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桂
阿桂(滿語:ᠠᡤᡡᡳ,轉寫:agūi;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字廣廷,章佳氏,初為清滿洲正藍旗人,以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人。[1][2]
阿桂 | ||
---|---|---|
阿桂像 | ||
大清正紅旗滿洲都統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
| ||
爵位 | 一等誠謀英勇公 | |
族裔 | 滿洲 | |
旗籍 | 正藍旗 後改正白旗 | |
字號 | 字廣廷、號雲崖 | |
諡號 | 文成 | |
出生 | 康熙五十六年八月初三日 1717年9月7日 京師順天府 | |
逝世 | 嘉慶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1797年10月10日 (80歲) 京師順天府 | |
親屬 | (祖父)阿思哈、(父)阿克敦 (子)阿迪斯、阿必達 (女)奉恩輔國公弘融嫡妻 | |
著作 | ||
|
目錄
生平
阿桂七世祖穆都巴顏早先居住在長白山俄穆和都魯[3],兵部尚書阿思哈之孫,大學士阿克敦之子[4]。生於康熙五十六年八月初三日(1717年9月7日),早年師從沈彤,乾隆三年(1738年)中舉人。初以父廕授大理寺丞,乾隆八年(1743年)以郎中身份充任軍機章京,此後因為庫項被竊,以失察之罪被降調為吏部員外郎[5]。
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朝用兵大小金川,阿桂隨兵部尚書班第赴四川辦事。岳鍾琪告發阿桂「勾結張廣泗,蒙蔽訥親」。而後皇帝念其父只有阿桂一子,而阿桂辦事勤勉;又因為阿桂罪狀與貽誤軍機不同,而特別宣布赦免。此後命為江西按察使,不久又擔任內閣侍讀學士[6]。乾隆二十年,擢內閣學士,當時適逢清廷平定準噶爾,阿桂赴烏里雅蘇台管理台站。其間,阿桂之父阿克敦病故,阿桂被准回京辦理喪事。為時不久即奉命返回西北,任參贊大臣,命令駐防科布多,授蒙古鑲紅旗副都統。乾隆二十二年秋,授工部侍郎先是率軍策應清軍唐喀祿部,追擊圖謀遁入俄國的輝特部首領舍楞,後又與副將軍富德一起追捕其餘人員,獲賜花翎[7][2]。
乾隆二十四年,從兆惠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二十四年(1759年)冬天,從阿克蘇移駐伊犁[8],籌辦屯田[9]二十六年奏報曰:「今阿奇木公茂薩呈稱,今歲種地回人八百戶,各耕種小麥一石,谷黍五斗。」[10]乾隆二十七年回京,升任軍機大臣、正紅旗滿洲都統加太子太保,並賜予騎都尉世職,賜紫禁城騎馬。[11][2]
乾隆二十九年,調署四川總督[12], 三十年,任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築綏靖城。乾隆三十二年,授伊犁將軍。[13]乾隆三十三年,授兵部尚書、雲貴總督,參加征緬[14];並多次視察黃河決口、江浙海塘工程[15][16][17][18]。乾隆三十七年,第三次出征金川事件[19][20][21]。[2]
