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教堂」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Otheruses|subject=基督宗教举行礼仪的场所|other=以教堂为中心划分的教会管理区域|堂区}} {{expand|time=2011-09-13|content=详…”)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Otheruses|subject=[[基督宗教]] 举行[[ 礼仪]]的 场所|other=以 教堂为 中心划分 的[[教 ]] 管理区域|堂区}}
+
[[File:教堂1.jpg| 缩略图|教堂:是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特指[[基督宗教]] ,包括[[天主教]]、[[东正教]]、[[ 新教]] 等;天主教 的教堂 又可称 「天主堂」;[[伊斯兰教]]进行宗教仪式 场所一般称为[[ 清真寺]],[[犹太 教]] 从事[[ 宗教]]仪式和其它活动 场所中文亦称犹太 教堂 [[ 犹太会堂]]。]]
{{expand|time=2011-09-13|content=详述基督 宗教的教堂 的出现过程}}
+
'''教堂'''(''' church''' ) ,是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特指[[ 基督宗教]] ,包括[[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等;天 主教 的教堂又可称为「天主 」;[[伊斯兰教]] 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一般称为[[清真寺]] [[ 犹太教]]从事宗 仪式和其它活动的场 中文亦称犹太教堂或[[ 犹太会 堂]]
[[File:San Pietro e Ponte SAngelo (notte).jpg|right|thumb|300px|[[ 圣伯多禄大殿]]]]
 
[[File:Cathedral_Moscow.JPG|right|thumb|300px| 东正教 俄罗斯教会最高领袖——莫斯科大牧首驻所:[[ 救世 教堂]]]]
 
[[File:Canterbury Cathedral - Portal Nave Cross-spire.jpeg|right|thumb|300px|圣公会最高领袖——坎特伯里大主 [[ 坎特伯里座 堂]]]]
 
  
'''教堂'''是进行[[ 宗教仪式]] 的场所 一般特指[[ 基督宗教]] ,包括[[ ]] [[ 东正教]] 、[[新 ]]等;天主 教的 教堂又可称为「天主堂」;[[ 伊斯兰教]] 进行宗教仪 的场所一般 称为[[ 清真寺]] ,[[犹太 ]]从事宗教仪式 活动 场所中文亦称犹太 堂或[[犹太 堂]]
+
== 历史 ==
 +
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 欧洲]] 各封建[[ 主]] 热心于在自己的领地上修建规模壮观的[[ 修道院]] 堂。 堂建筑采用典型 罗马式拱券结构。它是从[[ 古罗马]] 时代的巴西利卡 演变而来。建筑史上 这种新形制 “罗曼内斯克”即[[ 罗马式]] 。罗马式 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 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 它的 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 教会 的权威
  
== 历史 ==
+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 ]][[ ]] 。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教堂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教堂内部装饰主要使用壁画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这些雕塑形象都与[[ 建筑]] 结构浑然一体。罗马式时期的雕塑具有古代[[ 雕塑]] 的气魄,较多运用变形夸张手法,但又不同于古代的写实风格。
[[File:PresidentsWatchReaganCasketCarriedIntoCathedral.jpg|left|thumb|250px|美国[[华盛顿国家座堂]]内景(图为雷根葬礼)]]
 
[[File:Innenansicht St Martin P1.JPG|left|thumb|250px|[[圣马地诺教堂]]]]
 
公元10世纪至11世纪,欧洲各封建[[领主]]热心于在自己的领地上修建规模壮观的[[修道院]]和教堂。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它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罗马式教堂的雏形是具有山形墙和石头的坡屋顶并使用圆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领主的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 教堂的一侧或中间往往建有钟塔。屋顶上设一采光的高楼,从室内看,这是唯一能够射进光线的地方。教堂内光线幽暗,给人一种神秘宗教气氛和肃穆感及压迫感。教堂内部装饰主要使用壁画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面墙和内部柱头多用浮雕装饰,这些雕塑形象都与建筑结构浑然一体。罗马式时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气魄,较多运用变形夸张手法,但又不同于古代的写实风格。
 
