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屏南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屏南縣政區圖

屏南縣(平話字:Bìng-nàng)位於福建省東北部,歷史上曾是福州十邑之一,現在是寧德市下轄的一個縣。屏南縣東南方向連蕉城區,東北接周寧縣,北連政和縣,西北至西是建甌市,西南至南為古田縣。通行福州話的一個分支。

古屬福州府屏南縣)屬內陸山區縣,總面積約1487平方公里。2016年總人口14萬人。

歷史沿革

雍正十三年(1735年)屏南建縣後,屬福州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州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建制,福建省設東路、西路、南路、北路4個道,屏南屬東路道。民國3年6月,全省依原轄區域置閩海、廈門、汀漳、建安4個道,屏南屬閩海道。

1915年廢道,屏南為省直轄。

1933年,十九路軍在福州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將福建劃為4個省和2個特別市,屏南屬閩海省。

1934年,福建省劃為10個行政督察區,分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屏南屬第二行政督察區,公署駐福安。

1935年,全省改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屏南屬第二行政督察區,公署駐南平。

1940年,屏南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公署駐建陽。

1943年,全省改設8個行政督察區,屏南屬第八行政督察區,公署駐福安。

1947年,屏南改屬第二行政督察區,公署駐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屏南屬福建省南平專區,專署駐南平。

1963年8月,屏南劃入閩侯專區,專署駐閩侯。

1970年7月,屏南劃入福安專區,專署駐福安;1971年6月,福安專區改稱寧德地區,屏南屬之。

自然環境

屏南縣面積1485.3平方公里,全縣11個鄉鎮,153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北緯26°44′—27°10′,東經118°41′—119°13′,東南與寧德市相連,東北與周寧縣交界,北與政和縣接壤,西北至西與建甌縣毗鄰,西南至南與古田縣相接。全境東西寬54公里,南北長50公里。

地形地貌

屏南縣地處鷲峰山脈中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巒疊嶂,群峰聳峙,山谷盆地縱橫交錯,大部分地區海拔800米以上,全縣平均海拔830米,大小山峰300餘座,千米以上山峰達265座。嶺下鄉東峰尖海拔1627米,為境內最高峰。最低處為壽山鄉園坪村,海拔僅250米。地勢懸差最大達1377米,屬中山、低山、丘陵、盆穀類型區。境內山多田少,截止2009年,山地占縣境面積81%,耕地僅占9.1%。林業用地178.19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81.21%。

氣候特點

屏南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大,具有明顯的高山氣候特點,適合反季節香菇、蔬菜、花卉等作物生長。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842.3毫米,年平均氣溫13~18℃。

水文

屏南縣境內有大小溪流186條,分霍童溪、古田溪兩大水系,流域面積60平方公里以上,主要溪流有7條。

自然資源

屏南縣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是世界唯一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1],每年有數千對鴛鴦來此越冬,生息在保護區內的還有獼猴金錢豹蘇門羚蟒蛇穿山甲白鷳等20多種國家級保護動物。

屏南縣境內林海蒼莽,溪流縱橫,草山草坡資源豐富。全縣森林面積151萬畝,森林覆蓋率67.6%,木材蓄積量350萬立方米,毛竹面積6萬畝,擁有連片牧草山6萬多畝,草質優良。其中仙山牧場面積3萬多畝,屬高山稀林草場,被專家譽為「北方沒有,南方少有」的天然牧場。

境內河流密布,水流湍急,比降大,水電蘊藏量達40萬千瓦,被列為全國100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之一。

人口民族

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14.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42萬人,占總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5.2%,比上年末提高0.9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0.19萬人,出生率為13.40‰;死亡人口0.09萬人,死亡率為7.00‰;自然增長率為6.40‰。

屏南縣轄區內有畲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黎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瑤族土家族等23個少數民族,共966人,占總人口的0.44%,其中畲族733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5.8%。

交通

屏南的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交通便捷,203省道穿境而過,全縣鄉鄉通柏油公路;自2007年底屏寧二級公路全面通車以來,在原來的交通方面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而2012年年底通車的寧武高速公路屏南高速公路連接線則更大程度上方便了屏南這個小山城與外界的交流,也把如斯美景帶入更多人的眼眸。

屏南東南與蕉城區相連,東北與周寧縣交界,北與政和縣接壤,西北至西與建甌市毗鄰,西南至南與古田縣相接。全境東西寬54公里,南北長50公里,總面積1470.67平方公里。縣城至福州170公里、至寧德市100公里、至賽岐港135公里、至三都澳130公里、至古田火車站95公里。

