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历克塞一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阿历克塞一世 |
中文名: 阿历克塞一世 外文名Ἀλέξιος Α' Κομνηνός(希腊语), Alexios I Komnenos(英语) 别名:阿历克塞一世·科穆宁 国籍:东罗马帝国科穆宁王朝 民 族:希腊 出生日期:约1048年 逝世日期:1118年8月15日 主要成就:复兴拜占庭帝国 信 仰:东正教 在位时间1081年4月1日 -1118年8月15日 |
阿莱克修斯一世(希腊语:Αλέξιος Α' Κομνηνός,1048年[1]或1056年-1118年8月15日)作为拜占庭皇帝,尽管他不是第一位科穆宁皇帝,但他是实际上的科穆宁王朝的开创者,因为他统治期间其家族真正达到了拜占庭帝国的权力巅峰。阿莱克修斯率兵废黜尼基弗鲁斯三世而恢复了科穆宁家族由于伊萨克一世退位而中断的统治,从而继承了一个崩溃的帝国并面对着帝国与小亚细亚的突厥人和巴尔干半岛以西的诺曼人的持续战争。阿莱克修斯成功阻止了帝国的衰弱并复兴了军队,最终他与他后代的成就被称作“科穆宁中兴”。同时,他向西方求援以反击突厥人得举动也成为了引发十字军东征的缘由之一。
目录
早年生涯
阿莱克修斯是拜占庭帝国禁军统帅约翰·科穆宁与安娜·达拉瑟娜 的第六子,并且是伊萨克一世的侄子。伊萨克一世在一次对抗匈牙利与佩切涅格人的战斗中获得胜利后险些被雷电劈中,于是他于1059年退位前往修道院忏悔。伊萨克原先计划把皇位传给弟弟约翰,但遭到了米海尔·普塞洛斯为首的贵族的反对,于是伊萨克被迫传位于君士坦丁十世,阿莱克修斯的父亲约翰也因此停职了。杜卡斯王朝的诸个皇帝在1059-1081年间接替了科穆宁家族的统治。[2]
阿莱克修斯成年后,在罗曼努斯四世统治时期阿莱克修斯在他手下对抗突厥人,[1]1071年,罗曼努斯亲自出征试图击败塞尔柱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以收复失去的领土时,由于被他所重用的曼努埃尔·科穆宁即阿莱克修斯的长兄不久前在与塞尔柱人的战斗中去世,故罗曼努斯没有要求阿莱克修斯一同前往。随后罗曼努斯在曼齐克特战役中被塞尔柱苏丹击败并被叛军逼迫退位。新的皇帝米海尔七世拒绝承认罗曼努斯与塞尔柱苏丹达成的和平协议,这导致大量突厥人涌入了安纳托利亚。[3]
米海尔七世刚登基时科穆宁家族被皇帝疏远了,数年之后阿莱克修斯与他的兄弟又被米海尔七世所任用。此期间阿莱克修斯与他的兄长伊萨克·科穆宁 在色雷斯、伊庇鲁斯和小亚细亚共同抵抗敌军。[4]1074年,由于米海尔七世克扣军费,西方雇佣兵在罗塞尔 的领导下在小亚细亚发动叛乱。[5]在米海尔七世派遣的多名将军败于叛军后,他启用伊萨克·科穆宁与阿莱克修斯前去迎战叛军,并通过承认塞尔柱苏丹马立克·沙阿一世对安纳托利亚的征服,换取塞尔柱军队的帮助。阿莱克修斯在塞尔柱军队的支援下于1076年成功击败了他们。但是罗塞尔却逃脱了,并投奔了一个游牧部落的苏丹图塔赫。随后阿莱克修斯率军继续追击罗塞尔,经过长时间艰难的战斗最终击败了图塔赫的军队。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与伤亡,阿莱克修斯亲自与图塔赫会面,许诺大笔金钱换取罗塞尔。尽管米海尔七世拒绝替阿莱克修斯支付这笔资金,阿莱克修斯还是想方设法自行凑足了这笔资金。随后阿莱克修斯继续在东部收复了一些被叛军控制的土地后,押解着罗塞尔回到君士坦丁堡。[6]随后阿莱克修斯又被派往安纳托利亚参与战事。
1078年,阿莱克修斯与米海尔七世的叔叔约翰·杜卡斯 的孙女伊琳娜·杜卡伊娜 结婚。同年,米海尔七世答应了罗伯特·吉斯卡尔的联姻请求,以此为导火索,帝国内不满他对的统治的皇位觊觎者纷纷拉起军事力量向君士坦丁堡进军。从安纳托利亚起兵的尼基弗鲁斯·伯塔奈亚迪斯在罗姆苏丹苏莱曼沙阿一世的支持下抢先进入君士坦丁堡加冕为皇帝。阿莱克修斯在此期间也回到了君士坦丁堡,他被尼基弗鲁斯三世任命为西方军司令。[7]在阿莱克修斯的有才能的指挥下,他镇压了从巴尔干起兵并拒绝承认新皇帝尼基弗鲁斯三世的尼基弗鲁斯·布里恩尼奥斯 与尼基弗鲁斯·巴西莱克斯 的企图篡位的叛乱,他在Kalavrye战役 及之后的战役中采用了巧设伏兵及反袭击企图夜袭的敌军等而获胜。[8]回到君士坦丁堡后尼基弗鲁斯对阿莱克修斯大加赏赐。之后皇帝命令阿莱克修斯去镇压他的姐夫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斯 在小亚细亚的以扶植米海尔七世复位为借口发动的叛乱,但他不愿意进攻自己的亲人。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斯为了得到罗姆苏丹苏莱曼沙阿一世的支持,直接把尼西亚拱手相让于苏莱曼,很快苏莱曼便占领了整个比提尼亚并与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斯的叛军一同从东面逼近君士坦丁堡[9]。然而阿莱克修斯却没有因拒绝从命而遭到降级,因为皇帝需要他去抵抗因为婚约被取消而大为恼火的罗伯特·吉斯卡尔领导下的占据了南意大利的诺曼人即将发动的入侵。