  
[[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统治[[欧洲]]。自12世纪到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封建王国的政治、宗教、经济和文化中心。教堂成为城市中最高大雄伟、富丽堂皇的建筑,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下壮丽发展的产物——[[哥德式]]艺术。
+
[[中世纪]]时期,[[天主教会]]统治[[欧洲]]。自12世纪到15世纪,城市已成为各个[[ 封建]] 王国的[[ 政治]] 、宗教、[[ 经济]] 和文化中心。教堂成为城市中最高大雄伟、富丽堂皇的建筑,这一时期兴起了封建社会下壮丽发展的产物——[[哥德式]]艺术。
  
 
 “[[哥德]]”是指野蛮人。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德”了。第一个哥德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德化”的影响。
 
 “[[哥德]]”是指野蛮人。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是正统艺术,继而兴起的新的建筑形式就被贬为“哥德”了。第一个哥德式建筑是在[[法国]]国王的领地上诞生的。之后整个欧洲都受到“哥德化”的影响。
 +
[[File:巴黎圣母院1.jpg|缩略图|左|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始建于公元1163年,一直到公元13世纪才全部建成。 从巴黎圣母院的正面看,纯粹的尖拱形建筑已形成。整个平面还是十字架形的,但东西长于南北向。底部是凹进去的,显的颇有贵感。代替罗马式建筑的典型巨塔是十字形交叉点上的小尖塔,它的高耸使整个建筑显得更加巍峨。]]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首先在大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世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
 哥特式教堂建筑在艺术造型上的特点:首先在大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从教堂中厅的高度看,[[德国]]的科隆中厅高达48米;从教堂的钟塔高度看德国的乌尔姆市教堂高达161米。其次是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轻灵的垂直线直贯全身。
 +
 
 +
不论是墙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划越细,装饰越多,也越玲珑,而且顶上都有锋利的、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不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筑局部和细节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个教堂处处充满向上的冲力。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的弃绝尘世的宗教思想的体现,也是城市显示其强大向上蓬勃生机的精神反映。
  
 
 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德式则以高耸削瘦  ,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性力量。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瑰丽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域,给人以神秘感。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建筑则是天堂裡的神宫。
 
 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形式上带有复古继承传统的意味,那么哥德式则以高耸削瘦  ,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性力量。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瑰丽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域,给人以神秘感。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建筑则是天堂裡的神宫。
行 24: 行 22:
 
 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心灵上获得的有限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属灵的光透进了现实黑暗的中世纪。
 
 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标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纪心灵上获得的有限自由,人们会发现一丝属灵的光透进了现实黑暗的中世纪。
  
 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徵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靠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攀模,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德式建筑上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
 与哥特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是优美的[[彩色玻璃窗]]画。这种画也成为不识字信徒们的圣经。圆形的玫瑰窗象徵天堂,各式圣者登上了色彩绚丽的玻璃窗,酷似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当人们走近教堂不仅产生对天国的神幻感,也产生装饰美感。
 +
 
 +
由于它是玻璃画能依靠光线的穿透而生艳,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胜。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筑不可缺少的装饰,它的人物形象开始保持独立的空间地位,追求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力求符合真实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动的塑造,使人体逐渐丰满起来,衣褶也随之有了结构的变化,使人感到衣服里面是实在的人体。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攀模,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德式建筑上多采用圆雕和接近圆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艺术接近生活和写实,遍布欧洲,因此也称国际哥特式风格。晚期的哥特式艺术已明显孕育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哥特式艺术接近生活和写实,遍布欧洲,因此也称国际哥特式风格。晚期的哥特式艺术已明显孕育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行 33: 行 33:
  