2018年全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1164萬元,比上年增長7.2%。

2018年末全縣公路通車裡程1041.04公里,其中等級公路819.43公里,高速公路43.3公里。全年新增公路硬化里程23.65公里。全年完成貨物周轉量25295.1萬噸公里,增長6.4%;旅客周轉量11644.5萬人公里,下降4.2%。

風景名勝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位於福建省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中國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

整個風景區成月牙形,共分為白水洋、宜洋、太堡樓、仙峰頂、鴛鴦湖五大景區,有一塔二泉兩寺三湖四島五澗六嶺九橋十溪十三灘十八潭二十一洞二十二峰四十一石五十二岩百瀑,有「愛侶聖地」、「鴛鴦故鄉,獼猴樂園,人間仙境」、「中國瀑布最多的風景區」之譽。

白水洋

是福建的八大景區之一。白水洋景區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因其奇特的地質地貌現象而被譽為「天下絕景,宇宙之謎」[2],國家副總理吳儀遊玩白水洋後題「奇特景觀」。白水洋地質公園還擁有全球唯一的鴛鴦獼猴自然保護區。白水洋地質公園園區總面積達77.34平方公里。

雞鳴山

位於屏南縣縣城西北約5公里處,山巔瓊峰為環城最高峰,海拔1538米。晴朗時日,登峰頂東可望寧德,南眺古田水庫,西觀政和,北瞰建甌,系市民春秋遊主要景區之一。山下長村西有寶慶寺,建於後唐長興元年(930年),幾度廢興,1958年再毀,1985年由群眾集資修建。山間有寶林寺,俗稱天平院,建於宋乾德二年(964年),位於天平岩下,岩下有「龍井」二口,岩間有「奎峰洞天」、「雩壇」、「太平洞宮」等摩崖石刻,另有刻文百數十字,未署姓名年月,字經日久風雨剝蝕,僅冠首「天平龍井之靈也久矣」可讀。

青蝶漈

這是鴛鴦溪最有名的瀑布之一,青蝶漈有一個動人的傳說[3]。古時候有一個倪青蝶的姑娘,發現了一種可以染布的顏料——「青」,和取青染布的技術,她貪心的哥哥為多嫌錢,壟斷了種青取青的技術,不許她泄露秘密,善良的姑娘在勸說未成的情況下,被她的哥哥打得遍體鱗傷並關了起來,她設法逃出家門,將技術傳給了村里人。因為青蝶曾在瀑布的上頭修建了兩口濾青的青池,後來,村里人為了紀念青蝶姑娘,就把這個瀑布叫做青蝶漈。

大白岩

是由一座弧形的石峰構成,它以白色為主,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炫人眼目。春秋二季,岩縫中或杜鵑,或楓樹點其間,紅白相映,艷麗異常,儼然一幅張大千筆下的神來之筆。大白岩高低二岩並肩挺立,所以又叫比翼峰。岩中有雄鷹窩、岩燕窩,常有雄鷹在其腹上盤旋。

小壺口瀑布

倉潭深達數丈,潭壁筆直如倉板壁,故叫「倉潭」。潭邊的瀑布叫「倉潭雄瀑」,溪水奔騰直下,驚濤盪谷,很象黃河的壺口瀑布。

宜洋景區

百丈漈與水濂洞:水濂洞據說是孫悟空奉觀音之命來保護鴛鴦時的住所。昔日宜洋武舉張朝升舉加來為宜洋村選八景時,就把洞外的百丈漈列為宜洋八景之一列—「漈水成煙」。形容此處的瀑布的水飄灑不知幾千里,如煙似幻。人立於瀑布之下,只見一泓直泄,氣勢非常,給人以清溪之水天上來的感受。曾有詩云:「萬綠叢中雪浪飛,驚濤盪谷似沉雷。潭邊仰望千尋瀑,疑是游龍下翠微」。我國原有黃果樹連雲港雁盪山武夷山四大小濂洞之稱,有關專家認為應加上百丈漈水濂洞,並將它列為全國「五大水濂洞」之首。美麗的神話傳說,與現實景觀交纏在一起,自然和諧。從瀑布朝底下看去,雲捲雲舒,象極了一群白衣素裙的仙女笑鬧着相攜飄落九天。潭邊林木森森,景致清幽,晴天時清晨至近午,陽光下,長虹臥波,氣象萬千,一瀑兼雁盪大龍湫之雄奇與小龍湫之靈秀。百丈漈豐水時,衝力極大,只一重瀑布;枯水季節,則形成三重瀑布,它與下方的青蝶漈之間不足300米,其間卻多隔着六重瀑布,其中百丈漈與青蝶漈皆為百米高瀑,它的落差高達300多米。