针对尼基弗鲁斯三世的密谋与篡位
当拜占庭军队准备远征而集结的同时,杜卡斯家族开始亲近阿莱克修斯并拉拢他加入对抗尼基弗鲁斯三世的阴谋。阿莱克修斯的母亲安娜·达拉瑟娜与皇后阿兰的玛利亚 在1081年的政变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0]在阿莱克修斯与兄长伊萨克·科穆宁被尼基弗鲁斯三世重用后便招来了一些敌视军事贵族的宦官与一些因此失势的人的记恨,他们不断在皇帝面前诋毁阿莱克修斯与伊萨克甚至企图伏击二人,这导致兄弟二人需要在皇宫中找个靠山。皇后玛利亚本是米海尔七世的妻子,之后又被迫嫁给了尼基弗鲁斯三世。尼基弗鲁斯三世打算选一个自己的近亲作为皇位继承人,[11]这使玛利亚很担心自己与米海尔七世的儿子君士坦丁·杜卡斯的前途,最终玛利亚的矛盾心理促成了她与科穆宁家族的联合,但事实上这个政治联盟的真实推动者是安娜。[12]
皇后玛利亚通过她的表妹伊琳娜与伊萨克的联姻使这个两家族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11]所以科穆宁兄弟可以以拜访家人作为借口见到皇后。此外他们又秘密试图让皇后承认阿莱克修斯作为她的义子,尽管她只比阿莱克修斯大五岁。[13]但玛利亚的宦官与“阿兰朋友”在伊萨克·科穆宁的策动下成功将皇后说服了。阿莱克修斯的皇后养子身份可能是通过安娜转告皇后委婉的言语得到的承认。[10]这使得阿莱克修斯与君士坦丁成为了互相依靠的兄弟,并且伊萨克与阿莱克修斯也宣誓保卫君士坦丁继承皇位的权利。[14]通过秘密地把内部信息传递给科穆宁兄弟,玛利亚成为了科穆宁家族无价的忠实盟友。[15]
随着罗姆苏丹苏莱曼在比提尼亚大肆劫掠,罗伯特·吉斯卡尔在南意大利集结军队即将入侵,尼基弗鲁斯三世让阿莱克修斯与伊萨克到皇宫商讨对策。尽管在与玛利亚秘密联合之后,皇帝身边的一些对科穆宁兄弟二人怀有敌意的人仍对二人造成了不小的威胁,他们在兄弟二人进出皇宫期间多次计划暗杀二人,他们依靠在宫中的眼线通报才得以多次逃过劫难。尼基弗鲁斯要求阿莱克修斯前往安纳托利亚抵御罗姆苏丹的威胁。一些人也借此向皇帝进言,认为阿莱克修斯有篡夺帝位的念头故以抵御突厥人为借口而计划把军队驻扎在首都附近。尼基弗鲁斯对他们的怀疑也逐渐增加,便再次要求阿莱克修斯进皇宫以询问,阿莱克修斯则把指控他的人驳斥的哑口无言。在多次经历险境期间,体会到皇帝及其身边人如此地猜忌自身,阿莱克修斯与伊萨克逐渐产生了推翻皇帝尼基弗鲁斯三世及他身边的人以彻底除去针对二人的威胁,并夺回本属于科穆宁家族的皇位的想法。阿莱克修斯与伊萨克于1081年2月15日秘密离开君士坦丁堡前往乔尔卢以受命对抗苏莱曼为名集结军队。[16]军队集结完成后,他们开始暗中寻求其他人的支持,不久便得到了格里高利·帕库里亚努斯 等将军、凯撒约翰·杜卡斯 及一些人的支持。
然而与此同时,得到了消息的安娜·达拉瑟娜却偷偷地迅速组织了剩下的家人前往到圣索菲亚大教堂避难。然后她在那里同皇帝谈判谎称她发现有一个针对科穆宁家族的阴谋,要求保证她的剩余的在首都的家人的安全,并同时表示自己儿子们无叛乱之心。她谎称去教堂去做晚祷,有意的避开了尼基弗鲁斯的孙子和他的导师,于2月14日与尚未出城的儿子阿莱克修斯和伊萨克见面,并躲开了君士坦丁的讨论会。[10]但导师却发现了他们不见了并最终在皇宫广场上找到了他们,但安娜成功使他相信他们不久就会回到皇宫里,之后她设法获得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内外两个避难所的出入权之后,安娜欺骗城门守卫他们是花光了钱的来自卡帕多细亚的朝圣者,他们想在启程回去之前做一次礼拜。但他们在进入避难所之前就被Straboromanos率领的禁卫军追上并要求他们返回到宫里去。[10]安娜抗议说他们的家人对生命安全无法保障而恐惧,辩解她的两个儿子对皇帝是忠诚的;以及这个由科穆宁家族的敌人密谋发动的阴谋会把他们都刺瞎,因此他们不得不逃离首都才能继续为皇帝忠诚服务。[17]她拒绝随他们回宫并坚决要求他们同意她向圣母玛利亚祈祷以得到保护。这个要求被允许了并且安娜随即展现了她的表演能力以及善于影响他人的才能:
她被允许进入。似乎是被年龄以及心头悲伤和劳累而压倒,她缓慢的走到避难所的门口并下跪两次;第三次这么做时她跌倒在地上并拼命用手紧紧抱住了拱形门,大声哭喊到:“我不会离开这个神圣的地方,除非我的手被砍下来,或者得到皇帝的十字架作为安全的保证。”[18]
