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渥太华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渥太华人
图片来自中文百科知识

渥太华人,(英语:Odawa、Ottawa或Odaawaa),据说是指“商人”,是一个分布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美洲原住民[1] [2]

简介

渥太华人(Odawa)[3],他们长期拥有现行美加边界的土地,而他们亦得到了两国的承认。他们是尼什那比民族的民系,与欧及布威族波多沃米人有关但不同。[4]

渥太华人 Ottawa 操阿尔冈昆语的印第安人,其住区包括今渥太华河流域一部分、弗伦奇(French)河流域、乔治湾一带、密西根州北部以及附近各地区。

在古代离开美国东岸之后,他们定居于马尼图林岛休伦湖北岸附近、以及位于今日加拿大安大略省布鲁斯半岛。他们把当地视为自己的发源地。

17世纪以后,他们亦分布到渥太华河沿岸,以及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还有后者大湖区南面的中西部地区。[5]

在21世纪,有大约15,000渥太华人居住在安大略省,以及密歇根州和奥克拉荷马州(前美国印第安领地)。

渥太华方言是阿尔冈昆语族的一个分支。这个庞大的家族有许多较小的部落或“派系”,通常在美国称为“部落”和在加拿大称为“第一民族”。渥太华人的语言被视为欧及布威族的一种发散方言,其特点是频繁的音节省略[6]

部落名称

渥太华人之名Odaawaa(音节省略成Daawaa,相信是源于安尼席那贝词语adaawe,指“去交易”或者“去做买卖”);这词语常见于克里族阿尔冈昆人尼皮辛人Nipissing First Nation蒙塔纳人Innu、渥太华人和欧及布威人。波塔瓦托米语Potawatomi languageOdawa和英语的变体“Ottawa”都很普遍。安尼席那贝语在形容商人时使用Wadaawewinini(wag)一词。

密歇根州的天主教传教士Frederic Baraga把它转译成Watawawininiwok,编入A Dictionary of the Otchipwe Language,声称该词指“芦苇之人”,源于渥太华河的大量芦苇。[7]不过,这个解释更恰当地与Matàwackariniwak相关,它是一个历史上住在渥太华河的阿尔冈昆人支派。

唯一称为Odawa的美洲原住民部落是小特拉弗斯海湾支派的渥太华印第安人Little Traverse Bay Band of Odawa Indians,其他则被视为Ottawa。

他们的邻族采用了“商人”之名称呼渥太华人,因为传统上和与欧洲人接触早期他们是跨部落的商人。[8]Odawa被描述为主要交易“玉米粉葵花籽油毛皮皮草地毯和地毡、烟草、药用香草。”[9][10]

渥太华人在英文的名称是地名渥太华渥太华河的名称来源。与欧洲人接触早期的渥太华人家园(不是贸易区)就正正位于以他们命名的城市和河流西面。俄亥俄州渥太华普特南县的县治,从俄亥俄州最后一个渥太华人保留地发展而来。

语言

渥太华语被视为众多奥杰布瓦语的方言中其中一个,其特点是频繁的音节省略。在渥太华语中,整个语族被称为Nishnabemwin,而渥太华语则称作Daawaamwin。在估计5,000名渥太华族和额外10,000名具有渥太华族血统的人当中,21世纪初的渥太华语用家有大约500人。俄克拉荷马州渥太华部落Ottawa Tribe of Oklahoma就有三位流利的用家。[11]

早年历史

口传历史和早期历史记载

根据安尼席那贝民族的传说,渥太华人来自北美洲东部地区,来自美国东岸(当地亦有无数阿尔冈昆民族)。在miigis(发光的)人带领下,安尼席那贝人沿著圣劳伦斯河迁向内陆。

到了“第三个暂停地”底特律附近,安尼席那贝人的南部派系分出了三个民族:欧及布威族、渥太华族和波塔瓦托米族。[12]

