美观、轻灵的舞蹈。

名胜古迹

南诏古城遗址

南诏德化碑是唐碑中的精品,在这里花点时间,有助于你更多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

大理古城

内保存较为完整的白族风格为主的民居建筑群,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整座古城背靠苍山面对洱海。城内的街道呈棋盘式分布,石板路面青瓦坡顶的民居为白族建筑风格。古城内有民居、店铺、寺庙、博物馆、教堂、学校,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民俗,身处其中能感到白族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虽几经修缮,但仍保留原有的格局。古城南北保留着完整的城楼,巍峨的南城门有块匾,上书“文献名邦”。

崇圣寺三塔

它曾经是南诏的象征,如今也是大理的标志性景点。三塔原是南诏时期一组规模庞大的佛教建筑的一部分,后因战乱等原因其他的建筑被毁,只剩下了三塔,成了后人凭吊历史的依据。主塔又名千寻塔,正东砌照壁,镌有“永镇山川”4字。崇圣寺三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崇圣寺

东对洱海,西靠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北约一公里处,点苍山麓,洱海之滨。历史上有9位大理皇帝在崇圣寺出家,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称为“天龙寺”。崇圣寺曾以五大重器(三塔、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像、三圣金像、“佛都”匾)闻名于世,但崇圣寺与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毁于历代的战火及自然灾害。1990年代,重建崇圣寺被提上日程。2003年8月8日,重建工程动工。2005年4月22日,总投资1.82亿元人民币的崇圣寺重建工程全部竣工。其所属的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崇圣寺主要景点有:寺前景点:崇圣寺三塔、大鹏金翅鸟广场 、南诏建极大钟、雨铜观音殿。

寺内景点:石雕 、大雄宝殿、药师殿 、护法殿、 弥勒殿 、十一面观音殿、 阿嵯耶观音阁 、山海大观石牌坊 、望海楼 、罗汉堂 、转经筒 、金刚杵、 财神殿、高僧殿、祖师殿。

著名人物

人物 民族 个人事迹
段思平 白族 大理国第一代国王,白族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张胜温 白族  大理国时期著名的白族宫廷画师
赵藩 白族 清末民初白族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
李元阳 白族 明代白族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号中溪,大理人
王人文 白族 清末四川护理总督,大理城内苍屏街人
李燮羲 汉族 作曲家
杨杰 白族 爱国将领、军事学者、革命烈士,字耿光,大理人
张伯简 白族 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人
周保中 汉族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大理湾桥乡人
王德三 汉族 烈士1930年1月,任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杨丽萍 白族 中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

城市名片

截止2011年,大理市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苍山国家地质公园”和“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等多项桂冠。

2017年12月24日,大理入选2017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6]

2018年5月,第十五届(2018年)中外避暑旅游目的地排名”发布,大理州在2018中国避暑名城榜中排第14名。

2018年5月, “2018年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正式公布,大理市上榜。

2018年5月28日,拟列为2017年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10强县”。

2018年6月,大理市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18年8月15日,“两山”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及全国“两山”百强县发布,大理市的“两山”发展综合指数A+,排名第100位。

2018年9月,大理入选2018城市文旅新引力排行榜,排名第70位。

2018年10月,大理市被确定为“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2018年10月,大理市入选“2018中国西部百强县市”第13名。

2018年11月,荣登“2018中国幸福百县榜”[7]

2018年12月21日,大理被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列入“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友好城市

意大利卡拉拉

日本美马市

中国凯里市

视频

大理有关的视频

大理宣传片
大理·一见钟情
古城大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