乾隆四十一年,金川平,詔封一等誠謀英勇公,進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處行走;賜紫韁、四開褉袍[22]。乾隆四十二年,授武英殿大學士[23]。乾隆四十六年,甘肅蘇四十三起義,與和珅督軍鎮壓[24]。歷任伊犂將軍、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首席軍機大臣,「還領樞密,決疑定計,瞻言百里,非同時諸大臣所能及」[25][26][27]。[2]
編有《軍需則例》15卷。嘉慶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797年10月10日)於北京病逝。諡文成[28]。
熱點爭議
阿桂和珅誰的官大
阿桂是大學士阿克敦的兒子,因而生來就有着不同於常人的高貴身份。在父親的教育和影響之下,阿桂驍勇善戰且充滿智謀,深得乾隆信任,並被派去駐守西北邊疆。
阿桂是統兵大將,為人非常耿直,因而從不與和珅等人同流合污,一度令和珅非常苦惱,卻又十分忌憚。和珅幾次想找機會扳倒阿桂,但都由於阿桂位高權重,並且深得朝中其他大臣信服而沒能成功。
只能是處處小心避讓,而阿桂也是一個十分講究中庸之人,不願過多地展露自己的鋒芒,與和珅之間的矛盾也儘可能是大事化小,才使得和珅可以在官場上遊刃有餘。
阿桂和和珅是乾隆後期的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阿桂的排名在和珅前面,長期任首席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主管軍事。
和珅主管財政,長時間擔任第二大學士、第二軍機大臣,阿桂死後和珅曾短時間成為首席大學士、首席軍機大臣。阿桂的爵位是一等誠謀英勇公,和紳是一等忠襄公。
阿桂一生中多次帶兵出征討伐,為朝廷平息戰亂,尤其是平定了大小金川,更是功不可沒。因為屢立戰功,阿桂的官職不斷提升,最後做到了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
相比於阿桂這風光的一生,和珅就要遜色很多。單單是出身這一項就相差很多。和珅只是出生在一個很一般的武官家庭,但因為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又天資聰穎,才得以繼承祖上傳下來的三等輕車都尉職務。
而後在一次護駕出遊的時候,和珅有了近距離接觸乾隆帝的機會,從此之後和珅才開始一步步地憑藉自己改變了命運。
參考來源
- ↑ 《清史稿》(卷318):「阿桂,字廣庭,章佳氏。初為滿洲正藍旗人,以阿桂平回部駐伊犁治事有勞,改隸正白旗。」
- ↑ 2.0 2.1 2.2 2.3 2.4 (清)(章佳)阿桂,生卒:康熙56年-嘉慶2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 ↑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四十
- ↑ 《清史稿》(卷318):「父大學士阿克敦,自有傳。」
- ↑ 《清史稿》(卷318):「阿桂,乾隆三年舉人。初以父廕授大理寺丞,累遷吏部員外郎,充軍機處章京。」
- ↑ 《清史稿》(卷318):「十三年,從兵部尚書班第參金川軍事。訥親、張廣泗以無功被罪,岳鍾琪劾阿桂結張廣泗蔽訥親,逮問。十四年,上以阿克敦年老,無次子,治事勤勉;阿桂罪與貽誤軍事不同,特旨宥之。尋復官,擢江西按察使,召補內閣侍讀學士。」
