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誠意禪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誠意禪寺
圖片來自itsfun

诚意禅寺,地处大别山江淮分水岭东段,今属安徽省安慶市岳西县石关乡,地名“黄洋”,从1950年代至1980年代曾建置黄洋乡。1936年(民国25年)以前属霍山县。寺处东南边陲,去县城140华里,多为高山野岭,人烟疏落;而距潜山县北部、舒城县西部路近,素为本地區主要弘法之地,知名度颇高,但也正因为如此,《霍山县志》有記载。

历史

相传本寺始建于晚唐宋代师承临济宗,曾参与妙道山金璧寺道场授法。本寺寺僧既弘法又通医,就地采药,兼以济世,逐代传流,解救当地民间疾苦,颇受尊崇,民间称为“药师佛庙”。因得乡众护持,历来寺庙香火未断。

明末张献忠至潜北天堂养兵月余,“药师佛庙”曾为巡兵洗劫。清乾隆十一年修复。

天堂有僧法名“诚意”,自有五台山受戒,后回天堂“薛公洞”禅居,精进佛法,道光十六年,来本寺住持。其秉性慈忍宽和,济人为任,常以慧巧排解民争,以募化救生济贫,亦精通医药,所至救死扶伤,分文不取,光之善缘,杜多其行,世人敬称“活佛”。其时佛法日兴,师乘际扩建殿宇。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初二日圆寂。殡缸三年,法身完好,当即装金供奉,因更寺名为“诚意禅寺”。

民国十九年,僧妙德继业,扩建大殿三幢,增塑佛像三十余尊。殿宇飞檐斗拱,内外气象恢宏。寺声远播江淮,香资月累进,万置有寺产供僧耕食。月盈余广济孤贫,并在黄沙岭、黄梅敖等要道处建亭施茶,险危处架桥修路,广善招徕,浴室引来发寺西蛇形街货畅其流,旅店林立。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年,寺僧觉非被逐;一九七三年,公社拆毁“药师佛庙”大殿一幢,诚意禅寺大殿三幢,寮房十五间,佛像尽毁。仅存八间寮房改作小学。

1980年代,政府落实宗教政策。本地居士胡中生、郝玉文等发心修复诚意禅寺,重建大雄宝殿。报经县政府、县统战部、宗教科、土地局批用原基;乡村领导大力支持,本地村民及各地信众踊跃捐助资金、物资、人工等项,国家未曾拨款,完全民力营造,自行设计,自己施工。胡中生身兼理事、设计、雕刻、制作各项事务,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携徒八人,生活自理,耗时半年,于1992年11月17日大雄宝殿罗成,是日闻风来寺信众达万余人。冬月,望月亭、诚意师塔墓一并完工。施工中,市、县领导及市县宗教部门领导均亲临现场鼓励指导。本寺塑像、装饰及建筑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全部竣工。

寺前有公路,东南至天柱山三祖寺70公里;西南至司空山二祖寺65公里。自寺北二祖山西游,奇峰怪石,诡洞飞泉,景物怡人,可开发为旅游胜地。

寺廟

東亞傳統宗教供奉神灵神话传说人物、历代圣贤、历史著名人物的房屋式祭祀建筑物,均可統稱為廟宇[1]

一般包括道觀佛寺廟宇,而不包括祭祀祖先祠堂家廟,但一些聖賢的家廟亦受宗族以外的信眾參拜,故这些家庙同時事實上有著祭祀以及讓信眾祈求庇佑用的性質。道教宮觀可稱宮廟,佛教寺院可稱寺庙,尊天法祖祭祀通稱祖廟宗廟,皇家太庙明堂则合稱为廟堂

由於東亞傳統上常有不同宗教互相影響、習合的情況,如佛道雙修、三教合流神佛習合等,加上與民間信仰巫覡宗教合流,因此廟宇的名稱、性質多變,甚至同一間廟宇同時具備多種性質。

建築

除了一些單體式且不設前院的廟宇外,一般都有一個獨立的為入口,如神道坊(廟宇牌坊)、山門鳥居等,也代表進入廟宇結界範圍。入門之後為神道,可通往參拜之處。

廟宇主體建築稱為「殿」,「殿」本指帝王居所,後來也指供奉仙真聖賢神佛的屋宇如大雄寶殿,有些則稱為「堂」如日本法隆寺金堂。規模較大的寺廟常有多個不同的殿或堂。

有些廟宇周圍會有鎮守の森,有守護廟宇的神聖意義,也有些是作為風水林

類型與名稱

「觀」,原指宮殿的高大門,後因歷代帝王常請方士或道士夜觀星象、制定曆法於「觀」,後來用以指道士修道的居所,即道觀,也作為供奉道教先真的建築物名稱,如玄妙觀白雲觀。一些規模較大的道觀會以「宮」命名,兩者又合稱「宮觀」。