金造橋

位於屏南棠口鄉金造橋,是屏南境內第三長木拱廊橋,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橋始建於清嘉慶十年(1806年),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重建。橋長41.7米,寬4.8米,單孔跨度32.5米,橋面距水面高度12米,橋屋建15扇64柱,橋兩岸古樹參天,生態環境保護良好。

惠風橋

又名黃宅橋、泮地橋,位於屏南縣黛溪鎮泮地村至康里村的古道中。橋為東南—西北走向,清康熙年間由僧熙春、鄭茂老倡建,民國三十年(1941年)重建,1998年6月重修。橋長32.2米,寬4.5米,單孔跨度23.5米,橋面至水面高度12米。橋堍塊石砌築,橋面以杉木為梁,上鋪厚木板。橋屋為11開間48柱,九檁穿斗式構架,雙坡頂。橋中設神龕,祀觀音。重建時木匠為陳昌排張鶴昶;石匠為鄭邦意;擇日為鄭瑞氣。1998年重修時緣首為鄭家蜂、鄭保雄、鄭家煌、鄭昌招。橋兩岸地勢陡峭,河中急流險灘,把橋襯托得更加雄偉。

清晏橋

清晏橋位於屏南縣熙嶺鄉前塘村至棠口鄉祭頭村古道中,因地處深山峽谷而名。橋為東西走向,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九月鼎建,是該縣截至2013年維護尚好的一座折線型木拱廊橋。橋長26.4米,寬4.5米,單孔跨度21.8米,橋面至水面高度13.45米。橋堍以塊石砌築,橋面以杉木為梁,上鋪厚木板。橋屋建11開間48柱,九檁穿斗式構架,懸山頂。橋中設神龕,祀觀音。

迎風橋

又名陸地橋,位於陸地村尾,東西走向,始建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光緒三十年重建。橋長29米,寬4.25米,單孔跨度13.8米,橋面距水面高度8米。橋屋建8間36柱,九檁穿斗式構架,較殘破。柱較大,直徑達30多厘米。橋堍為毛石砌築,現橋底水量少。陸地橋附近有建元道光三年的母狗平梁橋----寶塔橋及建於清咸豐四年的夫人宮。

千乘橋

位於棠口村水尾。始建於南宋理宗年間,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秀才周大權等人再次募建。南北走向,全長62.7米,寬4.9米,橋面距水面高度9.7米。東有石階40級,西有15級。一墩二孔,墩呈船形,為花崗岩石砌築,墩尖端雕刻為雞頭形狀。每孔跨度27.5米。橋屋有24間99柱,懸山飛檐翹角頂,橋中設神龕,祀五顯靈官大帝。兩邊有條板椅,供行人憩息。兩旁尚存檔風板,以御風雨侵襲。建橋主繩寧邑張成德、張成來,副繩寧邑何開發、何奶興;石匠寧邑張成送。距橋十米處有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石坊一座及八角亭、林公廟、祥峰寺和兩口龍井,附近還樹有新四軍三支隊六團北上抗日紀念碑。千乘橋若長虹臥波,雄偉秀麗,橋志銘中「架木凌空,上擬虹橫百尺;臨淵累石,下同鼎峙千秋」之句是該橋的最好寫照。

萬安橋

位於福建省屏南縣長橋鎮長橋村,原名「龍江公濟橋」後改稱「彩虹橋」,現稱「萬安橋」。據《玉田至略》記載該橋始建於宋朝。距今已有917歷史。清康熙47年遭火焚,乾隆7年(1742年)重建,後歷代都有修葺。1990年10月9日批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3月批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25日作為「閩東北廊橋」之一公布為第六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安橋為五墩六孔木拱廊屋橋。橋長98.2米、寬4.7米,舟形墩,不等跨,最短拱跨為10.6米,最長拱跨為15.2米[4]。橋屋38開間、用柱156根,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兩側設木凳。正中橋墩上有一嵌入橋墩的石碑,碑文云:弟子江積舍錢一拾三貫谷三十二石,結石墩一造,為考妣二親承此良因,又為合家男女及自身乞保平安。元佑五年庚午九月謹題。橋東端有10級石階,橋西端有36級石階,橋屋內檐下有13幅楹聯。橋西北建有重檐橋亭。穿斗式梁架飛檐走梭,頂蓋雙披青瓦,工藝堪稱巧奪天工,氣勢雄偉,古樸端莊,不愧為中國古木拱廊橋之最,對研究古橋樑建築具有重大價值。

