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长椿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长椿寺
图片来自trip

长椿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长椿街9号,是一座汉传佛教寺院。如今该寺是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的馆址。

历史

长椿寺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乃奉明神宗生母孝定李太后的旨意创建,以供养水斋禅师用。明神宗赐寺名“长椿”,寓意其生母健康长寿。因受皇家庇护,长椿寺曾十分繁盛,一度被称为“京师首刹”。

清朝康熙十八年(1679年),该寺建筑在京畿大地震中受损,后由首辅冯溥捐款,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后来,乾隆二十年(1755年)再次重修,此后屡有修缮。长椿寺旁边,有清朝初年文人龚鼎孳所修的妙光阁。妙光阁在清朝乾隆年间倒塌,嘉庆年间重建,改名“浙寺”,今浙寺早已拆除。

该寺原有三件镇寺之宝。第一件为渗金多宝佛塔,于1621年铸造,一丈五尺高,佛塔周身用熔化后的金液渗透。该塔原为五层,周围有四百多尊佛像,各层塔尾均有小铃,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添建为六层。该塔原存长椿寺藏经阁内,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迁至海淀区万寿寺,其基座仍存藏经阁一层。第二件为孝定李太后“九莲菩萨”像以及崇祯帝之母孝纯刘太后御容像,其中“九莲菩萨”像遗失于清光绪年间,孝纯刘太后御容像遗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三件是明万历年间工部郎中、书法家米万钟所撰《敕建大祚长椿寺赐紫衣水斋禅师传》石碑一座,今存大雄宝殿外。

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张作霖杀害。当晚,李大钊的灵柩停厝于长椿寺内。5月1日,其灵柩自长椿寺移至邻近该寺的浙寺安放。1933年4月23日,其灵柩自浙寺迁至万安公墓

齐白石在《齐白石口述》中说,自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丁丑年)农历六月(即七七事变爆发之月)以后,自己便不出家门。仅在丁丑年九月,得知陈散原逝世,破例出门拜奠。陈散原的灵柩寄存在长椿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壬午年)春,张次溪从江南回到北平,偶然和齐白石谈到想去长椿寺祭拜陈散原,齐白石遂再一次破例出家门,和张次溪同往长椿寺。归来以后,齐白石作《萧寺拜陈图》送给张次溪。张次溪为该画征集了不少题词,其中傅治芗丈诗云:“盘盘荩世一棺存,岁瓣心香款寺门,彼似沧洲陈太守,重封马鬣祭茶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椿寺被改作他用,年久失修。2002年,宣武区人民政府和文物局开始重修该寺。经过重修,2005年11月,该寺被辟为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

建筑

长椿寺坐西朝东,原来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二殿、藏经阁。西边有群房,北边有僧舍、方丈院。此外,还有九莲阁、妙光阁、香林亭等建筑。寺内大雄宝殿两旁,南北各有一座配殿,覆有黄色琉璃瓦顶,是供奉两幅皇太后御像之所。 今存四进院落,分别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山门额曰“敕建长椿寺”。

长椿寺内外多种槐树。山门前的空地上,旧植八株国槐,俗称“八槐护门”。寺内也植有国槐、丁香等树。长椿寺所在街巷古称“槐市斜街”,其旁街巷即名“古槐夹道”。明清以后,许多文人曾来该寺,并赞美该寺环境。徐本髙《过长椿寺赠水斋上人诗》曰:“凉秋新月影生苔,古柏苍苍有径开。清梵数依祗树起,天花如共妙香来。”王士祯《与郑山公登九莲阁》曰:“凭栏试聘望,远近一寒林,不见西山色,苍茫云外深。”山门前的八株国槐今仅余两株,寺内树木所剩也不多。宣武区人民政府将长椿寺辟为宣南文化博物馆后,在该寺南面新建了小型园林“长椿苑”。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

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长椿寺内,2005年11月开馆。该馆的展示主题为宣南文化。

该馆设有8个展厅,分别为“悠悠宣南”、“宣南士乡”、“英烈足迹”、“梨园胜景”、“城南乐园”、“百年兴商”、“民族团结”、“宣南文化保护开发成果”。

寺庙

东亚传统宗教供奉神灵神话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统称为庙宇[1]

