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龍感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龙感湖是由安徽江西之间古长江滞洪湖泊彭蠡泽[1] 收缩、分化而来。春秋战国时期龙感湖与今江西省境内的鄱阳湖连为一体,称彭蠡泽,西晋以后长江南北分隔,江北诸湖泊为一体(龙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统称“雷池”,华阳河干流与雷池统称大雷水,唐宋元以后,湖面的缩小和分割,“大雷池”之名逐渐被各区域性湖名代替。在黄梅境内的大湖叫感湖、源湖(大源湖);在安徽宿松境内的叫龙湖、官湖等。1955年,中央长江水利规划办公室正式下文,将龙湖、感湖合并称为“龙感湖”。

形成演变

长江下游两岸地区,远古时曾为陆地,晚更新世末—全新世,气候又转温暖,海面开始回升,河流强烈淤积,将晚更新世低海平时期形成的长江古河床和古阶地,被沉积物埋藏覆盖。海面上升沿江低地过去形成的湖泊进一步扩展外,又形成了许多新的构造沉溺湖、淤积壅塞湖、河道废弃湖等各种成因的大小湖泊。沿江的白荡湖菜子湖白兔湖破岗湖泊湖武昌湖龙感湖升金湖八里湖等都是这时进一步扩展或形成的。从沿江湖泊沉积物分布的空间演变规律可知,距今2~4千年前,是湖泊面积的最大时期。 龙感湖及其东部相连的诸湖,于第四世纪下沉形成水域,古称彭蠡泽,与长江故道交汇。三国时代,“彭蠡泽”向南扩展,湖水进抵今鄱阳湖。由于长江冲积物长时间沉积,湖底逐渐抬高,致古彭蠡泽逐渐萎缩。后来江湖分离,长江泓道南移,“彭蠡泽”为两部分,长江以北的叫大雷池、雷水、雷池,长江以南的仍称“彭蠡泽”(今鄱阳湖)。再后来,随着湖泊沉积物和长江泛滥冲积物的淤积,“雷水”进一步萎缩,形成太白湖、感湖、大官湖、黄湖、泊湖等湖泊(其中龙湖和感湖合称为龙感湖)。

地理位置

龙感湖位于长江北岸,大别山南侧,地处三省交界处,为大别山南麓汇水区,全湖面积达420平方公里(对应14米水位),在中国湖北省安徽省交界处的一个淡水湖泊,为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和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共有。湖泊总面积22322公顷。 龙感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长江中游的重要蓄洪区域。也是宿松黄梅及湖区华阳农场的水产基地。湖泊周圍大量围垦,成为重要的粮食基地。

自然生態

浮游植物

湖内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丰富,平均18.9万/升,生物量3.034毫克/升,其优势种类为兰藻、丝藻、硅藻等。其中以原生动物、枝角类桡足类为优势种群。水生维管束植物主要种类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苦草芡实聚草等。其中优势种群是马来眼子菜、菰和莲。马来眼子菜更是占绝对优势。水生植物湖中心及河道水面疏稀,沿岸湖滨密集,尤其是湖区的南部最密集。

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寡毛类多毛类占底栖动物总量75%为优势种群。淤泥质湖底中的底栖动物的种群和数量要比沙质河底或硬泥底要多。

鱼类

鱼类有:短颔鲚草鱼刀鲚鳡鱼鳝鱼太湖短吻银鱼赤眼鳟似鲚银色银须鮈餐条棒花鱼油餐条光唇蛇鮈长春鳊蛇鮈红鳍鲌鲤鱼银飘鱼鲫鱼三角鲂鳙鱼团头鲂白鲢青梢红鲌中华细鲫拟尖头红鲌泥鳅蒙古红鲌翘嘴红鲌河鲶黄尾鲴黄颔鱼银鲴鳗鲡逆鱼大银鱼乌鳢鲭鱼黄鳝鯮鱼刺鲃斑鳜中华鮍大眼鳜高体鳑圆尾斗鱼寡鳞鮍鮍沙鳄兴凯鳑鮍黄蚴鱼似鳑鮍刺鳅花暗纹东方魨麦穗鱼湖北圆尾鮕华鳈窄体舌鳎黑鳍鳈

软体动物类

软体动物类有:湖沼股蛤洞穴丽蚌背角无齿蚌扭蚌蚶形无齿蚌河蚬褶纹冠蚌长萝卜螺圆顶珠蚌白旋螺三角帆蚌中国圆田螺剑状矛蚌铜锈环梭螺纹沼螺方格短钩蜷湖北丁螺

鸟类之乡

龙感湖是湖北省第五大湖泊,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重要中转站和冬栖地。保护区面积达2.2万公顷,具有水质优良、人为干扰程度小的特点,是湿地水禽越冬的良好栖息地。专家们认为,龙感湖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游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持完好、具代表性的湖泊湿地之一。龙感湖白头鹤自然湿地保护区是我国众多淡水湖泊中保持最为完好的湖泊湿地,代表性强,生态类型独特,研究和保护该区域的白头鹤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有关专家近20年的监测结果表明,白头鹤种群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濒危水鸟中数量最大的种群。1987年1月,在龙感湖观测到的数量多达425只,占全球总数的3.3%。专家们在这里还观测到黑鹳东方白鹳白鹳大鸨等珍稀鸟类,同时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白琵鹭。另外,还发现数百只鸬鹚鹤鹬大白鹭及2000多只雁鸭。龙感湖也是全国最大的黑鹳越冬地。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开展的“中国鸟类之乡”评选活动中,共评出12个“鸟类之乡”,龙感湖是湖北省唯一获此称号者。

參考文獻

  1. 彭蠡泽名由来,快資訊,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