名優特產

夏香菇

屏南是「中國夏香菇之鄉」,截至2013年,屏南縣共種植夏香菇3000萬袋,花菇5000萬袋,反季節蔬菜5000多畝,油柰、無核柿、錐粟10萬多畝。有大小香菇保鮮廠300多家,年產保鮮香菇6000多噸,創匯1200萬美元,屏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香菇保鮮基地[5],特色農業已初具規模。

獼猴桃

又稱軟棗子、狗棗子,是一種藤木果樹。獼猴桃果實鮮美,風味獨特,酸甜適口,營養豐富。果肉含多種維生素,堪稱水果之王。

油柰

油奈,又稱奈李,桃形李,為李的變種,黃綠色,品質極上,肉厚、質脆、清甜,單果重80~120克,核小2~3克,可食率96%以上,可溶性固12% ,成熟期7月下旬—8月上旬,耐貯運,常溫條件下可貯15~20天,冷存條件能貯2個月,定植後速生快長,2~3年即開始結果,平均單株產量50-100公斤,經濟壽命30~40年,適應性廣,凡能種植桃李的地方,一般能種植。

屏南紅茶

鷲紅工夫紅茶主產於鷲峰山脈,以屏南縣為主,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地處鷲峰山脈中段,北連建甌市、政和縣,東鄰寧德蕉城區。全縣國土面積1471平方公里,全縣平均海拔830米,年平均氣溫15—17℃,年降雨量1700—2300毫米,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屏南山川秀麗,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境內群巒疊翠,林木蓊鬱,雨量充沛,水土肥美,春夏之際,霧凝深谷,雲鎖高崗,具有明顯的中山氣候特點,其地理環境非常適合種植茶葉,境內種植的茶葉大多為本地有性系的菜茶。由於地勢高峻,極少蟲害,生產出來的茶葉品質優良、實屬生態,產茶、制茶歷史悠久,曾經是北苑貢茶天山貢茶的主要產茶區。

鷲紅工夫紅茶采自屏南高山雲霧茶樹芽、葉、嫩莖為原料;經過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工藝製成初制茶後,再經過三個流程六道工序製作分級而成,以外形條索緊細均直,色澤烏潤,具有獨特的高山韻為主要特徵的工夫紅茶,成為鷲紅工夫紅茶基本依據。

屏南綠茶

綠茶又稱不發酵茶。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乾燥等工藝過程製成的茶葉。其茶色澤和沖泡後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稱之。

綠茶的特性,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茶多酚咖啡鹼保留鮮葉的85%以上,葉綠素、維生素損失也較少,從而形成了綠茶「葉綠湯清」的特點。

一捧雪

當地特產美容豆作餡,蒸熟糯米作皮,望去如一團白雪。

鴛鴦面

鴛鴦面」俗名「苦椎面」,其色澤如琥珀,質地滑膩而富有彈性;炒之不糊不碎,條條伶俐,食之清滑鮮嫩。相傳屏南人在唐末時即能製作,采野生柞樹果實,去殼、浸泡,漂去苦味,磨漿,曬成粉、煮熟,切成細條,即成「苦椎面」。從唐末至20世紀80年代之前,屏南人一直用它充飢,緩解糧食缺乏。之後,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的關注以及飲食觀念、結構的變化,純天然野果製成的「苦椎面」自然成為人們青睞的綠色時尚食品。

據有關專家鑑定: 「苦椎面」性清涼解毒,富含氨基酸等多種微量元素;而且實踐證明,以「苦椎面」與魚腥草等燜,燉豬排骨,不僅鮮嫩可口,還是治療痔瘡、蛀牙和高血壓的優良藥膳。因此,截至2013年「苦椎面」身價倍增,躋身高檔賓館酒樓。後有一位省老領導來屏南,嘗後大為讚賞,因其為鴛鴦之鄉所特產,且又相傳「苦椎果」為鴛鴦喜食之食物,故改名為「鴛鴦面」。「鴛鴦面」曾在「閩東風味小吃展」中榮獲「特別獎」。

文化

屏南縣的四平戲、屏南雙溪鐵枝、屏南平講戲及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旅遊

白水洋—鴛鴦溪:寧德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5A級旅遊景區。

萬安橋:俗稱長橋、彩虹橋,位於長橋村東面的長橋溪上,始建於北宋,是中國現存最長的木拱廊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閩東北廊橋之一。

視頻

屏南縣 相關視頻

屏南-映日荷花別樣紅
屏南:白水洋鴛鴦溪文化旅遊節舉行
航拍屏南「龍漈花展」300多畝大花海,今天觀賞的人比花還多!
屏南特色農副產品亮相福州 助力精準脫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