考古证据表明,位于中间林地时期位于布鲁斯半岛的受霍普韦尔文化影响的秀吉恩族群Saugeen Complex可能是演变成了渥太华人。

霍普韦尔文化是一个分布广泛,从公元前200年至公元500年的贸易网络。部分这些人建立为埋葬而设的土匹,该习俗结束于大约公元250年。[13]秀吉恩族群的土匹尚未被挖掘。

渥太华人,与欧及布威族和波塔瓦托米族,是长久的三火议会Council of Three Fires部落联盟的一分子,[14]易洛魁联盟达科他人为敌。

1667年的《耶稣会报导Jesuit Relations》记录了三个住在同一个城镇的部落:渥太华人、基斯嘎贾渥太华人和辛那葛渥太华人。他们全部都用同一个语言。[15]

皮草贸易

由于渥太华人维持了庞大的贸易网络,很多北美洲内部的民族以其所使用的贸易伙伴名称而不是民族的自称(内名)而称谓。例如,那些外名包括圣语族Ho-ChunkWinnebago(来自Wiinibiigoo),和达科他人的Sioux(来自Naadawensiw)。从新法兰西殖民地开创之后,渥太华人在法国和加拿大人的皮草贸易重要到一个程度,在1670年之前,魁北克殖民者通常称所有在大湖区的阿尔冈昆语族使用者为渥太华。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渥太华人(类似欧及布威族)自称“安尼席那贝”(Neshnabek),指“人”。

价值最高的皮草是海狸。其他皮草包括鹿浣熊狐狸麝鼠。作为交换,渥太华人会获得“斧头、刀、水壶、陷阱、针、鱼钩、布和毯子、珠宝和装饰品,以及后来的枪械和酒。”[16]

渥太华人直到法国人的到来都是垄断著全部经过威斯康星州格林贝或者密歇根州苏圣玛丽的皮草贸易。据称他们“尽全力搜刮”那些“不使用独木舟的当地部落,通过与他们交换一些钢铁和破旧的欧洲物品,以获得大量的皮草。”例如,克里族给了渥太华人他们所有的海狸皮长袍,以交换旧刀、钝锥、劣质的网和水壶,直到他们不可再用。[17]

战争和难民

渥太华人与其他民族存在著争议和冲突,尤其是为了皮草贸易的丰富利润。例如,该部落曾经与马斯古顿人Mascouten开战。到了17世纪中叶,渥太华人与五大湖其他阿尔冈昆民族在河狸之战中联合对付强大的莫霍克人(在今日纽约州)和它的易洛魁盟友。

传统的势力平衡就被欧洲人带来的枪械等武器所破坏,改变了经济风险和报酬。这种破坏产生了新的灾难性的意外后果。双方的所有土著人民都受到干扰或毁灭;一些团体,如易洛魁伊利人,被消灭为部落。到了17世纪中叶,部落们受到的疾病影响比战争更严重。缺乏欧洲人新带来传染病的免疫,他们在瘟疫中遭到大量人口死亡。

1701年法国殖民者建立了底特律并且设立贸易站。大量渥太华人从他们的马尼图林岛祖地迁入来,[12]休伦族亦迁到当地附近。部分渥太华人早已定居在北密歇根州的下半岛,亦有更多派系在底特律周围和南面建立村庄。他们的范围延伸到今日的俄亥俄州。

因应战争和殖民地扩张所造成的部落迁移,部落们大概以以下模式定居:“夹在西北的法国和东南的英国之间,迈阿密人定居于今日印地安纳州和俄亥俄州西部;渥太华人沿著莫米河奥格莱塞河布兰查德河定居于俄亥俄州西北部;休伦族定居于俄亥俄州中部;肖尼族就在俄亥俄州西南部;而特拉华人就在俄亥俄州东部和东南部。”[18]