尼基弗鲁斯不得不在公共场合发誓他同意保证科穆宁家族的安全,[10]Straboromanos把皇帝的十字架授予安娜,但安娜认为对于这个誓约的见证者来说这么做还不够。她认为皇帝的十字架应当作为皇帝信仰的担保。皇帝答应了,并且给安娜一家安全保证。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在皇帝的努力下,在伊琳娜·杜卡伊娜的母亲保加利亚的玛利亚 的陪同下,安娜一家被允许返回修道院的避难所。[10]皇帝使他们拥有作为难民的待遇而不是一般客人,也被允许自己带来食物。他们借此和修道院的守卫搞好关系以获得外界的最新消息。但皇帝仍抱有怀疑,他命令保加利亚的玛利亚的另一个女婿,乔治·巴列奥略 负责看守他们。在被告知内情后,最终乔治·巴列奥略被保加利亚的玛利亚与安娜说服支持科穆宁兄弟。安娜的巨大成功为她儿子们正在筹划的反叛赢得了数个重要条件:她为儿子们争取到了使他们在被尼基弗鲁斯怀疑时偷取皇家马匹秘密逃出首都的时间;她成功转移了皇帝的注意力,使她的儿子们拥有集结反叛军队的时间;并且她制造了一个假象使皇帝误认为科穆宁家族是安全的并绝不会突然发动反叛。[10]
在做足准备后,科穆宁兄弟二人面临的问题便是在推翻尼基弗鲁斯后谁加冕为皇帝。在进军途中驻扎在Skiza的郊区时,兄弟二人为此产生了争执。尽管伊萨克较为年长,并且妻子是一位格鲁吉亚公主,但阿莱克修斯则有杜卡斯家族的支持并得到了军队中多数士兵的拥戴。伊萨克后来公开把紫靴亲自套到了弟弟脚上,[19][20][21]相当于承认了放弃争位并支持阿莱克修斯成为皇帝。
随即得到了消息的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斯 也通过信件与阿莱克修斯谈判,表示支持阿莱克修斯成为皇帝并可以协助科穆宁兄弟从东面围困君士坦丁堡,并要求阿莱克修斯即位后平分帝国的统治权,即科穆宁家族统治巴尔干,他统治安纳托利亚。[22][23][24]阿莱克修斯仅允诺可以给予凯撒头衔及帝国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的统治权,拒绝了他的提议。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斯尽管对此不很满意并起初打算拒绝,但考虑到自己的军队实力受限及自己受限于海峡很可能晚于对皇位志在必得的阿莱克修斯进入首都,并可能在自己一再拒绝后可能阿莱克修斯拒绝再给出如此的让步条件,担心其即位后自己一无所得,只得同意了阿莱克修斯的回复。[25]
随后阿莱克修斯便继续向君士坦丁堡进军,但由于这支军队原是以对抗突厥人为名义而集结,缺乏攻城武器。1081年4月1日,在贿赂了君士坦丁堡西侧城墙守军之后,阿莱克修斯与伊萨克·科穆宁成功带领军队进入首都并在约翰·杜卡斯的催促下前往大皇宫,废黜了躲进修道院的尼基弗鲁斯三世,阿莱克修斯加冕为皇帝。[26]
对外
对抗诺曼人、佩切涅格人、札卡斯的入侵
阿莱克修斯37年的统治生涯充满了一个个必须面对的困难。刚即位后他便面对着罗伯特·吉斯卡尔和他的儿子博希蒙德领导的难以对付的诺曼人的入侵,罗姆苏丹苏莱曼仍在比提尼亚劫掠并有等待机会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一步西进的势头。阿莱克修斯计划先解除突厥人对君士坦丁堡的威胁,于是在首都训练新兵,同时任命在篡位行动中支持他的格里高利·帕库里亚努斯 将军为西方野战军总指挥、乔治·巴列奥略 为都拉斯总督以暂时稳定住西部,并守卫即将遭到诺曼人围攻的交通要地都拉斯以延缓吉斯卡尔的进攻步伐。随着格里高利·帕库里亚努斯稳定巴尔干西部城镇及对罗姆苏丹的小规模胜利,君士坦丁堡的紧张局面得以暂时解除,拜占庭帝国的税收及财政的紧张及面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缓和,使得阿莱克修斯得以把全部精力用于对付诺曼人。此时吉斯卡尔已经占领了科孚岛,并正在围困乔治·巴列奥略守卫的都拉斯。
阿莱克修斯联系了与帝国关系友好的威尼斯共和国并许诺以贸易特权,以换取威尼斯的强大海军力量的支持,此后两国于1082年正式签订贸易条约。同时阿莱克修斯仓促地临时集结起一支约二万人的军队以迎击诺曼人,其中包括短时间内从帝国各地集结的一些军队、来源各异的雇佣兵。此时吉斯卡尔在退路被威尼斯、拜占庭的联合舰队所封锁的情况下寻求背水一战,阿莱克修斯率军抵达都拉斯后,也决定直接展开决战。但阿莱克修斯低估了诺曼人的战斗力,很快拜占庭军两翼的瓦兰吉卫队被打散,阿莱克修斯亲率的中军也被诺曼骑士突击冲破。拜占庭一方的各路佣兵便开始变心、逃离战场,不久后帝国军队便在战场上被全线击败、撤离战场,许多将军阵亡。阿莱克修斯虽然成功突围,但也负了伤。
