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澹台灭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像
基本资料
别名 名灭明、字子羽
师尊 孔子
出身地 武城(今山东平邑县)
出生日期 西元前512年
逝世日期 不明
逝世地 洪州
宋封 金乡侯
民族 华夏族
主要成就 弟子三百多人


澹台灭明(前512年-?,根据《孔子家语》[1]为前502年出生)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2],也有说武城县[3],亦有故城县[4]大坛村(旧有澹台子祠))人。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5]之一。


因相貌丑陋,孔子一度认为其才识浅薄。但他从师学习后,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令孔子改观。后来他游历于江淮之间,才能显著,各地都传诵他的名字。于是在今日的南昌讲学,弟子大约有300人。孔子听说后,认为自己“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在今日,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今苏州城南有澹台湖,传为其宅陷而成湖,湖口有宝带桥,民国十八年(1928年)拟建公园,惜未成;又有澹台湖大桥,飞架运河南北。


澹台灭明曾经在武城宰子游身边担任幕僚,子游(言偃)向孔子称赞澹台灭明“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意思是指澹台灭明此人很讲义气,绝对不会自私,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到子游的房里来。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从祀孔子。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澹台子”。


澹台灭明立像
澹台灭明文献

《论语》

澹台灭明在《论语》中只出现过一次,但仅一次出场,也很出彩:

论语·雍也》[6]:“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在孔门弟子中,有两个人一直不入孔子法眼:一个是经常用语言冒犯孔子的宰予子我);另一个是相貌不善、才情平庸的澹台灭明。后来他们两人先后离开孔门出仕为官(《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1]:宰予“仕齐,为临淄大夫”;澹台灭明“仕鲁为大夫”,学以致用,光大儒学,取得不俗的成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7]记载孔子到了晚年,想起这两个弟子,心有愧疚地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澹台灭明是鲁国武城人,澹台是复姓,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7]:“少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1]:“少孔子四十九岁。”此从《史记》。他的父亲与武城宰王犯关系密切,王犯是吴国人,鲁哀公八年(公元前487年),吴国兴兵伐鲁,兵临武城,鲁人担心他们与吴人暗中勾结、里应外合,鲁大夫子服景伯说:“吴师来,斯(澹台灭明之父)与之战,何患焉?且召之而至,又何求焉?(《左传·哀公八年》[8])”可见他的父亲在国家危难关头是深明大义、忠于国家的。


子游任武城宰时,澹台灭明曾在他手下做过小官,子游觉得他为人正派、做事规矩,从来不搞旁门左道、投机取巧之类的卑劣伎俩,因此对他颇为赏识,并建议孔子将其收入孔门。子游向孔子推荐澹台灭明时选取了一个最为典型的事状——“行不由径”。“径”是小路,澹台灭明平时走路只走大道,从来不抄近路、走捷径。他做人也是这样,一贯规矩本分、坦诚正直,从来不耍小聪明,不占小便宜。有时他甚至有点儿刻板迂腐,他在子游手下当差多年,如果不是公务,他决计不会跑到子游的房间去。


“行不由径”虽然是生活中一个细节,却反映了澹台灭明“为人公正无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1])”的品质。春秋时期,礼制崩坏,法制阙如,社会秩序主要靠约定俗成的规矩来维系。如果人人都能像澹台灭明一样严守规矩,从“行不由径”之类的小事做起,个人虽然增加了一些麻烦,多走了几步路,但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大家得到了方便;如果人人都图方便、走捷径、占便宜,那么社会就乱套了。


《史记》

史记》中却有较详细的记载: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设取予去就,名施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貎取人,失之子羽。’”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候,大者为师博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济。”