在18世纪中期,渥太华人与他们的贸易伙伴法国结盟,在有“英法北美战争”之称的七年战争期间对抗英国。他们向英国美洲殖民者进行侵略。著名的渥太华酋长庞蒂亚克Pontiac (Ottawa leader)[19]据历史记载出生于莫米河和奥格莱兹河的交汇处,即后来的俄亥俄州迪法恩斯。1763年英国胜利后,庞蒂亚克发动了一场反英起义,但他不能阻止英国殖民者向当地的移民。[20]

十年后,酋长Egushawa(亦称为Agushawa)带领渥太华人作为美国独立战争英国盟友。他希望在他们的支持下,将欧美殖民者排除在他位于俄亥俄州西北部和密歇根州南部的领土之外。[21]美国把英国人打败对于与英国结盟的美洲原住民/第一民族部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许多部落被迫将土地割让给美国。

独立战争之后,在1790年代,Egushawa与无数地区部落的成员,包括休伦族、三火议会、肖尼族、莱纳佩人和明哥族,与美国爆发一连串战役,是为西北印第安战争。印第安人希望能驱逐西进的白人移民先导者,但最终被击败。[21]在1794年的一场战役,安东尼·韦恩莫米河上游筑起了一连串碉堡,包括迪法恩斯堡Fort Defiance (Ohio),遍及庞蒂亚克出生地的河流沿岸。虽然英国人鼓励这种努力,但他们不希望再次与美国陷入公开冲突,并且不再向美洲原住民提供直接支持。韦恩的军队在堕落木材战役Battle of Fallen Timbers中击败了数百名印第安联盟的成员,邻近未来的俄亥俄州莫米,离托莱多11英里。

袭击皮夸

1751年与1752年之间的冬季,法国将军查尔斯·朗格拉德Charles Michel de Langlade开始集结渥太华人、波塔瓦托米人和欧及布威族的战士,组成一支战斗队伍,去惩治违反禁令与英贸易的迈阿密族

他们于1752年6月21日的清早攻击Pickawillany(今俄亥俄州皮夸Piqua, Ohio),杀了十三个迈阿密人,并捕捉了五个英国贸易者。只剩下二十个战士的迈阿密人尝试作出投降谈判,朗格拉德承诺只要交出英国人就放走迈阿密人。迈阿密人只从五个英国人之中交出了三个。当这些英国人被带到朗格拉德的阵线,朗格拉德的人杀了一个英国人,挖出了他的心脏并且在迈阿密人面前吃掉它。

他们再抓住迈阿密人的酋长Memeskia,杀了他,煮了他然后食了他,在他的迈阿密人面前。事后渥太华人释放了迈阿密族妇女,带著那四位被俘的英国人和合共300000美元价值的货品前往底特律。这事件加剧了英法在俄亥俄的紧张局势,并引发后来的英法北美战争七年战争[22]

条约和迁走

1795年,在《格林维尔条约》下,渥太华人和其他西部联盟的成员要割让除了西北地区的俄亥俄州全境。该地区是由底特律渥太华人统治。

1807年,底特律渥太华人与其他三个部落,欧及布威族、休伦族和波塔瓦托米族,因为美国的压力而签订《底特律条约》。众部落与密歇根领地的代表签订协议,给了美国一大幅今日东南密歇根和莫米河附近的西北俄亥俄一部分的土地。有很多渥太华部落迁入了密歇根北部。部落保持在莫米河区域内相对小的土地的公共控制。[23]渥太华支派控制的土地叫做Roche de Boeuf,[24]而莫米河上游则是Wolf Rapids。[25]

1817年,在1812年战争后第一条牵涉土地割让的条约中,俄亥俄渥太华人割让了他们的土地,接受了在布兰查德溪和小奥格莱塞河(34平方英里)的保留地。那些只是储备,使他们获得每十年的年金。渥太华人承受的压力继续增大,因为白人定居者进入了当地。

