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霧峰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霧峰區位於台灣臺中市最南端,東與南投縣國姓鄉相連,西與烏日區比鄰,北與太平區大里區接境,南與南投縣草屯鎮隔烏溪相望。地形東西長14.83公里,南北長8.83公里,全區土地面積98.08平方公里,在臺中市各區中居第4位。東半部屬山坡地帶,西半部為河川平原,海拔約在40~100 公尺之間,地勢東高西低,水田面積約占全區的四分之一。全區20里,共354鄰。[1]

歷史沿革

  • 設制經過

霧峰區舊稱阿罩霧,民國九年改為現名。早期原為土著族(Ataabu)社及泰雅族賽考列克亞族群之社域。雍正初葉始有漢人沿大肚溪附近入墾烏溪一荒埔,嗣至溪東開發柳樹湳,登台諸地;其東仍屬番境,初由民間自設隘寮,配置隘丁,築溝牛以禦番害,故柳樹湳舊有隘口而登台之地名似與設隘有關。

乾隆29年續修臺灣府志所載:阿罩霧初作「貓羅新莊」,可見此地雍正年間以前,仍為洪荒未闢之十著族領域,至乾隆年代,因有漢人在此初闢建莊。以設治經過而言,本區初屬諸羅縣,雍正初年,始分出彰化縣,本區屬於貓羅堡轄區。光緒13年(1887)臺灣建省,以臺中地區為臺灣府附郭首縣為臺灣縣,本區改隸臺灣縣貓羅堡。

日本領臺後,改設臺灣民政支部,旋以民政支部為臺中縣,下設辦務署。光緒27年(1901年,明治34年)慶堡莊改為霧峰,萬鬥六二區;光緒32年(1906年,明治39年)合併改稱霧峰區日據後期,於民國9年(大正9年)9月,實施地方政制大改革,將全臺設五州三廳,下設郡,街莊,臺中改州,堡改為郡;10月1日以本區改臺中州大屯郡霧峰莊。

民國34年10月,臺灣光復,12月改屬臺中縣大屯區霧峰鄉。民國39年底,撤廢區署,本區稱為臺中縣霧峰鄉。並將原有二十保改為20里之現行政區域,轄有386鄰。99年12月底因縣市改制,改屬為台中市霧峰區。

  • 地名沿革

地名之產生,每與當地之歷史地理有關如本地早期開發,先是由吳姓墾首至此,而命名為吳厝莊;開墾初期設隘禦防生番侵害,在隘界築土石為台,派隘丁防守而形成聚落,故得稱為登台或丁台。諸如類似地名,全臺到處可見,莫不與其初期拓墾有關。故對於舊地名之探討,極具其歷史意義。

一、貓羅堡:因貓羅社所在地而得名,包括今本區及彰化縣芬園鄉全部,與彰化市,烏日區之一部,早期轄有十六莊,即今本區之阿罩霧,北溝,大坑口,柳樹湳,吳厝,萬鬥六,丁台,南勢仔莊等。芬園鄉轄內之社口,竹林,大埔,舊社,下茄老,縣莊,同安厝,大竹圍莊等。彰化市境之內,外快官,田中央莊等。烏日區境內之溪心壩,客哩,同安厝莊等。

二、阿罩霧:因本地早期有土著族社(Ataabu)音譯而得名民國九年(大正9年,1920年),廢「阿罩霧」改稱為「霧峰」,或謂附近山峰多霧籠罩故名。乾隆51年大里林爽文抗清事起,翌年福康安駐軍丁台,圍攻大里杙。事後林家後代移墾阿罩霧莊,而形成後來聞名全臺之霧峰林家,同治年間,林家後裔林文察官至福建陸路提督;日治時期,林獻堂獻身民族運動,創設臺灣文化協會,因而名噪一時。

三、柳樹湳:今本區北柳,南柳二里因早期該地多柳樹,且草湖溪附近湳地土地鬆軟而得稱雍正年間,有客籍移民至此開拓,惟當時番害不戰,遂設官隘於此,後來又置汛防,而形成早期中部之大聚落。

四、吳厝:今本區四德,五福二里,四德里昔稱四塊厝,因早期開拓時,由吳姓族人至此開墾而得名乾隆年間,晉江人吳洛以「吳伯榮」墾號,築萬鬥六圳,灘田千餘甲。

五、丁台:今本區丁台,南勢等裡雍正年間,大埔縣人曾,何,巫等姓移民入墾丁台,柳樹湳一帶雍正13年10月內山生番出而肆殺莊人,嗣設隘防番,築土台配置隘丁,而形成後來漢人村莊。

六、萬鬥六:今本區萬豐,舊正,峰谷,六股等里地名由來於昔為洪雅平埔族(Hoanya)萬鬥六社之所在地而得名雍正13年,漢人移民在此附近開拓,並設隘防番侵害。乾隆53年設屯番之制,撥予北投小屯,做為養贍埔地,所屬貓羅社屯丁四十五名。道光3年,萬鬥六社,北投社,岸西社,阿里史社,南北大肚社族人遷入埔里,為中部平埔族大規模入墾埔社之嚆矢。[2]

人文觀光

  • 霧峰農會酒莊:由「萬豐舊穀倉」改造活化而成的,內部設有香米米藏、清酒酒藏(釀酒區)及阿罩霧柑仔店等,將臺灣香米文化與清酒韻味清楚呈現。
  • 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擁有四條網狀環山步道,有輕鬆自由漫步的休閒型河濱步道或考驗體能膽識及增強手腳協調機能的挑戰型步道,可依體能自由選擇。
  • 霧峰里山步道群:位於霧峰市區東側,串聯霧峰市區近郊多條登山步道及農產道路,讓遊客除了登山健行外,能更深層認識霧峰農業,達到寓教於樂目的。
  • 亞洲大學亞洲現代美術館:為世界知名的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在臺灣的首座建築,歷經2年多的精雕細琢,這座以正三角形為設計基本元素的清水模美術館終於矗立在亞洲大學校園。
  • 音樂文化園區:為全臺灣唯一以古典音樂為主軸規劃的園區,擁有設備完善的演奏廳,更是設有全臺最完整樂器及音樂圖書資料典藏的影音文化館。
  • 光復新村:為二戰後臺灣第一個新市鎮,富有濃濃的眷村味。村子以「花園城市」概念設計,將工作、居住區合一,打造低人口密度、高比率綠地的生活空間。
  • 菇類文化館:於1998年成立,為全世界「唯二」且是全臺首座菇類主題博物館,對全世界菇類(尤其臺灣)詳盡介紹,同時亦為霧峰區及臺灣的菇類發展作見證。
  • 霧峰林家:臺灣五大家族之一,因其發跡於霧峰(古稱阿罩霧)而得名,古蹟範圍:包括下厝系統、頂厝系統以及萊園三大部份。目前宮保第園區是由霧峰林家下厝族人共組的林本堂股份有限公司經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