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潮春事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戴潮春事件 |
---|
|
戴潮春事件,或作「戴萬生事件」。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也是時間最久者,自1862年起事至1865年平定,共歷時四年多。事件起因乃官府鎮壓天地會(又名八卦會)所致,影響範圍北至大甲,南至嘉義,遍佈整個台灣中部。雖然起事者為戴潮春,但與事者中包含各地地主,其中以林日成、洪欉等最有勢力。
由於當時清廷正與太平天國交戰,無力理會台灣民變,加上參與事件者包含各地大小地主,在起事當地頗具影響力,因此初期清朝僅能依靠霧峰林家等地方鄉勇勢力抵抗。直到1863年丁曰健與林文察相繼赴台參戰後,戰情才急轉直下,於1865年初結束。
戴潮春事件之後,霧峰林家因建立軍功,獲得大量的田產與樟腦專賣權,一躍而成為中台灣最有勢力的家族。
起因
戴潮春,表字萬生,祖籍中國福建漳州府龍溪縣,原為臺灣清治時期四張犁(今台中市北屯區)一帶的地主,曾擔任北路協稿書等職務,但因被長官勒索未果,而被辭退職位,並繼承兄長的堂主地位,以及其所成立輪祀土地神的「土地公會」和鄉勇團練「八卦會」,同時加以擴張成為天地會的分支,同時協助官府緝捕盜匪而得到官方認同,使其成為戴家擁有的私人武力。
但戴潮春勢力發展過於快速,且成員四處滋事,因而令官府決定鎮壓戴潮春勢力。1862年4月3日,按察使銜臺灣兵備道員孔昭慈抵達彰化,捕殺八卦會總理洪氏,並命曾任彰化知縣的淡水廳同知秋曰覲前來協助掃蕩,於是秋曰覲帶領600名官兵之外,另外招募林奠國與四塊厝林日成各率400人支援掃蕩,並有北路協副將林得成跟隨,然而4月15日掃蕩部隊在大墩與數千天地會黨人作戰時,未料林日成竟臨陣倒戈,擊殺秋曰靚,而林奠國見局勢不利,決定退回阿罩霧莊(今臺中市霧峰區),林得成則被林日成拘於家中。
於是,八卦會頓時坐大,身為會首的戴潮春騎虎難下,只得於4月16日率八卦會黨人圍攻彰化縣城,並從八卦山以大砲轟城。這時城內僅有都司胡松齡、千總呂騰蛟所率三百多名老弱兵,而勇首施九挺前往鹿港徵召鄉勇失利,城內從此無援可求。4月18日,城內奸細王萬打開城門,戴氏於鼓樂之中騎馬入城,道員孔昭慈則因外援始終未到,旋即服毒自殺,前北路協副將夏汝賢等大小官員則紛紛被殺。
事件過程
彰化縣城失守後,南台灣各民間勢力紛紛起事,而中台灣大小土豪,如小埔心(今彰化縣埤頭鄉)陳弄、北勢楠(今南投縣草屯鎮)洪欉、嘉義縣嚴辦、以及鳳山縣徐夏老、淡水廳王九螺等紛紛加入戴潮春陣營,各地支持股首更是達上千,而他也論功行賞,除自封為東王外,封林日成、陳弄與洪欉為南王、西王與北王,設置大將軍等官位,安撫百姓,儼然自成一國,且控有幾乎全部的台灣中部與北台灣部分區域。
入清以來,福建省本部向來靠臺灣供應糧食,事件爆發後臺灣白米價格大漲,演變為惡性通貨膨脹,福建頓時陷入經濟危機。於是,閩浙總督慶瑞緊急派遣福甯鎮總兵曾玉明渡海來臺,召集臺勇平定戰事,另外命臺灣鎮總兵林向榮自西螺出兵作戰。另一方面,台灣府知府洪毓琛緊急成立籌防局應對事變,並向外國洋行籌借十五萬兩銀作為軍費,並以關稅抵還。
阿罩霧庄攻防戰