在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后,美国政府于1831年收回了渥太华人的保留地。最终有四个支派迁到堪萨斯州的土地:布兰查德溪、小奥格莱塞、Roche de Boeuf,和Wolf Rapids支派。[25]

现代史

不同渥太华人群体的人口都获得了估计。在1906年,在马尼图林岛科伯恩岛Cockburn Island (Ontario)的欧及布威族和渥太华人共有1,497人,渥太华人占半。有197个渥太华人被列为与俄克拉荷马州塞内卡学校有联系,其中一些渥太华人在美国内战后定居于此。[12]

在21世纪初,联邦政府认可的俄克拉荷马州渥太华部落Ottawa Tribe of Oklahoma的登记成员总人数约为4,700人。美国有大约10,000位渥太华人,大多数是在密歇根州。另外有几千人居住在加拿大安大略省。

著名渥太华人

外部连结

参考文献

  1. Ottawa tribe hi-res stock photography and images , Alamy
  2. 渥太华人:渥太华人Ottawa 操阿尔冈昆语的印第安人...,百科知识中文网
  3. 存档副本.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5). 
  4. 存档副本.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5. First Nations Culture Areas Index. Canadian Museum of Civilization.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6. "Odawa", Canadian Oxford Dictionary
  7. Baraga, Frederick. (1878). A Dictionary of the Otchipwe Language, I, 300.
  8. Beck, David (2002). Siege and Survival: History of the Menominee Indians, 1634–1856, p. 27.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ISBN 0-8032-1330-1.
  9. Burton, Clarence M. (ed.) (1922). The City of Detroit, Michigan, 1701–1922, p. 49. The S. J. Clarke Publishing Company.
  10. Wurm, Stephen A., et al. (eds.) (1996). Atlas of Languag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the Pacific, Asia, and the Americas, p. 1118. Walter de Gruyter & Co. ISBN 3-11-013417-9.
  11. Anderton, Alice, PhD. Status of Indian Languages in Oklahoma. Template:Wayback Intertribal Wordpath Society. 2009 (16 Feb 2009).
  12. 12.0 12.1 12.2 Frederick Webb Hodge, "Ottawa" ,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s North of Mexico, Vol. N-Z,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10, pp. 167–172
  13. The Archaeology of Ontario-The Middle Woodland Period. Ontario Archaeology. [2009-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15). 
  14. Williamson, Pamela, and Roberts, John (2nd ed. 2004). First Nations Peoples, p. 102. Toronto: Emond Montgomery Publications. ISBN 1-55239-144-2.
  15. 存档副本.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16. The Wisconsin Cartographers' Guild. Wisconsin's Past and Present: A Historical Atlas. Madison, WI: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98: 4. 
  17. Brebner, John Bartlet. The Explorers of North America: 1492–1806. Cleveland, OH: 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6: 188. 
  18. Helen Hornbeck Tanner, ed., Atlas of Great Lakes Indian History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Norman, 1986) pp. 3, 58–59; and R. Douglas Hurt, The Ohio Frontier: Crucible of the Old Northwest, 1720–1830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loomington, 1998), pp. 8–12.
  19. 存档副本. [2019-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8). 
  20. Vogel, Virgil J. (1986). Indian Names in Michigan, pp. 46–47.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ISBN 0-472-06365-0.
  21. 21.0 21.1 Barnes, Celia (2003). Native American Power in the United States, 1783–1795, p. 203.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 ISBN 0-8386-3958-5.
  22. Treuer, David. The Heartbeat of Wounded Knee. New York: Riverhead Books. 2019: 50. ISBN 9781594633157. 
  23. Treaty Between the Ottawa, Chippewa, Wyandot, and Potawatomi Indians. World Digital Library. 1807-11-17 [2013-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24. Waterville, Ohio: Roche de Bout Metropark. [2016-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9). 
  25. 25.0 25.1 Lee Sultzman, "Ottawa History",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