在都拉斯打败阿莱克修斯后,第二年,诺曼人已经在围攻色萨利的拉里萨。[4][8]阿莱克修斯在奥赫里德重整败军,并派出小股部队不断抵抗、阻碍诺曼人的进军。后来阿莱克修斯返回坐镇君士坦丁堡,在这同时他拿出36000金币说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进攻诺曼人的大本营南意大利来减轻他的压力,并且鼓动诺曼人的大本营南意大利的当地贵族发动叛乱,[27]这使得诺曼人不得不在1083年-1084年把部分军队转移回意大利用于防御。阿莱克修斯与掌控着加尔加诺半岛的蒙泰圣安杰洛的伯爵亨利 结盟并使其宣誓效忠,这是拜占庭最后一次对意大利半岛土地的实际控制。
不久后阿莱克修斯再度率领军队出征以解拉里萨之围,此次阿莱克修斯的对手是博希蒙德。两军开始接战后,博希蒙德被悬挂皇家旗帜的中军所迷惑,试图如同在都拉斯战役一样,直接冲破阿莱克修斯亲率的中军以获得胜利。但实际上指挥中军的是凯撒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斯,阿莱克修斯则率领一支偏锋突袭并掠夺了诺曼人的军营,并前后围攻诺曼军队,最终博希蒙德仅率领少量部队成功突围。很快博希蒙德也逃回了南意大利,剩余的诺曼军队及支持他们的地方贵族也在阿莱克修斯的贿赂及进攻下向帝国投降。诺曼人对帝国的威胁在1085年由于罗伯特·吉斯卡尔去世而结束了,帝国成功收复了大部分先前被诺曼人控制的领土。[28]
在这之后阿莱克修斯又不得不处理异端波格米勒派与保罗派在色雷斯发动的叛乱,与反叛者联盟的佩切涅格人在此时则越过多瑙河南下。[29]很多信奉保罗派的帝国士兵在阿莱克修斯对抗诺曼人的战争中成为了逃兵。[30]当诺曼人对帝国的威胁结束后,阿莱克修斯开始惩罚反叛者与逃兵并没收了他们的土地。这导致了后来菲利波波利附近的一次叛乱,并且西方野战军总指挥格里高利·帕库里亚努斯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战败被杀。1087年佩切涅格人侵入色雷斯,阿莱克修斯率军穿越莫西亚反击,但没能夺取被占领的多罗斯托隆(今锡利斯特拉)。[31]在撤退时,阿莱克修斯被佩切涅格人包围,不得不签署停战并支付一笔保护金。1090年佩切涅格人再次入侵色雷斯,[32]同时罗姆苏丹基利杰阿尔斯兰一世和他的岳父札卡斯组织了一支舰队并试图与佩切涅格人组成联军一同围攻君士坦丁堡。[33]
阿莱克修斯与有约40000骑兵的库曼人结盟并于1091年4月29日在拉维尼欧战役 彻底击败了佩切涅格人从而克服了这个威胁。[34]这彻底击败了佩切涅格人,帝国巩固了巴尔干边境。但在佩切涅格人的威胁逐渐消失后,1094年库曼人开始入侵帝国的巴尔干领土。库曼人支持一个觊觎拜占庭皇位并声称自己是被认为很久之前已经去世的君士坦丁·狄奥吉尼斯 也就是罗曼努斯四世的儿子、阿莱克修斯姐夫的人,[35]他们穿越巴尔干的山脉并长驱直入东色雷斯直到被他们在阿德里安堡被击败,伪君士坦丁·狄奥吉尼斯也在此地被诱捕。
同时,阿莱克修斯派出海军将领约翰·杜卡斯及君士坦丁·达拉瑟尼斯率领舰队进攻在爱琴海兴风作浪并自称拜占庭皇帝的札卡斯,帝国舰队在莱斯博斯岛的米蒂利尼将札卡斯围困,并于札卡斯准备启航逃离时发动突然袭击将其打的大败,札卡斯只得狼狈地逃回他的大本营士麦那。随后约翰及君士坦丁收复爱琴海诸岛屿后兵分两路,约翰一路收复了被叛军占据的克里特岛及塞浦路斯岛,君士坦丁在同时则一路追击札卡斯并防备着札卡斯可能发动的新一轮进攻。[36]1094年,札卡斯再度率领战船围攻安纳托利亚沿岸的属于帝国的港口城市阿卑多斯,阿莱克修斯再度派出君士坦丁·达拉瑟尼斯率领舰队讨伐札卡斯。君士坦丁从海路抵近札卡斯的同时,基利杰阿尔斯兰也率领一支军队从陆路方向出现。札卡斯亲去前往见女婿以图支援,但基利杰阿尔斯兰已经被阿莱克修斯说服在这场战斗中转向支持帝国一方,于是他在宴会中谋杀了岳父[37]。在巴尔干及爱琴海方向平定下来之后,阿莱克修斯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几乎完全被塞尔柱突厥人占领的安纳托利亚。[38]
对塞尔柱突厥的战争与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当阿莱克修斯于1081年登基时,塞尔柱突厥人已经从拜占庭帝国夺取了几乎整个安纳托利亚。阿莱克修斯派遣经过经过训练的新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夜袭劫掠比提尼亚的罗姆苏丹军队,突厥人很快便放弃沿海地区向内陆撤退。得胜的军队又得到了阿莱克修斯的赏赐从而军心高涨,不断大胆地发动进攻,打的突厥军队节节败退。最终罗姆苏丹苏莱曼只得退回尼西亚并求和,阿莱克修斯从而得以保全安纳托利亚西北部的沿海地区。阿莱克修斯也利用一位叛变至帝国一方的塞尔柱使者重夺了锡诺普,并且利用突厥人内部的矛盾争取利益。但这些小规模胜利未能阻止塞尔柱突厥人在横行于被他们占领的内陆地区。[39]