 
== 特征 ==
 
== 特征 ==
[[File:Canterbury cathedral plan.jpg|thumb|right|250px|教堂东西走向十字平面图]]
+
* 十字形平面,分拉丁十字形和希腊十字形([[耶路撒冷十字]]形)。拉丁十字形有两个较短的横向臂,以及一个长的纵向臂。<ref>[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SUBJECT_ID:300121984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拉丁十字架形设计]=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25142740/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3FSUBJECT_ID%3A300121984 |date=2011-11-25 }}于2010年7月14日查阅</ref>
* 十字形平面,分拉丁十字形和希腊十字形([[耶路撒冷十字]]形)。拉丁十字形有两个较短的横向臂,以及一个长的纵向臂。<ref>[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SUBJECT_ID:300121984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拉丁十字架形设计]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25142740/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3FSUBJECT_ID%3A300121984 |date=2011-11-25 }}于2010年7月14日查阅</ref>
+
 而希腊十字形四臂长度相等,中心为一大正方形空间,希腊十字形设计广泛运用于拜占庭建筑及受拜占庭建筑影响的西方教堂。<ref>[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SUBJECT_ID:300121980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希腊十字架形设计]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25141951/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3FSUBJECT_ID%3A300121980 |date=2011-11-25 }}于2010年7月14日查阅</ref>
 而希腊十字形四臂长度相等,中心为一大正方形空间,希腊十字形设计广泛运用于拜占庭建筑及受拜占庭建筑影响的西方教堂。<ref>[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SUBJECT_ID:300121980 艺术与建筑索引典—希腊十字架形设计]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1125141951/http://db1x.sinica.edu.tw/caat/caat_rptcaatc.php?_op=%3FSUBJECT_ID%3A300121980 |date=2011-11-25 }}于2010年7月14日查阅</ref>
 
 
* [[彩色玻璃窗]]
 
* [[彩色玻璃窗]]
 
* [[穹顶]]
 
* [[穹顶]]
行 53: 行 52:
 
{{reflist}}
 
{{reflist}}
  
== 参见 ==
+
=== 参见 ===
 
* [[教区]]、[[堂区]]
 
* [[教区]]、[[堂区]]
 
* [[修道院]]、[[修会]]
 
* [[修道院]]、[[修会]]
  
{{-}}
+
[[category:宗教活动场地、 基督教 、天主 教]]
{{ 基督教 页脚}}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 堂| ]]
 

於 2022年7月24日 (日) 10:41 的最新修訂

教堂:是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一般特指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天主教的教堂又可稱為「天主堂」;伊斯蘭教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一般稱為清真寺猶太教從事宗教儀式和其它活動的場所中文亦稱猶太教堂或猶太會堂

教堂( church ),是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一般特指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天主教的教堂又可稱為「天主堂」;伊斯蘭教進行宗教儀式的場所一般稱為清真寺猶太教從事宗教儀式和其它活動的場所中文亦稱猶太教堂或猶太會堂

歷史

公元10世紀至11世紀歐洲各封建領主熱心於在自己的領地上修建規模壯觀的修道院和教堂。教堂建築採用典型的羅馬式拱券結構。它是從古羅馬時代的巴西利卡式演變而來。建築史上稱這種新形制為「羅曼內斯克」即羅馬式。羅馬式教堂的雛形是具有山形牆和石頭的坡屋頂並使用圓拱。它的外形像封建領主的城堡,以堅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顯示教會的權威。

教堂的一側或中間往往建有。屋頂上設一採光的高樓,從室內看,這是唯一能夠射進光線的地方。教堂內光線幽暗,給人一種神秘宗教氣氛和肅穆感及壓迫感。教堂內部裝飾主要使用壁畫和雕塑,教堂外表的正面牆和內部柱頭多用浮雕裝飾,這些雕塑形象都與建築結構渾然一體。羅馬式時期的雕塑具有古代雕塑的氣魄,較多運用變形誇張手法,但又不同於古代的寫實風格。

中世紀時期,天主教會統治歐洲。自12世紀到15世紀,城市已成為各個封建王國的政治、宗教、經濟和文化中心。教堂成為城市中最高大雄偉、富麗堂皇的建築,這一時期興起了封建社會下壯麗發展的產物——哥德式藝術。

哥德」是指野蠻人。在歐洲人眼裡羅馬式是正統藝術,繼而興起的新的建築形式就被貶為「哥德」了。第一個哥德式建築是在法國國王的領地上誕生的。之後整個歐洲都受到「哥德化」的影響。

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始建於公元1163年,一直到公元13世紀才全部建成。 從巴黎聖母院的正面看,純粹的尖拱形建築已形成。整個平面還是十字架形的,但東西長於南北向。底部是凹進去的,顯的頗有貴感。代替羅馬式建築的典型巨塔是十字形交叉點上的小尖塔,它的高聳使整個建築顯得更加巍峨。