民間信仰中的寺廟命名多元,傳統上只有一些主神神格為帝、后、妃或王爺級的寺廟才會用原指帝王居所的「宮」命名。例如媽祖曾先後在元代清代皇帝冊封為天妃、天后,於是部分媽祖廟命名為天妃宮、天后宮;關羽被尊為協天大帝,於是一些關帝廟也命名為協天宮;神格崇高的神明,其廟宇也會稱為「宮」,如香港、澳門一些由民間釋教信徒開設的觀音廟名為水月宮。今日多數神廟都稱「宮」。

「殿」指帝王理事之所,多為高階神明的廟宇,供奉三清的廟宇名稱包含三清殿、高玄殿等。供奉玄天上帝的廟宇名稱包含北極殿、真武殿等。

寺廟原指「寺院」「寺」原係朝廷辦公官署如大理寺等,「院」原為官廨別稱。佛教傳入中國初期,曾將僧人安排在九卿之一府邸中居住,因幾個著名僧人而令其居所中某某院也逐漸成為僧人居所代稱。故後世稱為寺或院,佛教僧侶修行、禮佛與居住的道場,如中國佛教第一座佛寺洛陽白馬寺」與香港“三大古剎”之一「青山禪院」,並隨著漢傳佛教傳播影響日本朝鮮越南琉球伊斯蘭教之禮拜堂稱之為「清真寺」。

「庵」或「庵堂」本來是指結草為屋,後指僧尼供佛的屋舍如河南初祖庵,又常常專指僅有女性出家眾(比丘尼)居住、修行的場所如新北市石碇區蓮池庵。也有一些民間釋教信徒把供奉地藏王的廟宇命名為地藏庵五福大帝的廟宇也有命名為「庵」如福州白龍庵

」本來指位於山窟或依山崖處據險而築的佛寺,供奉清水祖師的廟宇也常命名為清水巖

「洞」係道教先真居住之地如洞天福地,後來在中國大陸香港台灣越南等地,因為民間釋教與民間信仰合流,而成為廟的代名詞之一。

儒教的寺廟包括祭祀孔子孔廟,以及祭祀聖賢、烈士、祖先的「」,如名宦祠忠烈祠宗祠等。但一些祭祀先賢的祠又被民眾視為祈福消災的神明,遂與民間信仰結合變成民間寺廟,例如祭祀諸葛亮武侯祠,供奉土地公的廟宇也有作土地祠、福德祠者。

「府」原指百官所居之處,部份廟宇也以「府」命名,如奉祀五府千歲代天府、奉祀池府千歲海埔池王府、奉祀張李莫府三千歲的五條港安西府、奉祀張天師天師府或廣信府。

「堂」是古代官吏審案的地方,也指屋舍的正廳,作為廟宇使用如松山慈惠堂。台灣齋教扶乩之場所亦常稱為「堂」,例如壹善堂勸化堂。佛教道场也会使用「讲堂」作为弘法场所名称如慧日讲堂菩提講堂一貫道場所亦有作「某某佛堂」、「某某聖堂」等。

「壇」是舉行祭祀的高臺,在古代東亞常與政府祭祀相關,如天壇地壇先農壇、厲壇等,其中天壇、天公壇也成為常見祭祀玉皇上帝的廟宇名稱,如新竹天公壇臺灣首廟天壇。另外,一般私人設立的神壇也常稱「某某壇」。

“廟”可作为祭祀各神祇场所的泛称,或直接成為祭祀場所名稱,如武廟文昌廟文武廟媽祖廟王爺廟城隍庙義民廟、祭祀后羿三嵕(zōng)廟等。

日本神道教的寺廟稱為神社,其中祭祀日本皇室祖先神、日本天皇、以及對於大和平定有功神祇的神社稱為神宮,小型的神社則稱為「」,或作「小祠」、「小堂」。

越南傳統信仰中的寺廟,除了與中國相同的類型外,村社裡還有一種稱為「亭 (越南)|Đình」的寺廟,供奉村社保護神。

琉球神道的祭祀場所稱為「御嶽」,其中一些屬於寺廟形式。

參考文獻

  1. 道教宮廟組織或管理章程範例 (PDF).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2018-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