1090年初阿莱克修斯对教宗表现出和解意图,[40]目的是为对抗塞尔柱突厥人寻求西方的支援。1095年阿莱克修斯的使者在皮亚琴察会议 之前面见了教宗乌尔班二世,[41]乌尔班二世同年稍后便在克莱芒会议上发动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42]但这却令阿莱克修斯感到惊愕与尴尬,因为他希望并且计划从西方得到的支持仅仅是一些雇佣兵,而不是大量难以控制的十字军。
很快第一批由修士彼得 领导的大部分是城镇里的贫穷民众及农民的“平民十字军”进入了帝国领土,他们无力自行负担补给并且军纪涣散,不断与沿途居民发生冲突。由于阿莱克修斯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好为经过他领土的大量十字军提供给养并且也来不及调动军队监督十字军,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帝国的巴尔干领土遭到盟友十字军的劫掠。[43]阿莱克修斯很快把这群乌合之众送到了安纳托利亚,这支十字军在1096年便被突厥军队击溃。[44]
不久后第二支十字军逐渐抵达了君士坦丁堡,他们分别由布永的戈弗雷、图卢兹的雷蒙德四世和其他一些西方的大贵族领导,甚至还包括阿莱克修斯的老对手博希蒙德。[45]比起平民十字军这支正规军队组成的十字军装备更加精良但更难对付。阿莱克修斯在他们刚刚抵达时抓住机会分别与十字军的各个领导人会面,在几次不可避免地冲突摩擦后成功达成和解,使他们立下誓言保证把征服的土地移交给帝国;[46]而作为回报,阿莱克修斯会给十字军在亚洲的行动提供给养及一些海上支持。随后阿莱克修斯就把十字军送到了安纳托利亚。1097年,十字军组织了围攻尼西亚 并迫使尼西亚的突厥人向阿莱克修斯投降,随后十字军在多利留姆战役 的胜利使得帝国完全收复了黑海海峡对面的安纳托利亚西北角与安纳托利亚西部的部分地区。[47]同时阿莱克修斯手下的海军将领约翰·杜卡斯 在1097年至1099年在希俄斯、罗得岛、士麦那、以弗所、和非拉铁非恢复了帝国的统治,这些成功归功于长公主安娜·科穆宁娜提出的计策。但在拉丁裔历史学家的眼中这是阿莱克修斯对十字军的背叛与欺骗。[4]1099年一支十艘船组成的拜占庭舰队协助十字军攻打了塔拉基亚 与的黎波里等城市,但十字军认为1年之前在塔第吉欧斯领导的拜占庭军队在阿莱克修斯的命令下背弃承诺没有援助十字军围攻安条克时他们与阿莱克修斯的誓约便已宣告解除。[41]博希蒙德自立为安条克亲王[47]并又一次挥师登陆希腊与阿莱克修斯交战,但后来他被拜占庭军队包围并在1108年的迪沃尔条约中被迫同意成为帝国的附庸。[48]阿莱克修斯并没有参与或协助十字军接下来进军巴勒斯坦的行动。
尽管十字军已经获得了胜利,但阿莱克修斯仍在1110年到1117年仍不得不多次出兵驱逐再次入侵帝国已经收复的领土的突厥人。[49]1116年染上重病的阿莱克修斯仍在指挥比提尼亚和密细亚的对抗罗姆苏丹马立克沙入侵的防御战以保护他所收复的安纳托利亚领土。1117年他转向进攻,带领军队深入安纳托利亚高原被突厥人控制的地区并在菲罗梅隆战役打败了苏丹。[50]
对内
即位后的人事安排、封赏及处置
刚即位的一段时间内有传闻认为阿莱克修斯成了前皇后玛利亚 的情人。由于她的美貌,她的丈夫米海尔七世被废黜后又被强嫁给尼基弗鲁斯三世。[51]阿莱克修斯计划让玛利亚继续留在皇宫,这可能仅是为了方便玛利亚在权力交接时帮助从中协调斡旋,但这被许多人,包括贵族和君士坦丁堡的市民,认为他有意与玛利亚成婚。尽管阿莱克修斯名义上是玛利亚的义子,但二人年龄相差不大,并且丧偶女子第三次结婚并不违反当时的正教教义与社会道德。但他的母亲安娜希望他能继续与伊琳娜·杜卡伊娜 的婚姻以加强与杜卡斯家族的关系,从而使得伊琳娜·杜卡伊娜的祖父即凯撒约翰·杜卡斯 继续支持他。同时听到传闻的约翰·杜卡斯也展开行动以防止杜卡斯家族被阿莱克修斯边缘化,他说服了普世宗主教科斯玛斯一世 宣布伊琳娜·杜卡伊娜仍为阿莱克修斯的合法妻子,并要求玛利亚搬出大皇宫。为了保持杜卡斯家族的支持,伊琳娜·杜卡伊娜被加冕为皇后,随后阿莱克修斯恢复了君士坦丁·杜卡斯的权力及继承人身份并加冕他为共治皇帝[52]。同时阿莱克修斯也给予玛利亚安全保证[53]。阿莱克修斯结婚后不久便有了长女安娜·科穆宁娜,他让公主与君士坦丁·杜卡斯定下婚约,并让他们和玛利亚一同迁居到Mangana宫。[54]
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斯 于1081年4月8日,阿莱克修斯进城一周后进入君士坦丁堡。阿莱克修斯遵守了先前的许诺,授予了姐夫凯撒头衔与塞萨诺尼基的统治权及该城的税收收入,这使得尼基弗鲁斯·梅里森诺斯最终打消了夺取拜占庭皇位的想法并在余生一直维持对阿莱克修斯的忠诚[55]。在阿莱克修斯获得权力后,作为为他套上紫靴后作为对他最忠诚、坚定与热心的支持者之一的,他的长兄伊萨克得到了阿莱克修斯创立的新头衔,“至尊者 (希腊语:σεβαστοκράτωρ)”,即“奥古斯都那般最尊贵的统治者”,后来阿莱克修斯的长女安娜·科穆宁娜描述拥有这一头衔的人为“没有紫色的皇帝(emperor without the purple)”,[56]从而使得伊萨克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二把手。权力交接及人事安排基本完毕后,阿莱克修斯率领全家族及亲戚进行斋戒,为篡位行动导致首都生灵涂炭进行忏悔。