释:澹台灭明字子羽,相貌丑陋凶恶,孔子到武城看望子游时,澹台灭明打算拜孔子为师。在子游的举荐下见了孔子并拜师,但孔子却嫌弃他的相貌,认为他不适合跟随自己学习,冷落了他。在这种情况下,澹台灭明就离开了孔子到楚国去自己修行。澹台灭明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仍以孔子为宗师,崇奉孔子学说,专释春秋大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在楚国设馆收徒,名身大振。孔子听说了之后,很是为自己的行为后悔,说:“我单凭言辞判断一个人的价值,所以看错了宰予;单凭相貌判断,看错了子羽。”

到了东汉时期,澹台灭明做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被安在曲阜孔庙大成殿从祀孔子。

澹台灭明图

求知讲学

大戴礼记·五帝礼》[9]有载。澹台灭明投师孔子门下,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而不愿收其为徒。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为弟子。后发现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风端正,于是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跻身于当时的知名学者之列。他到吴国讲学时,其门徒达300之众,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


澹台灭明重义轻财。据《括地志[10]记载:一次,澹台灭明身带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渡河,舟至河心,忽有二蛟从波涛中跃出,对渡船成夹击之势,欲夺宝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 不可以力劫。’遂挥剑斩二蛟于河内,并将宝玉投入水中,以示自己毫无吝啬之意。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鲁人。数千年盛行于齐鲁大地"宁让钱,不让言"的鲁国遗风,可以从澹台灭明身上找到影子。

后世影响

澹台灭明去世后,其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今平邑县魏庄乡土桥村西300米处)。儒家传人将他列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在费县关阳司建二贤祠,主祀曾参子游。清乾隆三年(1766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将澹台灭明由从祀改为主祀,并将二贤祠更名为三贤祠。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粮道孙星衍将钱泳手书墓碑1座立于澹台灭明墓前。


战国时,江西全境属楚,那个时期中原诸国把不尊礼仪、不从仁德的地方称为"蛮夷"。楚国为了与中原诸国融为一体,得到他们的承认,在治国、外交各方面以礼仪制度和思想作为行为准则。澹台灭明离开孔子后就南下到达楚国,"从弟子三百人,设去就,名施乎诸侯",足见澹台灭明当时弟子之众,声名之大,后来这些深入南楚腹地,对楚地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也正因为这样,那时候的南昌虽然远离中原,但是从来没有被称为"蛮夷"。


墓地考证

三处墓地

澹台灭明是什么时候去世的,现已无法考证,但他去世后,后人争相立墓以祀,现有可考证关于他的墓共有三处,好武城(今山东省平邑县)、咸平(今河南省通许县)、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但据史学家考证,澹台灭明死后应该葬于吴地(古属楚国,今进贤、南昌一带),真正的墓应该是建在南昌。

澹台灭明杭州石刻像

据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11]记载,澹台灭明墓坐落南昌,宋时有名漕使高过经过南昌的时候题了一块碑:"鲁澹台子羽之墓。"明时碑的损坏已经非常严重了,当时知府范涞将其重修,清时学使王思训立石碑,题为"先贤澹台子羽之墓",后经多次重修。据当时在南昌市第二联合中学就读的王炯尧先生回忆,1949年南昌,校园操场后学生食堂前尚有澹台墓荒冢,为一土堆,有一石碑,依稀可见刻有"生员澹台子羽之墓"的字迹。

墓址就在南昌市内东湖之滨南昌二中生活区内,在墓址建造了一个台子,台上移植了两棵树并摆放了两块石头作为标记。

澹台祠

豫章遗韵》记载了一个民间传说,宋绍兴年间,有个叫锺傅的地方官初入洪州,便动手拆墙筑城,由于惊动了不该惊动的地方,所以晚上锺傅便做了一个古怪的梦,梦见一名丑汉找到他一边痛哭一边诉说:将军为何暴我尸骨于坟墓外?说完叹气走了第二天就有百姓报告,在城东南角挖到一座大人物的坟墓,一检验发现是澹台子羽的尸骨,立即停止施工,用砖瓦修复坟墓,并筑立一亭,后人又在离墓不远处建了一座澹台祠,因为当时建澹台祠的四周砖瓦成堆,所以当地叫做瓦子角


