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笑祖塔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笑祖塔院
圖片來自itsfun

笑祖塔院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海淀區笑祖塔院42號的漢傳佛教寺院,位於小西門(即元大都肅清門)外西南方向,即今北京北站以北,京包鐵路以東。

笑祖塔院也是該塔院所在地的地名,因為原有明朝高僧笑岩德寶的靈塔華嚴永安普同塔而得名。此外,此處原有笑祖塔院村,如今成為了海淀區北太平莊街道笑祖塔院社區,因京張鐵路的地理阻隔一直是僅次於相鄰的展覽路街道濱河社區據北京市中心最近的城中村。

京張高鐵修建過程中,該村(社區)除文物保護單位笑祖塔院外均被拆遷剷平,目前為笑祖塔院社區綜治維穩中心,其所轄的濱河社區北部則屬濱河社區綜合治理工作站(綜治中心)。

歷史

《欽定日下舊聞考•卷五十二•城市內城西城三》載:

补:笑岩徳宝禅师,生长都下,受法于玉泉明聪万历初,居西城之柳巷,人罕知者。一日,有梵僧来叅,亚身翘袖,作种种相,师以拄杖画字,随方答之,僧作礼腾空而去。弟子问:“适来僧问何法?”师曰:“此阿罗汉,西天秘宻语也。”云栖祩宏曰:“予尝游京师,叅笑岩于柳巷,败屋数椽,残僧数辈而已。”其高致可想见。今其塔在小西门,万历十二年立塔铭,云南布政司叅政南城罗汝芳所撰也。(《泠然志》)

増:明僧徳寶,號笑岩,京師人,錦衣世家,呉氏子也,生於正徳壬申,年二十二披薙於都門之廣慧寺,師事了空,徧叅名山,得紹臨濟二十八代衣缽,其傳燈弟子則有天童磬山焉,卒年七十四。墓在西直門外之小西門。我世祖章皇帝詔舉天下高僧如報恩目澄昂溪者,皆其法裔也。世祖章皇帝三瞻禮焉,且命朔望祀之所。著有南北集行世。(《宛平縣誌》)

臣等謹按:今西直門草廠地,有以柳巷名者。小西門僧塔無考。

《重立月心禪師碑記》稱,笑岩德寶「邃然示寂。時萬曆辛己歲正月十九日也。乃瘞靈骨於西直門外之小西門,建塔巋然並勒碑誌其事。」可見,笑岩徳寶的靈塔最早可能創建於萬曆辛己年(1581年)。萬曆十二年(1584年),羅汝芳撰寫塔銘立碑。崇禎末年,「國變,塔幾毀。」(《重修笑岩祖塔記》)

清朝順治三年(1646年),僧人漢萍辨認出了碑石並加保護。順治十三年(1656年),玉林通琇及其法嗣茆溪森(行森)、慧樞(行地)自南方前來掃塔,見荒涼之景,乃廓地增土垣,大加修繕。順治十七年(1660年),玄水杲憨璞性聰天童道忞的支持下,「捐衣貲重廓地若干畝,礱石為牆,中辟三門,內修房舍,可寢可興,規制遂為大備。」(《順治十七年重修笑岩祖塔記》)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年,1699年),笑祖塔院再次重修,自此笑祖塔院基本形成了如今的規模。光緒十三年(1887年),笑祖塔院又獲重修。

《重立月心禪師碑記》稱,「自有明至今三百年來,寰海宗工凡臨濟正宗皆其後裔,每值春季,定規掃塔。」這俗稱為「三月三轉塔」,即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行的掃塔儀式。該儀式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仍在舉行。

文化大革命期間,笑祖塔院被北京皮鞋廠占為職工宿舍。靈塔被造反派毀滅,院牆被拆毀。1980年代,笑祖塔院的產權收歸北京市佛教協會,但殿宇一直未能騰退,周圍被民房遮擋。21世紀初,海淀區人民政府對笑祖塔院建築進行過翻修。

建築

笑祖塔院以西,原來有一條南北向的大路,向南曲折通往西直門外關廂,向北和小西門外的道路相連接。這條大路的北段與如今的笑祖北路北段重合,南段已經因京包鐵路北京地鐵13號線的興建而被截斷。

笑祖塔院坐東朝西,門西向正對該大路。塔院內原有硬山大殿三間及兩側耳房,南北配殿各三間。大殿內供奉笑岩德寶泥像一尊。塔院周圍有土牆。此外,還有南跨院。笑岩祖師靈塔位於笑祖塔院東側的高阜之上,磚甃圍牆,西牆中間辟有一門,門下有石階通向大殿。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靈神話傳說人物、歷代聖賢、歷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築物,均可統稱為廟宇[1]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這些家廟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廟,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宗廟,皇家太廟明堂則合稱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後、妃或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場也會使用「講堂」作為弘法場所名稱如慧日講堂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為祭祀各神祇場所的泛稱,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廟義民廟、祭祀后羿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參考文獻

  1. 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