但当阿莱克修斯的长子约翰·科穆宁于1087年出生后,他对待玛利亚及君士坦丁·杜卡斯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57]长公主安娜与君士坦丁·杜卡斯的婚约被取消,并且她被接回大皇宫与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和已经成为太后的安娜·达拉瑟娜 处居住。后来又由于玛利亚参与共谋了一场针对阿莱克修斯的阴谋,阿莱克修斯逐渐疏远了玛利亚并逐渐剥夺了她的权力,玛利亚后来退隐到修道院。君士坦丁·杜卡斯也被剥夺了共治皇帝的地位。[57]尽管如此,君士坦丁·杜卡斯依然与科穆宁家族维系着友好的关系并不久后由于身体虚弱而去世。
重建货币系统
1092年,阿莱克修斯下令停止制造品质低劣的苏勒德斯钱币(还包括梯塔特伦 和黑斯塔迈纳 )并且铸造一种新的成色更高的铸币,这种重达4.45克的货币一般被称作海培伦 。海培伦要比索丽德略轻一点。
同时帝国也发行了一种价值为海培伦的三分之一,含量为为25%的黄金和75%银的琥珀金新货币aspron trachy 。铜银合金的aspron trachy或者叫stamenon,含有7%的银(镀层),48个stamenon等于一个海培伦。[58]然后,还有低面值的铜币梯塔特伦 和noummion,18个梯塔特伦等于1个铜银合金aspron trachy,36个noummion 等于一个铜银合金aspron trachy。[59]
阿莱克修斯于1092年实行的经济改革是帝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基础并且是科穆宁中兴 的经济基础,新货币的发行也恢复了帝国的经济信用。
统治后期
阿莱克修斯在人生的最后20年的统治是不很受欢迎的。[60]这段时间他的统治以严酷迫害异端波格米勒派与保罗派而著称,[61]这其中一个表现是1118年阿莱克修斯公开烧死了参与了一个神学辩论的波格米勒派领导者也是一个医生的巴西尔 。[4][44]
阿莱克修斯的多年执政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母亲也是一位明智的、拥有很强政治能力的杰出女性安娜·达拉瑟娜 的影响,阿莱克修斯也违反帝国过去的惯例把她加冕为奥古斯塔 (Augusta)而不是按照惯例更应当得到这个头衔的人:他的妻子也就是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在约1100年安娜去世前,阿莱克修斯忙于接连不断的战争而长时间不在首都时,安娜是帝国实际上的管理者,并且整顿、削弱了上层社会的奢靡之风。[62]
皇位觊觎者与反叛者
除了帝国外部的敌人外,国内也有许多野心勃勃的人想把阿莱克修斯赶下皇位,这也是他统治期间另一个主要的威胁。[44]在这段帝国的困难时期,阿莱克修斯遇到的反对他的叛乱比任何其他拜占庭皇帝都要多。[63]这包括: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前
- Raiktor ,一个自称是米海尔七世的拜占庭修道士,他投奔了罗伯特·吉斯卡尔,后者以扶植他重登皇位为借口入侵帝国。[63]
- 1084年的一场阴谋,共谋者包括许多军队里的元老及官员。这场阴谋在反叛部队集结起来之前被发现。尽管这个阴谋涉及许多重要人士,阿莱克修斯仅仅只是放逐其中最富有的共谋者并且没收了他们的土地。[63]
- 札卡斯,于1092年自称皇帝。[64]
- 君士坦丁·赫帕特普洛斯,他是协助阿莱克修斯于1081年获得皇位的人之一,却在1091年与一个亚美尼亚人Ariebes 密谋反叛阿莱克修斯。[64]
- 约翰·科穆宁 ,阿莱克修斯的侄子,都拉斯总督,被奥赫里德的提奥非勒 控告密谋反叛。后来被阿莱克修斯说服放弃密谋。[64]
- 提奥多罗·Gabras 和他的儿子乔治·Gabras ,特拉比松总督,其治下的特拉比松几乎实际上独立于帝国。[64]
- 尼基弗鲁斯·狄奥吉尼斯 ,罗曼努斯四世的儿子[64],多次试图刺杀阿莱克修斯。他的共谋者包括阿莱克修斯的姐夫米海尔·塔隆尼特 、阿莱克修斯的弟弟阿德里安·科穆宁,以及前皇后玛丽亚。[64]
- 伪君士坦丁·狄奥吉尼斯 ,自称为实际上已于1073年在战场上逝世的罗曼努斯四世的儿子、阿莱克修斯三姐狄奥多拉·科穆宁的丈夫君士坦丁·狄奥吉尼斯 ,得到库曼人支持后企图夺取皇位。[35]
