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渡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渡河即金川(藏語:རྒྱལ་མོ་རྔུལ་ཆུ་,威利:rgyal rong rgyal mo rngul chu),是岷江的最大支流,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中西部,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巴顏喀拉山南麓,向南入四川省分別流經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涼山彝族自治州樂山市

不同名稱

大渡河,古稱沫水、涐水、北江、戢水、大渡水、濛水、瀘水、瀘河、陽、陽山江、羊山江、中鎮河、魚通河、銅河。 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中西部,歷史上被作為中國長江支流岷江的最大支流[1]。 但從河源學上應為岷江正源。

總體概括

大渡河發源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阿尼瑪卿山脈果洛山南麓,上源足木足河(其上源為麻爾柯河、阿柯河,在久治縣)經阿壩縣馬爾康縣境接納梭磨河綽斯甲河(杜柯河、多柯河)後稱大金川,向南流經金川縣丹巴縣于丹巴縣城東接納小金川後始稱大渡河,再經瀘定縣石棉縣轉向東流,經漢源縣峨邊縣,於樂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長1062公里(一說1050公里 ),流域面積7. 77萬平方公里,大渡河支流較多,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28條,10000平方公里的2條,河網密度0. 39[2]

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傳統上,認為大渡河在大金川以上有三源:梭磨河綽斯甲河(上源為青海的杜柯河、多柯河)、足木足河(腳木足河,上源青海的麻爾柯河(瑪可河)),現代一般水文水利資料以足木足河為正源[3]

大渡河以瀘定以上為上游、瀘定至樂山市銅街子為中游、銅街子以下為下游。

上游源頭

坐標為東經100度17分32秒,北緯33度23分16秒,源頭海拔高程4579米。),上源稱麻爾柯河(塔瑪河、滿日塔瑪,瑪可河 ),東南流經久治縣東塔,於白玉左納俄柯(俄曲)後,東南匯入至班瑪縣多貢瑪 。南過尼木達,右納瑪爾曲(又稱馬可河、馬兒曲、馬柯河,其左支為滿掌河);轉南偏東經班瑪縣城東,又南過亞日堂(亞爾堂)、燈塔、下科培,轉東,右納恩則柯(又作則柯),左納啞巴溝折爾朗溝;又東為川青界河;過燈塔鄉大安孕 (達阿爾),轉南進入四川省境為壤塘縣阿壩縣之界河。 麻爾柯河在青海省的集水面積6341平方公里,河長210公里,落差780米,多年平均流量60.3立方米/秒。

中游段

大渡河南過瀘定縣城,又過著名之鐵索橋,右納磨河。再南經冷磧鎮,於河口左納花園溝,又南至貓子坪右納雅家埂河;又南至茅草坡,右納兩岔河,再右納田灣小河後,入石棉縣境。東南入銅街子水庫區,過五渡鎮田村張山,又為樂山市沐川縣之界河。再東入樂山市境,折北至銅茨鄉(銅街子)。

下游段

大渡河經銅街子大壩北行,至福祿鎮,此處有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7645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490立方米/秒(48年),水位變幅7.8m。河道向北轉西,經葫蘆鎮後,左納軫溪;再北行經沙灣鎮,轉向東北,出山區而進入丘陵區,河道顯著增寬,河谷最寬處達3公里,多投道沙洲。在潭壩鄉右分沫江堰(引水流量10~12立方米/秒,總乾渠長19公里,灌溉農田6.5萬畝)。於嘉農鄉左分紅貓堰(引水流量3.3~4.5立方米/秒,乾渠長14公里,灌溉農田1.7萬畝)。於安谷鄉右分泊灘堰(引水於渠27公里,灌溉農田3.3萬畝)。又於水口鎮左納臨江河峨眉河;於草鞋渡左納青衣江,東行至蕭公嘴松潘流來的岷江相匯。

水文特徵

流域上游上段為冬冷夏涼,全年少雨的高原山地氣候,年降水量500-750毫米,以降雪為主,積雪期可達5個月。其餘地區屬季風氣候,一般具冬暖、夏熱、濕潤多雨的特徵,年降水量1000毫米,瀘定石棉右岸地區1200-1500毫米,下游部分地區可到1400-1900毫米。暴雨多集中於中、下游地區的5-9月,7、8兩月尤為突出。

