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恐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恐龍是恐龍總目(學名:Dinosauria)的通稱,是出現於中生代的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曾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約1億4千萬年之久。恐龍最早出現在2億3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所有非鳥恐龍以及小部分鳥形恐龍於約6千6百萬年前所發生的白堊紀末滅絕事件中絕滅(即俗稱的恐龍大滅絕),僅有鳥形恐龍中的鳥類存活下來。

原本恐龍被認為是和蜥蜴相近的物種,恐龍英文名稱的原意就是「恐怖的蜥蜴」。在1861年,古生物學家發現當時被認為是鳥類的始祖鳥化石[1],與身為恐龍的美頜龍化石極度相似,差別只在於始祖鳥化石有着羽毛痕跡,這顯示恐龍與鳥類可能是近親。以後的1970年代以來,許多研究指出現代鳥類極可能是蜥臀目獸腳亞目虛骨龍類近鳥型恐龍的一支。1990年代中後期,古生物學家開始在中國等地發現大量的化石證據,中華龍鳥尾羽龍北票龍等有直接羽毛證據的有羽毛恐龍相繼被發現,為恐龍與鳥類間的演化關係提供了愈漸明確的線索,學界普遍視鳥類為恐龍的進化出來的後代。而2000年以後甚至有少數科學家主張它們應該分類於同一綱之內;於此同時,因為孔子鳥等現代鳥類和恐龍間的過渡物種也相繼被發現、填補了原本化石材料上的空白,鳥類和恐龍之間的演化關係迄2010年代已大抵確定,導致鳥類從恐龍的後代或直系進一步被認定為「唯一存活至今的恐龍」。

起源

恐龍在過去被認為是復系群,包含數個毫不相干的演化支,並非來自於共同的最近祖先,因為身處類似的生態環境中,而個別演化出類似的形態特徵。自從70年代的恐龍文藝復興以來,恐龍已被認為是單系群,具有最近的共同祖先,是個天然演化支。

現狀

自從19世紀的工業革命早期,第一批恐龍化石被科學方法鑑定後,重建的恐龍骨架因為其體型極其巨大或小巧、構造奇妙,已成為全球各地博物館的主要展覽品,從此恐龍開始被世人所知。在20世紀前半期,隨着電影工業化美國興起,大眾媒體都視恐龍為行動緩慢、慵懶的冷血動物。但是1970年代開始的恐龍文藝復興,提出恐龍也許是群活躍的溫血動物,並可能有社會行為[2]。因為恐龍與鳥類之間的緊密關係,從側面支持了恐龍溫血動物的假設。恐龍已是現代大眾文化的一部分,無論兒童或者成年人均對恐龍有很高的興致。恐龍往往是熱門書籍電影、各種玩具題材,各類媒體也常報導恐龍的科學研究進展與新發現。

視頻

恐龍 相關視頻

恐龍滅絕
遠古滅絕動物能克隆了?科學家已提取液態血液,能見到活恐龍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