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卡帕多細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卡帕多細亞(/kæpəˈdoʊʃə/; also Capadocia; 土耳其語:Kapadokya, 希臘語:Καππαδοκία Kappadokía,辭源: 古波斯語:Katpatuka),又稱為卡帕達奇亞,亞洲歷史上的一個地區名,大致位於歷史安納托利亞地區中部,現今土耳其內夫謝希爾、開塞利、阿克薩賴、尼代。在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時代,卡帕多細亞包括了從托羅斯山脈至黑海之間的廣大地域。

如此定義的卡帕多細亞,其南面以托羅斯山脈為界,東抵幼發拉底河,北面與本都接壤,西面與中央鹽鹼荒原相接。具體的範圍之廣度則很難予以確定。斯特拉波是唯一的專門記述過這一地區情況的古典作家,但是他誇大了卡帕多細亞的面積;人們現在知道,卡帕多細亞東西大約為400公里,而南北只有240公里

地名的來源

古典作家告訴我們卡帕多細亞這個名字是其強大的鄰居波斯人起的。在同時期的希臘語文獻中,卡帕多細亞人被稱做「敘利亞人」或「白敘利亞人」[1]羅馬帝國時期的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斯在其著作中聲稱,這些「白敘利亞人」實際上是聖經中挪亞第三子雅弗的兒子米設的後代,原來被稱做「米設人」,如今則被稱為卡帕多細亞人。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最後幾位波斯國王統治時期,這些卡帕多細亞人生活的地區被分成了兩個行政區域,其中位於中央和內陸的部分繼續被稱做卡帕多細亞,而另一部分則成為本都。這次分裂大概發生在古典作家色諾芬生活的時代之前。在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後,這兩個部分仍然分裂;本都成為希臘化時代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而卡帕多細亞這個名字只被用於指稱原來內陸的那個省份(大卡帕多細亞)了。

卡帕多細亞王國至少在斯特拉波生活的時代仍然以名義上獨立的形式存在着。奇里乞亞成為這片土地的新名稱,其首府則是愷撒里亞(與北非的愷撒里亞不是一個地方)。斯特拉波著作中提到的僅有的兩座卡帕多細亞城市就是愷撒里亞和位於托羅斯山脈附近的塔亞納。

卡帕多細亞的基本地質特徵是高原

歷史與文化

歷史學家們對于波斯帝國統治前的卡帕多細亞地區的歷史知道的很少。據信這塊土地是第一支使用鐵的民族赫梯人[2]的發祥地。赫梯帝國崩潰後,卡帕多細亞居住着穆什基人。穆什基人在前6世紀被呂底亞國王克羅埃蘇斯擊敗,在那以後卡帕多細亞陷入分裂,由許多小王公所統治。至少在大流士一世時代,卡帕多細亞已是波斯帝國的轄地,但是擔任總督的都是些本地王公。在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期,卡帕多細亞的總督是阿里阿拉特一世;他在波斯帝國崩潰後實際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此後卡帕多細亞的歷史即為阿里阿拉特王朝的歷史。

亞歷山大本人從未到過卡帕多細亞,他滿足於讓這個小公國充當自己的藩屬,而沒有打算去征服它。由於阿里阿拉特一世的靈活態度,他的家族保住了對卡帕多細亞的統治權。在亞歷山大死後,他的一名將領歐邁尼斯打算在小亞細亞建立自己的地盤,於是入侵卡帕多細亞並將阿里阿拉特殺死;但歐邁尼斯一死,阿里阿拉特的兒子阿里阿拉特二世就恢復了本家族的政權。

羅馬崛起的時代,卡帕多細亞成為與羅馬發生緊密聯繫的國家,首先是作為敵人出現(卡帕多細亞曾是塞琉古帝國國王安條克大帝反對羅馬的同盟者)。然而很快卡帕多細亞又成為羅馬人反對馬其頓國王珀爾修斯的同盟軍。塞琉古帝國在亞洲的權力崩潰之後,卡帕多細亞就徹底倒向羅馬了。國王阿里阿拉特五世曾協同羅馬統帥克拉蘇討伐阿里斯東尼克,後者反對帕加馬國王阿塔羅斯三世在遺囑中將帕加馬交與羅馬的做法並自立為王。在阿里阿拉特五世死後不久,卡帕多細亞開始受到本都國王米特里達梯六世的侵襲,後者把卡帕多細亞視為其擴展勢力所必須征服的一個地方。

在阿里阿拉特九世在位時期,米特里達梯六世一度征服了卡帕多細亞,但最終被羅馬逼退。一位本地王公阿里奧巴爾贊一世成為卡帕多細亞國王(前93年),但是他的地位直到羅馬徹底擊敗米特里達梯及其同盟者亞美尼亞國王提格蘭二世之後才得以穩固(約前63年)。在羅馬內戰時期,阿里阿拉特王朝的卡帕多細亞國王們時而支持龐培,時而支持尤利烏斯·愷撒,時而又轉向馬克·安東尼。馬克·安東尼殺害了卡帕多細亞國王阿里阿拉特十世,最後消滅了伊朗化的阿里阿拉特王朝;他扶植了另一個本地王公阿爾刻拉奧斯充當羅馬在當地的傀儡。公元17年,提比略皇帝乾脆取消了卡帕多細亞的獨立地位,把它變為帝國的一個行省。

卡帕多細亞的文化深受伊朗文化的影響。它的王室和貴族完全伊朗化,國家組織也接近于波斯帝國。

在卡帕多細亞發現了所謂的地下城市,它們大抵是早期基督教徒躲避羅馬帝國迫害的藏身之所。

視頻

卡帕多細亞 相關視頻

土耳其卡帕多細亞
土耳其的心臟:卡帕多西亞,一個乘坐熱氣球遊覽月球風光的地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