渡河水系呈羽毛狀分布,徑流主要由降雨形成,部分為融雪補給。由於流域面積大,植被良好,上游第四紀覆蓋層利於下滲和滯流,徑流年際變化不大,年內分配比較均勻,洪枯水量差別不大。據下游福祿鎮,水文站觀測資料統計,多年平均流量151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量473億立方米,徑梳模數相當於黃河的十倍,年平均徑流量也超過黃河。豐水年的年水量達627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的1.32倍,最枯年份的水量也有356億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值的0.75%。

幹流水電站

幹流水電站有:深溪溝水電站大崗山水電站位於大渡河的四川省雅安市瀑布溝水電站[4]龔嘴水電站(總裝機容量為70萬千瓦,位於四川樂山,是大渡河下游末端的第二個水電站,兩岸高山峽谷,懸崖峭壁)沙灣水電站安谷水電站(是大渡河幹流梯級開發中的最後一級)。

歷史文化

史記》:司馬相如除邊關,關益斥,西至沫若水(大渡河)。

南朝齊永明二年(484年),大渡河土著恃險驕恣,益州刺史、名將陳顯達襲破之。

唐長壽元年(692年),吐蕃酋長曷蘇率部落歸附,唐將張玄遇率軍迎之,軍至大渡河西,曷蘇事泄,為國人所擒。

唐大曆末年(779年),吐蕃南詔入侵四川,唐朝名將李晟追破之於大渡河。

唐貞元十七年(801年),韋皋使黎州經略使王有道率軍渡過大渡河,深入吐蕃界。

唐太和三年(829年),南詔將領嵯顛攻克邛州,直取成都,攻陷外郭。節度使杜元穎保牙城拒之,尋大掠而去,自大渡河南還。次年,李德裕為帥,在大渡河邊築仗義城。

咸通十年(869年),南詔攻清溪關,官軍退屯大渡河北,蠻乘船筏爭渡,官軍潰還,南詔攻陷雅州黎州

唐乾符二年(875年),高駢遣騎兵追南詔至大渡河,殺獲甚眾,修復邛崍關、大渡河諸城柵。

五代梁乾化四年(914年),南詔入侵黎州,前蜀高祖王建王宗范等追敗之於大渡河,溺死者數萬人。

元朝,蒙古忽必烈平大理,出大渡河,至金沙江

明初,傅友德西南夷,設大渡河千戶所。

1863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帶着2萬太平軍,轉移到這裡(當時叫紫打地),其時,水寒刺骨,不能泅渡,流勢迅猛,又難架橋。一猶豫,竟釀成千古恨事。正逢五月,冰雪融化促使江流分外湍急;加上第二天忽然大雨滂沱,水位迅速上漲,渡河更難,石達開在這種情況下不得已下令暫時安營,觀察水勢,相機渡河。一連20多天,他的部隊多次搶渡,均遭失敗,大渡河成為歷史的見證。「糧盡食及草根,草盡食及戰馬,兼之瘧疾流行,死亡枕籍」,最後全軍覆沒。

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在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遵義會議和取得「遵義戰役」的輝煌戰果之後,主力部隊和軍委機關越過烏蒙山、巧渡金沙江,在廣大彝族群眾的支持和幫助下,翻越大涼山區,國民黨軍隊調兵遣將,圍追堵截。紅軍首先在安順場強渡成功,並擊潰了對岸的全部敵人,占領了渡口。兩岸紅軍夾河機動轉移,北攻瀘定,奪取了瀘定橋,順利通過大渡河。

峨眉全市有國家A級以上景區20處,其中峨眉山樂山大佛2處為國家5A級景區,峨眉山大佛禪院夾江天福觀光茶園東方佛都烏木文化博覽苑峨邊黑竹溝郭沫若故居、仙芝竹尖生態園、嘉陽·桫欏湖等國家4A級景區8處。

漢源縣有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富林文化」遺址:下遊河畔峨眉山市境內的峨眉山,更是享譽中外的旅遊勝地,為中國佛教「四大聖地」之一。

金口大峽谷,大渡河金口大峽谷,2001年被國家國土資源部評為國家地質公園,2005年10月,被中國知名雜誌《中國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5]

視頻

大渡河相關視頻

孫子兵法——石達開兵敗大渡河
《長征》央視紀錄片 強渡大渡河

參考文獻

  1. 大渡河簡介,知乎
  2. 險峻壯麗的大渡河,新浪博客,2019-03-14
  3. 煙標上的江河(一),新浪博客,2018-02-24
  4. 大渡河 不再奔騰的河流,中國國家地理
  5. 第8名 大渡河金口大峽谷,中國國家地理