瓦子角是否由来于此只能姑妄听之,但澹台祠确实是在南昌建过。据《明史[12]记载,在明朝中后期,魏忠贤独揽朝廷大权,号称九千岁,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争先恐后的奉承魏忠贤,各地纷纷为魏忠贤建起祠堂,并雕刻塑像,如果有什么事求办或者还愿,就可以跪在塑像前祷拜。更有甚者,监生陆万龄还提议,孔子写了《春秋》,而魏忠贤写了《三朝要典》,孔子杀了少正卯,魏忠贤消灭了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可以和先圣孔子并尊,将祠堂建在国学的西边。


于是,全国掀起了为魏忠贤建造祠堂的狂潮,祭祀儒家的祠堂或被砸或被卖。澹台灭明的祠被当时巡抚扬邦宪给砸了、塑像也被毁了,建起了魏忠贤祠,但不久魏忠贤遭诛,祠还没建好就被毁了,但是澹台灭明祠也没有再修复,成为千古遗憾。


孔子弟子列表

孔子传说有三千弟子,孔子认为“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7])。又一说:贤人七十二。

《仲尼弟子列传》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整理出孔子弟子的多人合传。在这篇列传中,有记述较详者,亦有记述简略,只有两字人名,例如商泽孔忠;可能也有遗漏者,例如郑玄子禽孔子的学生,但《史记》未载此人;又秦堇父曾和叔梁纥一起投军,“生秦丕兹,事仲尼。”[13],《史记》亦不载秦丕兹。

《仲尼弟子列传》也有不少错误,例如记录子贡错误百出,子贡参加“艾陵之战”,“大破齐军,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左传》只记有五将军。[14]

# 姓名
1 颜回 子渊
2 闵损 子骞
3 冉耕 伯牛
4 冉雍 仲弓
5 冉求 子有
6 仲由 子路
7 宰予 子我
8 端木赐 子贡
9 言偃 子游
10 卜商 子夏
11 颛孙师 子张
12 曾参 子舆
13 澹台灭明 子羽
14 宓不齐 子贱
15 原宪 子思
16 公冶长 子长
# 姓名
17 南宫适 子容
18 公皙哀 季次
19 曾点 子皙
20 颜无繇
21 商瞿 子木
22 高柴 子羔
23 漆雕启 子开
24 公伯缭 子周
25 司马耕 子牛
26 樊须 子迟
27 有若 子有
28 公西赤 子华
29 巫马施 子期
30 梁鳣 叔鱼
31 颜幸 子柳
32 冉孺 子鲁
# 姓名
33 曹恤 子循
34 伯虔 子析
35 公孙龙 子石
36 冉季 子产
37 公祖句兹 子之
38 秦祖 子南
39 漆雕哆 子敛
40 颜高 子骄
41 漆雕徒父 子文
42 壤驷赤 子徒
43 商泽 子秀
44 石作蜀 子明
45 任不齐
46 公良孺 子正
47 后处 子里
48 秦冉
# 姓名
49 公夏首
50 奚容蒧 子楷
51 公肩定 子中
52 颜祖
53 鄡单 子家
54 句井疆 子疆
55 罕父黑 子索
56 秦商 子丕
57 申党
58 颜之仆
59 荣旗 子祈
60 县成 子祺
61 左人郢
62 燕伋
63 郑邦[15] 子徒
64 秦非 子之
# 姓名
65 施之常 子恒
66 颜哙 子声
67 步叔乘 子车
68 原亢籍
69 乐欬 子声
70 廉絜
71 叔仲会 子期
72 颜何
73 狄黑
74 邦巽 子敛
75 孔忠 子蔑
76 公西舆如 子上
77 公西蒧 子上



影片

《南昌有什哩》第22期:澹台灭明 作者:Syman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