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醬草的功效與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敗醬草的功效與作用敗醬草的正品應是敗醬科的白花敗醬、黃花敗醬的全草,黃花敗醬為敗醬草的主要品種。
墓頭回為敗醬科的糙葉敗醬和異葉敗醬的根。部分地區的墓頭回是菊科的苦蕒菜。
敗醬草以根狀莖和根、全草入藥,在中藥里屬於清熱解毒類藥,性涼、味辛、苦。歸肝、胃、大腸經,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的功效。現代藥學認為,它含揮髮油、敗醬皂甙和β-甾醇葡萄糖式,有抗炎、抗菌、鎮靜、保肝和強心利尿的作用。
除作藥用外,敗醬草也是一種野菜,其嫩根和葉皆可食用,是一種藥食兩用的植物。[1]
目錄
別名
來源
本品為敗醬草科植物黃花龍芽,白花敗醬(苦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狀莖和根、全草入藥。根春秋季節採挖,去掉莖葉洗淨,曬乾。全草夏秋采割,洗淨曬乾。
炮製
洗淨,曬乾,切碎用。
性狀
(1)黃花敗醬 全體常折迭成束。要命莖圓柱形,彎曲,長5-15cm,直徑2-5mm,頂端粗達9mm;表面有栓皮,易脫落,紫棕色或暗棕色,節疏密不等,節上有芽痕及 根痕;斷面纖維性,中央具棕色"木心"。根長圓錐形或長圓柱形,長達10cm,直徑1-4mm;表面有縱紋,斷面黃白色。莖圓柱形,直徑2-8mm;表面 黃綠以或共同棕色,具縱棱及細紋理,有倒生粗毛。莖生葉多捲縮或破碎,兩面疏被白毛,完整呈多羽狀深裂或全裂,裂片5-11,邊緣有鋸齒;莖上部葉較小,常3裂。有限公司枝端有花序或果序;小花黃色。瘦果長橢圓形,無膜質翅狀苞片。氣特異,味微苦。
(2)白花敗醬 根莖短,長約至10cm,有的具細長的匍匐莖,斷面無棕色"木心";莖光滑,直徑可達1.1cm,完整葉卵形或長橢圓形,不裂或基部具1對小裂片;花白色;苞片膜質,多具2條主脈。
傳統應用
敗醬草主治腸癰、肺癰、實熱瘀滯腹痛,用於傳統方劑薏苡附子敗醬散(《傷寒論》):敗醬草、薏苡仁、附予,治療腸癰有膿。
墓頭回主治赤白帶下,跌打損傷,用於治帶片(《上海中成藥》:墓頭回、金櫻子、苦參、知母、蒼朮),治療婦女白帶。
採收和儲藏
野生者夏、秋季採挖,栽培者可在當年開花前採收。洗淨,曬乾。
敗醬草:一味制胃酸良藥
敗醬草出自《神農本草經》,又有龍芽敗醬、澤敗、鹿醬之別名,以清熱解毒,散瘀排膿見長,臨床常用於治療痢疾、泄瀉、肺癰、黃疸等證。筆者臨床體會,敗醬草為一味制胃酸良藥。
泛酸或吐酸為臨床常見症狀,脾胃腸病證中或以其為主症,或為胃痛、脅痛、嘔吐之兼症。夫酸者,肝木之性也,吐酸多與肝、胃相關,且有寒、熱之別,《證治匯補•吞酸》云:「大凡積滯中焦,久郁成熱,則本從火化,因而作酸者,酸之熱也;若客寒犯胃,頃刻成酸,本無鬱熱,因寒所化者,酸之寒也。」但吐酸總以熱證多見。筆者則無論病之寒熱,凡有吐酸症者,皆隨方加用敗醬草,常用量15g,效不顯者,可用至20—30g。如治患者程某,女,苦病有年,飢則胃痛,食後吐酸,手足欠溫,大便不暢,舌淡苔白,脈沉。病之性屬寒,故以健脾溫中,化濕和胃為治。於主方中加烏賊骨、瓦楞子之屬,少效;後仍守同一主方加敗醬草20g,僅服3劑則胃痛減,吐酸止,續服10餘劑,,隨訪3個月,病未發作。濕熱郁滯於中,隨氣上逆,則吞酸作矣。敗醬草用於濕熱之證,此其制酸之理也。
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排膿破瘀。治腸癰,下痢,赤白帶下,產後瘀滯腹痛,目赤腫痛,癰腫疥癬。
第1步《本經》:"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
第2步《別錄》:"除癰腫,浮腫,結熱,風痹不足,產後疾痛。"
第3步《藥性論》:"治毒風頑痹,主破多年瘀血,能化膿為水。及產後諸病。止腹痛余疹、煩渴。"
第4步《日華子本草》:"治赤眼,障膜,胬肉,聤耳,血氣心腹痛,破癥結,產前後諸疾,催生、落胞,血運,排膿、補瘺,鼻洪吐血。赤白帶下。瘡痍疥癬,丹毒。"
第5步《現代實用中藥》:"治腸炎下痢。"
第6步清熱解毒,行瘀排膿:
①用於腸癰(急慢性闌尾炎),常與大黃、丹皮、冬瓜仁、桃仁等同用。
③用於濕熱帶下,症見赤白帶下連續不絕,小腹熱痛,常與苦參、黃柏、芡實、金櫻子、杜仲、車前子同用。
第7步祛瘀止痛:
①用於產後腹痛,常與當歸、炮姜、川芎、桃仁同用。②用於血熱瘀滯、心腹疼痛,常與當歸、川芎、乳香同用。
藥理作用
第1步抗病原體。(1)抗菌:兩種敗醬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對內毒素有明顯的減毒作用。(2)抗病毒:黃花敗醬對柯薩奇病毒、合胞病毒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其含硫苷對HIV有顯著的滅活作用。
第2步鎮靜。黃花敗醬具有明顯的鎮靜、催眠作用,比西方古典的鎮靜劑纈草強一倍以上。其鎮靜、催眠功效的有效成分主要為揮髮油,敗醬烯、異敗醬烯。敗醬皂苷也有鎮靜、催眠作用。
第3步保肝利膽。能促進肝細胞新生,防止肝細胞變性,具有較好的保肝、降低轉氨酶的作用。黃花敗醬煎劑能促進膽汁分泌。
第4步升白和免疫。黃花敗醬有顯著的升高白細胞和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與環磷酰胺合用,能保護骨髓,使有核細胞明顯增加,使外周血白細胞數的下降明顯減輕。
糙葉敗醬莖的乙醇提取物可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和細胞毒,並能提高ANAE陽性淋巴細胞百分率。
墓頭回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明顯增強。並可顯著增強巨噬細胞的細胞毒作用。明顯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對S180的殺傷效果。
第5步抗腫瘤。墓頭回有顯著的抗腫瘤功效。對人宮頸癌細胞的抑制率為100%。電鏡觀察其抑瘤作用系直接的殺傷作用。對艾氏腹水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水提液對白血病細胞有顯著的細胞毒作用。
臨床新作用
敗醬草為敗醬科草本植物黃花和白花敗醬的帶根全草。《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為常用的清熱解毒藥。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祛瘀止痛之功。習慣用於治療腸癰(闌尾炎)、肺癰(肺膿瘍)、癰腫瘡毒和產後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克。近年來,通過臨床驗證,本品還有許多新的功用。
治療神經衰弱
據報道,本品有降低神經系統興奮作用。用法:取本品300克,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至250毫升。上下午各服1次,每次50毫升,晚上睡前服150毫升。7天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當天見效,3個療程後症狀消失。
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實驗證明,本品清熱解毒化濕、涼血化瘀排膿,有消除局部炎症,改善病變部位微循環,促進潰瘍修復的作用。用本品30—60克,配黃芪、黨參各15克,白朮10克,茯苓、丹參各20克,薏苡仁30克,黃連、吳茱萸各5克,木香、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1劑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總有效率可達93.7%。
治療輸卵管不暢所致不孕
取本品40克,加水600毫升,水煎2次,煎至300毫升,兌紅糖2湯匙,每日分2次服,可治療輸卵管不暢。若治輸卵管不通,可在辨證方藥中加入本品20—40克煎服。
制胃酸
泛酸、吐酸為脾胃及腸道疾病的常見症狀。無論病屬寒屬熱,皆可隨方加入敗醬草15克,有良好的制酸作用。效不顯者,重用至20—30克。