一般包括道观佛寺庙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庙,但一些圣贤的家庙亦受宗族以外的信众参拜,故这些家庙同时事实上有著祭祀以及让信众祈求庇佑用的性质。道教宫观可称宫庙,佛教寺院可称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称祖庙宗庙,皇家太庙明堂则合称为庙堂

由于东亚传统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响、习合的情况,如佛道双修、三教合流神佛习合等,加上与民间信仰巫觋宗教合流,因此庙宇的名称、性质多变,甚至同一间庙宇同时具备多种性质。

建筑

除了一些单体式且不设前院的庙宇外,一般都有一个独立的为入口,如神道坊(庙宇牌坊)、山门鸟居等,也代表进入庙宇结界范围。入门之后为神道,可通往参拜之处。

庙宇主体建筑称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后来也指供奉仙真圣贤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宝殿,有些则称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规模较大的寺庙常有多个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庙宇周围会有镇守の森,有守护庙宇的神圣意义,也有些是作为风水林

类型与名称

“观”,原指宫殿的高大门,后因历代帝王常请方士或道士夜观星象、制定历法于“观”,后来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观,也作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筑物名称,如玄妙观白云观。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会以“宫”命名,两者又合称“宫观”。

民间信仰中的寺庙命名多元,传统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为帝、后、妃或王爷级的寺庙才会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宫”命名。例如妈祖曾先后在元代清代皇帝册封为天妃、天后,于是部分妈祖庙命名为天妃宫、天后宫;关羽被尊为协天大帝,于是一些关帝庙也命名为协天宫;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庙宇也会称为“宫”,如香港、澳门一些由民间释教信徒开设的观音庙名为水月宫。今日多数神庙都称“宫”。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为高阶神明的庙宇,供奉三清的庙宇名称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庙宇名称包含北极殿、真武殿等。

寺庙原指“寺院”“寺”原系朝廷办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为官廨别称。佛教传入中国初期,曾将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几个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渐成为僧人居所代称。故后世称为寺或院,佛教僧侣修行、礼佛与居住的道场,如中国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阳白马寺”与香港“三大古刹”之一“青山禅院”,并随著汉传佛教传播影响日本朝鲜越南琉球伊斯兰教之礼拜堂称之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来是指结草为屋,后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专指仅有女性出家众(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场所如新北市石碇区莲池庵。也有一些民间释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庙宇命名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庙宇也有命名为“庵”如福州白龙庵

”本来指位于山窟或依山崖处据险而筑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师的庙宇也常命名为清水岩

“洞”系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后来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越南等地,因为民间释教与民间信仰合流,而成为庙的代名词之一。

儒教的寺庙包括祭祀孔子孔庙,以及祭祀圣贤、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贤的祠又被民众视为祈福消灾的神明,遂与民间信仰结合变成民间寺庙,例如祭祀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庙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处,部份庙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岁代天府、奉祀池府千岁海埔池王府、奉祀张李莫府三千岁的五条港安西府、奉祀张天师天师府或广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审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厅,作为庙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湾斋教扶乩之场所亦常称为“堂”,例如壹善堂劝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菩提讲堂一贯道场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圣堂”等。

“坛”是举行祭祀的高台,在古代东亚常与政府祭祀相关,如天坛地坛先农坛、厉坛等,其中天坛、天公坛也成为常见祭祀玉皇上帝的庙宇名称,如新竹天公坛台湾首庙天坛。另外,一般私人设立的神坛也常称“某某坛”。

“庙”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为祭祀场所名称,如武庙文昌庙文武庙妈祖庙王爷庙城隍庙义民庙、祭祀后羿三嵕(zōng)庙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庙称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对于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称为神宫,小型的神社则称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传统信仰中的寺庙,除了与中国相同的类型外,村社里还有一种称为“亭 (越南)|Đình”的寺庙,供奉村社保护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场所称为“御岳”,其中一些属于寺庙形式。

参考文献

  1. 道教宫庙组织或管理章程范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