4月28日,戴軍南王林日成為了替族人林媽盛報仇,率領三萬多人截斷阿罩霧庄的水源,打算一舉消滅前厝林家(即霧峰林家)。這時,林家因多數家勇跟隨林文察與林文明赴浙江與太平軍作戰,莊中只有72名壯丁。但在林文鳳指揮下,林家人靠著大砲等強大火力予以還擊,隨即展開三天的激烈攻防戰。期間,林家莊宅幾乎失守,但林家家人日夜死守,援軍突襲林日成陣中,擊殺敵軍數百人,一加上翁仔社〔今臺中市豐原區翁子〕羅冠英與東勢角客家人分別派出援人支援,另太平林家與塗城等附近族親也派出四百多名勇丁支援,共同擊退來襲之林日成軍。
同時,林向榮率領2200名(一說為3000名)士兵駐紮嘉義,並於4月28日擊退戴軍。之後清軍出城,在坊牌與戴彩龍率領的戴軍一萬多人於八掌溪兩畔對峙。由於戴軍由白沙墩包抄,一舉截斷清軍後路,導致清軍前後受敵,部分將士溺死河中,直到後來使用大砲突襲,一舉逆轉戰事,反敗為勝。
另一方面,戴軍西王陳弄率軍攻打鹿港,以獲取財貨。但由於鹿港城居民多為泉州人,而漳州籍戴潮春起事後又大肆屠殺泉州人家莊,因此鹿港居民在黃季忠、蔡馬湖、林清源等士紳領導下極力抵抗,而勇首施九挺也招募600名鄉勇協助抵抗,經過三天大戰後終於擊退戴軍。
六月,掌管台灣北部軍務的鹽運使林占梅派蔡宇等人突襲大甲城東門,一舉收復該城。而戴軍的王和尚則於6月2日率軍圍攻大甲城,並斷絕城中飲水。於是城民請貞婦余林春祈雨,而當天果然下起雨來,頓時解除城中水問題。6月9日,代理淡水廳職務的張世英與千總曾捷步、把總周長桂以及翁仔社勇首羅冠英率軍支援,加上大安港黃氏的協助,一舉擊退戴軍。但6月17日,王和尚再度領軍圍城,並再次截斷城中水源。這次居民又請余林春祈雨,當天也再度降下甘霖。於是在張世英指揮下,城中清軍出城迎擊,再度擊退戴軍。
援軍抵臺
6月7日,洪毓琛升為臺灣兵備道,統籌全部戰事。6月9日,提督曾玉明率領600名兵力抵達鹿港。然而,清軍軍費卻在押解途中於安溪寮遭遇戴軍,清軍大敗潰散,千總龔朝俊與澎湖副將陳國詮等人戰死,軍械、彈藥、銀兩全被奪走。
而同時,林日成進駐彰化城,戴潮春退回四張犁,之後戴軍陸續攻打嘉義、白沙坑等地,但皆被清軍擊退,而清軍雖陸續有曾玉明擴兵400人、臺勇1000人助戰,但也難有斬獲,雙方於是陷入對峙之中。
八月與九月間,林文明率領1000名臺勇請假回台灣助戰,戰事產生變化。他於外新庄、阿罩霧庄(今台中市霧峰區一帶)、大里杙等地與戴軍展開激戰,擊退戴潮春軍,然後轉自翁仔社(今台中市豐原區),與當地勇首羅冠英合作,合力掃蕩石岡仔、葫蘆墩等地的戴軍,然而此戰後,林文明以彈藥不足為由,返回阿罩霧。經多次催促後,善後總局補發火藥4000斤、子彈2000斤,而林文明於1863年1月29日再度呈請福建巡撫徐宗幹補發積欠的安家銀19000兩與口糧費銀10000兩,但這些錢始終未撥款下來。
1862年11月23日,林文明率300兵勇攻打樹湳,最後於1863年4月11日派叔叔林奠國率領600名臺勇,與羅桂英等人攻入戴潮春老家四張犁,經過七天激戰受攻克該地。但由於軍費仍未解決,林文明再度停止進攻。至此戰事再度陷入膠著。
就在林文明於北路有所斬獲時,清軍卻於南路遭到挫敗:台灣鎮總兵林向榮與台灣水師副將王國忠於七月前去救援斗六城,但反遭嚴辦、陳弄等人率數萬戴軍圍困;10月29日戴軍攻破圍困許久的斗六城,林向榮自殺,王國忠等大小將領紛紛戰死。戴軍佔領斗六後,駐紮彰化城內的林日成於12月20日發軍圍攻大甲,與清軍大戰於城外,由於清軍人數有限,雖有羅冠英率義勇救援,仍敗退回城。這次戴軍與前兩次一樣截斷城中水源,而大甲城居民三度請余林氏祈雨,天空隨即降下甘霖,不久戴軍撤退,林日成亦退回四塊厝庄。隔年1月,台灣水師提督吳鴻源率領3000名清軍增援,並進駐鹽水。
清軍反攻