治療皮膚瘙癢症
先重用本品50克配白癬皮、地膚子、百部、蛇床子、苦參各30克,加水4000毫升,煎沸20分鐘。待溫後用藥液擦洗全身,每日1次,每次20分鐘。另取本品50克,當歸20克煎水內服,每日1次。
治療帶狀皰疹
用本品15克加入應證方中煎服,日1劑。同時可每日用單味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治療前列腺炎、精液不液化
有報道,本品能解除前列腺局部肌肉血管痙攣,增加前列腺分泌,促進精液液化。對前列腺炎,可重用本品50克,加入相應方中煎服。對精液不液化屬濕熱下注者,可用本品30克,配丹皮、澤瀉、生地黃、赤芍、丹參、菟絲子、女貞子、車前子、馬齒莧、萆解、黃芪以清補結合,清熱利濕,分清泌濁。
此外,重用本品30—50克,加入應證方中,治療膽囊炎、化膿性關節炎及婦女盆腔炎等療效顯著。
(三)敗醬草的性味歸經
【性味】 苦,平。
①《本經》:"味苦,平。"
②《別錄》:"咸,微寒,無毒。"
③《藥性論》:"味辛苦,微寒。"
④《綱目》:"微苦帶甘。"
【歸經】 入肝、胃、大腸經。
①《湯液本草》:"入足少陰、手厥陰經。"
②《綱目》:"手足陽明、厥陰。"
敗醬草配伍應用
配蒲公英:二藥均為清熱解毒藥。蒲公英善於散結消腫,敗醬草長於化瘀、消腫、排膿,二藥配用,對毒熱血瘀之腹痛、腹脹、腹部有硬塊等證均可應用。
配赤芍:本品清熱散結祛瘀,赤芍活血化瘀止痛,二藥合用,有清熱祛瘀、活血止痛之功效,可用於產後血瘀有熱的腹痛及心腸癰初起觸之有塊而尚未成膿者。
配薏苡仁:本品活血排膿,薏苡仁利濕排膿,二藥配用,有利濕消腫、排膿破血之功。
配金銀花:二藥都能清熱解毒,但敗醬草善療內癰、祛瘀排膿,金銀花善散風熱、涼血解毒,二藥合用,有清熱解毒、祛瘀排膿之功,可用於癰膿證。
配白頭翁:二藥均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且能祛腸胃毒邪蘊結之積滯,配用可治下痢帶血、發熱、里急後重。
敗醬草附方
治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金匱要略》薏苡附子敗醬散)
治產後惡露七、八日不止:敗醬、當歸各六分,續斷、芍藥各八分,芎藭、竹茹各四分,生地黃(炒)十二分。水二升,煮取八合,空心服。(《外台》)
治產後腰痛,乃氣血流入腰腿,痛不可轉者:敗醬、當歸各八分,芎藭、芍藥、桂心各六分。水二升,煮八合,分二服。忌蔥。(《廣濟方》)
治產後腹痛如錐刺者:敗醬草五兩,水四升,煮二升,每服二合,日三服。(《衛生易簡方》)
治赤眼、障痛並胬肉攀睛:敗醬一握,荊芥、草決明、木賊草各二錢,白蒺藜一錢五分。水煎服。(《碩虎齋省醫語》)
治癰疽腫毒,無論已潰未潰:鮮敗醬草四兩,地瓜酒四兩。開水適量沖燉服。將渣搗爛,冬蜜調敷患處。
治吐血:敗醬草煎湯服。
治赤白痢疾:鮮敗醬草二兩,冰糖五錢。開水燉服。
治蛇咬:敗醬草半斤,煎湯頓服。另用鮮敗醬草杵細外敷。
治急性闌尾炎方:敗醬草牙、苡米各30g,附子、大黃各9g。用水煎服,每日2劑。
治急性黃疸型肝炎方:鮮敗醬草牙50g,白蒿、溪黃草、車軲轆菜各30g,用水煎服。每日1至2劑。
治腮腺炎、乳腺炎方:鮮敗醬草牙50至100g,鮮一點紅(羊蹄草)50至100g,鮮婆婆丁50至100g。把三者一起洗乾淨搗爛,外敷患部,每日兩回。
治痢疾方:鮮敗醬草牙100g,鮮白頭翁50g,黃連15g。用水煎服,每日2至3劑。
治咽喉腫痛方:敗醬草牙、崗梅根各30g,大牛子9g,銀花15g,連殼12g。用水煎服,每日1至2劑。
敗醬草的副作用
【劑量與用法】
臨床常用劑量:敗醬草3—9g,墓頭回9—15g。
大劑量:敗醬草12—30g,墓頭回15—30g。
內服:煎湯,3—5錢(鮮者2—4兩)。
外用:搗敷。
【宜忌】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本草匯言》:「久病胃虛脾弱,泄瀉不食之症,一切虛寒下脫之疾,咸忌之。」
【注意】敗醬草牙鮮品可作野菜食用,對預防瘡癤和各類皮膚病頗有幫助。因本品性寒,所以脾胃虛寒或者腹疼腹瀉者應該少吃或者不食。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