- 伪利奥·狄奥吉尼斯,自称罗曼努斯四世的儿子利奥·狄奥吉尼斯。[65]
- Karykes,一场在克里特起义的领袖。[64]
- Rhapsomates,试图使塞浦路斯独立。[64]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
- 萨洛蒙,一个富有的元老 ,1106年参与了Anemas家族四兄弟的密谋。[66]
- 格里高利·塔隆尼特 ,另一个特拉比松总督,就任后很快发动叛乱。[66]
- 阿隆,前保加利亚王室的一个王子的私生子后代,1107年阿莱克修斯在塞萨洛尼基附近驻扎的时候密谋行刺他,但皇后伊琳娜与其众多随从的到来使得阴谋难以实行。在返回君士坦丁堡的路上,共谋者们写了一本嘲讽、诋毁皇后的小册子,并在离开时把小册子留在皇后的营帐。对于小册子的调查导致这些共谋者的身份暴露,而阿隆因为与前保加利亚王室的亲缘关系而只是被流放,因为皇后伊琳娜也有和前保加利亚王室有类似的血缘关系。[67]
去世与继任者
阿莱克修斯晚年除了抵御突厥人也被继承人的事情困扰。尽管他已经在1092年把他年仅5岁的长子约翰·科穆宁加冕为共治皇帝,但他的妻子伊琳娜·杜卡伊娜更希望他更改继承人为长公主安娜·科穆宁娜与她的丈夫尼基弗鲁斯·布里恩尼奥斯 并在暗中与安娜策划在阿莱克修斯逝世后反对约翰。[68]在此之前尼基弗鲁斯·布里恩尼奥斯已经被授予了凯撒和至高无上者 头衔,并且仍然保持对阿莱克修斯与约翰的忠诚而对伊琳娜和安娜的密谋不感兴趣。尽管如此,伊琳娜和安娜挑战约翰继承权的可能仍令即将去世的阿莱克修斯感到不安。[41]
家庭成员
阿莱克修斯常年忙于战争及处理帝国事务,因此没有很多时间亲自教育子女。虽然太后安娜·达拉瑟娜 时有和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不和,但她和儿媳共同承担了亲自养育与教育孙女安娜·科穆宁娜的责任。
通过阿莱克修斯与伊琳娜·杜卡伊娜 的婚姻,他们共育有以下子女:
1.安娜·科穆宁娜,嫁给了被授予凯撒的尼基弗鲁斯·布里恩尼奥斯
2.玛利亚·科穆宁娜,先嫁给了格里高利·Gabras,后改嫁尼基弗鲁斯·卡塔科隆
3.约翰二世
5.伊萨克·科穆宁,至尊者
6.欧多齐娅·科穆宁娜 ,嫁给了君士坦丁·Iasites的儿子
7.狄奥多拉·科穆宁娜,先嫁给了君士坦丁·Kourtikes,后改嫁君士坦丁·安格洛斯。她是后来的皇帝伊萨克二世和阿莱克修斯三世的祖母,也是统治伊庇鲁斯专制国的科穆宁·杜卡斯王朝的祖先
8.曼努埃尔·科穆宁
9.佐伊·科穆宁娜
遗产
阿莱克修斯拯救了危机四伏的拜占庭帝国,并重现了帝国的强盛与繁荣。[68]他也重整了帝国政府并通过大家族间的联合来巩固自己的统治,[69]阿莱克修斯结束了任命官员时排除皇室家族及大贵族家族成员的传统,并透过帝国政府体制化地收编大贵族成员。且那些非大贵族家族成员的人往往将会被剥夺权力与威望。[44]大量反对者被取缔之后新的皇家权威随着尼基弗鲁斯·布里恩尼奥斯被授予“至高无上者”的头衔和皇帝的兄长伊萨克·科穆宁被授予“至尊者”的头衔而重建起来。[69] 尽管这种政策取得了成功但这也使得帝国原有的君士坦丁一世建立的文官官僚阶级为大贵族家族所取代,阿莱克修斯的政策使得以后的贵族阶层变得具有连续性,并且之后几乎每一位帝国皇帝都或多或少地在血缘上与他有所联系。
参考文献
- ↑ 1.0 1.1 Norwich 1995, p. 4
- ↑ Kazhdan 1991, p. 63
- ↑ Norwich, John, A short history of Byzantium
- ↑ 4.0 4.1 4.2 4.3 Template:EB1911
- ↑ Norwich 1995, p. 2
- ↑ "Alexiad", 1.1
- ↑ Norwich 1995, p. 3
- ↑ 8.0 8.1 Canduci 2010, p. 277
- ↑ Cahen, p. 75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Garland 2007
- ↑ 11.0 11.1 Finlay 1854, p. 59
- ↑ "Alexiad", 2.2.1–2
- ↑ Norwich 1995, p. 5
- ↑ "Alexiad", 2,1,4–6, 2.3.2–3,2.3.4; cf. Bryennius 4.2, who dates the adoption to early in the reign of Botaneiates
- ↑ "Alexiad", 2.3.4,2.4.5
- ↑ Norwich 1995, p. 6
- ↑ "Alexiad", 2.5.5
- ↑ "Alexiad", 2.5.6
- ↑ Gautier 1971, p. 223.
- ↑ Skoulatos 1980, p. 126.
