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我
宰予,宰姓,名予,字子我,又名予我、宰我,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弟子,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
《大成通志》[1]记载宰予比孔子小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和楚国。
鲁悼公九年,去世,后世追封齐侯、临淄公、齐国公。明嘉靖九年,称为“ 先贤 ”,从祀孔庙。
孔子我们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备受尊崇,相传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足见其流派之大,影响之深。弟子们对于孔子十分尊敬,然而有个弟子却敢于和孔子做对,他就是宰予。孔子对宰予的态度十分微妙,在《论语》里痛骂过几次,晚年却常想念他,夸他言语好,把他列为贤人之一。
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曾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见《论语·阳货》[2])。
他还向孔子提问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假设这么一种情况:如果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掉进井里了,他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应该跳下去救?因为如跳下去则也是死,如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孔子的直接答复是指出宰予这是在愚弄人,提的问题不好,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 (《论语·雍也》[3])
据司马迁著《史记·仲尼弟子列传》[4]及《韩非子·难言》[5]记载,宰予后来当了临大夫,又说其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
但根据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认为司马迁有误,《左传》中并未记载宰予参与田常之乱的事,参与叛乱的是阚止,阚止的字也是“子我”[6][7]。
目录
《论语》
宰予昼寝
出自《论语·公冶长》[8]
〖原文〗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礼坏乐崩
出自于《论语·阳货》[2]
〖原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译文〗
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
井有仁焉
出自于《论语·雍也篇》[3]
〖原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
宰我问:“作为一个仁慈的人,如果有人告诉他:‘有个仁慈的人落井了’,他会跳下去吗?”孔子说:“怎么能这样?君子可以去救人,却不可陷进去;可以受欺骗,却不可以盲目行动。”
既往不咎
出自于《论语·八佾篇》[9]
〖原文〗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一天,鲁哀公约孔子及其弟子宰予交谈社祭(祭土地神)之事。哀公问宰予:“供奉土地神的神土(木牌位)用什么木料?”
宰予回答:“夏代用松木,商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周代用栗木的意思是使黎民百姓害怕得战战栗栗。”
对此,哀公请孔子加以评说。
孔子说:“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再说了,正在顺势办的事,就不要再劝阻,而对已经过去的事,应既往不咎,不必再予追究了。”
宰予问:“老师,您谈到‘既往不咎’,对已经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责备,是广义的,还是专指周代的做法?”
孔子认为周朝的做法及其用意是不妥当的,但又不便明讲,所以,只好用较为模糊的语言回答:“对于既成事实的事,何必再去追究责备呢?把‘既往不咎’的含义推而广之,又有何不可呢?”
宰予又问:“对于曾伤害过您的感情而后来又认错的人,您能对他宽容吗?”
孔子果断地回答:“能,也可以既往不咎!”
哀公、宰予点头微笑。
历代追封
四科十哲
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4] )。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 孔子有十位杰出弟子,号称孔门四科十哲。
- 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子渊)、闵损(子骞)、冉耕(伯牛)、冉雍(仲弓)。
- 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予(子我)、端木赐(子贡)。
- 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子游)、卜商(子夏)。
- 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子有)、仲由(子路)。
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
影片
孔子弟子列表
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4])。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仲尼弟子列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整理出孔子弟子的多人合传。在这篇列传中,有记述较详者,亦有记述简略,只有两字人名,例如商泽、孔忠;可能也有遗漏者,例如郑玄称子禽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未载此人;又秦堇父曾和叔梁纥一起投军,“生秦丕兹,事仲尼。”[10],《史记》亦不载秦丕兹。
《仲尼弟子列传》也有不少错误,例如记录子贡错误百出,子贡参加“艾陵之战”,“大破齐军,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左传》只记有五将军。[11]
|
|
|
|
|
文献资料
- ↑ 《大成通志》
- ↑ 2.0 2.1 《论语·阳货》第二十一
- ↑ 3.0 3.1 《论语·雍也》第二十六
- ↑ 4.0 4.1 4.2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 《韩非子·难言》
- ↑ 国学原典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shiji/sj_067.htm
- ↑ 上海中医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期刊 http://shutcm.vip.qikan.com/Article.aspx?titleid=gjzy20080114-1
- ↑ 《论语·公冶长》第十
- ↑ 《论语·八佾篇》第二十一
- ↑ 《左传·襄公十年》
- ↑ 《春秋左传: 哀公: 哀公十一年》《左传·哀公十一年》:“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甲戌,战于艾陵……获国书、公孙夏、闾丘明、陈书、东郭书……”。
- ↑ 避刘邦讳,改称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