- ↑ 《清史稿》(卷318):「二十年,擢內閣學士。時方征準噶爾,命阿桂赴烏里雅蘇台督台站。逾年,父喪還京。旋復遣赴軍,授參贊大臣,命駐科布多,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二十二年秋,授工部侍郎。輝特頭人舍楞約降,唐喀祿以兵往會,為所襲,阿桂率兵策應,上嘉之,賜花翎。上命阿桂與策布登扎布合軍擊舍楞,毋使逃入俄羅斯。阿桂言:「得降賊,謂舍楞將逃土爾扈特;或不達,且復回準噶爾。邀之中路,可擒獻。」上責其觀望,召還京。是年準部平,復命赴西路,與副將軍富德追捕餘賊。」
- ↑ 《清史稿》(卷318):「霍集占叛,二十四年,命赴霍斯庫魯克從富德進討。八月,逐賊至阿勒楚爾,又至伊西洱庫爾淖爾,回眾降。霍集占走拔達克山。是年回部平。上以阿克蘇新附,為回部要地,命阿桂駐軍綏撫。二十五年,移駐伊。阿桂上言伊屯田、阿克蘇調兵諸事。上嘉其勇往,命專司耕作營造,務使軍士、回民皆樂於從事。時西域初定,地方萬餘里,伏莽尚,與俄羅斯鄰。上詔統兵諸大臣議,咸謂沙漠遼遠,牲畜凋耗,難駐守。阿桂疏言:「守邊以駐兵為先,駐兵以軍食為要。伊河以南海努克等處,水土沃衍,宜屯田。請增遣回民嫺耕作者往屯;增派官兵駐防,協同耕種;次第建置城邑;預籌馬駝,置台站;運沿邊米赴伊;簡各省流人嫺工藝者,發備任使。」又奏定山川、土穀諸祀典,上用其議。阿桂造農器,督諸屯耕穫,歲大豐。」
- ↑ 光緒年間《新疆伊犁府綏定縣鄉土志》載:「二十五年(1760年),特旨命阿桂為參贊大臣。是年,阿桂奏設綏定屯鎮總兵,開辦屯務,詔從之」。」
- ↑ 《清史稿》(卷318):「二十六年,疏言:「伊犁牧群蕃息,請停內地購馬駝。增招葉爾羌、喀什噶爾、阿克蘇、烏什回民詣伊犁,廣屯田。」皆稱旨。迭授內大臣、工部尚書、鑲藍旗漢軍都統,仍駐伊犁。奏瑪納斯庫爾、喀喇烏蘇、晶河三地屯田,人授十五畝。」
- ↑ 《清史稿》(卷318):「二十七年,疏定約束章程,建綏定、安遠二城,兵居、民房次第立,一如內地,數千里行旅晏然,予騎都尉世職。召還,賜紫禁城騎馬,命軍機處行走。調正紅旗滿洲都統,加太子太保。」
- ↑ 《清史稿》(卷318):「二十九年,命署伊犁將軍。尋調署四川總督。時金川土司郎卡與綽斯甲布等九土司搆釁,阿桂巡邊,盡得郎卡狡獪怙惡狀,並悉其山川形勢,入奏。是冬,召還京。三十年,上南巡,命留京治事。」
- ↑ 《清史稿》(卷318):「烏什回賴黑木圖拉作亂,詔馳赴烏什與將軍明瑞攻之,賴黑木圖拉中矢死,伯克復推額色木圖拉抗我師,自三月至八月,攻城不下。明瑞軍其北,阿桂軍其南,作長圍困之,絕其水道。賊糧盡,內訌,沙布勒者擒額色木圖拉以獻,烏什平。上責其遲延,示怯損威,部議奪官,命留任,駐雅爾城。旋復奪尚書,命還伊助明瑞治事。阿桂疏請移雅爾城於楚呼楚,從之。三十二年,授伊將軍。請自楚呼楚至烏爾圖布拉克設三臺,以通雅爾,下部行。」
- ↑ 《清史稿》(卷318):「緬甸擾邊,總督劉藻、楊應琚先後得罪去,上命明瑞率師討之,至猛育,糧盡,戰沒。大學士傅恆自請行,三十三年,以傅恆為經略,阿桂及阿里袞為副將軍,仍授阿桂兵部尚書、雲貴總督。三十四年,以明德為總督,令阿桂專治軍事。阿桂請由銅壁關抵蠻暮,伐木造舟,俟經略至軍,進攻老官屯,且言軍糧不給。上以為畏怯,罷副將軍,改授參贊大臣。九月,舟成,傅恆亦至,分三路進:傅恆出萬仞關,由大金沙江西經猛拱、暮魯至老官屯;阿里袞率舟師循江下;阿桂率蠻暮新舟出江會之,先伏兵甘立寨。緬人從猛戛來拒,寨兵出擊,沉三舟,舟師噪應之,緬人大潰,殲其渠,遂與西岸軍合。老官屯守禦堅,軍士多病瘴,阿里袞卒於軍,復授阿桂副將軍。傅恆亦病,上命班師,而緬酋懵駁亦懲甘立寨之敗,遣使議受約束,乃召傅恆還。命阿桂留辦善後,授禮部尚書。」