- ↑ Varzos 1984, p. 70.
- ↑ Skoulatos 1980,第241页.
- ↑ Nikolia 2003,Chapter 3.
- ↑ Angold 1997,第119页; Treadgold 1997,第610页.
- ↑ Skoulatos 1980,第241–242页.
- ↑ Finlay 1854, p. 63
- ↑ Norwich 1995, p. 21
- ↑ Norwich 1995, p. 25
- ↑ Finlay 1854, p. 101
- ↑ Finlay 1854, p. 78
- ↑ Finlay 1854, p. 102
- ↑ Finlay 1854, p. 104
- ↑ Norwich 1995, p. 26
- ↑ Norwich 1995, p. 27
- ↑ 35.0 35.1 Finlay 1854, p. 86
- ↑ Anna Komnene. Alexiad, IX.1 ( Dawes 1928,第214–217)页.
- ↑ Brand 1989, p. 3.
- ↑ Finlay 1854, p. 108
- ↑ Finlay 1854, p. 111
- ↑ Norwich 1995, p. 30
- ↑ 41.0 41.1 41.2 Canduci 2010, p. 279
- ↑ Norwich 1995, p. 31
- ↑ Norwich 1995, p. 33
- ↑ 44.0 44.1 44.2 44.3 Kazhdan 1991, p. 1479
- ↑ Norwich 1995, p. 36
- ↑ Finlay 1854, p. 123
- ↑ 47.0 47.1 Norwich 1995, p. 42
- ↑ Norwich 1995, p. 48
- ↑ Norwich 1995, p. 58
- ↑ Sewter 1969, pp. 481–487.
- ↑ Norwich 1995, p. 10
- ↑ Norwich 1995, p. 12
- ↑ Alexiad 3.4.6 (Leib 1.115-16); Zonaras, Epitome, 3.733; cf. Dölger, Regesten, 1064. Theophylact in his Paideia Basilike, perhaps delivered in 1085/86, addresses Constantine as basileus, 'emperor' (Oratio 4, ed. Gautier 1.179).
- ↑ Alexiad 2.4.6–7 (Leib 1.73-4)
- ↑ Cheynet 1996,第355–356页.
- ↑ ODB,"Komnenos, Isaac" (C. M. Brand), p. 1144.
- ↑ 57.0 57.1 Kazhdan 1991, p. 658
- ↑ Archived copy. [November 14,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7, 2007).
- ↑ Lindblom 1998.
- ↑ Norwich 1995, p. 54
- ↑ Finlay 1854, p. 81
- ↑ Norwich 1995, p. 59
- ↑ 63.0 63.1 63.2 Finlay 1854, p. 71
- ↑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Finlay 1854, p. 72
- ↑ Finlay 1854, p. 73
- ↑ 66.0 66.1 Finlay 1854, p. 74
- ↑ Finlay 1854, p. 75
- ↑ 68.0 68.1 Norwich 1995, p. 61
- ↑ 69.0 69.1 Finlay 1854, p. 69
资料来源
一手资料
- (英语)Comnena, Anna, The Alexiad, 由Sewter, E. R. A.翻译 , Penguin Classics, 1969
二手资料
- 《苏联历史百科全书·人物卷》,1961~1973
- Canduci, Alexander, Triumph & Trag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Rome's Immortal Emperors, Pier 9, 2010, ISBN 978-1-74196-598-8
- Finlay, George,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and Greek Empires from 1057–1453 2, William Blackwood & Sons, 1854
- Garland, Lynda, Anna Dalassena, Mother of Alexius I Comnenus (1081–1118), De Imperatoribus Romanis (An Online Encyclopedia of Roman Rulers), 25 May 2007 [2017-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06)
- Kazhdan, Alexander (编), Oxford Dictionary of Byzantiu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ISBN 978-0-19-504652-6
- Lindblom, Annette, Harl, Kenneth W., 编, History 303: Early Medieval and Byzantine Civilization: Constantine to Crusades, Tulane.edu, 21 March 1998, (原始内容存档于5 October 2013)
- Norwich, John J., Byzantium: The Decline and Fall, Alfred A. Knopf, Inc., 1995, ISBN 978-0-679-41650-0
延伸阅读
- Angold, Michael, The Byzantine Empire, 1025–1204 2nd, Longman: 136–70, 1997, ISBN 978-0-582-29468-4
- Francopan, Peter, The First Crusade: the Call from the East, The Bodley Head, 2011
- Harris, Jonathan, Byzantium and the Crusades 2nd, Bloomsbury, 2014, ISBN 978-1-78093-767-0
- Template:Cite DGRBM
- Skoulatos, Basile, Les personnages byzantins de I'Alexiade: Analyse prosopographique et synthese, Louvain: Nauwelaerts, 1980 (法语)
- Treadgold, Warren, A 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 and Societ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612–29, 1997, ISBN 978-0-8047-2630-6
- Varzos, Konstantinos, Η Γενεαλογία των Κομνηνών [The Genealogy of the Komnenoi], Thessaloniki: Byzantine Research Centre, 1984 (希腊语), Vols. A1, A2 & B
外部链接
- Alexius coinage http://www.wildwinds.com/coins/byz/alexius_I/t.html |date=20050227083047
阿历克塞一世 科穆宁王朝 出生于:1048年或1056年逝世於:1118年8月15日
| ||
---|---|---|
统治者头衔 | ||
前任: 尼基弗鲁斯三世 |
拜占庭皇帝 1081年4月1日 – 1118年8月15日 与君士坦丁·杜卡斯 (1081年–1088年) 约翰二世 (1092年–1118年) |
继任: 约翰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