哥特式教堂建築在藝術造型上的特點:首先在大小和高度上創造了新紀錄,從教堂中廳的高度看,德國的科隆中廳高達48米;從教堂的鐘塔高度看德國的烏爾姆市教堂高達161米。其次是形體向上的動勢十分強烈,輕靈的垂直線直貫全身。

不論是牆和塔都是越往上分劃越細,裝飾越多,也越玲瓏,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小尖頂。不僅所有的券是尖的,而且建築局部和細節的上端也都是尖的,整個教堂處處充滿向上的衝力。這種以高、直、尖和具有強烈向上動勢為特徵的造型風格是教會的棄絕塵世的宗教思想的體現,也是城市顯示其強大向上蓬勃生機的精神反映。

如果說羅馬式以其堅厚、敦實、不可動搖的形體來顯示教會的權威,形式上帶有復古繼承傳統的意味,那麼哥德式則以高聳削瘦 ,靈巧、上升的力量體現教會的神性力量。它的直升的線條,奇突的空間推移,透過彩色玻璃窗的瑰麗斑斕的光線和各式各樣輕巧玲瓏的雕刻的裝飾,綜合地造成一個「非人間」的境域,給人以神秘感。有人說羅馬建築是地上的宮殿,哥特建築則是天堂裡的神宮。

哥特式教堂結構變化,造成一種火焰式的衝力,把人們的意念帶向「天國」,成功地體現了宗教觀念,人們的視覺和情緒隨着向上升華的尖塔,有一種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覺。

從審美的層面看,羅馬式建築較寬大雄渾,但顯得閉關自守,而哥特式建築表現出一種人的意念的衝動,它不再是純粹的宗教建築物,也不再是軍事堡壘,而是城市的文化標誌,標明在最黑暗的中世紀心靈上獲得的有限自由,人們會發現一絲屬靈的光透進了現實黑暗的中世紀。

與哥特建築一起應運而生的是優美的彩色玻璃窗畫。這種畫也成為不識字信徒們的聖經。圓形的玫瑰窗象徵天堂,各式聖者登上了色彩絢麗的玻璃窗,酷似豐富多彩的舞台畫面。當人們走近教堂不僅產生對天國的神幻感,也產生裝飾美感。

由於它是玻璃畫能依靠光線的穿透而生艷,以其光色的奇妙而引人入勝。哥特式雕塑是教堂建築不可缺少的裝飾,它的人物形象開始保持獨立的空間地位,追求三度空間的立體造型,力求符合真實的形象,追求自然生動的塑造,使人體逐漸豐滿起來,衣褶也隨之有了結構的變化,使人感到衣服裡面是實在的人體。雕像不再是人的外形的攀模,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了。哥德式建築上多採用圓雕和接近圓雕的高浮雕。

哥特式藝術接近生活和寫實,遍布歐洲,因此也稱國際哥特式風格。晚期的哥特式藝術已明顯孕育着文藝復興的到來。

文藝復興時期,隨着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哥特式教堂不再受到建築師的親睞,教堂更加成為一種建築師為自己樹碑立傳的好機會,追求宏大的穹頂成為建築師的主要目標之一,但是由於當時的建築力學和建築材料不夠先進,真正能成功建成並保留至今的穹頂教堂為數不多。

現代的教堂不再局限於教堂的傳統形式,而是更注意宗教氣氛的創造。玻璃、鑄鐵、木材、混凝土等各種新材料被廣泛運用在教堂建築中,同時也湧現出大量的傑出作品,很多建築大師因設計出獨特的教堂而一舉成名,如阿爾瓦·阿爾托的三十字教堂、菲利浦·約翰遜水晶教堂安藤忠雄的「光之教會」、「水之教會」、「風之教會」等等。

特徵

  • 十字形平面,分拉丁十字形和希臘十字形(耶路撒冷十字形)。拉丁十字形有兩個較短的橫向臂,以及一個長的縱向臂。[1]

而希臘十字形四臂長度相等,中心為一大正方形空間,希臘十字形設計廣泛運用於拜占庭建築及受拜占庭建築影響的西方教堂。[2]

等級

教堂建築分為四等級:

參考文獻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