- ↑ 《清史稿》(卷318):「四十四年,河決儀封、蘭陽,奉命往按。阿桂令開郭家莊引河,築攔黃壩;又於下流王家莊,築順黃壩:蓄水勢,逼溜直入引河。四十五年三月,隄工蕆,還京。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旋命勘浙江海塘,築魚鱗石塘、柴塘,及范公塘。四十六年,工成,命順道勘清江陶莊河道高堰石工。」
- ↑ 《清史稿》(卷318):「秋,河決河南青龍岡,命自甘肅赴河南會河道總督李奉翰督塞河。故事,河決,當決處兩端築壩,漸近漸合,謂之「合龍」。十二月,兩壩將合,副將李榮吉謂水勢盛,宜緩,阿桂督之急。既合,屬吏入賀,榮吉獨不至,召之,則對使者曰:「為榮吉謝相公,壩不可恃,不敢離也。」越二日,果復決,阿桂馳視。榮吉已墮水,懸千金賞救之起,解御賜黑狐端罩覆之。因上疏自劾,請別簡大臣董其役,上詔答,略曰:「近年諸臣中能勝治河任者,舍阿桂豈復有人?惟當安心靜鎮,別求善策。」四十七年,奏請於下游疏引河,上游築大隄,並於北岸建壩,迫溜南趨。四十八年,工始竟,詣熱河行在,復命仍赴工次,審定章程。」
- ↑ 《清史稿》(卷318):「浙江布政使盛住疏論總督陳輝祖籍王亶望家有所私,命阿桂如浙江按治。還,又命勘江南鹽河水道,又命勘河南蘭陽十二堡隄工,並於戴村建閘。四十九年,甘肅鹽茶廳回民張阿渾據石堡以叛。上遣福康安、海蘭察等討之,復命阿桂視師。兩月餘,破堡,戮張阿渾等,加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又命督河南睢州隄工。五十年,舉千叟宴,阿桂領班。又命勘河南睢州河工,並察洪澤湖、清口形勢。五十一年,又命勘清口堤工,並如浙江按倉庫虧缺,勘海塘;又命勘江南桃源、安東河決。再如浙江按治平陽知縣黃梅重徵,論如律。」
- ↑ 《清史稿》(卷318):「五十二年,又命督塞睢州十三堡河決。時臺灣民林爽文叛,上命福康安討之,諮阿桂軍事。阿桂疏論師當扼要害,分道並進,先通諸羅道,廓清後路,自大甲溪進兵。諭曰:「所見與朕略同,已諭福康安奉方略。」睢州工竟,又命勘江南臨湖石隄工。五十三年,又命按湖北荊州水災。請疏窖金洲以導水,修萬城隄以護城。五十四年,命再勘荊州隄工。」
- ↑ 《清史稿》(卷318):「三十八年正月朔,冒大雪,進奪當功噶爾拉諸碉,而溫福至木果木,索諾木誘降番叛襲軍後,斷登春糧道,我師潰,溫福死之。小金川與美諾等相繼陷。阿桂悉收降番械,毀碉寨,分置其人章谷、打箭爐,斬其桀驁者,親殿軍退駐達河。事聞,上怒甚,命發健銳、火器兩營,黑龍江、吉林、伊額魯特兵五千,授阿桂定西將軍,明亮、豐昇額副將軍,舒常參贊大臣,整師再出。十月,攻下資哩。用番人木塔爾策,分師由中、南兩路進,潛軍登北山巔,遂取美諾,明亮等亦克僧格宗來會,凡七日,小金川平。」
- ↑ 《清史稿》(卷318):「三十九年正月朔,阿桂抵布朗郭宗,人裹十日糧,分三隊進,轉戰以前,克喇穆左右二山,贊巴拉克山、色依谷山。二月,克羅博瓦山,勒烏圍門戶也。賊退守喇穆山。部將海蘭察從間道破色漰普寨,繞出山後,賊退守薩甲山嶺。海蘭察奪其峭壁大碉,諸寨奪氣,同時下,乘勝臨遜克爾宗。僧格桑死於金川,金川酋獻其屍,而死守遜克爾宗。十月,阿桂用策先克默格爾山及凱立葉,於是日爾巴當噶諸碉反在我師後,遂悉平之。賊退守康薩爾山。時豐昇額出北路,師至凱立葉,望見煙火,以師來會;而明亮出南路,阻於庚額山;阿桂令移軍,冒雨破宜喜,與明亮軍隔河相望。十一月,克格魯克古丫口,金川東北之賊殆盡。」