1864年3月19日,吳鴻源發動猛攻,直攻到嘉義城外,與城內守將湯得陞裡外夾擊,擊退圍城多日的陳弄軍。6月,吳鴻源因不肯遵守指令發動攻擊,被洪毓琛免職,由曾元福接替,但六月洪毓琛亦死於任內,清軍與戴軍又陷入膠著之中。
8月,丁曰健接任臺灣兵備道,並由滬尾(今新北市淡水區)登陸,重新佈置新的作戰方針。他命台灣鎮守參將關鎮國由五汊港(今臺中港前身)進攻,自己則於10月22日進駐竹塹城(今新竹市),並命張世英、羅冠英等人精選1000鄉勇駐守岸里社,打算直接攻打四塊厝庄等戴軍活動核心地區。兩軍合力之下,清軍迅速掃大肚溪以北(今台中市一帶)的戴軍村庄,並控制住大肚溪航運,11月28日圍攻彰化城。
另一方面,11月12日福甯鎮總兵林文察自安平登陸,11月20日抵達嘉義,懲勸當地兩百數十莊向清軍投降,並與與護理水師提督曾元福會師商議戰略。商討結果,他決定先疏通嘉義與彰化交界處的道路,然後再收復彰化,於是命白瑛、關鎮國合攻斗六,請彰化知縣凌定國由寶斗(今彰化縣北斗鎮)向南攻,而他本人與許忠標等部隊沿海向北作戰,直到麥寮與南下的林文明會師後再攻打彰化。
事件平定
11月26日,林文察進駐麥寮。這時丁林兩軍已包圍彰化縣城,12月1日由曾玉明破城。之後,林文察進駐塗庫,與曾元福相約攻打斗六,同時殲滅支持戴潮春的村莊三十多座,逐漸逼近斗六城,但斗六防禦堅固,難在短期內拿下。於是12月12日,林文察假意以援助彰化戰事為由,密令各軍各撤離城外,至1865年1月15日,僅留關鎮國數營於城下,並燃燒煙柴草煙火,令士兵作慌亂狀,而誘使城內敵軍開門襲擊,這時附近甘蔗田伏兵衝出襲擊,關鎮國等軍備後夾擊,成功大敗敵軍,收復斗六城。1月18日,戴潮春在張三顯勸說下出面投降丁曰健,但因出言不遜,丁曰健命陳捷元將他斬殺。
收復斗六後,清軍開始掃蕩林日成、洪欉、陳弄與嚴辦等戴氏諸王強將。1864年12月,曾玉明迅速圍攻北勢楠庄,雙方展開激烈的攻防戰,其中清軍曾挖地道攻入,但不成功,只好以大炮猛烈砲轟,才攻陷該庄,洪欉則於期間戰死,其弟洪番被俘,當場被殺。1月19日,林文察率軍攻打四塊厝庄,經過一番激戰後仍未能進,最後搭建砲臺,以大砲連夜砲轟,才得以於1865年2月6日斬殺林日成,收復該地。5月,林文察與羅冠英圍攻小埔心,與陳弄展開砲戰,期間清軍死傷慘重,羅冠英也死於其中,但在羅冠英弟弟羅坑領導下,清軍持續猛攻,終使陳弄開庄投降,並被當場斬殺。同月,丁曰健派遣知縣白鸞卿、參將徐榮生等人率軍攻打於二重溝重新起事的嚴辦,嚴辦以伏兵擊退清軍,但清軍以優勢兵力圍攻,並以大砲轟擊指揮臺,擊殺嚴辦,並押其妻侯氏回嘉義,以凌遲處死。
至此,戴潮春事件宣告結束,清軍終於收復中台灣,而曾雄據一方的戴氏政權則結束其四年多的統治。
影響
此戰之後,中臺灣大地主、士紳死傷殆盡,其留下之產業也被清廷以「叛產」之名充公,部分則以補償林文明墊付軍費為由交給霧峰林家。另一方面,霧峰林家因平定事件有功,得到全福建省(當時包含台灣)的樟腦收購權,加上林文明攻略各庄與事後清點「叛產」和收「罰捐」(即罰與事者家人抵罪錢)時侵占部分錢財土地,使林家頓時崛起,後為全台灣五大家族之一。然而,此事件也種下林家與官府之間對立的種子,並激化與鄰近大族之間的仇恨關係,因而導致後來林文明被殺,林家一度失勢的局面。
但由另一角度而言,戴潮春建立之政權也為台灣清治時期中,最具政權性質的民變勢力。事件期間,戴潮春創作童謠,偽造符應,親自開耕,種種之舉皆模仿天子行為與天人感應說。因此有部分史家認為戴潮春是歷次民變中,最有政權意識的民變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