- ↑ 《清史稿》(卷318):「四十年正月,克康薩爾山樑。二月,克沿河斯莫思達寨。四月,克木思工噶克丫口。五月,克下巴木通及勒吉爾博山樑,進據得式梯,復克噶爾丹寺、噶明噶等寨。進攻巴占,屢攻不下。分兵從舍圖枉卡繞擊,牽賊勢。七月,克昆色爾及果克多山,進克拉栝寺、菑則大海山樑,旋克章噶。八月,克隆斯得寨,遂克勒烏圍。捷聞,上遣阿桂子阿必達齎紅寶石頂賜之。九月,克當噶克底諸寨。十月,克達木噶。十一月,克西里山雅瑪朋寨。十二月,克薩爾歪諸寨,進據噶占。」
- ↑ 《清史稿》(卷318):「四十一年正月,克瑪爾古當噶碉寨五百餘,遂圍噶拉依。索諾木母先赴河西集餘眾,大兵合圍,與其子絕,遂降。阿桂令作書招索諾木,而其頭目降者相繼,索諾木乃率眾降。金川平,安置降番,設副將、同知分駐其地。詔封一等誠謀英勇公,進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軍機處行走。四月,班師。上幸良鄉城南行郊勞禮,賜御用鞍馬。還京獻俘,御紫光閣,行飲至禮,賜紫韁、四開褉袍。」
- ↑ 《清史稿》(卷318):「初,阿桂去雲南,緬甸遣使議入貢,械送京師下獄。至是誅索諾木母子頭人,上命釋緬使令觀,譯告以故,縱之歸,冀以威武風動之。四十二年,署雲貴總督圖思德奏:「懵駁死,子贅角牙立,輸誠納貢,願歸中國人。請開關通市。」上以事重,當有重臣相度受成,命阿桂往蒞。五月,授武英殿大學士,管理吏部,兼正紅旗滿洲都統。命和珅往督戰,失利。賊據龍虎、華林諸山,道險隘。阿桂至,設圍絕其水道,進攻之,賊大潰。殲蘇四十三,餘黨奔華林寺,焚之,無一降者。甘肅冒賑事發,命按治,盡得大小官吏舞弊分賕狀,讞定,疏請增設倉廒,廣儲糧石,以濟民食。」
- ↑ 《清史稿》(卷318):「甘肅撒拉爾新教蘇四十三與老教仇殺,戕官吏。總督勒爾謹捕教首馬明心下獄,同教回民二千餘夜濟洮河犯蘭州,噪索明心。布政使王廷贊誅明心,賊愈熾。上命阿桂視師,時阿桂猶在工。命和珅往督戰,失利。賊據龍虎、華林諸山,道險隘。阿桂至,設圍絕其水道,進攻之,賊大潰。殲蘇四十三,餘黨奔華林寺,焚之,無一降者。甘肅冒賑事發,命按治,盡得大小官吏舞弊分賕狀,讞定,疏請增設倉廒,廣儲糧石,以濟民食。」
- ↑ 《清史稿》(卷318):「高宗圖功臣於紫光閣,前後凡四舉,列於前者親為之贊。」
- ↑ 《清史稿》(卷318):「功稍次者列於後,儒臣為之贊,惟阿桂與海蘭察四次皆前列。阿桂定金川元功,定臺灣首輔,皆第一;定廓爾喀以爵復第一,讓於福康安。道光三年二月,宣宗命配饗太廟。子阿迪斯、阿必達。」
- ↑ 《清史稿》(卷318):「論曰:將者國之輔,智信仁勇,合策力冶而用之,是之謂大將。由是道也,佐天子辨章國政,豈有二術哉?乾隆間,國軍屢出,熊羆之士,因事而有功;然開誠布公,謀定而後動,負士民司命之重,固無如阿桂者。還領樞密,決疑定計,瞻言百里,非同時諸大臣所能及,豈不偉歟?」
- ↑ 《清史稿》(卷318):「嘉慶元年,高宗內禪,阿桂奉冊寶。再舉千叟宴,仍領班,於是阿桂年八十矣,疏辭領兵部。二年八月,卒,仁宗臨其喪。贈太保,祀賢良祠,諡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